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四不是四

    那就是家鄉的味道吧。

    過年時家裡壓的豆腐,炒的山芋條,炸的糯米藕圓子。清明時的清明果和蒸蒸菜,端午的鹹鴨蛋還有蒸的蕎麥或小麥粑。。。自家搓的糯米圓子黃燦燦的再撒上一層糖簡直絕了!還有醃製在老罐子裡各種的鹹菜不管是吃粥還是炒飯那就是必備的。還有以前來客或者過年過節才做的大菜——山芋圓子燉肉,那就一個香啊!

    其實我一直難忘的就是“清明果”和“大椒炸”。這是在我們那邊的叫法。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特別喜歡從前在家的時候從不覺得這東西新鮮,好像是從上了大學以後發現自己特別喜歡以至於我在端午回家讓奶奶給我炸“清明果”。而“大椒炸”在八九月才能吃到因為辣椒基本上那時候才熟透。

    清明果和大椒炸都是很簡單的一道小吃。沒有我上面說的那些複雜可我就是愛吃,每次想到我都忍不住吞吞口水也特別想回家。清明果就是用米粉和韭菜然後放入點剁碎的生薑放入食量鹽揉好然後搓成小球(不要太大不然裡面難熟)放入油鍋煎,等差不多金黃就翻邊最後出鍋。那個大椒炸我目前還不知道是如何做的,我只知道需要辣椒和米粉。

    越是簡單的味道越是難忘。沒什麼難忘的故事就是想吃就是好這一口。

  • 2 # 木蘭小夥

    吃這方面我一直沒有很深的體會,不是吃貨。

    家裡農村的,以前家裡面窮的時候,就是有什麼吃什麼,從不挑食,也不會要求家裡面買什麼零食吃;家裡5姐妹,我排老二,上頭有一個姐姐,當時5姐妹一起讀書,學費都沒有,哪裡還敢要求吃好吃的啊。

    說回來這個問題上,上小學的時候,家裡面養了一隻黑狗,我們還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小黑”;有一天下午放學回家,回到家的時候,看見鄰居們在我家門口忙活著什麼,當時小,所以沒怎麼留意就回屋裡寫作業去了。

    等到吃飯時間,我媽過來喊我,我放下作業出去到飯桌上,桌子上擺著一鍋的燉肉,當時口水直流,笑了。。。忙活的鄰居也過來吃飯了,你吃一塊,我吃一塊的,鍋裡的肉一塊一塊的減少;我吃飽後,就打算拉著小黑去散步(每天晚飯過後的習慣),誰知道怎麼也找不到小黑,也跑出去外面找(家裡來人小黑都是綁在外面),還是找不到小黑在哪裡;我就跑去問我媽,我媽說小黑賣掉了,因為當時小黑頸部被鐵鏈撕開了一個大口子,不賣的話也活不久了。當時雖然有些不開心,畢竟是小孩子嘛,很多東西都是不放在心裡。

    過了幾天,我跑到鄰居家玩,領居家的一個哥哥跟我說,前幾天吃的狗肉好吃麼,我當時就很疑惑,我都沒有吃過狗肉哪裡知道狗肉好不好吃啊;我就問他,什麼狗肉,他就把事情跟我說了;聽完後我就跑回家,哭著把我媽罵了。

    這個事情當時打擊挺大的,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家裡都不養狗了,有陰影

  • 3 # 齡之趣生活

    其實這道菜我並沒有吃完,但是過程真的很精彩,哈哈。

    回憶起來也是十幾年前了,那時候我還是個10歲不到的孩子,我喜歡吃豌豆苗(豌豆尖),非常喜歡的那種,光看看就可以流口水……

    所以,我奶奶經常去她自己種的豌豆尖的田地裡給我揪一把清香又嫩的回來吃,這種食物不用太多調味,用清水煮加點鹽就夠了!

    然而,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道理,有一次,奶奶也是揪了好大一把回來煮給我吃,看著一大碗的豌豆尖,我吞了一口口水,開始吃起來,因為綠色菜葉滿眼都是綠,我也沒去多看什麼,可是,就在我吃著吃著,突然一個斜眼看,我正要喂進嘴裡的這個豌豆尖上竟然趴著一隻胖嘟嘟的菜蟲啊,青的,好多觸角那種,圓不溜溜的,頓時,我扔掉筷子大叫一聲,接著胃裡翻江倒海,一陣難受,我的媽呀,這也太刺激了吧,腦海裡各種畫面就來了,懷疑之前吃掉了蟲子……

    好吧,現在我30歲了,吃任何青色蔬菜都會先看個遍,生怕再出現小時候那一幕……

  • 4 # 一起來聽雨夜雨

    在場的人都是對玉米餅子有著清晰記憶的,那還是物質貧乏的年代,玉米成了生活中的主食,玉米餅子,玉米窩頭,那股幹蹦蹦的感覺還在,雖然已過往太多時間了。

    也許,我對燴玉米餅子的記憶更為深刻些。

    那時還在唸初中,早飯都是我自己做的,順便給哥哥做一份。我記得做得最多的早飯就是燴餅子。

    將昨天蒸好的焦黃的玉米餅子切成不大不小的長條,切些白菜葉、蔥花、薑絲,熗鍋用的是豬油。下面是熊熊燃燒的柴草,大鍋很快就熱了,舀一小勺豬油慢慢熔化在大鍋裡,蔥花、薑絲和白菜葉扔進去,一股誘人的清香就溢滿狹小的屋子了。

    撒一些鹽花,放三碗清水,等水沸騰了,將切好的玉米餅子倒進鍋裡,坐等三四分鐘,兩碗多熱氣騰騰的燴餅子就擺在我和哥哥面前了。

    吃著餅子,喝酒帶著餅子和豬油香的湯水,帶著一身的熱氣,在冬日的清晨,我和哥哥趕往六里地以外的學校。

    這段記憶一直容在血液裡,刻在大腦裡,恐怕此生都不會忘記了。

    童年的飯食是匱乏的,但對飯食的記憶卻是美好的。這次在飯店裡又吃到了幾十年前的燴玉米餅子,味道似乎總是不如那個時候,我自己做的燴玉米餅子好,裡面似乎缺少了點什麼。

  • 5 # 懶懶散散小白領

    記憶最深的有關吃的故事:和相親男孩吃飯後,就再也沒有聯絡了,還一直不知道什麼原因。

    相親過一個有點兒奇怪的男生,請大家幫助分析下:

    大約是在2017年的國慶節,媽媽介紹了朋友的兒子給我認識,第一次見面相親,是在家裡樓下的一家咖啡館,時間、地點是他定的。老鄉,可以聊的話題很多,相互之間的資訊本身也已經透過父母的途徑瞭解得差不多了,工作上,我在國企,他在事業單位,家境也差不多,雙方父母都覺得很OK。他是個喜歡攝影的男孩,在慢慢聊開後,他說他缺一個攝影物件(免費模特),我欣然答應了,就有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的見面(都是他拍照,我在那各種擺弄)。拍完照後,都一起吃餐飯,2次都是不到100元的小餐館,都是他請。結果就是在第三次見面飯後,他再也沒有聯絡了,我主動發微信給他,他要不就是講幾句就說忙,要不就是直接沒有回覆了。後來,在他朋友圈,看到他有了新的拍照物件,我看著這樣,也沒有再聯絡他了。

    時間過了差不多一年,到了2018年的年底,不知為何,突然微信一直在找我聊天,一開始並沒有回覆他,後來見他有問我一些問題,漸漸也回覆他了。本身是老鄉,話題還是很快能聊開的,相互之間偶爾也有請吃飯。然後有一天,他說邀請我到他家裡吃飯,就算是作為朋友,相互之間到家裡吃飯也挺正常。然後我提著一袋水果就去他家裡吃飯了。他的廚藝很好,飯菜都很好吃,結果一不小心我吃了2碗飯,飯後我說幫忙收拾,他說不用,沒有坐太久,他就說,時間太晚了(晚上7點左右),送我到地鐵口我自己坐地鐵回家了。也就是不知道什麼原因,竟然又消失了,沒有前奏,發微信都不回覆了。但又看到他發朋友圈去哪兒哪兒玩的照片。。

    無法理解,也不想花太多的腦細胞去猜測,只是印象很深,無法理解的這種每次吃飯後都不再聯絡的做法。

  • 6 # 圖圖3

    南方的夏日溼潤又帶點潮氣,午飯時桌上的酒香在空氣中瀰漫,一早上的疲倦只需一口變消失的無影無蹤,像是一天的辛苦也只是為了這一口酒。

    放假回到家想著家裡依然如舊,一直以來我都是與爺爺奶奶生活的,這次回來一是想要回來好好休息一番,二來看看奶奶的病。

    走進家門並沒有過去的熱度冷冷清清的,家裡的檯面上都有一層薄薄的灰看來已經很久沒有打掃了,院子裡擺放著很多木頭,木屑也遍地都是。

    想著以前家裡都被奶奶整理的一塵不染,家裡的空氣也都是甜甜的暖暖的,不是說一個家的溫度都是取決於這個家的女主人,女人天生就是家裡的主心骨,是家人依靠的港灣。

    我跑上樓進到奶奶的臥室就看看爺爺正在幫奶奶按摩,我走過去對奶奶說現在潮溼天氣你的腿疼的厲害嗎?如果嚴重就需要住院看看了。

    奶奶說:好不容易回來盡提這些糟心事,我是不會住院的,上次一住就是大半年情況也沒見有多大的好轉,還不如在家裡,我哪也不去,就是坐在床上我也開心。

    爺爺笑罵她你就任性吧!就會欺負我一把老骨頭,是不是覺得我現在伺候你你很享受對吧!奶奶看看他說年輕時我伺候你也不少,現在伺候伺候我你就不樂意了……爺爺默默的不在說話,我很羨慕他們互相調坎對方。

    趁奶奶睡覺的時間爺爺拉著我來到院子裡走進倉庫拿出他製作好的輪椅想讓我縫製幾個軟墊放在輪椅上這樣奶奶坐著就會舒服,我驚歎與爺爺的手藝,看了好一會便把周圍找出來的棉絮和布料按照尺寸裁剪出來,我一個下午把坐墊,靠背,扶手都安置了棉墊用繩子綁起來以防亂跑。

    晚間奶奶很自然的在廚房捯飭,做了爺爺最喜歡的酒釀圓子,還有我最喜愛的炸豬排,晚餐很是豐盛,空氣中那溫暖的氣息又再次回來。

    原來家的概念不過是一座炊煙繚繞的屋子裡恰好是你愛的人,也是愛你的人,併為你帶來一桌你最愛的美食。

    爺爺夾了一口圓子,感嘆到好久沒吃到這麼好吃的東西了,看看奶奶笑著說我的胃已經被你養的挑剔了,奶奶自豪的說你沒我不行……愉快的的晚餐這麼開始了!

  • 7 # 牛裂庖丁

    謝謝邀請。我記憶中最深的一次關於吃的事,是我9歲那年,那是80年代左右,改革開放也就10年吧,當時物質生活沒有現在豐富,但也在慢慢地變好。當時我們家溫飽沒有問題,但能吃到肉只能是逢年過節的時候。爸爸常年在外跑運輸,一兩個月才能回來一次,我和媽媽平常吃的都是一些不帶暈的飯,我記得大概有兩個月左右,我都沒有吃一口肉,只要聞到肉香,我那味覺神經就高度集中起來,我挺著鼻子,沿著肉香所編織的那條香道一直嗅啊嗅,直到嗅到鄰家廚房附近,我趴在窗戶上,看著鄰居家小孩大塊朵頤,口水流了一地。回家後,媽媽從我的眼神中解讀出我沮喪的表情所傳達的意思,她沒有說一句就出門了,我也在鄰居家那肉香四溢的香氣中不知不覺地睡著了。等我醒來,我的四周飄逸著那熟悉的肉香,我順著香道一直嗅到廚房,我發現鍋里正在燉肉,那醬色的肉塊在濃濃的肉湯中翻滾著。媽媽給我盛了一大碗肉,還有一根大肋條,我狼吞虎嚥地一掃而光,當時,絕對是天下第一美味。現在生活好了,儘管各種肉都吃過,可是仍然忘不了童年那碗香氣四溢的肉,至今,也我沒有吃出那次感覺。

  • 8 # 饅頭一哥1

    我是七十年代初出生的,雖然沒趕上忍飢挨餓的年代,但自打記事起,物質生活也不是很豐富。雖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記憶中生活還是很幸福的,關於吃的故事很多很多。

    那時白麵還不多,剛剛解決溫飽問題。人們吃的還不是特別的好。

    記得小時侯,開春最高興的就是等榆錢長出來,摘下來一些,和一玉米麵,最多再參上點白麵,做成餅子,貼在鍋邊上,做成的榆錢餅子,一出鍋,別提多香了。

    一到夏天,知了一叫,晚上和哥哥就出門了,拿著瓶子或袋子去到樹林裡摸爬爬(天津叫逮知了猴),知了猴從地裡爬出來,爬到樹上,這個過程就褪去了外皮就變成了蟬,晚上八點左右,樹幹上爬了很多知了猴,抓一晚上,能抓很多,洗洗,用油一炸,不但好吃還有營養。

    還有麥子快成熟還沒收割前,拽幾個麥穗在灶火上烤熟,用手搓掉外皮,只剩下軟軟的麥粒,別提多好吃了。有時,我不在家,媽媽知道我喜歡吃,就把搓好的麥粒給我留著,整整一大碗。這看視只是一碗麥粒,其實它是一種情,一種愛,滿滿的母愛,現在一想起來還特別感動。

    秋天,媽媽經常從地裡帶回來新鮮的地瓜、玉米、花生、黃豆夾埋在做完飯的碳火裡,等火熄滅後,埋在火裡的美食也熟了。那時,我們特別期待從草木灰裡扒出烤熟的地瓜、玉米、花生、黃豆夾的時候,美味直往鼻子鑽,口水直流,吃得小嘴黑呼呼的,還特別高興。

    冬天,鑿開冰,把粘網下到冰窟窿裡粘魚,魚還很多,都是小鯽魚,野生的,掛上麵糊一炸,就著饅頭吃,又解了一次饞。

    轉眼四十年過去了,現在想來還特幸福,特別難忘,成了一輩子揮之不去的美好記憶。媽媽七十多了,滿頭銀髮,我們長大了,成家了,媽媽也老了。感謝媽媽把我養大,我陪媽媽一起變老。

  • 9 # 故事老炮兒

    現如今的生活,物質極大豐富,好多以前沒吃過,甚至只在報刊雜誌裡見過的東西,都擺上了我們的餐桌,水果、海鮮、糕點、飲料,異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可看著面前的饕餮盛宴,入口卻沒有小時候那種甘之如飴的感覺,是我的味覺變得麻木了?是改革開放把我的眼界拓寬了?還是吃過見過的好東西太多,導致記憶中兒時的味道慢慢變淡了?

    我覺得都不是,自己記憶中的味道只是一種美好的回憶,一種對物資貧乏年代的回憶,以至於現在甚至不屑一顧的食物,那時卻被奉為美食。

    那時候,每個學校的門前都會有一個推著手推車賣糖果的老爺爺,竹製的手推車非常低矮,只有老式的嬰兒車大小,有著比燒餅大上一些的軲轆支撐著,推起來吱呀吱呀地響。車上平放著一個木製格子的展示櫃,上面蓋著玻璃的平拉門,透過玻璃就可以看到五顏六色的,對孩子們充滿致命吸引力的各色糖果,有粉色的汽水糖,綠色的西瓜糖,黃色的橡皮糖……

    每當到了放學的時候,手推車旁就擠滿了無數攢動著的小腦袋,老爺爺眯著眼睛笑著,慈祥地看著每一個孩子。他愉快地收著孩子們的一分二分的硬幣,熟練地用他黑乎乎的手給孩子們抓糖果,那時候根本就沒想過他的手髒不髒,衛生不衛生,眼睛裡只有那些花花綠綠令人垂涎的糖果。

    汽水糖放進嘴裡,輕輕的咬破外面的一層糖做的瓶子狀的硬殼,裡面所謂的“汽水”就會在口腔裡瀰漫開來,那種沁人心脾的甜,簡直就是甜到了心坎裡。再看吃糖的孩子,有眼睛彎成兩道月牙的,有閉眼享受的,還有迫不及待兩顆一起吃的。

    兩顆糖一起吃的那個同學遭到了其他同學的一致鄙視,對這種牛嚼牡丹的土豪行為,堅決抵制。這種一分錢一塊的汽水糖很受當時我們的歡迎,因為經濟條件的限制我們很少喝汽水,所以就買這種汽水糖來權做喝了汽水解渴,同時還可以吃到甜甜的糖果,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雖然糖果裡面的糖液根本就不是汽水的味道。

    當時我們都有一個疑問,這“汽水”是怎麼裝到糖做的小小的瓶子裡面呢?這個疑問一致伴隨著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今天依然困擾著我,但是忘不掉的依然是咬破外壁後,瀰漫在口腔裡的甜甜的”汽水“味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宇宙膨脹是因為萬有引力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