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伏兮文化
-
2 # 曉曉曉d
十三,四歲吧
年齡稱謂趣談:不滿週歲——襁褓 2-3——孩提 女7——髻年 男8——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舞勺之年 15-20——舞象之年 女12歲—金釵之年 女13歲——豆蔻年華 女15歲——及笄年華 女16——破瓜年華,碧玉年華女20歲——桃李年華 女24歲——花信年華 女30——半老徐
期頤之年 100歲古代,每個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都有著不同的代稱,而女性在不同的階段也是有著不同的叫法,我們經常所說的豆蔻年華就是指女性十三四歲的年齡。
詩詞文化中,“豆蔻”一詞,典出杜牧的《贈別詩二首之一》:“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意思是說十三歲多的女孩就像二月初枝頭的豆蔻花。
豆蔻是一種植物,外形像芭蕉,葉厚,果實狀似葡萄,種子像石榴子,黃色,有辛辣香氣,可入藥,豆蔻一般科一長到一丈高,初夏開花,秋季結成果實和種子。
二月正是含苞期,豆蔻花未大開時就顯的非常豐滿,故俗稱為“含胎花”,以其形如含羞處子之身,因此也就成為少女的象徵,陸游 《小園春思》的詩有云:“小軒愁入丁香結,幽徑春生豆蔻梢。”
所以不論是古代詩人或現在的文人,往往都喜歡用“豆蔻”來比喻少女,豆蔻後來就被用來專以形容十三、四歲的年輕美少女,豆蔻,也可寫作“荳蔻”。希望滿意!!!!
-
3 # 魏不才
女生十三歲稱為豆蔻。
下面小生給大家帶來比較全面的年齡稱謂吧。
年齡稱謂是中國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既有趣,又富有美感。
1歲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如牙牙學語,因亦指小孩過程子開始學話。
初度:《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後稱1週歲為初度。
2-3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泛指2—3歲的兒童。
3-8歲
垂髫:三四歲至七八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頂自然下垂的短髮)。
8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頭髮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總角之交(幼年就相識的好朋友)。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
童齔[chèn]:齔,《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恆牙,稱為“齔”。“童齜”,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9歲
九齡:為9歲。
黃口:十歲以下。
指數之年:兒童九歲。
10歲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擷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外傅之年:兒童十歲。
12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13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歲。
15歲
及笄:笄,本來是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歲。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歲。鄭玄:“成童,十五以上”。
16歲
二八:為16歲。碧玉年華:女子十六歲。古人用碧玉形容二八妙齡少女的清新美好。
20歲
加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又稱“弱冠”,指二十歲。
古代男子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24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30歲
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
始室:三十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壯:正當壯年。古代三十歲為壯。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歲。
40歲
不惑之年: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50歲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54歲
六九年:即五十四歲。
60歲
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週,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之年。
61歲
還歷壽:61歲的壽辰。由於按干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70歲
從心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77歲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80歲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耄耋:《鹽鐵論·孝養》中寫道:“七十曰耄。”《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爾雅·釋言》注:“八十為耋。”把上面幾種說法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
中壽:指80歲以上。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88歲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此外,還含有年事雖高,但食慾旺盛之意。
90歲
上壽:九十為上壽。
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面板。又人到暮年,面板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99歲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100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護。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注:“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上壽:百歲。
期頤之年:指百歲。
108歲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140歲
雙稀、雙慶—一百四十歲。
-
4 # 鄉土之聲
在古代,每個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都有著不同的代稱,而女性在不同的階段也是有著不同的叫法,我們經常所說的豆蔻年華就是指女性十三四歲的年齡。按古代年齡的計法如:襁褓 未滿週歲的嬰兒 ;孩提 2—3歲的兒童;垂髫 幼年(又叫總角); 豆蔻 女子13歲 ;及笄 女子15歲; 加冠 男子20歲(又叫弱冠) ;而立之年 30歲 ;不惑之年 40歲 ;知命之年 50歲 ;花甲之年 60歲 ;古稀之年 70歲 ;耄耋之年 80;90 歲頤之年 100歲。
“豆蔻”一詞,典出杜牧的《贈別詩二首之一》:“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意思是說十三歲多的女孩就像二月初枝頭的豆蔻花。圖:豆蔻花
豆蔻是一種植物,外形像芭蕉,葉厚,果實狀似葡萄,種子像石榴子,黃色,有辛辣香氣,可入藥,豆蔻一般科一長到一丈高,初夏開花,秋季結成果實和種子。 二月正是含苞期,豆蔻花未大開時就顯的非常豐滿,故俗稱為“含胎花”,以其形如含羞處子之身,因此也就成為少女的象徵,陸游 《小園春思》的詩有云:“小軒愁入丁香結,幽徑春生豆蔻梢。” 所以不論是古代詩人或現在的文人,往往都喜歡用“豆蔻”來比喻少女,豆蔻後來就被用來專以形容十三、四歲的年輕美少女,豆蔻,也可寫作“荳蔻”。
-
5 # Geer吉卟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每個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都有著不同的稱號,而對於女性在不同的階段也是有著不同種的叫法,我們經常所說的豆蔻年華就是指女性十三四歲的年齡。
曾有詩詞文化中說道,“豆蔻”一詞,典出杜牧的《贈別詩二首之一》:“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意思是說十三歲多的女孩就像二月初枝頭的豆蔻花。
豆蔻是一種植物,外形像芭蕉,葉厚,果實狀似葡萄,種子像石榴子,黃色,有辛辣香氣,可入藥,豆蔻一般科一長到一丈高,初夏開花,秋季結成果實和種子。
二月正是含苞期,豆蔻花未大開時就顯的非常豐滿,故俗稱為“含胎花”,以其形如含羞處子之身,因此也就成為少女的象徵,陸游 《小園春思》的詩有云:“小軒愁入丁香結,幽徑春生豆蔻梢。”
所以不論是古代詩人或現在的文人,往往都喜歡用“豆蔻”來比喻少女,豆蔻後來就被用來專以形容十三、四歲的含苞待放的年輕美少女處女,豆蔻,也可寫作“荳蔻”。
-
6 # 小話詩詞
誠邀:
導語: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為什麼會以植物形容人的容貌。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人也不例外,對美的事物,人們是不吝其詞的,欣賞美,並去歌頌美,也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周南》中就有一篇《桃夭》,其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句子,用鮮豔的桃花比喻女子嬌媚的面容,由此而產生了“人面桃花相映紅”這樣的讚美之詞。用詩歌的形式讚美女子美麗的容顏,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來形容女子美麗的容顏,是由來已久的傳統。
據《漢書·孝武李夫人傳》中記載,甚至有用“傾國傾城”來形容北方佳人容貌的歌曲。根據《詩經·摽有梅》的詩意,後來還用“摽梅之年”用來形容女子的年齡。話說回來,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女子容貌除了用鮮豔的花朵來讚美之外,對女子年齡的稱謂業也用美麗的花朵來形容,表達的委婉而又美好。
解題:那麼,豆蔻年華指多大年齡?其實準確地來說,豆蔻年華是指女孩子的年齡,“豆蔻”也是由典故出處的,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詩,詩人用“豆蔻年華”含蓄地寫出了婀娜多姿的花季少女青春靚麗的容貌。
豆蔻為何物;其實杜牧詩中的豆蔻指的是盛開的豆蔻花,豆蔻花非常美麗,花瓣外色溫潤如玉,花蕾白玉般的外表,頂端還是粉紅色的,又給人嬌嫩欲滴的感覺。盛開的豆蔻花嬌而不豔,花蕊粉黃色,是純潔美麗的一種花卉。
杜牧原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這就是詩人杜牧在離開揚州時的一首贈別詩,贈別的物件就是詩中“十三餘”的這位青春少女,詩句的意思是說這位女孩子姿態美好,舉止輕盈,正是十三四歲的樣子,就像一朵在枝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杜牧用美麗的豆蔻花來形容這位花季少女的美麗。
答案:那麼,樓主的問題“豆蔻年華指多大年齡?”就可以回答了,就是指十三四歲的女孩子,花季少女。
-
7 # 冉神騎
中國古代年齡稱謂
類別 含義
襁褓 未滿週歲的嬰兒
孩提 2—3歲的兒童
垂髫 幼年(又叫總角)
豆蔻 女子13歲
及笄 女子15歲
加冠 男子20歲(又叫弱冠)
而立之年 30歲
不惑之年 40歲
知命之年 50歲
花甲之年 60歲
古稀之年 70歲
耄耋之年 80,90 歲
期頤之年 100歲
人物稱謂
不同年齡人的稱謂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週歲稱襁褓。2至3歲稱孩提。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歲稱韶年。10歲以下稱黃口。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16歲稱碧玉年華;20歲稱桃李年華。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男子20歲稱弱冠。30歲稱而立之年。40歲稱不惑之年。50歲稱知命之年。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70歲稱古稀之年。80歲稱杖朝之年。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100歲樂期頤。
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髮,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髮等等。 “豆蔻年華”是指少女的青春年華。
“豆蔻年華”一詞源於唐代詩人杜牧的《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他用早春二月枝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來比擬體態輕盈、芳齡十三的少女,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傳至今。後世使用“豆蔻年華”一語形容少女,已不拘泥於杜牧所說的。
-
8 # clxx123
“豆蔻年華”一詞源於唐代詩人杜牧的《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他用早春二月枝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來比擬體態輕盈、芳齡十三的少女,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傳至今。後世使用“豆蔻年華”一語形容少女,雖然不拘泥於杜牧所說的“十三餘”這個具體年歲,但也有個大致的限度。
-
9 # 學術快車道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朝詩人杜牧就已經用“豆蔻”來形容十三歲的少女。
大詩人杜牧用詞非常講究,“豆蔻”還有時間限制,必須是“二月初”剛開花的豆蔻,純潔沒有受到絲毫的汙染。
安史之亂後,唐朝陷入藩鎮林立之中,沒有辦法只能窮兵黷武,女子結婚年齡被降低到13歲,超過13歲不嫁人唐朝官府就要強制婚配,這也是沒誰了。
杜牧就是生活在唐朝中後期,風流才子用來形容杜牧非常的合適。
這首《贈別·娉娉嫋嫋十三餘》,就是杜牧離開揚州的時候,送給一個非常有名的揚州“歌女”的,甚至極有可能是傳說中的“花魁”。
一篇《贈別·娉娉嫋嫋十三餘》,因“豆蔻之名”流傳至今,可見“豆蔻”與“少女”再貼切不過了。
-
10 # 我是土木
“豆蔻年華”一詞出自於唐代詩人杜牧的《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該詩用早春二月枝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來形容體態輕盈、十三歲左右的少女。後來人們就用“豆蔻年華”來形容妙齡少女。
豆蔻年華,是指十三歲,但是不必侷限於十三歲,大概範圍在十幾歲的少年階段。
-
11 # 溪上青青草8503
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的年齡是指尚未成年,故稱人的年齡(主要指少女)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杜甫《贈別》詩中有“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回覆列表
女子13歲稱為“豆蔻”,千萬別亂用哦!
第一,“豆蔻年華”源出唐代詩人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杜牧的《贈別》詩作於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詩人時在江西觀察使任上,工作和生活都不得意,這次要到揚州出遊,心情稍好一些。在行前宴會上,見到了13歲的歌妓張好好,此女剛入樂籍,嬌豔欲滴,很像一朵含苞未放的豆蔻花,令其頓生憐愛之情,遂賦詩相贈。
第二,豆蔻,是南方多年生草本植物,高丈餘,外形似芭蕉,其花成穗時,嫩葉卷之而生,穗頭深紅,葉緩緩展開,花漸漸放出。花多為淡黃色或淡棕色。人們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來比喻處女。杜牧選取“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這種“含胎花”,用來比喻“十三餘”的張好好,人美如花,花似人豔,不僅語意清新,而且比喻精妙。
第三,豆蔻年華實際上特指十三四歲左右的少女,但是在很多文藝作品中老是用錯,甚至於認為二十多歲少女也是豆蔻年華,更有甚著認為只要沒結婚的女性都可以說是豆蔻年華。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豆蔻年華,玲瓏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