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
2 # 浮生若夢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進行第四次東巡,但此時的秦始皇身體已經越來越差,終於在沙丘平臺這個地方(今河北廣宗西北)秦始皇去世 。秦始皇去世的訊息只有胡亥、李斯、趙高以及秦始皇比較親近的五六個宦官知道,李斯害怕秦始皇的死會造成天下動亂,於是秘不發喪。當時正值暑天,屍車散發出惡臭,為了掩其臭味,趙高令人在車內裝上一石鮑魚以掩蓋屍臭。之後在趙高的勸說下,趙高、胡亥、李斯合謀篡改遺詔,同時又仿造了秦始皇給公子扶蘇的詔書,以蒙恬扶蘇在邊境毫無功績為由,命扶蘇自殺謝罪。這個歷史事件也被稱為“沙丘之變”。
扶蘇死後,李斯派人奪了蒙恬的兵權,並囚禁蒙恬於陽周,最後被胡亥派人殺死。那麼蒙恬有30萬重兵在手,為什麼會被輕而易舉的奪去兵權卻不造反?
蒙恬選擇不造反的原因有這三點:
1.在這之前,扶蘇已經先死了,蒙恬再出兵根本就沒有理由,萬一真打贏了趙高李斯一夥,扶蘇都不在了,皇帝接下來由誰當?
2.大秦是以法治國,蒙恬雖有30萬重兵在手,但是他只有虎符的一半,沒有中央的命令,實際上蒙恬不一定能調動這30萬軍隊。
3.蒙恬祖上都是秦朝的名將,他的骨子裡就有忠君的思想,蒙恬一旦造反,不管他是正義的還是不正義的,肯定會或多或少背上造反的罵名。這對於蒙恬這樣一個忠臣來說肯定是接受不了的。
4.現在的我們站在上帝角度或是當時蒙恬和扶蘇的智商的角度來說,我們自然而然的認為,蒙恬扶蘇已經知道秦始皇已死,趙高李斯傳的是假遺詔,但是萬一他們就是智商高,情商低,秦始皇已死的訊息蒙恬扶蘇根本就不知道呢?秦始皇還沒死,蒙恬哪敢反。
-
3 # 攀登的岩羊
因秦朝軍隊直接聽命皇帝調遣,趙高李斯假傳始皇聖旨,連太子扶蘇都自殺了,他一個將領還有什麼選擇,沒有虎符什何將領也不可能讓邊防軍隊回返,秦二世滅亡時,長城駐軍就沒有行動,蒙恬只能認命附從。
-
4 # 生物學家講歷史
縱觀整個趙國時代,都沒有臣子們謀反成功的案例。商鞅、嬴壯等公子、嫪毐,不管是權臣還是貴戚,抑或佞臣,失敗後都身敗名裂,而且毫無成功的可能。兵權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在各國都是如此。信陵君,在魏國的威望蓋過國君,盜得虎符,掌握兵權後卻也不敢謀反。趙武靈王,整個中國歷史都少有的雄主,退位後也指揮不動郡兵,被權臣李兌活活餓死。
-
5 # 趕不上的節拍
這要從蒙恬身世說起,在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大業中,蒙恬的祖父蒙驁、父親蒙武,都是秦國著名的將領。為秦國攻城略地,出生入死;為秦國疆土的開拓,為始皇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秦始皇對蒙氏家族非常信任器重!蒙恬不敢造反有兩點原因:1.他的忠心,三代朝廷重臣,世代忠良,給他造反的心思可能就沒有動過! 2.當時的軍事管理機制也不會允許,秦朝軍隊人員管理嚴密,而且是酷法,動不動就是連坐,誅九族。當兵的也不知道具體情況,人心不穩,談何作戰呀!而且秦始皇是在巡視中突然死亡,李斯、趙高等人封鎖訊息,就算是他們心理有疑義,也想不到秦始皇已死,他們是假借的名義!就算是能夠造反,他也沒有必勝之心,自己的一家老小還在人家手裡呢!所以胡亥派人前往後,蒙恬吞藥自殺。 可憐一代名將,就這麼冤枉的死去了!!
-
6 # 好風好夢好歌好地方
蒙恬雖然對趙高偽造秦始皇的遺詔心存懷疑,但是他不能制止公子扶蘇選擇自盡,在扶蘇死後,胡亥成為了帝位的唯一人選,蒙恬不得不預設他是皇帝,但是他萬萬沒想到胡亥這麼容易受趙高擺佈,最終致自己於死地,那他為什麼不清君側呢?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他不想連累自己的家人。當時他的弟弟蒙毅在朝為官,官拜上卿,堪為重臣,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向胡亥說情的話,說不定可以活命,一旦自己造反的話,按秦朝律法是要滅族的。
其次,蒙恬兄弟二人在秦始皇時受到的無人可比的寵信,但是由於他的祖上是不是秦華人(他們的祖父蒙驁是齊華人),在這一點受到王公大臣們的嫉妒和排斥,秦始皇死後,他們開始失勢,趙高敢殺蒙氏兄弟,是得到朝臣的支援和默許的。
其三,蒙恬權衡時局的利弊,寧願被殺,也不造反,是位有著極高軍事素養的軍事將領。當時的蒙恬駐守上郡,修建長城,防衛匈奴,一旦他發兵討伐趙高,後果是很嚴重的,北方防禦力量形同虛設,匈奴有可能乘機進攻,六國的民眾極有可能趁這個機會反叛,天下大亂,他要負直接的責任,無論他起兵成功與否,他都逃脫不了死亡的厄運,總之最後得不到好的名聲。
秦長城
最後,蒙恬低估了宦官的勢力。秦始皇在時,趙高不敢名目張膽的拉幫結派,但是秦二世即位後,他勾結了丞相李斯,掌握了朝中的輿論,對胡亥施加影響,讓胡亥覺得蒙氏兄弟對自己不利,導致他們被殺。
趙高
-
7 # 唐人聊歷史
一、扶蘇公子已死,大勢已去
秦始皇在第五次外出巡遊途病逝在沙丘,本想傳位給扶蘇公子,不料想趙高和李斯這兩位心腹關鍵時刻不聽話,要另立胡亥為二世皇帝。他們偽造秦始皇的旨意,賜死蒙恬與扶蘇。蒙恬勸說扶蘇這裡面可能有圈套,可是扶蘇聽不進去,一心尋死,最終扶蘇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去,蒙恬無奈,只能隨扶蘇而去。
二、未有虎符,調遣軍隊困難古時候皇帝為了防止軍中兵變,發明了虎符這麼一個東西,虎符一半在皇帝,一半在將領那,只有皇帝命令大軍出征才會將另一半虎符給帶兵將軍。如果沒有虎符,將士們未必肯聽從指揮,士兵們只認虎符不認人。
三、蒙家世代忠良,蒙恬不敢反蒙家從蒙恬的祖父輩開始,便是秦國中赫赫有名的將領,他們蒙家,幾代人都忠心耿耿,盡忠職守。在蒙家子孫的心中,榮譽高於一切,也高於生命。這是蒙恬放棄反叛的最重要的原因。
-
8 # 歷史是最好的醒酒湯
造反是一個風險極高、而回報的不確定性幾乎為100%的行業!
古往今來,造反者眾多,而成功者罕有。總結起來,無非是幾句老話:有造反之心(意願),有造反的能力(能力),有造反的環境(條件),有意願、有能力、有條件,三者具備,才可能扯旗造反,能否成功,還要看造化。
具體到蒙恬而言,他造反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第一,蒙恬沒有造反的意願。秦朝廷對蒙恬一家待之不薄,秦始皇對蒙恬更是信任有加,並把公子扶蘇放在他這裡,這是天大的信任!加之秦始皇一向對武將是比較寬容的,即便打了敗仗,也極少處置領軍之人。蒙恬哪有造反之心啊?
第二,蒙恬也沒有造反的能力。造反是一個技術活,需要極高的本事,包括政治準備(要有拿得出手的造反理由)、軍事準備(攻擊策略)、經濟準備(兵馬糧草)、人才準備(中下級軍官有幾個能聽你的?)等,蒙恬幾十年都在邊境作戰,這些資源他到哪裡去準備啊?
第三,蒙恬更沒有造反的條件。秦始皇的死非常突然,扶蘇被賜死,而蒙恬也一直在邊境,遠離政權中心,資訊不對稱,讓他無從判斷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這就使得他無從應對。也正因為他遠離政治中心,朝中就基本沒有內應之人,他一臉茫然,造反就無從談起。
所以,思前想後,蒙恬最後吞藥自殺,這位北逐匈奴七百餘里的軍事家、因製作毛筆而名垂青史的發明家,結束了他輝煌人生。
-
9 # 浩瀚一粒912
不是蒙恬不造反,造反需要名正言順的理由,不然天下百姓怎麼會擁護你呢,蒙恬是大秦朝忠心耿耿的,他怎麼會造大秦的反呢,按照蒙恬的構想,他是要保著公子扶蘇的,他也可以保著扶蘇繼位的,怎奈扶蘇是個胸有大志但個性軟弱的人的,不敢違背父親的指令,父親要他自盡,他就一點反抗都沒就選擇自盡,當然這是趙高的詭計,但扶蘇卻一點懷疑都沒有就死了,扶蘇沒有聽蒙恬的話選擇起兵,只能說蒙恬沒有跟對主人,倘若扶蘇知道自己的父親已死或是敢於反抗自己的父親,當聽到父親讓他死的詔令,就和蒙恬一起起兵的話,也許就會是另一段結局了,蒙恬不造反,只是怪扶蘇一點反抗精都沒有,蒙恬是被扶蘇連累的,扶蘇死了,蒙恬就失去了造反的理由了!假如你是扶蘇當時你會怎麼選呢?
-
10 # 彎彎繞573
感覺說需要三個條件的兄臺說的真的很對,簡直是天書皇極一樣的言論。在下補充一點,造反需要政治氣候,環境氣候,社會氣候。
政治氣候是越亂越好,越適合造反。
環境氣候就是不對稱戰爭了,造反方必須風調雨順,或者饑民遍地才有動力,不然環境氣候居中就不行,必須環境氣候極端才可以。
社會氣候就是民心,造反成功的都是一個特點,暴政之下,君王昏庸。但是暴政已經過去了,正在好轉。君王也不算昏庸。這個氣候不適合造反,但是適合偏安一隅或者入侵。
我個人認為舉兵造反不可以,起碼當時不可以。但是拿下巴蜀,或者雲貴不成問題。若拿下巴蜀,等個十幾年,結果也不一定
回覆列表
蒙恬作為秦國第一大將,其威望比王翦還要高。所以秦始皇派蒙恬率領30萬秦國最精銳的部隊去鎮守北方,防止匈奴南下。就連滅國大戰都沒有調動農蒙恬的30萬部隊南下。和蒙恬也在北方,驅匈奴700餘里,打得匈奴不敢南下牧馬。
所以蒙恬在幾十多年的時間裡,基本都是在北方的前線裡,很少回到咸陽城,所以其資訊是不完善的。而當時的交通工具的最快就是馬匹,所以導致資訊的閉塞使蒙恬不能正確的判斷。而且也不知道秦始皇到底有沒有死?也不知道咸陽的宮殿裡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鉅變?
所以忠於秦始皇的蒙恬是不可能造反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回咸陽確認秦始皇到底有沒有駕崩,然後再利用他的人脈關係來安排扶蘇上位。還有一點就是他深信咸陽的官場上面還是正常的。特別是他深信李斯能力挽狂瀾,安撫朝政。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輔佐的大公子扶蘇是一個當時已經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判斷,深信自己的老爹秦始皇死了而且對自己之前的作為很不滿並傳位給胡亥,並要求自己只給秦始皇陪葬。所以扶蘇選擇了自殺。這樣,蒙恬就失去了發動政變的政治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