-
1 # 李福龍8833
-
2 # 北京小曌
1 原因
1.1 生態條件改變
1)魔芋由房前屋後的零星種植轉向大面積種植,改變了原有的生態環境,使魔芋病害種群上升為主要有害生物種群,種群密度加大,導致其對魔芋的侵染機率加大,引起魔芋病害嚴重發生。
2)魔芋為半陰性植物,要求有一定的遮陰度。然而,魔芋由房前屋後種植轉向大田種植後,遮陰度較小甚至無遮陰,改變了原始生境,使田間氣溫上升,病原菌活動加劇,植株感病機率增加。
1.2 種芋質量差
1)留種時,未進行種芋精選,或從重病地塊選種,或未進行種芋分級,或把好種芋和病種芋混合,導致病害嚴重。
2)新區發展魔芋生產往往需從外地調種,特別是從老區調種,遠距離調種方法不當對魔芋造成嚴重損傷,導致病害嚴重。
3)對種芋未進行精選,而播種時未進行種芋消毒,因種芋帶菌影響出苗,或出苗後就發病死亡。
1.3 土壤未消毒
病菌除從傷口侵入魔芋外,土壤傳播病菌也是其重要的途徑之一。魔芋生長正值雨季,殘留於土壤中的病原菌隨水流在土壤中傳播蔓延,漸漸向整塊植株散開,導致魔芋發病倒伏死亡。
1.4 種植措施不當
1)同田連作。魔芋經濟價值較高,而農戶耕地有限,往往幾年在同一田塊種植,常引發軟腐病大流行。特別是漬水地、低窪田、山腳地連續種植發病更重。
2)管理不善。主要表現為中耕傷及魔芋根系,排灌水不及時,高溫乾旱季節未進行覆草或遮陰處理。
3)施肥不當。目前在大部分種植區,重施氮肥,少施磷肥、鉀肥,甚至根本不施磷、鉀肥,導致魔芋抗病力大大減弱。
1.5 防治措施不力
1)芋農防病意識淡薄,認為魔芋是懶莊稼,種後收穫就可以了,即使有一定防病意識,往往大面積發病後才採取補救措施,防治效果不理想。
2)目前在生產上用於防治魔芋病害的農藥種類少、效果差,僅有農用鏈黴素、多菌靈等有一定作用。
1.6 貯藏方法不當引起魔芋病害嚴重
近年來,大多數農戶把魔芋收挖後放入家中貯藏,由於貯藏方法不當,管理不到位,導致損失嚴重。主要表現為貯藏前未進行預處理,即收挖時沒有經過太Sunny的照射脫去一部分水分,而是直接貯藏,水分含量高,易爛種;成堆貯藏,此貯藏方法往往因個別種芋發病,菌液迅速傳染周圍種芋,導致成堆帶病;貯藏場所未經消毒處理;貯藏期間管理不善等。
2 防治措施
2.1 營造適宜魔芋生長的環境
根據魔芋的原始生活習性,人為營造適宜魔芋生長的環境。即變單作為間作、套作(如林魔間作),充分應用生物多樣性原理,營造適宜魔芋生長的生態環境,減輕魔芋病害。
2.2 嚴把種芋關
栽培魔芋最關鍵的環節就是把好種子關,沒有好種芋,種後往往事倍功半。具體措施有精選種芋,即選擇芽直、壯,芽窩淺、平,無破損、無病毒,橫徑約等於縱徑的種芋作種;調運種芋時需謹慎,避免損傷種皮、種芽;播種前進行種芋消毒處理,避免處理措施不當損傷芋芽,影響出苗。
2.3 科學種植
改成塊栽培為小墒栽培或高壟栽培,有利於排水;種前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試驗表明,種前用石灰進行土壤消毒,可達到效果佳、經濟實惠的目的;種前對地塊進行精細耕作,剔除地塊中的殘留物;進行輪作。
2.4 適時輪作
同田地塊進行輪作,一般3年一輪作,忌與茄子、烤煙、辣椒等作物輪作;加強管理,淺中耕,保證溝暢通,防止積水;高溫乾旱季節進行墒面覆草;適當種植高稈作物玉米進行遮陰;按照魔芋的需肥規律進行合理施肥,鉀∶氮∶磷=8∶6∶1。
2.5 加強病害防治
魔芋展葉時,選擇防效好的農藥每隔10 d進行3~5次噴霧防病;多做農藥防治魔芋病害試驗,篩選出效果好、經濟實惠的農藥用於生產。
2.6 科學貯藏
對種芋進行預處理;貯藏時選擇通風、透氣的場所,且貯藏堆不宜過高,以便檢查;發現有病、爛種芋時應立即清除,並對周圍種芋進行再次消毒,防止病菌蔓延;遇寒冷天氣,給魔芋升溫保暖。
-
3 # 楊莓吐氣—寶哥
魔芋病毒病的症狀是花葉病,泛黃,矮化,矮化和變形。
1.葉片發花:魔芋中最常見的症狀,特徵是葉片顏色不均勻,形成不規則的綠色,淺綠色,黃綠色或黃色部分。不同顏色部分的輪廓非常清晰。
2,黃色:魔芋是指整個植物,整個葉片或葉片的某一部分變成均勻的黃色。
3,矮小:表示魔芋全株的生長受到抑制,植株矮小,各部位的比例正常。種植相同大小的植物後,患病的植物要短於實體植物。
4.畸形:魔芋葉片的畸形的特徵是葉片表面不規則,平行於主脈向上或向下纏繞的葉片,以及垂直於主脈向上或向下纏繞的葉片。葉片形狀的另一種變化是葉片變小或變窄,葉片中出現深裂,抑制了葉片組織的發育,僅留下葉脈。燈泡的畸形的特徵在於燈泡中腫瘤的形成。
疾病原因:
就魔芋病毒病而言,花葉病在7月至8月的植物中更為常見,並且症狀更為明顯。在區域性遷徙壁蝨的高峰期通常是疾病傳播的高峰期,發病率很高。
魔芋種植管理過程中應該注意:
1.根據當地情況培育和改變抗病高產品種。為了育苗,選擇無病的植物並標記患病的植物,以便從無病的植物中選擇種子。
2.在蚱運動的高峰期,加強測試,預防疾病,預防疾病,同時找到被感染的植物以防止感染的傳播。
3.手術前後用肥皂和清水洗手,以防止果汁感染。
5.每10天噴灑1.5%致植物病原性的1000倍溶液,250份抗病毒劑溶液1次,在疾病開始時噴灑2-3次。
-
4 # 王海燕
(3)蟲害主要有紅蜘蛛、甘薯天蛾等,可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或40%樂果l000-1500倍液噴施防治。
-
5 # 南叔生活日誌
魔芋常見病毒有:葉枯病毒,炭疽病毒,根腐病毒,軟腐病毒和白絹病毒等五種。現針對不同病毒的具體防治方法闡述如下。
1:葉枯病。是一種細菌性病毒,主要危害葉片,不侵染葉柄及球莖。該病在魔芋展葉後至倒苗前均會發生。為避免該病發生,首先要做好預防措施,主要是〈1)做好種芋貯藏,貯窖選擇在高燥地塊。〈2〉選擇不積水的地塊載植,做到深耕細耙,高壟深溝,小塊種植。〈3〉做好選種、曬種、浸種工作,精選出的健康芋種曬1-2天后用硫酸鏈黴素500mg/Kg浸泡1小時,涼幹下種。
其次是藥劑防治。魔芋發病初始,可用0.02%農用青鏈黴素或波爾多液噴霧,玻爾多液間隔10天噴一次,嚴重時濃度加大。還可用代森銨或葉枯靈500-800倍液,利克菌可溼性粉劑200倍液,粉鏽靈200倍液,10%唑枯淨60-100倍液,70%敵克松500-600倍液噴灑或澆根,間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以上農藥可選一種或幾種混合使用。混會使用濃度要相應降低些。這樣效果比較好。
2:炭疽病。主要危害葉片。預防措施:先把種芋用1:1草木灰,細乾土或1:1煤灰細乾土分層堆放室內或室外乾燥處,雨天蓋塑膠薄膜,睛天揭開,使種芋完好。〈2〉選擇地勢高,不積水的土壤或砂壤土種植,做到二犁二耙,深溝高廂或起壟載植。〈3〉精選種芋攤曬1-2天,下種前消毒。〈4〉加強栽培管理。主要是做好合理密植,清溝排積,降低田間溫度,增加植株通透性。
藥物防治。發病初始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可殺得2000可溼性微粒劑1500倍派噴灑,10天1次,連施藥2-3次。
3:根腐病毒。是一種真菌性病毒,主要危害根部,嚴重時大部分根變黑腐爛,植株枯萎而死。預防措施:深耕土地,用高哇或深溝排水,防止根系浸泡在水中。
藥物防治。初始用70%甲基拖布津可溼粉劑800-1000倍液噴灑葉柄基部,7-10天1次,連噴2-3次,也可用75%的百苗青600倍液或10%敵克松500倍派連續噴2-3次,或40%多硫懸浮劑800倍液,77%可溼性微粒劑500倍液,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4:軟腐病。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病毒。預防措施有,室外覆土蓋膜貯存無病種芋;種植時選擇地勢高,排水方便的地塊,採用高壟深溝種植,另外種芋加瑞農可溼性粉劑400倍液浸種45分鐘後再涼幹種植。在生長期,防止田間積水,及時拔除病株。嚴重時採用可殺得可溼性粉劑或新植黴素澆根。
5:白絹病。是一種真菌性病毒,主要危害莖或葉柄基部及球莖。預防措施:實行2年以上輪作; 選擇乾燥不積水的地塊種植; 挑選健康種芋,曬1-2天后用硫酸鏈黴素500倍液浸種1小時涼幹後播種。
藥物防治:發病初期噴灑40%多疏懸浮劑500倍液或50%樸海因可溼性粉劑100液,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此外也可用50%甲基立枯磷可溼性粉劑每平方米0.5克,做土表噴撒或20%甲基立枯磷乳液油900倍液噴霧,均有較高的防效。
從上面我們可以得出,種植魔芋在選擇地塊和選種消毒兩方面對防治魔芋常見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回覆列表
魔芋常見病害及綜合防治
1、魔芋細菌性葉枯病
症狀:細菌性葉枯病主要為害葉片。初期在葉片邊緣呈黑褐色不規則形油侵狀,後呈黑色枯斑,致使葉片扭曲;發病後期病斑融合成片,致使葉片大量乾枯,植株倒。空氣溼度大時,出現白色膿狀物,略有臭味。
防治:魔芋生長期間勤檢查,發現病株及時挖出,並用500ppm農用鏈黴素灌淋病穴及周圍植株兩次,每株0.5升,或者用農用鏈黴素100ppm濃度注射植株,每次每株3-4毫升。此外,也可用汰腐淨或75%農用鏈黴素4000倍液噴灑。
2、魔芋炭疽病
症狀:主要危害葉片。起初為近圓形褐色小班,後擴大為圓形至規則大斑,中部淡褐色至灰褐色,周圍葉面組織褪黃,斑上著生黑色特點,此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病斑多自葉尖、葉緣開始,向下向內發展,融合成大斑塊,病部易裂,嚴重時葉片區域性或大部分變成褐色乾枯。
防治:此病症多發生在多溼天氣,或田間有積水,或種植密度過大,偏施氮肥致使植株長勢過旺導致。應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及時清溝排汙,套種遮陰作物降低田間溫度,採用科學配方施肥,避免過量施用氮肥,提高抗病率。清潔田園時及時收集病殘疾物帶出田外燒燬,發現病株,立即挖出,並對病穴及周圍突然用生石灰進行消毒。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可殺得2000可溼性微粒劑1500倍液進行噴灑,10天一次,連續噴藥2-3次。
3、魔芋缺素
症狀:魔芋生長過程中,常因缺乏某些微量元素,而使葉片褪綠黃化,生長衰弱,提前倒伏等。前期展葉期葉片展開度小,呈丫形,小葉細小,向內捲曲,葉脈從淡黃色變黃白色,中脈褐測脈僅殘留少許綠色,後期葉柄幹縮,最後全株枯黃倒伏。若魔芋生長後期缺素,那魔芋葉片進入8月會褪綠變黃,會很大程度影響魔芋產量。
防治:應該加強肥水管理,提高地裡,適時適量追肥,並補充微量元素。可以375倍魔芋靈一瓶兌水2-3壺噴灑,也可用魔魁800克拌硫酸鉀型高價複合肥進行追肥。
4、魔芋根腐病
症狀:根腐病主要為害根部,也可危害塊莖。發病部初期為褐色水浸狀病斑,隨後根系和部分塊莖腐爛變黑(可細分為乾性根腐病和溼性根腐病,溼性根腐植株呈急性萎蔫枯死)。地上部分褪綠黃化,植株生長矮小,如天氣潮溼,病部以上又長出新的不定根,但地下塊莖會大部分腐爛,後期葉柄枯萎至整株枯死。
防治:前期種芋應儘量避免磨損,發現傷口藥及時處理,種植時選擇地勢高,排水方便的地塊,並儘量採用高龍深溝栽培,這樣可減少病害發生。如果發病,發病初期,可以70%甲基拖布津可溼性粉劑噴灑葉柄基部,7-10天一次,連噴3次。也可用75%的百菌清600倍液或70%敵克松1500倍液連續噴2到3次,或者用魔芋靈、汰腐淨375倍溶液100毫升兌水一壺進行噴灑。
5、魔芋軟腐病
症狀:魔芋整個生長期及儲存期均可發病,主要以換頭後塊莖膨大期為主,發病部位以葉片葉柄及塊莖為主,該病只要特徵是魔芋組織腐爛並具有惡臭味。
(1)儲藏期:初期塊莖區域性腐爛發臭,後逐漸擴充套件蔓延整個塊莖。並流出汁液,內含有大量細菌,所到之處都會被傳染
(2)生長期:不出苗,或者苗後苗尖彎曲,葉片不能完全展開,葉色淡,稍用力即可將植株拔起,溫度高時幼苗萎蔫,溼度大時,幼苗及種芋變黑腐爛。後期明顯症狀是葉片枯黃,塊莖與葉柄交界出腐軟倒伏。
防治:加強各環節把關,從選種選地到種植管理。選擇耐病或抗病品種,並且儘量從大型基地採購種子,自帶病菌少。選擇合適地塊並對土壤進行消毒,高壠深溝因地制宜科學的種植和管理。適時對魔芋田間進行打藥防病,可以汰腐淨對植株及突然進行消毒,隨後用魔芋靈噴灑來促進魔芋根系發展,增強魔芋抵抗力。後期管理時發現病株應該及時清理,並對病穴及周圍突然進行消毒。
6、魔芋白絹病
症狀: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莖或葉柄基部及球莖,發病部位主要接近地面1~2 cm的葉柄基部。葉柄基部或莖基染病初期,出現水漬狀呈暗褐色不規則病斑,後軟化,致葉柄變褐色腐爛呈溼腐狀,病株隨後折斷倒伏。溼度大時,發病部位附近長出白色絹絲狀菌絲體和褐色球狀菌核,形如黑色的油菜籽粒,病菌隨後危害地下球莖,並引起球莖腐爛。
防治:對田間應該隨時清理排水溝,做到地塊不積水並且通風好。前期可以魔芋靈、汰腐淨等藥物來預防,若出現病情時應及時處理病株,同樣對病穴及周圍突然進行消毒。
總結:魔芋病情大,難根治,綜合防治應該是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相互結合相互補充。農業防治包含從選種、選地到整地、種植管理每個環節;化學防治是我們在魔芋種植的每個環節中依靠化學農藥進行消毒殺菌以及增強魔芋抵抗力來到達防病效果。
科學的防治應該以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做到無病防病,有病及時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