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鷹眼看事
-
2 # 諶人
謝小秘書邀;
希特勒向丘吉爾發出過和平呼籲,但丘吉爾置之不理。僅此而已!希特勒從就沒想過真能滅英國
第一,希特勒認為;英國盎格魯-撒克遜民族與日耳曼民族同樣優秀,應該有分享歐洲的權力。而德國的訴求在歐洲大陸,英國的權益在海洋,兩國利益並不衝突,完全應該和平相處。
有學者認為,希特勒下令古德里安的裝甲師停止前進,放潰敗的英軍從敦刻爾克逃脫,就是給英國留面子的示好行為。
第二,法國投降!德國復仇一戰的主要目的已達到。《凡爾賽條約》的多項苛刻條款,包括限制德國軍備、提出天價賠款、分割德國土地、剝奪德國部分割槽域行政管理權等,都是法國力主的,且法國收益獲利最大,德國無意揪住英國不放。
第三,希特勒的戰略目標是向遼闊的東方,“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奪取可開墾的土地”,對英倫小島並不感興趣。
第四,德國不具備大規模渡海作戰能力。德國陸軍制定的入侵英國《海獅計劃》需要41個師橫渡英吉利海峽登陸作戰,德國海軍不具備與英國本土艦隊抗衡能力,德國也不具備這樣規模的海運能力。
第五,希特勒判斷法國投降,英國大勢所去,英國為了維持在歐洲大局利益均衡,只能選擇向德國求和妥協。
後來希特勒發動“大不列顛空戰”(1940年7月10日-1940年11月底),對英國實施戰略轟炸,也是在迫使英國求和。
1940年6—7月間,德國透過瑞典、梵蒂岡渠道向英國傳遞和談訊號;7月19日,希特勒公開向英國發出和談喊話;
希特勒當天在公開演講中說;“現在我從英國只聽到一個呼聲:戰爭必須進行下去!但這不人民的聲音,而是政客的聲音。現在,我覺得在良心上有責任再一次呼籲英國和其他家拿出理智和常識來……!我實在看不出為什麼要把這場戰爭繼續打下去?”
當晚,德國轟炸機在英國撒下了數百萬份印著希特勒演講文的傳單。
丘吉爾根本不理睬希特勒伸出的橄欖枝。
丘吉爾對他周邊的人說:“我就在這裡(倫敦),直到德華人投降,要麼就是德華人把我的屍體抬出去!
丘吉爾發誓要捍衛大英帝國尊嚴,要挽回英國失去的國際信譽,要洗刷英國對德國“綏靖”放虎歸山帶來的恥辱。
丘吉爾在賭;美國絕不會繼續隔岸觀火,放任納粹主義在歐洲蔓延,放任德國滅亡英國;德國的目標在東方,希特勒要為德國農民奪取土地,納粹“黑色禍水”遲早要向東氾濫,與蘇聯“紅色禍水”火拼;英國憑藉海上優勢,不會馬上有滅頂之災,拖下去就會有機會。
丘吉爾賭對了!他成為了影響英國曆史程序風雲的榜首名人!
-
3 # 周方851
其實德國進攻法國之前,英國內部有強大的親德勢力存在,主張誘使德國進攻蘇聯。這時斯大林做了一件日後頗受爭議的事~同德國簽訂了友好條約,並且附有秘密條款~瓜分波蘭。
這下英國的親德派在國內徹底失勢,待到同英國簽有盟約的波蘭受到德國進攻,英國只能出兵援波了。
英軍遭遇慘敗從敦刻爾克逃命回國,英國國內被極其悲憤的情緒籠罩,這時除了同德國一決生死,已別無選擇了!
-
4 # 王春來342
二戰的爆發是因為有些新崛起的國家野心迅速膨脹,夢想用武力佔領其它國家,奴役其它各華人民,從經濟上攫取利益。德國和日本是二戰爆發的主要禍首。
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曾經稱霸世界,但到一戰時期美國的國力就成為世界第一。客觀上講,英國已無法阻擋美國的崛起,它只能退而求其次,保持住歐洲老大的地位,英國採取的政策是,在歐洲有哪個國家要超過自己,英國就會聯合其它國家整治這個對手。
希特勒成為德國元首後,大力叫囂一戰結束後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他用這種口號極大的聚攏了民心,加上他又善於演講,再加上德國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科技研製實力,使德國從一戰中迅速恢復過來。德國借勢大力發展軍事力量,用於戰爭的各種武器裝備源源不斷的製造出來。
德國之所以有機會發展軍備,與巴黎和會上戰勝的協約國集團與德國簽訂了制裁德國的《凡爾賽和約》。但這個條約只是對德國進行了某些限制,並沒有從根本上解除德國的武裝,才有了希特勒上臺後重新著重大力發展軍備。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德國國力迅速膨脹,儼然成了歐洲地區的新霸主。處於這一地區的英國已經感受到了德國帶來的威脅。善於槍打出頭鳥的英國怎會容忍身邊出現一個比自己實力大的國家出現。
都說一山不容二虎,國力相差不多並處於同一個地區的國家更難友好相處,英國首相丘吉爾做為曾經是世界霸主的領導人,不會與劣跡累累的德國結成同盟,為什麼說德國劣跡累累?就是一戰和二戰的爆發都有德國發起,這兩次戰爭死傷人數快要達到或者超過1億了。所以說德國等其它國家當時採取的擴張政策簡直就是世界災難。
丘吉爾做為曾經大國的首相,一是看著德國不順眼,二來早已有心儀的國家投靠,心儀的國家當然是美國,英國與美國同文同種,不然英國自美國獨立、成為世界老大後,英國也不會成為美國的跟屁蟲。
-
5 # 不正經的軍棍
為何要結盟呢?結盟有啥好處呢?
希特勒這邊呢,對英國的印象其實還是比較不錯的,包括戈林赫斯這些人,都對英國有些說不清的情愫。而從整個德國的環境來看,德國的最佳盟友其實也是英國。希特勒招攬英國這一塊呢,也是比較誠心的,但是丘吉爾就是不同意。
我們看,希特勒佔領法國以後呢,就開始對著英國丟擲橄欖枝了。這會兒德華人面對的局面就是,英國很難打,畢竟隔著英吉利海峽,他打不過去。打不過去的時候,他要的就是和平,咱別打了,那就只能對著英國丟擲橄欖枝,咱坐下來好好說唄。他向英國提出的大概是三點:拿回曾經的一切、承認自己吞下的、德國保護英國。
當時希特勒“真心實意”的要和英國結盟,結果丘吉爾痛斥希特勒,然後還對著全世界說:我們決不投降!希特勒差點氣瘋了,大罵丘吉爾是個頑固不化的農民,說丘吉爾是戰爭狂人。
其實呢,從這幾點來看,德國也不過分,德國要的是個安心,而不是接著打,畢竟自己又打不動英國,這會兒已經是大賺特賺了,全身而退是最好的一個結局。而英國呢,又是個老牌霸主,底子非常厚,德國要是和英國結盟,實力也壯大不少。而且,最關鍵的一點是,英國遠離歐洲大陸,和歐洲大陸不接壤,英國對於德國的威脅相對較小。
但是我們從英國這個角度再看看,你德國得到的好處,是不是就是英國的壞處呢?
我們看英國這個國家,他始終都不和歐洲一條心,他的國策就在於:歐洲誰強了,就收拾誰,決不允許歐洲強大。
按理,歐洲中心的德國和旁邊的法國應該是歐洲老大或者老二,英國不在歐洲大陸上,他想爭奪歐洲的霸主地位,就要跨海去和德華人法華人俄華人較量,天然的劣勢,英國也沒辦法舉國搬過去。以前法華人強大的時候,英國對付法國,俄華人強大了,他對付俄華人,一戰二戰就是德國崛起了,他要對付德國了。他對付德國,就是避免歐洲出現個很強大的集團,讓他無力去在歐洲撈好處。如果德國得逞,英國只能甘當小弟了。
英華人一直都是這麼做的,英國一直都不和歐洲一條心,到現在還搞脫歐呢。二戰就屬於是,英國拱手把世界第一的位置讓給美國,寧願讓美國變強,也不願意讓德國得逞,如果德國得逞,英國將無利可圖。這個在中國古代的書上叫做:遠交近攻,英華人雖然是歐洲人,這點道理可也是懂的,而且玩的還是爐火純青的那種。
這是英華人為何不願意和德華人媾和的本質上的原因,而最直接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德國拿他沒辦法,德國海軍根本就不夠看;二是美國還在幫他,沒有斷了他的補給。德國對其無可奈何,要是德國有實力去登陸英國本土,英華人也不會去和德華人打。德華人的長處是陸地上,陸地上英華人打不過,但是在英國家門口,大海可是英華人賴以生存的東西,德國根本就不是對手。英華人想的是:我不出去,我就在這和你打,不服你過來。
英國拒絕和德國結盟,本質上是英國的野心,他們不能在歐洲當小弟。直接原因是希特勒對其毫無辦法,自己又有人給輸血。如果,敦刻爾克英軍被消滅了,美國如果斷了英國的補給,英國立馬就得投降。只可惜,這世上沒有如果。
-
6 # 詩涵解史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
希特勒發動戰爭的目的在於打破凡爾賽體系,奪得更多的土地和資源,洗刷自一戰後德國所遭受的恥辱和德國當下所面臨的困境!隨著一戰的結束,英國作為協約國主要作戰力量,雖然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是主宰歐洲的霸主地位已經日薄西山,所奉行的均衡策略在沒有足夠力量的維持下,漸漸傾斜和被破壞。法國在巴黎議會上提出了肢解德國的建議,雖然英華人極力阻止,但是德國依然被強制性劃分出大片領土,國內少數民族紛紛獨立,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權。此時的蘇聯在經過浴火重生的過程裡,逐漸擺脫了舊世紀的半工業狀態,一個新的偉大的國度正在緩緩升起!
二戰全面爆發以後,德國夥同蘇聯瓜分了波蘭,隨後調轉了槍口,攻陷了法國,迫使法國政府投降。德國在磨刀霍霍,企圖得到更多的戰略資源,在這個時期的歐洲,只有蘇聯可以滿足德國的慾望,而作為海峽相隔的英國,希特勒清楚自己沒有辦法短時間摧毀,為了在進攻蘇聯的過程裡少了英國的牽制,希特勒決定向英國拋去橄欖枝,和英國結盟!
出身於英格蘭貴族家庭的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在1940年擔任了大英帝國的首相。從小在父親和母親的耳濡目染下,丘吉爾對於政治和外交有著極為敏銳的洞察力,畢業於軍事學院的他,對於戰爭有著天生的直覺,在張伯倫執政期間,一戰後的英國瀰漫著和平主義的氣氛,人們認為經過一戰以後,歐洲將不會再發生大型的戰爭,並呼籲裁剪部隊,對於張伯倫內閣所推行的“綏靖政策”,希特勒表示擔心並且呼籲政府應當重視正逐漸恢復的德國,並希望盟友法國加強軍事力量,以應付可能出現的戰爭發生!
預言成真的丘吉爾應英國民眾的邀請,組建了戰時內閣,成為了英國在二戰時期的領頭羊。在整個二戰期間,丘吉爾堅決支援抵抗到底,面對海軍被封鎖,倫敦被轟炸的惡劣情況,丘吉爾再一次發揮了自身的外交天賦,向美國求取大量的武器和食品,聯合蘇聯,堅持將陣地限制在歐洲,成為了德國向世界邁出侵略腳步的絆腳石!
在丘吉爾執政期間,希特勒曾有意同英國結盟,但是丘吉爾卻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在這場戰爭中風雨飄搖的大英帝國到底為何會讓丘吉爾作出這樣的決定呢?一、英國在歐洲所推行的政治策略
英國作為世界上最先啟蒙的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的發展和軍事的發展領先了同時期的歐洲!英國的金融機構遍佈世界,資本架構在當時的歐洲乃至全世界都屬於別的國家學習的榜樣!依靠強大的武器裝備和金融系統,英國開啟了殖民時代並且引領了殖民時代的昌盛!
英國在全世界的殖民地從日出到日落,凡是太陽可以照到的地方,都有屬於英華人的印記,日不落帝國的榮耀就是以此得來。隨著歐洲各國的資本啟蒙,作為老牌的殖民強國,英國從這些殖民地獲得了豐厚的利益回報,驕傲的英華人自然不願意讓其他國家分享。所以英華人制定了均衡策略,意在維持整個歐洲的平衡,保持自己的主宰地位!
二、英國在在歐洲所實行的軍事策略
由於殖民地的利益衝突,歐洲各個國家在拼命的發展軍備,旨在搶奪更多的殖民地和保護這些殖民地。尤其以德國和法國為最,已經對英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其餘國家的殖民計劃和利益受到了英國和法國這些老牌強國的打壓,不堪忍受的德國奮起反抗,最終爆發了一戰,為了搶奪資源而發生的世界大戰!
一戰結束以後,法國主張肢解德國以及它在一戰期間的盟友國,同時限制德國的軍事力量並給予大量的戰爭罰款!英華人洞曉了法華人的企圖,為了阻止法國一家獨大,只同意了戰爭罰款,同時提出減少這些罰款的數額,並堅決反對肢解德國的提議!
三、丘吉爾的目光短淺
登臺以後的丘吉爾抓緊恢復已經虛弱的英國,在經過一戰的爭奪戰後,作為主力的英國受到了嚴重傷害,丘吉爾必須保證大英帝國始終擁有可以掌控歐洲的能力!但是作為後起之秀的美國,遠比英國更像一個投資份子,在英國虛弱的時候,拿走了原本屬於英國的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工業生產和軍事發展均超過當時的歐洲國家,大發戰爭財的美華人藉助了一戰的東風,順勢崛起!
二戰爆發後,丘吉爾依然堅持英國老牌帝國的對歐策略,倔強的堅持自己的主宰地位,呼籲英華人奮起反抗,期待席捲了整個世界的戰爭可以讓英國重新強大起來,對於漫天的轟炸和歐洲戰場上英軍的節節敗退,拒絕了希特勒的同盟合作,成就了自己的同時,徹底葬送了英國在海外的殖民地以及全球的軍事地位!
總結:要說丘吉爾是為了反抗法西斯,一心為同盟國以及全世界受苦受難的人民堅持抗戰的,我是堅決不相信,政治上的固執和個人的野心決定了丘吉爾無論如何不會同意和德國結盟。不過這個大英帝國的首相丘吉爾,在對待英國的利益問題和榮譽上,實實在在的賭上了自己的命運!
回覆列表
二戰爆發前,英國和法國曾經對納粹德國採取綏靖主義政策,同希特勒簽訂了《墨尼黑協定》,同意德國對捷克斯洛伐克蘇臺德地區的兼併,以換取歐洲的和平。
但事與願違,1939希特勒又對英法承擔保護義務的波蘭發動戰爭,英法不得不對德國宣戰。此時,綏靖主義政策徹底失敗,英國首相張伯倫引咎辭職,主張對抗法西斯德國的丘吉爾上任。丘吉爾怎麼會同意和言而無信的希特勒結盟。
歷史的事實證明,對法西斯主義,對反人類的罪行採取綏靖主義政策無疑與虎謀皮,只能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