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學大觀園
-
2 # 都市風水師財神哥
老子說的虛靜在生活中如何應用?
財神哥帶著這個問題給大夥講講什麼是虛靜,虛靜又怎樣帶進生活中的。虛的意思即是無,無有的意思即是虛,靜的意思即是代表不動,如果動了就不是靜了,所以動會讓人不安,不安的話就會引起心裡的急燥,從而會做出很多不好的事情去影響自身的身體。
那麼又怎麼帶到生活中去應用呢?這就要見人見智了。
不安靜的人,在做事時肯定會出問題的,所以要做到虛靜,必須要做到知識函養一定要高,而且要有一定的經歷,大家有看到很多七十歲以上的人,平時做事做人就很淡定,很安然,不會大吵大鬧。因為他們經歷過了種種劫難和愛恨情仇,所以一切都看開了,覺得人生除了生就是死,其它的事情己全然不重要了。所以要修此道,必須要多見多聞,放鬆心態,得是福,失也不追逐。反正對生命有更好的滋養。
要講到學習與應用這一法門,那麼首先我們要多Sunny一些,不要做揚惡之事,要從善而起,漸漸的從修心修養進入此道。多看些道家的書籍,去理解書中的含義。做到既有理論的支援,又有行動的束縛。
世間所有的美好東西都是修心得來的,我們平時的災難很多都是因噁心而生起的。所以修心也很重要。萬事從心起嘛,易經有云,心壞則人壞,心有意,則會生起言論,有言論就會有現象,有現象才會有定數。箇中的定數就是佛家的因果了。無起惡之心,必無起惡之果。
-
3 # 又雨霏
個人將虛靜之美用於生活的體會是:虛則安;靜則定!
致虛極,守靜篤。
“虛靜” 就是使人的精神進入一種無慾無得失無功利的極端平靜的狀態,這樣事物的一切美和豐富性就會展現在眼前。所以“虛靜”可以理解為審美活動時的心理狀態。
“致虛”、“守靜”是祛除心之障蔽,迴歸性之本然的一種功夫,其具體實現是以“萬物並作,吾以觀復”這一主體活動為基本路徑的。
聖人以“虛靜之心”治國,民自然“無知無慾”,具體來說,即“不爭”、“不為盜”、“民心不亂”。“無為”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要遵循大千世界的規律,尊重人的個性,有所為有所不為,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因此,聖人虛靜無為之治,可以絕智巧,息禍亂,萬物自然發展而並行不悖,天下無爭無攘而歸於和諧。
所以老子的思想當中的智慧涉及的面非常的廣,可以說是其小無內,其大無外,包羅永珍。
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
在生活中,虛是心中無事,沒有任何雜碎,沒有任何雞零狗碎的東西,重空性、無執、無慾。靜重專注、安靜、有專注力。最早的時候,虛心也是這個意思。
(下面照片是本人於老君山所拍)
-
4 # 八秒
"虛靜"就是是老子寫書育人煩了,騎青牛出函谷關不回來了!#好貨色#
十六章有句是"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老子的道,強調自然之道,人從無到有,再到有到無。
這個"虛靜",影響了玄學,藝術。顧愷之提出"虛對";嵇康認為欣賞音樂要"聽靜而心閒";王羲之說做書法要"凝神靜思";《文心雕龍》作者劉勰認為"虛靜"是"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
玄學上,兵法上虛實動靜,都有深刻道理。
"虛靜"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已經深入到華人的骨子裡了。
很多都市白領在嘈雜的都市裡生活一段時間,都想找一個寧靜的山溝裡,充分放鬆,緊繃著的弦鬆弛一下,這也是追求虛靜的一種。實在走不開的忙人,盤腿清空思緒,進入忘我。
大老爺們,抽根菸,整理一下思路,靜靜。
敗家娘們,購點物,忘掉剛才不快,爽爽。
老人們,公園溜溜,搭個鳥籠,寫意。
廣場舞跳跳,健身房裡虛脫,都算"虛靜"在生活中的體現。
別以為"虛靜"是多高深的詞,離開生活,他就沒有生命力。
"虛"就是男人們看著手機突然愣神的一忽兒,神遊太虛。回神過來精神百倍。
"靜"就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突然萬籟俱寂,無視人群,覺得自己特別清醒。
"虛靜"是對重複生活的反抗,"虛靜"是突然看到自己靈魂裡驚鴻一瞥。
所以,高興就好,放鬆就好,工作之餘,跟著自己的心任性一回。
就如老子,寫書育人煩了,騎青牛出函谷關不回來了,這就是"虛靜"!
-
5 # 南途北尋
關於題目所說,怎麼理解老子的虛靜,又怎麼去運用它,其實這是個看似深奧卻又十分簡單的事情。
怎麼說呢?今天不談經典,只講事實和道理。一言而概之,虛靜就是以前布袋和尚要告訴你的兩個字:放下。
比如說,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會抽菸、喝酒。有人會說,這個與虛靜有何關係?是啊,有何關係?
抽菸、喝酒是為相,何為相?動則生相。經典雲,相由心生。說明什麼呢?說明你的心動了。
而老子說的虛靜和動是相對的,這就是說想得虛靜,你得先要心止。有人會說,那不戒掉就行了嘛,有何難?
戒?有所戒,心早有所動,何談虛靜?六祖雲:“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正是此理。心如止水,不是由戒而來。
我們好多人一天不得心靜,不得安寧,都是我們心有所動,心有所求。不是不讓你去求,實在是因為我們大家心所求的已大大超過所需的,故心不得其靜。
但是要想達到老子所講的虛靜,強調一個虛字,不是實,不是死靜。說到靜,好多人就想到打坐,靜坐。是不可否認,那也算是一種靜,但那是死的。
心中有所執靜,早不是靜了。所以老子說的虛靜是活潑的,是無所執著,無所粘聯。拿起顯用,放下歸體。
故,虛靜,無慾無所不欲,無為無所不為。心中坦蕩,莫與世爭。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
6 # 七斤布衫
看了許多答案,總覺得未有盡興,忍不住也嘮叨幾句,首先先普及一個感念,那就是“道家文化”和“道教文化”並不能混為一談,因為“道家”是有“老子”創立的一種文化學派思想,與我們常聽說的儒家、法家、墨家、縱橫家、陰陽家等等一樣,屬於學術領域。而“道教”是以宗教形式存在的一種信仰組織文化,與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一樣,是一種信仰組織,其存在形式有很大的不同。“道家”文化源於老子創立,以學術思想為主存在流傳,以《道德經》等作品為主,人人可以學之,而“道教”由最早秦朝時期的“外丹派”演變到今天的“內丹派”有嚴格的教規儀式,所修經典也以“四經八咒”等為主。
我知道跑題了,我們還是回到此題上來,談一談“虛靜”這個詞,首先從字面上理解並不太難,“虛”即是假、是幻、若空,“靜”既不動、無爭、不起。似乎在闡明一種心態的境界,但往往聖人言,我們凡夫很難看的懂,其根本原因是境界所致,譬如有人在山頂喊著景色好美,我在山下看著幾棵樹遐想是想不出來的。當然,我亦凡夫,僅代表個人觀點閒談。
回到問題上來,通常道家以注重自然規律,順天地執行修行,“虛靜”鋪開了可以理解為“虛空之中一切都是靜止的,整個宇宙中從來不多一物,從來不少一物,從來沒有變化”再往深度理解又回到道家的“存無守有,借假修真”上來,這於我們而言卻是大難,一,到底有啊還是沒有,如何存無,如何守有,又什麼是真,什麼是假。若知,我們所能看到的、觸控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源自於虛空,此虛空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而我們的心正是這虛空的核心,如此心生萬法,於幻中取境,種種分別。
由此可見“虛靜”非真非假,非靜非動,其狀態應是“萬法歸宗”迴歸那個“真我”的一種境界,而並非世俗人所言的以“有形”比“無形”,以“有色”辨“無色”,繞來繞去卻還在世間法上。
筆者無學,難解先聖真諦,但有一句不慚之言,“真理就在眼前,凡眼無法得見。若能迴光返照,宇宙源自心田。”
-
7 # 山神001
虛,說的是大腦的空杯、空靈狀態。人可以三歲學會說話,但三十年也學不會不說話,尤其是做不到不該想的不想,不該說的不說。致虛極就是什麼也不主動去想了,完全由靈魂自由的徜徉在無拘無束的狀態。我們的身心也完全放鬆了,心臟自然輕鬆的跳動,每塊肌肉都松馳下來,神經也在放鬆、放鬆,守靜篤,即篤定的入靜。
這可能是一種氣功態,也是禪定態,或者瑜珈一類的功法,都要求這種狀態。
此時,練功、悟道,都是容易的。
-
8 # 草根下的小火花
虛靜顧名思義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坐以待斃,安逸於庸俗。
萬物都是由動而生,由靜而歸根。雖生生不已,但卻終而無不歸其本。樹木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終而落葉歸根。天有天根,物有物蒂,人有本源,天下沒有無根之事物。萬物之根在何處?蓋在將開未開、將動未動的靜態之中。人與萬物未生之時,渺茫而無象。既育之後,則生生不息,終有滅時。唯將生未生時的虛清狀態,才是萬物之本根。太上在此示人要得玄關,惟有收心歸靜,凝神於虛,養氣於靜,達到虛極靜篤,自然永珍皆空,一真在抱。人心的喜怒哀樂未發之時,就是人心之“復”。也就是《易經》所說的“復見其天地之心乎。”人應當常思複本的重要意義。如果真能經常致其虛極,守其靜篤,即可與天地為一體,與萬物為一身。那麼,我之性體,可與天地並立;我身中之炁,可與萬物並通。陰陽消長的規律,便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大道真炁在我身中的流行,便是自己胸中之妙。至此,返本復靜之理便可得矣。本節是言修煉的原則和方法。道家注重性命雙修。有關修道的丹道理論所彙集成的《道藏》鉅著,有關修道的方法、境界、層次,以及各宗各派、各門各法等,共有八千卷之多 。但就其根本點而言,都是為了一個歸根的目的,仍然離不開太上在本節所講的六個字:“致虛極,守靜篤”。太上在此示人以養道求玄之法,要得玄關,惟有收斂浮華,歸於篤實,凝神於虛,養氣於靜,才能複本歸真。
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心態的問題,又如中醫所說“心神以通明為要。”
回覆列表
首先,你做任何事都要關注自己的心,不要被事情本身控制了,忘記了心靈的狀態:你是被妄心控制了,胡思亂想;還是始終安住,不生執著,不會慌亂,從容淡定?如果是後者,就叫虛靜。做什麼事,都要養成從容、按部就班、不急於求成的習慣。日久天長,浮躁的心就會沉澱下來,你的生命也就變了。
當你明白虛靜的心態時,你的身上就會出現一種不一樣的磁場、生物場。網上流行過一篇文章,上面有一個能量表,說你處在什麼心態時,你的能量級是多少,會發出什麼樣的光,這是有道理的。它是一種生命表徵,證明你的生命發生了客觀的變化。
所以,我們要學會不去計較,學會絕思絕慮,不要想太多,事情來了就應對它,做完之後,不管怎麼樣都不去牽掛。這樣,你就會慢慢變得專一,做什麼都很專一,你的執著就會越來越少。當你沒有任何執著時,你就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了。這時,你的真心就會跟天地靈氣合二為一,你就能採到天地之靈氣,你會覺得非常輕鬆。這就是打坐讓人身心舒暢的原因。
02西方有人專門做過實驗,一個人就算非常疲憊,一旦進入無我的虛靜狀態,並且安住上若干秒之後,他的所有細胞就會充滿活力。這就是入定。很有意思。這說明,宇宙中可能有著某種能量,當你的生命頻率接近它、甚至跟它達成一致時,它就會成為你的生命能量。
這個說法有道理嗎?有道理。我自己經常會有這種體驗。哪怕我很累很累,只要眼睛一閉,心放空,在虛靜中待上幾分鐘,最多十幾分鍾,我的生命就會重新充滿能量。過去的很多道人也有這種體驗,他們可能結不了丹,可能修不成陽神,但他們都有過這種體驗。他們都曾經有過跟大自然合二為一、身心皆忘的瞬間。有些人不貪戀紅塵中的娛樂,醉心於修道,就是因為這種狀態太美妙了,比紅塵中的任何享受都更加美妙。
所以,你如果覺得累了,不妨給自己的心放放假,把所有事情都忘了,在一種沒有執著的狀態中靜坐一下。半個小時也行,一個小時也行。不要求什麼結果和覺受。你也不要因為聽我說了這種體驗,就有意地去尋找這種體驗。如果你有造作心的話,你是進不去的。哪怕在做事的時候,你也要訓練自己,讓自己進入虛靜的狀態,不執著過程,也不執著結果,一邊專注地做,一邊觀察萬物的變化。
永遠不要被紛繁的現象和變化捲進去,永遠不要迷失,永遠不要渴望什麼不變,也不要害怕什麼會變,因為你渴望也好,害怕也好,該變的時候,它都一定會變。你執著不了,不如讓自己安住在虛靜之中,享受生命最美好的禮物。像老子這樣,將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永遠不被攪進去,永遠這麼淡淡地活著。
03心靜下來,淡淡地活著,你的氣就會調和,就會清淨。這時,你就會出現“道貌”。現在,人們一說“道貌岸然”,就是在諷刺別人,但是在過去,道貌是一個很好的詞,就像呆若木雞是一種很好的狀態一樣。它不是貶義的。所謂的道貌,是你修到一定程度了,身上已經沒有紅塵的濁氣,有一種超凡之氣。很多修道老人身上都有道貌。只要專心地修道,你身上就會出現一種清靈之氣、清淨之氣。
當你進入虛靜狀態時,就能把大自然的能量攝入你的身體。這就是所謂的採天地精華、吸日月靈氣。這不用專門去學,你只要進入無執、無我、安靜、專注的狀態,自然就能做到。
你可以在生活中試一試,找到感覺時,就儘量把它變成你生活的常態。
比如,睡覺之前,你可以把自己觀空,在一種沒有雜念的虛靜狀態中入睡。做事的時候,你同樣可以入空,在虛靜中生起觀照,在這種無執的境界中做事。如果能進入這種狀態,進入這種境界,你就實現了“歸根”,你的氣和精都能歸根。有些人甚至能把氣收入中脈,道家是將氣收入任督二脈。這樣做的目的,也是攝心,不要讓心氣散在外面,消耗得太多,否則你會非常累。
當你慢慢地實踐,成為習慣之後,你就會經常得到大自然的滋養,你的精神氣兒就會變得很足,你就會出現神光、靈光。精神的“神”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你打不打坐都可以,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種虛靜的心態,當你沒有雜念,沒有執著,嚮往一種美好的正能量時,本身就是在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