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走刀口
-
2 # 水一白聊歷史
朱厚照就是鼎鼎大名的正德皇帝朱武宗,不到十五歲就當上了皇帝,聰明絕頂,老師教的一下子就能學會。可是生性好玩,身邊又有一群從他做太子時就開始陪著他玩的太監,號稱“八虎”,為首的就是明朝有名的大太監劉瑾,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出現過,其餘七人名叫“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
“八虎”為了哄正德皇帝開心,每天進獻鷹犬、歌舞、角抵等等,當年的東宮太子府就被稱為“百戲場”,後來還專門讓人修建了豹房,正德皇帝朱厚照沉迷其中無法自拔。朝臣們勸諫皇帝,嚴懲“八虎”,結果反被“八虎”所制。正德皇帝玩得不亦樂乎,權勢自然就到了“八虎”的手中。
江山任他奪?《明朝那些事兒》中提到的“江山任他奪”就跟“八虎”有關。
當時,正德皇帝已經玩了整整五年了,“八虎”之一的張永因不滿劉瑾的所作所為,打算檢舉告發他。剛好張永被派去跟都御史楊一清一同去平定安化工朱寘[zhì]鐇[fán]叛亂歸來,利用獻伏之機,向正德皇帝告御狀。
在《明朝那些事兒》裡,張永說完了劉瑾十七條罪狀,朱厚照竟然說“這些事情不去管它了,改天再說,接著喝酒吧!”張永深知劉瑾耳目眾多,今日不能勸服皇帝,他的性命自然也就不保了。於是一再向朱厚照說明劉瑾有罪,朱厚照問劉瑾何罪,於是有了下面這段對話:
張永:“劉瑾有罪!”正德:“有何罪?”張永:“奪取大明天下!”正德:“天下任他去奪!”張永:“天下歸了劉瑾,陛下準備去哪裡?!”正德:“去抓他,現在就去!”可見,原文說的是“天下任他去奪”,不過意思差別不大,作者也不過是想表現一個沉迷於玩樂的皇帝,在意的只是他還能不能繼續玩樂,而不是江山歸屬於誰的那種狀態。當然,史書裡並沒有這樣詳細的描寫,不過,這個對話的模擬倒也有幾分符合人物性格,算是給歷史增添了一些趣味性。
正史中的記載及夜,瑾退,永出寘鐇檄,因奏瑾不法十七事。帝已被酒,俯首曰:“瑾負我。”永曰:“此不可緩。”永成等亦助之。遂執瑾,繫於菜廠,分遣官校封其內外私第。——《明史》正史中的記載還是相對比較簡單的,只是說張永趁著劉瑾不在的機會舉報,朱厚照半信半疑,但還是下令張永將劉瑾拿了。
第二天,朱厚照親自帶人前去抄家,不但查出了幾百萬兩銀子,還有偽璽、玉帶等違禁物品,在劉瑾經常隨身攜帶的兩把扇子中還發現了兩把暗藏的匕首。這時,朱厚照才相信,劉瑾果然是大逆不道,方下令劉瑾凌遲處死。
-
3 # 木偶人的夢想
#@藝嶼Eyesvot #「原創首發」朱厚照完全可以任奪江山,功垂史冊,但最終喪身荒淫
明朝那些事裡面,朱厚照說江山任他奪那件事是不是真的?武宗皇帝在歷史上是一位有爭議的皇帝。從他學識,武功來看,他說的那件事完全可以成真,但那條不歸路,使他走到命終。
一,朱厚照兩歲被立太子,被太監組織的各種玩樂活動誘惑,荒廢了學業和政事。正德皇帝朱厚照是明孝宗的長子,唯一的弟弟朱厚煒又早夭,是孝宗唯一長大成人的兒子,所以十分痛愛,父子二人情感很深。武宗兩歲被立為皇太子。
東宮的隨侍太監中,有八個太監號稱八虎。他們以劉瑾為首,為了巴結日後的新皇帝,每天都給他弄一些奇特玩具,經常組織各式各樣的活動。如:演出,各種體育活動誘惑年幼的武宗。於是武宗沉溺其中,終身不能自撥,荒廢了自幼聰穎的武宗的學業和政事。
二,十五歲即位的武宗皇帝,在太監劉瑾的指導下,玩法更加離譜。孝宗逝世後,十五歲的朱厚照即位,改明年為正德元年。他卻不想當皇帝,想當大將軍。後自稱將軍。在劉瑾的引導下,這位皇帝的玩法越來越離譜。先是在宮中建了許多店鋪,讓太監扮作老闆,百姓,而自己則扮成富商,樂在其中。玩膩了,又模仿妓院,讓許多宮女扮作粉頭,武宗挨家進去聽曲、淫樂,後宮搞得烏煙瘴氣,可急壞了當朝的大臣們。
三,朱厚照完全可以任奪江山,成為功垂史冊的皇帝,但他改不了自己的荒唐行徑。雖然武宗做出了許多出格的荒唐事情,但在權力上一點也不含糊,而且抓得很牢。武宗處事剛毅果斷,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判,應州大敗小王子,精通佛學,會梵文(印度文字),還能禮賢下士,親自到大臣家中探望病情,甚至痴情於藝妓。我們從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武宗,卻很難看到完整的武宗。
明代自英宗正統朝以來,國勢逐漸衰弱,如果武宗能夠兢兢業業,盡心盡力,是完全有可能成為中興之王功垂史冊。他說江山任他奪這話也不是不可能。假若他真說這話,也許表現出了他對自己荒唐行徑的後悔之意呢?
四,武宗皇帝31歲死於豹房,結束了他荒唐的一生。可是他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親手導演一幕鬧劇,將抓獲的朱宸濠釋放,再由自己親自抓獲,然後大擺慶功宴,慶賀勝利。且趁興逗留江南肆意玩樂。一天,親自駕著魚船在江上打魚,玩得興起時,不慎掉入江中,差點溺死。從此生病,匆匆回京之後仍不收斂縱情荒淫,太醫也救不了他的命,31歲武宗病死於豹房,結束了他荒唐的一生。
-
4 # 陳小貳的生活錄
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即明武宗(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張皇后的長子,在位期間年號正德。
朱厚照從小機智聰穎,喜歡騎射。即位後史書上出現兩極評價,一方說他處事剛毅果斷,批答奏章,決定國家重大事件。
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大敗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而且,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帝王治下總體上仍有可稱道之處。
應州大捷大敗韃靼軍,立下了一戰功。在應州一戰中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還親手殺敵一人,極大地鼓舞了明軍士氣。所以說他又是一個好的將領。
另一方面說他為政期間荒淫無道,國力衰微,一生貪杯、尚武、無賴,喜好玩樂。很多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但武宗雖嬉遊玩樂,卻也有抵禦邊寇之功,大事上從不怠慢。
然而透過近些年來歷史學界的研究,歷史學家對此頗有分歧,人們對武宗的認識有所改變,武宗只不過只是喜歡玩樂,有人認為他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為人卻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極具個性色彩的人。從其所指揮的應州大捷來看也算是一位有真才實學的皇帝。
我們所見的記載,核心內容大抵都是在大肆地渲染和細緻地描繪這位正德皇帝的尋歡生活以及他的太監們和左右幾個玩樂隨臣,而對他的處理朝政和軍務方面,卻往往是隱約含糊、輕輕帶過。
其實我們這位風流倜儻、意氣風發的明武宗還真是位貨真價實、值得大說特說的話題人物。可問題在於,今天的我們究竟又該怎麼談論他才能有所矯正,才能相對客觀呢?或許,那所謂的“豹房”當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
照理,這有幸投胎在帝王家的朱厚照也絕對算得上是天生金貴了,可不知為什麼,這個年輕人卻毫不留戀金碧輝煌的紫禁城。即位不久,他就在紫禁城的西北角,也就是今天的北海公園西側一帶,營建了自己無拘無束的獨立小天地——豹房(豹房並非是武宗的建立,是貴族豢養虎豹等猛獸以供玩樂的地方,元朝時期已有此風氣),並於正德二年(1507年)入住,直到正德十五年(1521年)辭世,一直安居在那裡。在我看來,這顯然是明武宗對自身所處物理空間的第一次突圍,也是他對自己人生的第一次突圍。明武宗很不習慣紫禁城裡的種種規矩、禮制及條條框框,這對性情瀟灑、喜歡自由、Sunny帥氣的他來說似乎是一種必然。
史料上說:明武宗在豹房裡荒淫無比,御女無數……這大抵應該是事實罷。不過我以為這也不值得大驚小怪——任何一個男人,如果生活在這經明孝宗精心治理了18年後的繁華世界,並且如朱厚照一般坐擁天下,則勢必會不吝享受這無盡的男歡女愛的。再又說了,真要書寫歷代皇帝們的男女之事,除了明孝宗等極少數皇帝之外,又有哪個皇帝不荒淫?隨便舉個例子吧,乾隆皇帝的女人,有名位的就有40多位,對外無有正式名位的就更是不計其數!所以說朱厚照這樣正當青春的皇帝在男女之事方面的表現並不足以拿來證明他的昏庸什麼的。我甚至感到以明武宗這樣的仁愛天子,其出京巡遊也好,南巡也好,出征也好,其實更多的乃是去了解民情、軍情,可惜竟被後世借來大做文章。
明武宗在豹房裡固然有享樂的一面,但更多的內容卻被人們忽略了。如果後人只把注意力聚焦於此人的性生活,只拿荒淫一詞來覆蓋明武宗在豹房裡的所作所為,明武宗的真實形象又怎能客觀地傳遞到今人的視野中來?
事實上,對明武宗來說,豹房固然是他的安逸享樂之家,卻更是他處理軍政大事、接見大臣與貴賓的辦公場所。明武宗雖罕入大內,但卻時常上朝聽政,批答奏章,就重大問題拍板決策。即使有時候不想上朝,明武宗也會傳達自己的聖旨指令內閣執行。而正德朝一系列的事實證明,明武宗的決策,大多都是果斷而正確的。
事實上,對明武宗來說,豹房還是明武宗學習藏傳佛教典籍並潛心修行的所在。明朝的皇帝打太租、成祖起就尊崇佛教,之後的皇帝也大抵都如此,而到明武宗這裡就更為崇奉,並且,聰明好學的明武宗尤其對藏傳佛教產生了特殊的偏好。之所以如此,一來這是關乎學術興趣與宗教信仰的事,二來這種學習對於王朝保持對西藏民族地區的控制多少會有所助益。明武宗不僅學習藏語,誦讀藏文經典,為之投入了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還常在豹房內穿藏傳佛教之僧服修煉密法,並在其間召見了不少的藏族高僧。瞭解到這些,我們才發現明武宗竟然還是一位少見的精通佛學、會梵文的皇帝。
不過明武宗終究是一個生性好動的傢伙,似這般日復一日地打理朝政,年復一年地悶居帝都,他終是熬不下去了。於是就有了他的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N次的從物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突圍。他要去京外打獵,他要去民間遊逛,他要體驗普通百姓的生活,他要去邊境視察和駐守軍事要塞,他要封自己為“鎮國公”、“威武大將軍”,他要統率大軍南下親征去平定藩王的反叛……而這些都是有違祖訓、禮法和各種典章制度的。
他的大臣們理所當然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對他的種種不夠持重的“出格”行為與做法表示不滿和抗議。明代的皇帝與文官集團的關係是美妙而微妙的,他們之間互相合作又互相制約。於是,大臣們的勸諫書每每車載斗量般地堆滿了皇帝的辦公桌,他們無數次堅決地要求明武宗不要這麼離經叛道!不要這麼大失體統!500年前的“90後”明武宗固然年輕,但卻絕非真正的懵懂少年,相反,他是極有主見的,也是講究與大臣們周旋的策略與方法的。許多時候,他依然是我行我素,並且不跟這幫社稷重臣賭氣,明武宗只是運用太極拳以柔克剛的原理來應對大臣們的直擊,只是按照原則性與靈活性兼顧的宗旨繞著彎兒來突破這諸多大臣的包圍,明武宗通常是拍拍腦袋瓜就計上心來——他的辦法是既不跟大臣們真正鬧翻,又不輕言妥協地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現。
事實上,平易近人、本性淳和的明武宗對大臣雖多有敷衍,但卻也無比清楚地知道他們是為國家好,為老百姓著想,所以明武宗是從心底裡喜歡這些大臣的,並且對他們寬仁有加。雖然明武宗許多時候並不採納大臣們的建議,但他和明代所有的皇帝一樣,絕不堵塞言論的渠道,哪怕是一個九品芝麻官和平頭百姓的聲音,他也任由他們直言、建議乃至抨擊。
明武宗御駕巡視邊防重地宣府的決定顯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他的抱負。在那裡,他遭遇了領軍來犯的蒙古小王子。明武宗乃興高采烈地佈置軍機,乃至在明軍一部即將陷入包圍之際,豪情萬丈地親領一軍殺入敵陣!兩軍立時呈膠著態,戰鬥異常激烈!明武宗的五六萬軍隊與小王子的率領的五萬騎兵各顯神通、放手搏殺!雙方大小百餘戰,期間明武宗甚至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更激勵將士們的是,明武宗以九五之尊竟然躍馬揮刀,親手將一名蒙古騎兵斬於馬下!皇帝陛下英勇如此,全體將士豈能不倍加奮發?終於,小王子自覺不能取勝,乃引兵西去。當此大勝之時,明武宗一定想到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也一定想到了約摸七十年前的那場土木堡之敗!經此一役,他終於把大明王朝憋悶已久的鬱積吐了出來,這可真叫一個痛快——也許,這是明武宗的又一次突圍,最精彩的一次突圍。
該役之後,蒙古人長時間內未敢再次舉兵南下就是此次戰鬥收到的效果。
可惱的是,史書上的記載竟是這樣:明軍死亡五十二人,蒙古軍死亡十六人,武宗親手殺敵一人。試想一場這麼頗具規模的激戰,雙方怎麼可能總共才死這麼點人?顯然,這樣的記載絕不是當時的真實情況。如果蒙古人只有這麼小的損失,他們那強悍的騎兵部隊又豈會如此輕易地敗退而去?由此也不難推測,史書上關於明武宗的記載還有多少歪曲和醜化之筆。
在我看來,終其一生,明武宗朱厚照的身體裡始終都湧動著無比蓬勃的生命活力,他追求生命的快樂與自由,他崇尚鮮明個性對沉悶規章的突圍與解放,他的腦子裡時時跳動著創新思維的火花……明武宗很可能是自秦代以來中國所有皇帝中天賦最聰穎、個性色彩也最鮮明的一個皇帝,他在戰陣中的英勇表現更可謂集中地體現了明代每個皇帝都具備的從不妥協的堅強意志和錚錚鐵骨——明武宗的這一切甚至極大地刺激起了清朝多位皇帝的嫉妒以至於剋制不住要不遺餘力地去醜化他。
最後我想說的是,其實明武宗絕不是我們所熟悉的那種墮落、昏庸、垃圾的國王,至少,他也是一個有活力、有激情、有抱負、有膽魄、有謀略的皇帝,一個剛毅果斷、寬仁大度、個性鮮明的皇帝。
回覆列表
這個不好說,清朝近三百年啥都沒幹成,就幹成了一件大事,篡改明朝歷史。所以現在明朝的歷史,有很大一部分已經分不清真假了,而當年明月是主要參考明史,還有一些傳記、野史等相結合寫出來的。基本無證可考,我感覺問作者這句話從哪裡看到的,如果出自正史,可能真,出自野史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