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向青山
-
2 # 聽濤軒書法
因為項羽目光短淺!開歷史的倒車。
項羽想領導天下諸王,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項羽佔領咸陽後本有機會各個擊破,統一天下稱帝。但是他卻封了十八個王,他自以為老大,統領諸王,很有面子。其實這是他最大的敗筆。以當時的實力來看,項羽絕對是NO.1,他不定都關中反而定都彭城。說什麼老子榮耀了,不回家顯擺顯擺哪行?這就是他的虛榮心在作祟,他的虛榮心使得他根本就沒心思統一天下,只知道回家光宗耀祖去了。
開歷史倒車,還想玩兒分封制項羽還想像周天子一樣號令諸侯,根本不知道社會在變化,分封制已經退出歷史舞臺,郡縣制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舊貴族的家室背景使項羽看不到社會的變遷,不能瞭解廣大人民的需求和土地的使用情況,盲目的否定秦始皇所做的一切,而自己又沒有什麼創新,只能回到老路上去,殊不知這一套早就不符合歷史發展要求了。
將秦人的一切都否決了當時“秦”這個字就是毒藥,人見人恨,包括“皇帝”這個稱號。項羽不想冒險。要知道劉邦剛稱帝時也是封了不少異性諸侯王的,在那個秦剛剛滅亡的時期,人們對秦恨之入骨,誰還願意去稱秦始皇所創造的“皇帝”這個名號?誰那樣做人們就會將矛頭指向誰。與其當個人人恨的皇帝不如做一個號令群雄的霸王。
項羽在當時實力超群,但其他一些反秦勢力也趁機做大,而且還有不少是六國王室後裔,也要分人家一杯羹,不然那些人豈不怨氣沖天?
-
3 # 知未是也
項羽乃楚國世族出身,深受家庭環境薰陶和教育的影響,對周朝的分封制情有獨鍾,他揭竿而起反對秦王朝,當然也包括反對秦王朝的封建君主制統治制度,在對待秦始皇的郡縣制和周王朝分封制問題上,依然選擇了分封制。
一方面,反映了項羽思想比較包守和僵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項羽敵視、看不慣新生事物。畢竟郡縣制在社會制度上要比分封制科學和先進,分封制容易出現諸侯爭霸局面,不利於王室統治,也會導致國家分裂和不穩定,而郡縣制之所以比分封制先進和科學,正是出於對分封制容易產生各種弊端之考慮,研究推出的、有利於加強皇權統治的政權組織形式,比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卻被項羽不加思考的予以拋棄和否定。
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的。誰堅持、維護腐朽的政治制度,誰就要受到歷史和人類社會的拋棄和懲罰,項羽當然也不例外,他滅亡了秦國,自封西楚霸王,企圖實行周朝式管理,最終被劉邦所取代。
如果項羽稱帝,就不會有以後的楚漢相爭,帝王制決定了劉邦和其他封王不能獨自有個人的軍隊,軍隊只屬於國家,歸皇帝管理和指揮,沒有了軍權,劉邦拿什麼和項羽爭天下?可惜項羽只能打仗,沒有對政治問題進行更深的研究,所以他失敗了。
-
4 # 琅琊小少爺
因為大家根本不想被一個統一的皇帝管束,在秦始皇以前,大家都是裂土分疆,各自為政,而且跟著西楚霸王打仗的得力干將,很多人還想著和以前一樣,可以分得一方諸侯。
況且楚霸王做皇帝,雖然在聲勢上完全可以,但是那個時候還講究一個名正言順,比如袁術,設法弄到了傳國玉璽,但是一無聲望,二無貴族血統,名不正言不順,下場悽慘。
卻因為所以項羽是楚華人,就算擁立皇帝,也是楚王的,輪不到楚霸王,所以他想法設法弄死了楚王。
項羽還說過,如果有了榮耀不能衣錦還鄉,就如同錦衣夜行,所以打了勝仗,沒有去京師,讓劉邦得了便宜,結果項羽還是很介意,所以來個“鴻門宴”,可見項羽是想稱帝的,但是比較“君子”,抹不開面子稱帝吧。
-
5 # 妖鬼雜談錄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項羽處於一個分封制與郡縣制交替的時代,項羽打下江山後按照原來的分封制度分封了十八路諸侯。
先說一下為什麼自號“西楚霸王”
1.西楚是因為都城地理位置的原因項羽定都彭城。彭城位於楚國領地西部。楚國吳越地區是東楚,南部兩湖地區為南楚。
所以稱為“西楚”,因為當時還是以楚懷王為天下共主,雖然還是傀儡,但是項羽還是不能僭越。
2.霸王,是因為項羽有諸侯王霸主的地位。所以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以示在十八王之上。項梁戰死後項羽繼承項梁職位為反秦義軍統帥,帶領楚軍主力擊敗秦軍。聲望高,加上本身實力強盛,所以滅秦後,代楚懷王分封天下諸王,自號西楚霸王。
“霸”是類似春秋五霸之義,霸王主要是區別顯示自己高於其他諸侯王的新稱呼。
那項羽為什麼不稱帝呢?
1.項羽是楚國貴族,還保留著列土分封的思想。項羽所處的時代是郡縣制與分封制交替的時代,秦始皇雖然統一全國,但是不過幾年間,還沒有形成牢固的思想。
而作為楚國貴族後裔,項羽必定是深受舊思想影響。想著“挾天子以令諸侯”
2.項羽稱帝時機未到。楚懷王雖然是個傀儡但是畢竟是名義上的共主,十八路諸侯在這面大旗下相聚,並非人人支援項羽。
項羽為統帥暫時可以,但是直接稱帝取而代之,十八路諸侯必定很多不滿。項羽滅秦的威望與聲譽會因此而崩潰。所以項羽要稱帝,只能一點一點篡位。
項羽殺死義帝之後,劉邦召集各路諸侯立馬就反了,可見項羽沒有牢固的統治根基。
-
6 # 青史回聲
誰告訴你是項羽打下的江山?你瞭解那段歷史嗎?秦末風起雲湧,自陳勝吳廣大澤鄉揭竿而起,東方六國各貴族紛紛起兵響應,這裡面就包括了楚國貴族項氏項梁項羽叔侄,當時的項羽還並未嶄露頭角,秦朝還是有些實力,雖然六國紛紛在舊地復國,但都是各掃門前雪,不能形成一股繩,後來章邯組成了由囚徒構成的軍隊,打敗了項梁,震驚了六國,六國這下子更沒有膽量和秦軍對抗。
直到鉅鹿之戰,項羽才真正地威名遠揚,一舉打敗了秦軍,令六國軍隊膽寒。不過這並意味著項羽打下了江山,要知道當時項羽只是楚國一個臣子,楚懷王明面上雖然是一個傀儡,但至少還是一個王。於理,項羽稱不了帝;於己,也得不償失,六國只是臣服於他的武力之下,不代表尊他為帝。
所以在滅秦後,分封諸侯,范增就提出了一個好辦法:由項羽來主持分封大業。也就是得成霸業。之後再依次消滅各諸侯,得成帝業。其實范增這個謀略是非常好的,一來安撫各諸侯,二來增強自己的實力,逐個消滅。不過天算不如人算,被分封到漢中的劉邦居然打出了巴蜀,還佔據了關中,這下子打了項羽一個措手不及。當時的項羽還正在征討實力僅次於他的齊國,誰料想曾經不起眼的劉邦逐漸壯大,有了和他一較高下的實力。最終項羽敗在了劉邦手中,烏江自刎而死。
有人說,之所以稱西楚霸王,是因為楚懷王的存在;也有人說是項羽根本沒有稱帝之心,想學周朝那套分封制。我想都不知,你們把項羽想得太當然了,難道因為楚懷王,就不稱帝嗎?笑話,一個傀儡,能夠起什麼作用,後來雖為義帝,但還不是死在項羽手裡。至於項羽無稱帝之心,那還打什麼齊國,削弱各諸侯實力呢?分封諸侯,自封西楚霸王是他成帝業的第一步,成霸業;第二步,以霸王 身份號令諸侯,干涉他國,然後逐一消滅,成帝業。計策雖好,可世事難料,曾經的泗水亭亭長劉邦成了他的心腹大患。
-
7 # 伊耆角木
三點原因吧。第一,當時奪天下是聯合六國後人反秦,所以多對秦始皇創立的“皇帝”稱號有多牴觸,而霸王之名也是項羽原創,與秦始皇原創皇帝之名的意義等同;第二,當時尚有義帝楚懷王熊心在,項羽作為義帝名義上的下屬,面子上要做一下不能直接稱帝;第三,項羽本身也無志於做全國事務都要管的皇帝。
(項羽)
首先說第一點,他覺得皇帝之名不合適。不同於後世“皇帝”成為一種傳統,在秦末以前,只有秦始皇和秦二世兩個皇帝,之前都是“帝”、“王”,並沒有所謂的“皇帝”傳統。而且,推翻秦朝雖然是項羽主攻,但並非項羽一家之力,而是靠六國後人和眾將的共同努力。正所謂“天下苦秦久矣”。六國後人多與秦朝有深仇大恨,希望的是復國。故而,用秦始皇創出的“皇帝”名號一來會讓六國後人不滿,二來項羽自己也不屑。項羽要的是自己開創。就如秦始皇自己結合了“三皇”、“五帝”的“皇”、“帝”二字給自己創造了皇帝這個稱號,項羽也仿效,結合“五霸”、“三王”給自己創出了“霸王”的名號,實際上是表示自己和秦始皇等同,自己也不屑於用秦始皇創造的名號。
(義帝熊心)
第二點,義帝熊心。正如剛剛說到的,反秦靠的是六國後人復國的強烈希望,當時的起義軍都推出六國王室後裔,打出旗號名正言順。項羽的叔叔項梁起兵時也擁立了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仍稱楚懷王。雖然楚懷王沒有實際的實力,但畢竟是項羽名義上的君主。所以,推翻秦朝後,項羽做個樣子還尊熊心為義帝(雖然很快毒死了他),但至少面子上項羽是熊心的部下,熊心稱義帝,項羽就不方便也稱帝了。後來劉邦也是打著給義帝報仇的旗號攻打項羽的。可見當時義帝確實是一面旗幟,至少不能明著欺負。
第三點,項羽本身無志於管理天下。秦朝滅亡後,部下勸項羽留在關中定都,結果項羽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堅持回到楚地彭城定都。項羽要的不是做秦始皇那樣的皇帝,只是希望做一個類似周天子這樣的盟主。雖然他也會管其他諸侯國的不平事,但實際還是想自己好好過自己的日子。後來跟劉邦鴻溝劃界分天下也是這樣,他就守約回去了,劉邦志在天下於是繼續攻殺,可見項羽對天下之心並沒有那麼強烈。
-
8 # 看鑑福州
在秦朝以前,最高統治者為天子,天下共主為“王”,之後有“公侯伯子男”,自立為王是僭越,所以在先秦時期,六個主要大國的君主都稱為“某某公、某某候”,只有牴觸邊陲的楚國敢僭越稱王。當然這又是另一個話題。
到了秦朝,“王”不再是最高統治的稱謂,取而代之的是“帝”,天下之主為“帝”。天下僅有一帝,卻可以多王。
回到題幹,為什麼項羽打下江山稱王而不稱帝?在當時,西楚霸王項羽還有一個頂頭上司楚懷王,楚懷王之所以成為王實際上是延續了戰國時期的名號,名義上他已經是一個帝王,曰“義帝”。
在各路反秦義軍的圍剿之下秦朝滅亡,西楚霸王開始分封諸侯王。諸侯王雖然名義上效忠“義帝”實際上都是西楚霸王在操控佈局。西楚霸王項羽也是最具有實力的。
項羽分封完諸侯,諸侯各前往封國,項羽將義帝遷往長沙郴縣,暗中令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於途中將義帝殺死。大有取而代之的野心。
義帝一死,由於項羽當初實行的分封制,各路之後擁兵自重,便有了齊王、趙王叛亂。有聽聞劉邦已定關中非常憤怒,意欲派兵剿滅劉邦。
彼時,諸侯各路不穩,沒有一個穩定的局勢。導致到了項羽未能稱帝。試問中國曆來哪有沒有實現統一就稱帝的人呢。項羽如此,其他帝王亦是如此。
-
9 # 傳奇歷史觀
當時還沒有題主所說的“別人都稱帝”,當時稱帝是秦朝開了先例,之前大家都是稱王。像商周這樣的分封制國家,雖然有天子,但是天子對諸侯的約束並不強,也就是中央集權不夠。這種非中央集權的體制才是當時人們認為的主流,所以就算劉邦統一了天下也沒有完全廢除分封制,而是實行了郡縣與封國並存的形式。畢竟要有個過渡的過程,秦朝一下子廢除了封國制度,完全實行郡縣,天下沒有天子的同姓來做地方大員,結果是謀反的人振臂一呼應者雲集。
再者,當時項羽還是象徵性地擁立了“義帝”楚懷王。也就是說是有帝的,帝是天下的共主,是天子。那項羽是什麼?他是王,跟其他的王有什麼區別?項羽創造了“霸王”這個稱呼,這是從春秋時期的“霸主”來的。當時天下有共主周天子,而因為周天子的實力已經很弱,天下需要有說了算的人,於是自然的產生了霸主,由最有實力的諸侯擔當。而項羽想要成為永久的霸主,所以給自己封了一個“霸王”。項羽在當時無疑是實力最強的諸侯,當之無愧的霸主。但是天下已經不像春秋時期一樣遵守秩序了,而且“義帝”的威望也沒有周天子那麼高。雖然周天子和義帝都是象徵性的,但是畢竟周天子是幾百年了,義帝是項梁隨手立的。所以項羽的霸王制度終究走不遠。
-
10 # 腦洞大開的歷史
這個問題得從項羽的出身說起。
項羽出身名門世家,爺爺項燕為楚將,上柱國(楚國武將的最高位置),統率楚軍南征北戰幾十年。項梁把項羽一手帶大,是項羽亦父亦師的叔叔。項羽在將門世家長大,腦子裡都是叔叔告訴他的關於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故事。
這樣一個項羽,他所尊崇的英雄應該是晉文公和齊桓公這樣的霸主,而不是周朝那些高高在上、尸位素餐的君主們。這可能是項羽願意當霸主而非君王的第一個理由。
第二個原因,諸侯聯軍滅秦分封天下的時候,項羽是盟主而不是主人。盟主和主人,一字之差,天差地別。項羽率領的滅秦大軍有四五十萬之眾,可這支軍隊不是項羽一個人的,是全天下諸侯的聯軍,項羽只是他們的盟主。如果項羽稱帝,這些諸侯的軍隊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難說,畢竟他們自己還有主子。再說了,項羽頭上還有一個大老闆——當時楚國的君王,天下的共主,即懷王熊心。
那麼,為什麼項羽要封自己為西楚霸王呢?
道理很簡單,項羽是下相(今天的江蘇宿遷)出來的,他只想把自己封得離開家鄉近一點,讓家鄉人看到自己風光。西楚霸王封地彭城(今天的江蘇徐州)剛好滿足他的願望。換句話說,項羽的格局還是小了一些,“小地主”心態。
參考資料:
1.《史記·項羽本紀》
2.李約:《項羽大傳》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回覆列表
打下江山後稱帝是漢朝之後的才有事,秦始皇是第一個皇帝,皇帝這個詞都是秦始皇創造的。
項羽滅秦後,稱什麼其實並非我們現在想的那樣就一定要稱帝。
所以,項羽稱霸王也是一個創舉,其與嬴政稱皇帝其實相似。
如果項羽最終一統天下,之後打下江山的人都稱“霸王”也說不定。
劉邦以關中為根據地,漢兵多是秦人,繼承了秦朝基業,稱帝便是自然的選擇。
因此,打下江山後稱帝自漢朝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