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迷影生活

    一個封閉的場景,一個接電話的警察,一個從頭接到尾的報警電話,湊成了丹麥電影《罪人》的幾乎全部要素。

    在主角的對話中,觀眾一次次的判斷,劇情一次次的反轉,本以為的真,都變成了假。

    全片看完,才頓時恍然大悟:原來,救贖了別人,就等於救贖了自己。

    做夢都想不到,一部主角不斷接打電話的電影,竟然能夠獲得豆瓣7.9分的高分。

    要知道,這是那些國內知名大導演,拍一輩子大片,都拿不到的高分。

    在IMDB上,影迷給電影《罪人》的評價也不低。 一個好劇本和一位好演員,成就了一部好電影,這便是《罪人》喜提聖丹斯世界單元觀眾選擇獎的獨家秘訣。

    不得不讚嘆,本片的導演兼編劇古斯塔夫·莫勒,和劇中唯一的主角雅各布·克德格恩,把簡單的雙主線劇情,以極致簡約的風格,呈現在觀眾面前。

    電影《罪人》讓人聯想起《解除好友:暗網》,只不過,相對於“一個桌面播到底”的後者,《罪人》在表現難度上,要大得多。

    片中,每一次劇情演進和反轉,都是透過主角接打電話實現的。

    自說自話,還能自圓其說,靠得是資訊量巨大的臺詞和幾近嚴苛的節奏把控,而音效的輔助,更是讓一種救人心切的緊張感,一下子甭發了出來。

    對著兩部電話,演出一個撲朔迷離的故事,靠的全是觀眾對畫面的腦補。

    發揮觀眾的想象力,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罪人》反其道而行之,透過一塊塊拼圖碎片,最終呈現出一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無奈結局。

    《罪人》的觀影體驗,就像一個黑天走夜路的人,開始敏感而多疑,隨後在不斷反覆中迷失,最後陷入到結果中,不能自拔。

    主角細膩深沉、不漏痕跡的表演,一次不拉的表現出每一個細節,又不失時機的透過面部表情、語言和神態,進一步加深、誤導和重塑了觀眾的判斷。

    從為了幫助兒子而犯錯的母親,到為了維護正義而殺人的警察,一明一暗雙線並行,最終匯出救贖這個主題,並給出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在影片戛然而止的那一刻,從驚悚緊張地情節中,一下子放鬆下來,就會習慣性的思考一個問題:我聽見看到的,就是全部的真相嗎? 畢竟,只有電影和遊戲中,才會有所謂的上帝視角,我們,都是盲人摸象的普通人。

  • 2 # QAQ玖歌

    我是最近才看的這部電影,看完電影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非常不錯了。雖然電影成本給人的感覺並不高,但是電影質量卻不低。導演給觀眾鋪設了一個精妙的觀影體驗環境,能不能享受到還得看觀眾自己,有一種照鏡子的感覺。電影拋棄了過多畫面,讓觀眾在不受到視覺影響的前提下,能夠在黑暗中更多的依賴理性思考。電影整個過程中用盡可能少的道具(成本低的原因之一)對白,演員以及表演,來從各方面鋪設一個人和一個事件,像是在拼圖,碎片已經給出,你自己來找到對的那塊繼續下去。最後完成拼圖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全螢幕完整的男主角的正臉,也知道了完整的事件。

    總體來說,這部電影還是很值得一看的!

  • 3 # 景淞

    丹麥電影之前不太被人們關注,但是這部電影改變觀眾對於丹麥電影的認知和關注度,這是一部懸疑風格的驚悚電影,用簡單的場景和空間把驚悚劇的緊張感,和人物內心活動展現的淋漓盡致。

  • 4 # 同小巷

    一個細節需要二刷確定,但是基本上能感受到導演的刻意,前期一直只特寫男主的左右側臉,直到最後才有了正面的特寫,用意自然不言而喻。

    有些故事中間覺得不夠妥當的地方,到了後面被解釋反而成了故事完整性的亮點。

  • 5 # 不羈的電影人

    這部電影我也是無意當中拾遺。就前幾天看了的,“雙十一”那天看的。

    本片是導演古斯塔夫·莫勒(Gustav Möller)處女作,也代表丹麥申奧。

    一個區區新晉導演,憑啥實力能夠申奧?這確實也夠大膽。

    故事背景也夠簡單,基本上就是一間屋子發生的故事,涉及到的人物也不多,沒有多麼的鋪陳 。

    以下是劇情梗概:

    我也是一口氣看完,麼有尿點。大有《消失的客人》之餘風。隨著劇情的深入,或者緊張的音樂,將觀者代入進去,揭開事情真相,事件逐漸明朗。

    誰說拍好電影就得要大場景,大製作,影視巨星?一部《罪人》同樣做到了,並且相當出彩,我在這裡斗膽預測,或許還有機會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最近我在看南韓,日本的一些電影。《新世界》,

    《芬妮的旅行》《一次別離》《冒牌上尉 》

    各位小朋友呢,可有推薦?

  • 6 # 英皇娛樂經紀人

    我一直認為,劇本是一部電影的靈魂,這部丹麥申奧片就是例子。極簡主義風格,場景單一,兩部電話,一個報警中心接線員,不到90分鐘的時長,卻可以讓觀眾全程無尿點,這就是劇本的力量。影片內容簡約而不簡單,主題圍繞偏見和預設立場展開,最後迴歸人性救贖,因為是懸疑片,就不過多劇透了。總的來說,四星半水平,非常精彩。

  • 7 # 追到翡翠的墨爾本

    一個人撐起全場的懸疑片《罪人》,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罪人

    有時候一個簡單的場景就能拍出一部五味雜陳的電影來,電影《罪人》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

    影片只有一個演員和一部電話,就演完了整部電影。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後就收穫了不少好評,爛番茄的新鮮度更是高達99%。

    不過讓人難以想象的是這樣一部高口碑的電影,竟是出自一位30歲的新人導演古斯塔夫·莫勒,而這部電影也是他的處女作。

    不要誤會,這是導演本人

    影片在一開始是一個帶著耳機的男人,聽著電話另外一端的求助聲,這時候我們在腦海中不免會想這個男人是誰,為什麼會又扔向他求助呢?

    很快導演就揭開了這個男人的真面目。隨著導演鏡頭的拉遠,原來這名男子是一名在報案中心工作的接線員。男主在報案中心的工作日常就在開篇的短短几分鐘就交代清楚了。

    在接下來的故事中,我們得知原來男主是一名警察,可是為什麼他會在報警中心當接線員呢?

    我們接著往下說,在男主焦急地等待著下班的時候,卻來了一通電話,但這通電話卻沒有發出聲音,正當他打算結束通話電話的時候,電話那一端卻有一個女人的說話聲,似乎在與孩子道別,語速正常平穩,不像是癮君子。

    有多年辦案經驗的他察覺到了不對勁,於是問她跟她在一起的人知道她報警了嗎?

    女人回答:不。並向同行的男人解釋說是在給孩子打電話。

    男主從女人的聲音中聽出了一種緊張感,於是他換了一種問法詢問女人,讓她只用“是”與“否”來回答,來漸漸獲得女人所在的位置資訊。但獲得的資訊很少,僅僅知道適量白色的貨車,和這名報警人的名字。

    於是男主順藤摸瓜差到了女人的資訊,此時女人的電話已經打不通了,他只能打家裡的電話。

    從女人的孩子口中得知,原來女人是被自己的丈夫綁走的,而且他們在此之前還發生過激烈的爭吵。同時他還從女人孩子的口中得知爸爸的電話號碼和正在駕駛的這輛貨車的車牌號。

    這是我們不禁會想男主身上究竟有什麼大麻煩呢?導演在這裡並沒有向我們說明。

    雖然大家都愛理不理的,好友甚至勸他放棄,但是男主哪裡會就此放棄,他還是接著處理這件事。

    關於男主為何被調到報案中心,以及報案的那名女子的命運究竟會如何,就留給大家到片中尋找答案了,看到最後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的。

    《罪人》t.cn/EGrdhg9 是一部小成本的懸疑電影,片中沒有強大的卡司,也沒有炫酷的場面,完全靠一個演技出色的演員以及精彩的劇本完成。全片就在一個簡單的房間中完成,而這個房間中只有一個演員和一部電話,但是卻將一樁綁架案演繹得精彩絕倫,故事跌宕起伏,結局令人意想不到。

    影片在最後對於人性的反思真的很贊,強烈推薦喜歡看懸疑片的小夥伴看看這部片子。

  • 8 # 好吃的二狗

    下面非專業影評小白要向大家展示她的大型胡扯現場了。

    剛開始在網上看到這部電影推薦的時候就很好奇,單一場景、單一演員怎麼可能撐起一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電影?懷著這樣的好奇心,找個夜深人靜的時候默默觀看。個人覺得觀影體驗並沒有讓人失望,看得挺帶勁。(大家快去看!!)

    取景和演員最大的亮點就在於單一性,這也與大多數北歐人崇尚的極簡主義相契合。一個場景和一個演員很難撐起一部電影,對於我這種腦回路簡單的觀眾來說,只能想象到“一個人,在某個地方,對著熒幕,自說自話?”(當然不是我想的這樣)

    實際上,影片的關鍵在於“幾部電話”,這也是貫穿影片始終的一個重要線索。有了電話便有了畫外音,重點來了,透過畫外音帶入角色,不僅不會與影片的單一性相沖突,而且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觀眾的想象力。對於電話另一頭的人物,不同的觀眾,在腦海中便會塑造出不同的角色形象。從觀影體驗上來說,比起導演安排某個固定的角色形象讓觀眾被動的接受,這樣的安排似乎能夠使得影片更加靈活。儘管取景的單一可能會使得部分觀眾覺得單調乏味,但全片邏輯安排緊密,在知曉真相之前,觀眾一直在深度思考,轉移了觀眾的注意力之後也就無暇顧及取景了。

    還有劇情最後的幾處巨大反轉,仔細觀看的話,其實這些反轉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全部有跡可循,早已鋪墊妥當,因此轉得不至於太過生硬,反而是醍醐灌頂。

    當然,這些巧妙的安排也並非是這部影片吸引人的唯一原因,雅各布•克德格恩(飾 Asger Holm)的演技更是出神入化,他也因為這部電影獲得了“第3屆澳門國際影展最佳男主角獎”。印象最深的是雅各布睜著眼睛睡覺的那段:Asger在接完一杯水之後便回到座位上坐了下來,緊接著一動不動。這個時候鏡頭由遠及近、緩慢移動,最後聚焦在演員的眼睛上。此時的眼神和表情,無悲無喜,捉摸不透,只能讓人想到兩個字:空洞。這裡還要cue一下畫外音,真實生動的配音使得觀眾代入感強烈,進而帶動想象力。這樣說來,畫外音的配音對於整部影片也確是功不可沒。

    影片內容也極具諷刺意味,深度折射社會現狀。對這一“綁架事件”,男主想要對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解決方案卻遭到同事無情拒絕,認為他只要負責接聽電話就行,其他並不是他應該考慮的事情。各司其職固然沒錯,但這樣刻板的運作以及諫言機制的閉塞使得很多事情無法得到高效的解決。

  • 9 # 子墨痴情吖

    大家好,我是影視愛好者,下面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剛開始在網上看到這部電影推薦的時候就很好奇,單一場景、單一演員怎麼可能撐起一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電影?懷著這樣的好奇心,找個夜深人靜的時候默默觀看。個人覺得觀影體驗並沒有讓人失望,看得挺帶勁。

    取景和演員最大的亮點就在於單一性,這也與大多數北歐人崇尚的極簡主義相契合。一個場景和一個演員很難撐起一部電影,對於我這種腦回路簡單的觀眾來說,只能想象到“一個人,在某個地方,對著熒幕,自說自話?”(當然不是我想的這樣)。

    實際上,影片的關鍵在於“幾部電話”,這也是貫穿影片始終的一個重要線索。有了電話便有了畫外音,重點來了,透過畫外音帶入角色,不僅不會與影片的單一性相沖突,而且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觀眾的想象力。對於電話另一頭的人物,不同的觀眾,在腦海中便會塑造出不同的角色形象。從觀影體驗上來說,比起導演安排某個固定的角色形象讓觀眾被動的接受,這樣的安排似乎能夠使得影片更加靈活。儘管取景的單一可能會使得部分觀眾覺得單調乏味,但全片邏輯安排緊密,在知曉真相之前,觀眾一直在深度思考,轉移了觀眾的注意力之後也就無暇顧及取景了。

    還有劇情最後的幾處巨大反轉,仔細觀看的話,其實這些反轉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全部有跡可循,早已鋪墊妥當,因此轉得不至於太過生硬,反而是醍醐灌頂。

    當然,這些巧妙的安排也並非是這部影片吸引人的唯一原因,雅各布•克德格恩(飾 Asger Holm)的演技更是出神入化,他也因為這部電影獲得了“第3屆澳門國際影展最佳男主角獎”。印象最深的是雅各布睜著眼睛睡覺的那段:Asger在接完一杯水之後便回到座位上坐了下來,緊接著一動不動。這個時候鏡頭由遠及近、緩慢移動,最後聚焦在演員的眼睛上。此時的眼神和表情,無悲無喜,捉摸不透,只能讓人想到兩個字:空洞。這裡還要cue一下畫外音,真實生動的配音使得觀眾代入感強烈,進而帶動想象力。這樣說來,畫外音的配音對於整部影片也確是功不可沒。

    影片內容也極具諷刺意味,深度折射社會現狀。對這一“綁架事件”,男主想要對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解決方案卻遭到同事無情拒絕,認為他只要負責接聽電話就行,其他並不是他應該考慮的事情。各司其職固然沒錯,但這樣刻板的運作以及諫言機制的閉塞使得很多事情無法得到高效的解決。

  • 10 # 一起追劇收穫快樂

    對於電影《罪人》表現的很不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電影,聽起來還是挺不可思議的,這其實對演員和導演的功力都有著很大的考驗。整部影片的劇情都是透過男主接電話來側面表現的,觀眾們透過男主與電話那頭的人的一問一答從不同方面瞭解到整個故事。從最簡單的一件事來說,怎麼能讓觀眾在將近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一直對著這張臉而不產生厭倦感,還能一直跟著劇情走,這已經很不容易了。更進一步說,影片中運用了大量的特寫鏡頭,對於演員面部表情的變化捕捉的非常細,同時也透過演員細微的表情來帶動觀眾的情緒。整部作品幾乎在一個場景下拍攝完成,鏡頭的切換很難做到不給觀眾有重複的感覺,但是同樣的景別用在不同的時刻一樣可以表達不同的內容。

    比如下面這個細節,同樣是男主沒有接通電話時的特寫,但是因為故事前後情節的不同,這兩個特寫鏡頭也就傳達了不同的情緒。全程透過對白來控制節奏,給觀眾以距離感的同時再次證明了語言的力量。同時兩部不同的通訊裝置連線了兩個不同的世界,座機中規矩的世界,以及手機中有人情味的私人世界。兩個方式,展現了社會的兩面。就像片名《罪人》一樣,“罪人”是男主,也是電話那頭的人。電話中的故事引燃了男主心中的火焰,男主用盡一切手段想要去證明自己所作所為是正義的,是不應該被審判的。

    總之只要用心去體會里面的故事情節,還有看演員的面部表情,就會覺得這是一部很棒的電影,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混合型耳聾可以治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