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秦小霜
-
2 # 雷大少
話說若花走進亭子,也在石凳坐下,道:“阿妹可曾記清?外面絕好景緻,何不出去看看?”小山道:“姊姊來的正好,妹子有件難事正要請教。”因把圖章唸了一遍,道:“姊姊:你看這個圖章,豈非教我流傳麼?上面字跡過多,強記既難,就是名姓也甚難記。又無筆硯,這卻怎處?”若花道:“阿妹若要筆硯,剛才愚姊因看山景要想題詩,卻有絕好筆硯在此。”即到外面取了幾片蕉葉進來道:“阿妹何不就以此葉權且抄去?俟到船上,再用紙筆謄清,豈不好麼?”小山道:“蕉葉雖好,妹子從未寫過,不知可能應手。”隨到亭外,用劍削了幾枝竹籤進來,將蕉葉放在几上,手執竹籤,寫了數字,筆畫分明,毫不費事。不覺大喜。
剛要抄寫,因向若花道:“剛才未進此亭時,遠遠望著對面都是瓊臺玉洞,金殿瑤池,宛如天堂一般。如此仙境,想我父親必在其內。此時既到了可以尋蹤覓跡處,只應朝前追尋,豈可半途而廢?況這碑記並非立時就可抄完,莫若且把父親尋來,慢慢再抄,也不為遲。”若花道:“阿妹話雖有理,但恐尋而不遇,也是枉然。我們只好且到前面,再作道理。”各人背了包袱,步出亭外,走了多時,那些臺殿漸漸相近。正在歡喜,忽聽水聲如雷。連忙趲行,越過山坡,迎面有一深潭,乃各處瀑布匯歸之所,約寬數十丈,竟把去路擋住。小山看罷,只急的暗暗叫苦。即同若花登在高峰,細細眺望。誰知這道深潭,當中冒出這股水,竟把此山從中分為兩處,並無一線可通。二人走來走去,無計可施。若花道:“今日那個樵夫,轉眼間無蹤無影,明是仙人前來點化。我想姑夫既託仙人寄信,那仙人又說常聚一處,豈是等閒!信中既催阿妹速去考試,允你日後見面,想來自有道理。為今之計,莫若抄了碑記,早早回去。不獨可以赴試,就是姑母接了此信,見了阿妹,也好放心,也免許多倚閭之望。愚見如此,阿妹以為何如?”小山聽了,雖覺有理,但思親之心,一時何能撇下?正在猶疑,只見路旁石壁上有許多大字。上前觀看,原來是首七言絕句:
義關至性豈能忘?踏遍天涯枉斷腸;
聚首還須回首憶,蓬萊頂上是家鄉。
詩後寫著“某年月日嶺南唐以亭即事偶題”。小山看到末二句,猛然寧神,倒像想起從前一事;及至細細尋思,卻又似是而非。惟有呆呆點頭,不知怎樣才好。
若花道:“阿妹不必發呆了!你看詩後所載年月,恰恰就是今日!詩中寓意,我雖不知,若以‘即事’二字而論,豈非知你尋親到此?那‘踏遍天涯枉斷腸’之句,豈非說你尋遍天涯也是枉然?況且前日阿妹所談去年題的思親之詩,我還記得第六句是‘蓬萊縹緲客星孤’;今姑夫恰恰回你一句‘蓬萊頂上是家鄉’。彼時阿妹不過因‘蓬萊’二字都是草名,對那松菊,覺的別緻;那知今日竟成了詩讖。可見此事已有先兆。並且剛才從此走過,壁上並無所見;轉眼間,就有詩句題在上面,若非仙家作為,何能如此?此時我們只好權遵慈命,暫回嶺南,俟過幾時,安知姑夫不來度脫你我都去成仙呢?”說罷,攜了小山的手,仍向泣紅亭走來。一路吃些松實柏子。又摘了許多蕉葉,削了幾枝竹籤。來至亭內,放下包袱,略為歇息。
若花道:“此碑共有若干字?”小山道:“共約二千。趕緊抄寫,明日可完。”若花道:“既如此,阿妹只管請寫,不必分心管我。好在此地到處皆是美景,即或耽擱十日,也遊不厭的。”於是自去遊玩。小山寫了一日,到晚同若花就在亭內宿歇。次日正要抄寫,只見碑記名姓之下,忽又現出許多事蹟,自己名下寫著:“只因一局之誤,致遭七情之磨。”若花名下寫著:“雖屈花王之選,終期藩服之榮。”其餘如蘭音、婉如諸人,莫不注有事蹟。看罷,不覺忖道:“我又不會下棋,這一局之誤,從何而來?”因將碑記現出事蹟之話,告訴若花。
若花道:“既有如此奇事,自應一總抄去為是。我還出去遊玩,好讓阿妹靜寫。”說罷,去了。小山寫了多時,出來走動走動。若花正四處觀玩,忽見小山出來,不覺忖道:“碑上仙機固不可洩漏;他所抄之字不知可是古篆?趁他在外,何不進去望望?”即到石几跟前一看,蕉葉上也是蝌蚪文字。連忙退出。只見小山從瀑布面前走來。若花道:“原來阿妹去看瀑布,可謂‘忙裡偷閒’了。”小山道:“妹子前去淨手,並非去看瀑布。姊姊忽從亭內走出,莫非偷看碑記麼?倘洩漏仙機,乃姊姊自己造孽,與妹子無涉。”若花道:“愚姊豈肯如此!因要領教尊書,進去望望;誰知阿妹竟寫許多古篆,仍是一字不識。你弄這些花樣,好不令人氣悶。”
小山道:“這又奇了!妹子何嘗會寫篆字?倒要奉請再去看看。”一齊走進亭內。若花又把二目揉了一揉道:“怎麼我的眼睛今日忽然生出毛病,竟會看差了?”
小山笑道:“姊姊並非看差,只怕是眼岔了。”若花道:“莫要使巧罵人!準備孽龍從無腸東廁逃回,只怕還要託人求親哩。‘乘龍’佳婿倒還不差,就只近來身上有些臭氣,若非配個身有異香的,就是燻也燻死了。”於是看那蕉葉上面,明明白白都是古篆,並無一字可識。又把玉碑看了道:“你這抄的筆畫,同那碑上都是一樣;碑上字我既不識,又何能識此呢?”
小山不覺嘆道:“妹子所寫,原是楷書,誰知到了姊姊眼中,竟變成古篆!怪不得俗語說是:‘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妹子可謂有緣,姊姊竟是無緣了。”若花道:“我雖無緣,今得親至其地,亦算無緣中又有緣了。”
小山道:“姊姊雖善於詞令,但你所說‘有緣’二字,究竟牽強,何能及得妹子來的自然。”若花道:“據我看來:有緣固妙,若以現在情形而論,倒不如無緣來的自在。”小山道:“此話怎講?”若花道:“即如此時遍山美景,我能暢遊;阿妹惟有拿著一枝毛錐在那裡鑽刺,不免為緣所累:所以倒不如無緣自在。”小山道:“姊姊要知:無緣的不過看看山景;那有緣的不但飽覽仙機,而且能知未來,即如姊姊並婉如諸位妹妹一生休咎,莫不在我胸中。可見又比觀看山景勝強萬萬。”
若花道:“據你所言,我們來歷,我們結果,你都曉得了。我要請問阿妹:你的來歷,你的結果,你可曉得?”小山聽了,登時汗流浹背。不覺愣了一愣道:“姊姊:你既不自知,你又何必問我?至於我知、我不知,我又何必告訴你?況你非我,你又安知我不自知?俗語說的:‘工夫各自忙。’姊姊請去閒遊,妹子又要寫了。”若花道:“你知,固好;我不知,也未嘗不妙。總而言之:大家‘無常’一到,不獨我不知的化為飛灰,依然無用;就是你知的也不過同我一樣,安能又有甚麼長生妙術!”說著,出亭去了。小山聽了,心裡只覺七上八下,不知怎樣才好,思忖多時,只得且抄碑記。寫了半晌,天色已晚,又在亭中同若花歇了一宿。
回覆列表
李汝珍創作《鏡花緣》小說,有一個重要的動機,就是同曹雪芹創作《紅樓夢》小說一樣,想要透過小說的藝術描寫,表彰巾幗奇才,歌頌“不惟金玉其質,亦且冰雪為心”的才女。
在《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賈寶玉為晴雯撰寫的《芙蓉女兒誄》中,有這麼兩句話,讚美晴雯的品質,寫道“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這兩句應該就是《鏡花緣》裡頭“不惟金玉其質,亦且冰雪為心”兩句的來歷。可以看出這兩部小說的密切的關聯。
《紅樓夢》第五回,對眾女子的命運事都先下有判詞,比如說襲人的判詞“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鏡花緣》第四十九回,唐閨臣讀泣紅亭碑記,碑記中在每一位才女的名下也有判詞,揭示才女的遭逢與歸宿,比如說唐閨臣的判詞是“只因一局之誤,致遭七情之磨”,說是唐閨臣在上天的時候,跟嫦娥打堵,結果呢因為這一誤,就下凡來了;陰若花的判詞是“雖屈花王之選,終期藩服之榮”陰若花雖然沒有在考試之中得狀元,但她最後在女兒國之中做了國王;顏紫綃的判詞是“幼諳劍俠之術,長通元妙之機”等等。這也表明了《鏡花緣》為閨閣女子立傳,有著與《紅樓夢》相似的寫法。
《紅樓夢》小說塑造了林黛玉、薛寶釵、賈探春、薛寶琴、邢岫煙等一大批少女,她們都賦有玲瓏剔透的文學才華,這更成為李汝珍塑造《鏡花緣》中才女形象的典範。
當然從整體上看,《鏡花緣》小說中的女性形象仍然具有傳統的“德”、“言”、“容”、“功”的特點,這一點,在小說一開始就加以說明:
昔曹大家《女誡》雲:“女有四行:一曰婦德,二曰婦言,三曰婦容,四曰婦功。”此四者,女人之大節而不可無者也。那麼作者說到今開卷為何以班昭《女誡》作引?現在一開始為什麼就講到班昭的《女誡》呢,蓋此書所載雖閨閣瑣事,兒女閒情,就是這部小說寫的都是閨閣瑣事,兒女閒情,這跟《紅樓夢》也一樣,然如大家所謂“四行”者,像班昭所講具備這“四行”的人了,是歷歷有人,不惟金玉其質,亦且冰雪為心。非素日恪遵《女誡》,敬守良箴,何能至此?
也就是說《鏡花緣》小說在一開頭的時候就標榜了傳統的女子的“四行”做為一種道德規範,但是《鏡花緣》小說最令人耳目一新之處,卻並不是對“四行”俱備的這種傳統女性的謳歌,而是對女性文化才能的高度頌揚。
小說一開始就敘寫了“女魁星北斗垂景象”、“百花獲譴降紅塵”的神話,“魁星”過去只有男魁星,他專門寫了一個女魁星,來說明女子的才化, 這就藉以說明武則天時代之所以女子比男子更富有文才,所謂“靈秀不鍾於男子,貞吉久屬於坤元;陰教鹹仰敷文,才藻益徵競美”的緣故是什麼呢。就是才女備出是這個時代突出的特點,第四十一回,武則天因為看到東晉才女蘇蕙製作的《璇璣圖》,“十分喜愛。因思如今天下之大,人物之廣,其深閨繡閣能文之女,固不能如蘇蕙超今邁古之妙,但多才多藝如史幽探、哀萃芳之類,自復不少。設俱湮沒無聞,豈不可惜?因存這個愛才念頭,日與廷臣酌議,欲令天下才女俱赴廷試,以文之高下,定以等第,賜與才女匾額,準其父母冠帶榮身。不獨鼓勵人才,為天下有才之女增許多光耀,亦是千秋佳話。”於是武則天就頒發恩詔,開設女科,廣招人才。第八十九回道姑專門講述了一個才女事蹟的一首長詩,詩中也寫道“皇唐靈秀氣,不僅畀鬚眉。帝座鹹推後,奎垣乃現雌”有這樣的詩句。從這樣的一些描寫都可以看出,整部《鏡花緣》小說集中描寫的是百名“巾幗才女”不讓鬚眉的這種文化才能,並且加以高度的讚揚。
所以同《紅樓夢》一樣,《鏡花緣》小說首先熱情地歌頌了女性的詩歌才華。第六回中寫武則天跟群臣赴上苑賞花,大擺筵席,“並將九十九種花名,寫牙籤九十九根,放於筒內。每掣一簽,俱照上面花名做詩一首”。群臣都來寫詩,那麼武則天專門命她的宮娥上官婉兒跟群臣一起作詩,上官婉兒是一介女子了,跟群臣這個鬚眉男子一起作詩。沒想到一連作了幾首總是上官婉兒第一交卷,連續做都是上官婉兒第一交卷,所以這天一共做了五十首詩,上官婉兒就得了五十分賞賜。第二天又同群臣做了四十九首詩,合在一起九十九首了,上官婉兒得了四十八分半的賞賜。其中半份是上官婉兒和另一文臣同時交卷,所以上官婉兒的詩作,“不但才情敏捷,而且語句清新,正是‘胸羅錦繡,口吐珠璣’。”所以武則天就將上官婉兒封為昭儀,“因要鼓勵人才,並將昭儀的父母也封官職。後來又有上官婉兒這樣的才女了,武則天又下命各處的大臣細心查訪,如有能文才女,準其密奏,以備召見,量才加恩。專門選拔能文才女,就是有文才的這樣的女子。
小說第四十一回,寫了兩位才女,一位叫史幽探,一位叫哀萃芳,她們專門演繹功惠的《璇璣圖》,真的是有奇思妙想。史幽探將蘇惠的《璇璣圖》,用五彩顏色標出,五種不同的顏色標出來,分而為六,合而為一,內中得詩,不計其數。分分合合能夠得出一大堆的詩歌來,那麼哀萃芳又從史氏六圖之外,復又分出一圖,史幽探分出六圖,她又分出一圖,第七幅圖,又得詩數百餘首。我們且不論她們這樣演繹出來的詩歌,是否詩味十足,僅僅從《璇璣圖》這個八百言中,《璇璣圖》整個的也就是八百個字構成了一個《璇璣圖》,能夠演繹出數以百計的詩篇這麼一個做法,就可以看出,女子的才華橫溢,心思靈巧,可教天下男人歎服!
百花之首,作為百花仙子的這個唐閨臣,她的文才,也居眾女子之首。在武則天殿試的時候,唐閨臣本來是第一名狀元,但是因為武則天不喜歡她的名字,她的名字叫唐閨臣嗎,唐朝閨中的臣子,因為武則天她是周朝了,人家唐閨臣就姓唐,沒辦法,不喜歡她的名字,所以就把她取在了前十名之外。武則天就搞了一個掉包嗎,把前頭的十名,和接下來第十一到第二十兩個換了位置,換了位置,第一名成了第十一名,第十一名成了第一名,整個換了位置,所以唐閨臣就在第十一名了,在第八十八回的時候,小說專門給了唐閨臣一次充分顯示自己文學才華的機會。天上的風姨、月姊因為在天界和百花仙子有過節,她們沒想到百花仙子貶塵下凡以後成為唐閨臣,不僅沒有歷經苦難,反而亨通直上,參加科舉考試,還得了殿試第一。所以心中不忿,忿忿不平,風姨、月姊就專門下界來到了人間,登門向唐閨臣挑釁,要唐閨臣當場撰寫《天女散花賦》。你不是很有文采嗎,那麼我給你命題作文,叫《天女散文賦》賦是很難寫的了,那麼你要當場就寫出來,而且要用天、女、散、花、賦做為韻腳,先後排序,唐閨臣構思非常巧妙,揮毫立就,洋洋灑灑,在《天女散文賦》當中,她對風、月進行了嘲諷,寫道:“惟恨風多作惡,月不常圓。”“不夜之彩,何假乎纖阿之輝;迴飆之能,何虞乎蜚廉之怒。”等等,她把《天女散花賦》寫成了一篇討伐風姨、月姊的檄文,這就令風姨、月姊十分的惱怒羞愧。當然也展示了唐閨臣超越眾人的那種才華。
和李汝珍同時代的一位著名的文人袁枚,曾經編輯過一部詩集,叫《隨園女弟子詩選》,選錄了他的二十八位女弟子的詩篇。他曾經提出:俗稱女子不宜為詩,陋哉言乎!這世俗老說女人不應該寫詩,這個太淺陋了、太迂腐了,為什麼呢,他說,聖人以《關雎》、《葛覃》、《卷耳》冠三百篇之首,皆女子之詩。這幾首詩都是女子的詩篇,第恐針黹之餘,不暇弄筆墨,而又無人唱和而表章之,則淹沒而不宣者多矣。我深深的害怕女子專門做女紅、專門做針織啊等等,那麼寫下的這些詩篇,沒有人唱和來表彰她,就淹沒無聞了,所以他專門要編這樣的詩集,他看到女性的才華和價值,出於對女子的佳作可能遺失的惋惜心理,不遺餘力地為她們收集、整理、出版詩歌作品,甚至不顧社會輿論的壓力,招收女學生,教授詩學,對她們的詩歌作品進行點評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