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年清淺安然

    職場年輕人作為有活力、有思想、有抱負、有知識的一代人,他們不管是在知識的積累上還是見識與創新程度上,都有著天然的優勢。他們不同於老一輩,人格還沒有定型,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只是在經驗上可能有所欠缺,但這是可以逐步改變的。

    職場年輕人往往會鋒芒畢露,表現出極強的工作積極性。單位需要給職場年輕人提供鍛鍊的大環境,讓職場年輕人有事可做,及時把能力與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為單位創造價值。

    由於經驗不足,職場年輕人有時在工作上可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偏頗,這是正常的,不要過於去打壓,而要積極去引導。給年輕人提供平臺,讓他們有用武之地,增強他們的獲得感。讓他們有信心,也願意為單位付出,讓他們覺得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有價值的。

    對於職場年輕人,要在待遇上給予關注,不僅要給他們提供可觀的薪資,還要提供合適的崗位。薪資與崗位缺一不可,相輔相成,是職場年輕人獲得感的重要內容。

  • 2 # 職廠觀察

    你好,給你推薦一部非常不錯的管理學紀錄短篇《共好》。

    這篇記錄短篇裡面講了三種管理學的方法我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有興趣的話可以搜尋出來認真看一下:

    一、松鼠的精神

    告訴我們自己和員工知道工作要未雨綢繆,同時要知道我們做的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這一點國企特別有優勢,一般都會說為XXX奉獻XXX,而民企經常會忽略,我們的產品是市場對民生改善的意義。

    二、海狸的方式

    告訴我們讓下屬學會自我管理,與下屬構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上下級關係,讓大家養成熱愛挑戰,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三、野雁的天賦

    野雁的天賦告訴我們,要有團隊精神,要相互的鼓勵。

    比如說,我和我的團隊一起觀看了這部作品之後,我們每次工作不會給別人洩氣,每次發信息都會相互找一些優點鼓勵對方,讓大家彼此成為給對方喊號子的人。

    這部作品經久不衰,可以說是管理學的典範記錄短篇,是根據真實原型肯·布蘭佳和謝爾登·鮑爾斯編著的《共好》一書拍攝而成。

    對團隊管理尤其是新員工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工作素養非常有意義。

  • 3 # 四棲職場—山海客

    獲得感,是時下的熱詞,它有多方面的含義,既有個性化特徵、又有共性特點。

    筆者認為“獲得感”至少有物質與精神(包括心理、心靈等)、個人和家庭、小我與超我等不同視角和含義。

    年輕人如何在奮鬥中贏取“獲得感”?筆者從以下四個維度簡要展開。

    一、個人層面:立志、躬行、知行合一。

    人不可以不弘志!

    經過開發改革的四十年程序,中國已建立比較完善的法制體系,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百姓生活取得了長足改善。個人機遇,特別是受教育的機會、在大中型城市的就業機會,自主選擇、自主擇業或者創業,相比四十年前、哪怕十年前,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有的人發展的好、有的不太理想,原因有若干。筆者,認為主要的一個因素是立志。立了理性的、有抱負的、有恆心的志向,個人的動力就得到充分激發——遇到困難想辦法、找出路、尋解決方案,把可能的石頭(機會)都翻一遍,還怕找不到路徑。

    反之,若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得過且過,不下必要的苦功,遇到困難和挫折就容易退縮,退避三舍——取得成就,很難!

    有的志向,有了行動,這就是“知行合一”最樸素的實踐和體現。

    二、組織層面:氛圍、文化,共創共享。

    我們都不能生活在真空裡!

    我們都需要和別人發生聯絡,這個環境往往就是組織。

    一個組織的氛圍,是否有利於人的成才、成長,重要性不言而喻。積極向上、學習進取、團結協作、共創共享的組織文化,肯定是每個人都希望的,往往可遇不可求。理性的組織氛圍是沒有的!但奔往理想的組織(企業)是不在少數的。

    尋找機會,在組織不同發展階段、順境和逆境中體會成長,也是一種幸福的體驗。俗話說,“不看大廈起,就看大廈傾”,每一段職場生涯,對於有心人來說,都是難得的歷練。更何況,現在是個人自由選擇的時候——組織氛圍實在不理想、不適應,不想忍耐和湊合,可以“用腳投票”嗎。

    三、社會層面:風氣、典範,引領思潮。

    一個重要的風向標就是大眾媒體宣傳的“成功人士”。

    換言之,年輕人應該以誰為學習和效仿的榜樣——“你願意做誰的粉絲?”

    明星、富豪、靚男靚女……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偶像。筆者只是希望這些人不要成為年輕人的主體偶像群體。

    媒體,特別是官媒、主要媒體,要側重正面導向。希望螢幕上、更多的大眾傳播渠道,減少一些偶像劇、宮鬥劇、粗淺的娛樂片;多樹勵志的正向典型事件、典型人物,更多客觀地報道事件和人物背後的故事,尤其是真實的奮鬥過程,經歷的艱苦波折,突出拼搏精神。媒體工作者要多關注普通群眾中的優秀分子、各階層中優秀代表,弘揚正氣、壓倒歪風。

    現實社會中,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

    四、國家層面:制度、機制,創造希望。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點和機會。錯過了一個時間段的機會,還會遇見下一個時空,找到適合自身的機會和機遇。

    比如,上世紀80年代中期,趕上出國潮的一代,是因為國門開啟,走出去、睜眼看世界的衝動,很多人留在了發達國家,一些人學成回國,在各種單位逐步實踐成為為骨幹、核心和棟樑,讓那一代人成為改革開放的早期受益者。

    世紀之交,網際網路泡沫的快速興起、破滅和再度興起,帶來了科技公司、網際網路公司,特別是電商的超高速開展。筆者2000年讀研究生時,學校請馬雲做講座,那時他剛登上“福布斯”封面,2小時下來,初步體會了馬老師的思想火花和口才。但馬老師爆得大名,以及阿里巴巴、淘寶網的興旺,是近十年,特別是伴隨著“智慧終端帶動移動網際網路爆發式”增長而形成的。

    國家體制、機制的制度環境,需要與時俱進,指導、規範、引領諸多行業的發展,需要營造“國企、民營、外資等不同所有制機構”公平競爭的大環境,消除“市場上的混聲、噪音、擔憂和非理性抱怨”,保發展、穩就業的初衷才能得以落地、落實。

    國家營造的就是良好的法治環境、編織比較完備的社會保障網、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主體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大潮中。

    未來是我們的,是大家的,更是年輕人的!

    機會永遠偏愛有準備的人!希望你就是那個做好準備的人!

    最後,筆者想強調一點——自己對自身的發展(獲得感),具有關鍵作用。自身是內因,其他是重要外因,外因透過內因發揮作用——這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一個重要觀點。我們老祖宗講過,“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其實是同一個性質。

    如果同意,就從當下開始、從自身開始吧。

  • 4 # 仙言俗語

    可以這麼說,在與客戶打交道的銷售、客服、服務員,還有就是網際網路、IT公司裡的人幾乎都是年輕人。

    題主提出這個問題,可以猜想你可能是兩類人,一是管理者,二是職場裡的年輕職員。

    作為管理者,如何讓年輕人成為有獲得感的奮鬥者呢

    首先,看一下當代的年輕人有哪些特徵:資訊時代的受益者、知識面較廣、思想活躍、自我意識強、不迷信權威、勇於挑戰、聰明、任性、堅持力較弱。那如何讓他們成為有獲得感的奮鬥者呢?

    1、認可他們、信任他們,允許他們在工作中犯錯誤,甚至是鼓勵他們積極理性的是錯;

    2、讓他們在團隊中充分地發表個人的觀點,並及時的給予鼓勵,對團隊有積極影響的言行要及時的給予肯定,讓他們知曉團隊的意義與價值;

    3、不要壓制他們,不要什麼都必須聽你的,讓他們在團隊管理中有參與感;

    4、要注意企業文化的建設與貫徹落實,多組織一些有益於團隊健康發展的團隊活動,讓大家有機會與團隊成員相互瞭解的機會;

    5、定期不定期地與團隊裡的青年人做一對一的溝通,幫助他樹立工作思路,但一定是啟發式的而不是教育式的,發現其優點時及時可定,當其出現問題時要給予更多的包容與諒解,當出現嚴重錯誤時如果不是重複性的錯誤,也要注意處罰力度,不能一棍子打死,要讓他知道你之所以這樣處理是因為其只是初犯,並讓其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不能出現重複性質的錯誤;

    6、一定不能寵員工,要壓單子給他們,讓他們知道夢想與責任的重要性;

    7、不要對他們耍手腕使陰招,年輕人聰明的很,當他們看懂的這種手段後,團隊的信任度就會喪失殆盡,凝聚力也就無從談起;

    8、對他們中成績優異、認可企業文化、團隊意識強、富有正能量者,要及時的給予提拔,給予各人充分的透明的職業發展機會。

    作為年輕人,想要成為有獲得感的奮鬥者,怎麼辦

    不要寄希望別人能給你什麼?,首要的是你自己爭取了沒有?

    1、在團隊裡力爭上游,要有良性競爭思維;

    2、要積極參與團隊的一切活動,不要成為傍觀者;

    3、工作要有熱情激情,要擯棄打工者思維,要以主人翁的態度去工作;

    4、不要太計較個人得失,要努力的去實現每日每月每年的工作目標,力爭超過預期;

    5、因為你的奮鬥者,所以不要有“我已經努力了”、“我會盡力而為”的工作思想;

    6、要主動與上級溝通,瞭解上級的任務意圖以及對你工作的要求,要學會與上級建設性的相處與溝通,既要保持自我個性又要虛心負責地向上級彙報;

    7、要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要像海綿一樣的吸取知識,學習一定要有計劃,學習一定要防止食而不化,學習一定要轉化為行動與能力;

    8、要培養自己對工作的興趣,有興趣了,意味著你已經成功了一半了。

  • 5 # 職場百靈鳥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青年一個團隊、一個單位、一個國家發展的最強動力,也是最強奮鬥者。推動年輕人成長進步,促進年輕人飛速發展,才能讓給單位帶領生機和活力。讓年輕人成為有獲得感的奮鬥者,是點燃年輕人奮鬥之情的助燃劑和推動力。

    一、相信他們,對年輕人充分授權。

    年輕人,年富力強,有素質,有文憑,有知識,有能力,正是幹事創業的好時候。作為單位領導,要充分信任年輕人的素質品質和個人能力。敢於將責任壓給年輕人,敢於將任務交給年輕人,對年輕人放心放手,讓他們用他們的才華和能力去工作。給年輕人一片屬於他們的廣闊天地,讓他們盡情的放飛自我,施展自我。同時,要幫助年輕人開展工作,做好技術指導和困難幫扶,讓年輕人有幹勁而不蠻幹,有能力而不無的放矢,有知識而不無所事事。

    記得剛參加工作時,在鄉鎮司法所工作,當時社群矯正工作還沒有接收。所長安排我來做接收工作,並全面開展好社群矯正。當時,剛大學畢業的我,一臉懵懂,但是領導非常信任和支援我,將重擔交給了我,但是非常感激。帶著疑惑,我研究法律,檢視材料,慢慢的弄明白了社群矯正工作。透過實際工作,贏得了領導的信任和培養,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

    二、關心他們,對年輕人無私幫助。

    年輕人剛進入社會,社會經驗少,社會閱歷淺,作為領導,要從多方面關心年輕人。

    一是生活上幫助。關心年輕人的個人生活,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既要當員工的領導,又要當知心朋友,多與年輕人談心談話,交流感情,增進友誼,成為好朋友。

    二是工作上幫助。在工作中,多指導幫助年輕人,幫助他們解決工作難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給他們提供更加寬廣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平臺,解決他們工作上的後顧之憂。關注他們的工作願望和願景,及時傾聽、吸收和借鑑他們的工作意見和建議,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幫助年輕人樹立遠大的工作目標和人生理想,明確前進方向。

    三是待遇上關心。要給年輕人合理的工資報酬,多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讓他們有付出有收穫。同時,對那些工作積極、業績突出的年輕人,要大力表彰,及時提拔到重要的工作崗位或者領導崗位上。

    三、嚴格要求他們,對年輕人嚴管厚愛。

    對年輕人,要用更加嚴格的規章制度約束他們,用更加嚴格的要求規範他們,讓他們熟悉適應嚴管的工作環境,減少工作失誤和工作犯錯的機會。

    在我的工作中,有一個領導,對我特別嚴格,尤其是文字材料,嚴格把關,嚴格稽核,每次都是能發現很多我沒有發現問題,小到一個標點,大到文字內容、篇章佈局等。請他稽核文字材料,就像老師給小學生批改作業一樣,細緻入微,一絲不苟。在領導的嚴格要求和約束下,我的文字材料得到飛速的發展,文字功底不斷加深。可以說,沒有領導的嚴管厚愛,我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材料工作者。

    嚴管並不是不信任,也不是無事生非,而是對每一位年輕人的負責。在嚴管中,能增強年輕人的紀律意識、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避免出現失誤。

    年輕人是單位的脊樑和頂樑柱,有他們在,單位就能進步,就能取得成績。我們要大力地關心關愛年輕人,支援幫助年輕人,嚴管約束年輕人,讓他們健康成長,讓他們把單位當做家,把工作當做事業,把同事當做親人,充滿幸福感、成就感。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祝所有的年輕人事業有成;祝所有的奮鬥者工作順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斷劍重鑄之日,死神歸來之時。杜蘭特歸位,狀態會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