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網路施工隊

    提主問的這個問題想必是和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有關。韓信根本沒有打通陳倉道,韓信是繞道陳倉道然後進入關中的,這裡修的棧道並不是陳倉道,陳倉道壓根是沒有被損壞過,所以不存在打通一說。

    陳倉道區域圖

    公元前206年2月,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並開始分封諸王。要想鞏固自己的霸業,就必須剷除頗有實力的勁敵劉邦。若是遵照原約,應該讓劉邦做關中王, 可是,這裡地勢險要,土地肥沃,若封其在這裡為王,豈不使劉邦如虎添翼,以後就更加難以對付了;如果不這麼辦,項羽又不願承擔毀約的罪名,何況鴻門宴上又 表示了和解的意願,這可把他難住了。還是范增給他出了個主意,可以藉口漢中也屬於關中,封劉邦為漢王,這樣也就算是依照原約了。於是項羽就讓劉邦到偏僻的 南鄭(今陝西南鄭)去建都,只管轄41個縣。又把按約應該分給劉邦的關中地區,劃分為雍、塞、翟三個部分,封章邯為雍王,掌管咸陽以西地區;封司馬欣為塞 王,掌管咸陽以東到大河(黃河)一帶;封董翳為翟王,掌管陝北上郡(今陝西榆林東南)。這三人都是秦朝的降將,他們對項羽的不殺之恩已經感激不盡了,如今 又對他們裂地分王,就更是死心塌地願意為項羽賣命了。他們屯兵關中,為的就是要防止劉邦東進。

    劉邦雖然不爽,當時又還不具備直接對抗項羽的條件,劉邦只能憋屈接受這個封賞,劉邦手下的謀士蕭何和張良看到劉邦悶悶不樂,就安慰劉邦,並要求劉邦以屈求伸”,先把拳頭收回來,然後再打出去,這樣才會更有力量。同時張良還向劉邦建議,進入關中時需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棧道,經過棧道時請大王走一段燒一段,一方面可以防止追兵襲擊,另一 方面表示您無意再回來,好讓霸王放心。然後暗地裡積蓄力量,待到時機成熟,從另一條道路打過來,可以出奇制勝,消滅項羽。劉邦接受了張良的建議。這便是明修棧道的前提,先把棧道燒了,才有後續明修的故事。

    被燒燬的棧道

    韓信跟著劉邦進入關中,因為劉邦的封地在當時來說屬於偏遠地帶,劉邦有時間和精力恢復元氣,待劉邦修整的差不多的時候,韓信就向劉邦獻計說,我們現在已經有實力擷取關中了,但是為了更好的迷惑敵人,我們可以先明面上修復之前燒燬的棧道,暗地裡缺繞道進入關中,被我們燒燬的棧道有300裡,章邯肯定認為我們修棧道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守衛就會鬆懈,這時候我們再派兵馬繞道進入關中進行突襲,肯定能打的章邯措手不及。這就是明修棧道的由來,而這個繞道就是陳倉道。

    公元前206年8月,劉邦、韓信率兵日夜兼程,直取陳倉(今陝西寶雞東)。章邯聽到訊息,大吃一驚,心想,棧道燒了還沒修復,難道漢軍是從天上飛過來的嗎?他顧不得多想,便匆匆忙忙地帶領隊伍前去抵擋,他哪裡知道,劉邦的軍隊是從多年來斷行的故道到達陳倉的。

    所以陳倉道一開始就是好的。

  • 2 # 五味社

    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離不開漢水的幫助。

    現在漢水有兩條,一條是漢水,另一條是西漢水,屬嘉陵江直流,這兩條漢水在古代為一條,是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取勝的關鍵。

    漢水一分為二是由於武都大地震的原因。

    韓信反攻關中是在武都大地震之前,透過漢水,韓信率軍從漢中出發,一直到陳倉。由此暗度陳倉的策略得益於漢水,解決兵源和糧草的運輸。

    在軍事上,韓信首先攻擊雍軍控制的下辨和西縣,表面是佯攻隴西,實際是為了控制漢水航道。後曹參和樊噲攻擊下辨—西縣—白水的戰事,是為了防止隴西秦軍順流而下。由此完全控制漢水水道後,水陸並進陳倉,一舉擊敗章邯軍,進入關中。

  • 3 # 珍珍兒的新新

    韓信的一生打過不少有名的戰役,軍事指揮充滿藝術感,由韓信的事蹟流傳的成語就不下十個,比如十面埋伏、國士無雙、多多益善、功高震主等,其中有一個成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也是與韓信有關,但是說韓信打通陳倉道其實不準確,據《史記淮陰侯列傳》和《資治通鑑》記載,漢軍出漢中是劉邦聽從韓信建議,由樊噲、灌嬰等人率兵從祁山道佯攻隴西地區,韓信和劉邦從故道(陳倉道)出兵,在陳倉襲擊雍王章邯,章邯在陳倉被漢軍打垮,漢軍趁勝連滅三秦,出函谷關跟項羽爭天下。所只是派兵從祁山道佯攻,重兵從陳倉道進攻章邯部。

    至於“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成語,則是元代的一齣戲《暗度陳倉》,作者根據民間傳說或者自己想象,在戲曲作品中讓韓信定下一計,命樊噲假裝去修棧道,分散敵軍的注意力,自己則帶人從小路偷襲陳倉,從而帶領漢軍滅掉三秦,進而與項羽爭霸天下。

    一、史書記載的真實過程

    項羽滅了秦朝之後,自封為西楚霸王,由於對劉邦不放心,就把劉邦封在了偏僻的巴、蜀、漢中一帶做漢王,又把秦國的三個降將,封在劉邦東邊的地方為王,俗稱三秦,陳倉(今天的陝西寶雞)就在雍王章邯的地盤上。

    在前往漢中的途中,張良觀察地勢,建議劉邦待漢軍過後,全部燒燬入蜀的棧道,表示無東顧之意,以消除項羽的猜忌,同時也可防備他人的襲擊,同時可以乘機養精蓄銳,等待時機,再展宏圖了。劉邦依計而行,燒掉了沿途的棧道。張良此計為劉邦的鞏固發展和日後東進取得了重要的保證。劉邦入漢中後,一邊勵精圖治,積極休整,同時向項羽示弱,一邊暗地裡積極準備出關再與項羽爭霸天下。

    在發展一段時間後,劉邦就任命韓信為大將軍,並聽從了韓信的建議,由樊噲、灌嬰等人率兵從祁山道佯攻隴西地區,韓信則避開雍王章邯的重兵,從故道(陳倉道)奇襲陳倉,出其不意地打敗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一舉平定三秦,奪取了關中寶地。

    二、戲曲中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秦朝被推翻的時候,項羽、劉邦以及其他參加反秦戰爭的各路將領,齊集商議勝利以後怎樣割據國土。當時勢力最強的項羽企圖獨霸天下,便自封為西楚霸王,佔領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帶廣大肥沃之地,並故意把巴蜀(今四川)和漢中(今陝西)三個郡分給最不放心的劉邦(因曾先入關中成了關中王),想這樣把劉邦關進偏僻的山裡去,並且把劉邦封地的東邊分給秦朝的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以便阻塞劉邦向東發展的出路。

    劉邦在入漢中的時候接受了張良的計策,把一路走過的幾百裡棧道全部燒燬,目的是為了便於防禦,更重要的是為了迷惑項羽,使他以為劉邦真的不打算出來了,從而鬆懈對劉邦的戒備。同時在漢中積極準備東進,封韓信為大將軍統領兵馬,等到時機成熟後,採取了韓信的計策,假意派出幾百名官兵去修復棧道(明修棧道),裝作要從棧道出擊的姿態,實際上卻和劉邦統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暗度陳倉),趁章邯不備攻下陳倉,佔領三秦,進而東出與項羽逐鹿天下。

    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含義

    原指從正面迷惑敵人,用來掩蓋自己的攻擊路線,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引申意: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敵人不備的策略,也比喻暗中進行活動。這是聲東擊西、出奇制勝的謀略。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陳倉道並不是韓信打通的,韓信在還定三秦中所起的作用就是提出總體戰略部署,由劉邦執行,最終攻下三秦之地。

    由漢中通往關中的道路有五條,自東向西分別是:子午穀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和祁山道,劉邦的漢軍想要攻打三秦之地,必須要從這些道路中的某一條或數條路透過。

    關於韓信是如何具體詳細提出攻打三秦的計劃,已經沒有記載,只能從其它參與此戰的將領傳記中可以看出一些情況,當然了,沒有所謂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但是韓信的戰略應該是類似於安排多路疑兵以迷惑三秦,隱瞞漢軍的真實進攻路線,然後出其不意的攻擊三秦,奪取戰爭的勝利。

    五條進入關中的道路中,除了子午穀道是在塞王司王欣的地盤上外,其它四條道路都是在章邯的防區,因此對於章邯等三秦來說,只要防守住這條道路,劉邦的漢軍就進不了關中,但問題的關健是:章邯怎麼知道漢軍從哪一條道路來?

    只能透過不斷的情報收集,來判斷漢軍的進軍路線,但可以肯定的是,漢軍是一定要來攻打的。但被劉邦下令燒燬的褒斜道肯定是來不了的,這是章邯唯一可以確定,所以章邯防守的就是剩下的三條路:儻駱道、陳倉道和祁山道。而子午穀道則在司馬欣的防守下。

    這個時候韓信的戰略就充分體現出來了,這五條路韓信基本上每條路都佈置過疑兵,一會在子午穀道安排人弄點動靜,一會在褒斜道看看燒燬的棧道,還在漢中集結了不少船隻,並且故意讓章邯接到情報,章邯看到不斷飛奔而來的情報,也弄不清楚漢軍到底會從哪路來?

    但從章邯的部署來看,他只在儻駱道安排了少量的兵力,重點在祁山道和陳倉道佈防,接下來漢軍進攻了,首先是曹參、樊噲出祁山道率軍攻打下辯,故道,做出一幅準備攻打隴西及涼州的姿態,緊接著,劉邦親率主力軍隊從陳倉道出散關,攻打陳倉。

    換句話說,韓信的戰略就是故作疑兵,擺出一幅要從祁山出擊的姿態,然後由劉邦親率主力攻打陳倉道,簡單地說,叫聲東擊西。

    隨後不久,章邯很快得到訊息,在陳倉道阻擊劉邦軍主力,因為章邯的兵力分散,本身兵力也沒有劉邦多,劉邦在出川時的總兵力至少有十萬人左右。

    曹參、樊噲在祁山道攻克下辯後,向東與劉邦軍靠攏,接著向陳倉故道、雍城和斄城攻擊,一個城池一個城池的打到了陳倉,並擊潰了章邯的輕車騎兵。

    與此同時,劉邦親率的主力進攻陳倉,卻被章邯擋在了陳倉,無法攻克。這時劉邦軍中有一個叫趙衍的當地人,向劉邦提出一個建議,他知道有一條小路可以繞到陳倉城的背後去。

    於是劉邦另外派了一名叫範目的巴人首領,率領賨民軍從趙衍提出的那條山間小路翻山越嶺繞過陳倉正面,一下子出現在章邯軍的背後,而劉邦親率大軍仍從正面進攻陳倉,在兩面夾擊之下,章邯在陳倉被打敗,於是收縮戰線,依次退到好畤、廢丘,最後固守待援。

    就這樣漢軍的東西兩路軍隊都攻入關中,取得大捷,將章邯逼到廢丘,然後分兵拿下三秦之地,就這樣韓信的還定三秦之計戰略在劉邦的手中順利實施。

    回到題目,韓信到底是如何打通陳倉道的?

    回答是:陳倉道並不是韓信打通的,韓信只是在還定三秦的戰爭前提出了整體的戰略戰術安排,具體的操作和執行是由曹參、樊噲和劉邦執行的,在打通陳倉道的過程中,趙衍和範目立了大功,正是因為趙衍提出還有一條小路能繞過陳倉,才最終導致劉邦打通了陳倉道。

  • 5 # 我是趙帥鍋

    說起暗度陳倉,很多人常常有這樣一種印象,那就是,章邯看到劉邦派出樊噲在通往關中的主道上修棧道,就覺得劉邦會從這裡出兵,於是他就趕緊派人在相關地區防守,結果卻沒有想到劉邦偷偷繞小道從陳倉出兵。

    在這種背景下,劉邦一舉挺進到關中,並且很快打敗章邯。 但其實,這一切,只是我們所看到的表象。

    因為,章邯作為一個曾經統帥三十萬大軍,並一度橫掃群雄的軍事統帥,如果連聲東擊西這種最簡單的計謀都想不明白,被這樣輕而易舉被糊弄,那他這個統帥也為免太水,至於那些曾經被他擊敗的起義軍首領,豈不更是傻子。

    事實上,當時的章邯,肯定會想到,劉邦也有可能會從陳倉一線進入關中。但問題是,章邯就算知道劉邦有可能從陳倉一線出蜀,又有什麼用呢?

    一切是顯然的,如果章邯因為這個猜測,就把軍事主力調到陳倉,那劉邦完全也有可能從其它地方出蜀,因為從蜀中進入關中的路線,總共有五條,分別是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散關道(陳倉道)和祁山道。

    處於章邯的角度,在聽到劉邦要出蜀的訊息,他必須得判斷一個問題。那就是,劉邦會從哪條道出兵?如果這時有一個下屬對章邯說,劉邦肯定會從棧道(子午路)出兵,因為這些天,劉邦一直忙著修棧道。 那章邯自然會反問他,你可以肯定和確定嗎?

    因為,聲東擊西,是最簡單的軍事策略,劉邦這些天修棧道,就一定會從棧道出兵嗎?更何況,如果劉邦正打算從棧道出兵,按照正常的邏輯,他應該會想法設法隱蔽自己的進軍路線,否則如果被章邯他們得知,提前在這裡防守,那他豈不是白費功夫。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劉邦這樣大張旗鼓的修棧道,恰恰證明,劉邦肯定不會從棧道出兵。但問題是,即便章邯他們這樣推斷,但他恐怕也不敢百分之百確定,因為,虛虛實實,也是最基本的軍事策略。

    在這種背景下,章邯肯定會把軍事地圖掛在牆上,與大家一塊分析,或是坐在沙盤前,與大家一塊分析。總而言之,你說劉邦會從哪條路線出兵呢?而最後分析的結果,肯定是任何一條道,都不能不防。

    因為,劉邦在進軍過程中,肯定會進行一系列的佯攻,讓人無法判斷他的真正進兵路線;更主要的是,當劉邦確定,他計劃的進軍路線,已被重重設防,他也會臨時改變行軍路線的。

    換句話說,在這場對決中,整個軍事行動都是不斷變化中,在戰爭開始後,敵人也會根據我們的變化,而臨時改變自己的行軍路線。所以基於章邯的位置,他永遠也無法確切知道,劉邦會選擇從哪條路進軍。

    對於章邯來說,最保守的方法,自然是平均分配兵力。但這種方法,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會讓漢軍打個措手不及。但是,最大的壞處,就是會讓章邯的軍隊,分散成五路。

    到時,章邯雖然在總兵力上優於劉邦,但是,在具體戰場上,都有可能面臨兵力不足的問題,這也就可能導致被劉邦各個擊破。

    最冒險的方法,自然就是重點防禦,但問題是,章邯在不確定劉邦的進軍路線時,又如何敢這樣冒險爭勝負?所以說,劉邦出蜀時,整個戰爭的精彩之處,絕不是韓信想到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條計策,而是韓信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迷惑章邯,讓章邯會如此判斷?

    換句話說,在這個過程中,雙方各種情報和間諜行為肯定會滿天飛,但是,因為當時連紙張也沒有發明,所以相關的記錄,自然會非常稀少;而且就算有零星的、資料性的記錄,也會被後來的民間故事所淹沒。

    所以等到後來,這場完全可以比肩諾曼底登陸的戰役,就變成章邯的二傻子行為。事實上,韓信究竟如何打通陳倉並不難,難的是他如何將章邯成功騙到其他地方?這個就涉及到各種情報工作,但因為資料的缺乏,我們現在已無從得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子說的虛靜在生活中如何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