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慵懶國王

    一、韓信的典故真實性

    韓信的典故大多來自於《史記 淮陰侯列傳》,確實是言之鑿鑿,備受認可,可以說是《史記》人物列傳中最精彩的一篇,能做到大篇幅地描寫十分不易。太史公不僅掌握國家機密的檔案資料,還親自實地考察當年的古戰場遺址,同時對深入普通大眾中去收集資料,進行反覆驗證才下筆如有神。

    但由於自身的侷限性,畢竟是獨立完成的,又不能違背統治者的意識形態,只能儘量保留底線,不違背客觀事實。近年來,隨著考古、研究歷史的工作不斷推進。《史記》裡內容出現了不少差錯,而且如今的《史記》也不完全是太史公所寫的那版。不過韓信這些故事都家喻戶曉,成為楚漢時期故事最多的人物。

    胯下之辱、暗渡陳倉、背水一戰、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韓信點兵,多多益善、蕭何月下追韓信等等都是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故事。暗渡陳倉之計,韓信用過兩次。第一次是真的暗度陳倉,不過有著諸多爭議,這場還定三秦的指揮官是誰?目前還值得商榷。

    不過,第二次暗渡陳倉的指揮官確實是韓信,這一戰主要滅魏國,生擒魏王豹。至於韓信要謀反的那一段,還是令人懷疑的。

    二、秦軍的戰鬥力(秦朝)

    秦軍的戰鬥力是有目共睹的,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軍隊之一。秦國軍隊作戰勇猛,紀律嚴明,具有頑強的戰鬥意志和優質的軍事素養。尤其秦國實行獎戰政策,憑藉敵人的首級即可封爵,極大地推動了秦國軍人的積極性。

    秦國銳士大多來自關中地區,老秦人的身體素質沒的話說,是重要的優質兵員輸送地。劉邦後期計程車兵大多也來自關中地區,都是蕭何在大後方動員而來。只不過在劉邦的手下打了一手爛牌。

    這支鐵軍從商鞅變法後開始脫胎換骨,當然也要看指揮官的能力。水平高的指揮官能發揮出軍隊的最高戰鬥力,水平差的指揮官則會葬送整支軍隊的編制。

    秦王掃六合,南征百越,北伐匈奴,建有萬世之功,可以說這支秦軍打遍天下無敵手。即便到了秦朝,在章邯的率領下,連蹶陳王陳勝、假王吳廣、齊王田市、魏王咎、楚大將項梁、趙大將陳餘,可謂是風光一時,天下膽寒。

    項羽為什麼能在鉅鹿之戰取勝?因為他丟擲性命就是幹,他不是直面秦軍,而是偷襲秦軍的糧道,將王離部圍困了九個月,這不是單兵作戰,後期那些作壁上觀的諸侯也加入了進來。秦軍在缺食的情況下被破,但只是滅掉了王離部,章邯手下還有25萬秦軍主力。

    章邯在多方壓力下選擇了投降,項羽至此獲得了全勝。鉅鹿之戰,並不能說明秦軍戰鬥力不行,也不要把楚軍神話了,主要原因還是形勢所迫和戰略對決。

    三、楚軍的戰鬥力(西楚)

    而楚軍的戰鬥力如何?項羽的西楚國和春秋戰國的楚國有很大不同。項羽的西楚國佔據天下的四分之一,彭梁九郡主要是昔日楚國、魏國的地盤。項羽分封諸侯時屬於他的核心力量只有5萬人。建國後,項羽的武裝不斷擴充,吸收了大量的優質兵源,以楚地、吳地、魏地為主。

    彭城之戰,劉邦集合56萬諸侯聯軍準備圍殲項羽,項羽當時正跟齊國打仗,率領3萬輕騎稱劉邦不備,殺至彭城,劉邦56萬軍隊大潰逃,先後被斬殺30餘萬人,劉邦只帶了十幾個騎兵逃出生天。彭城之戰,讓諸侯們再次看到了楚軍的可怕。歷史上能與之相比的,也只有東晉淝水之戰的北府軍、陳慶之的白袍軍、李世民的玄甲軍。

    提問題的人可能看到項羽在垓下之戰被壓著打。首先,垓下之戰,雙方對決的是韓信與項羽。其次,楚軍只有10萬人,而且是人困馬乏。漢軍有50萬人,生龍活虎,對楚形成十面埋伏。楚軍首戰失利,折損過半,讓楚軍士氣降到了冰點。同時,韓信又用四面楚歌的心理戰,讓項羽產生了棄軍而逃的想法。

    其實,劉邦的漢軍與項羽的楚軍正面交鋒也沒幾次,基本上以劉邦失敗告終。前期劉邦打得都是諸侯王的部隊,根本不成威脅。等到第一次和楚軍正面交鋒,讓劉邦一度產生了放棄關東的想法。成皋、滎陽一連再敗,直到垓下、濰水兩場都是韓信指揮,才擊敗了項羽。

    項羽率領28名騎兵,以折損2人的代價殺漢軍2名將領,數百名精兵。在烏江邊上依舊戰至最後一人,殺得漢軍膽寒,體現吳地男兒的本色。項羽的一生征戰70餘戰,只在垓下敗北,烏江依舊雖敗猶榮。

  • 2 # 知未是也

    謝邀!歷史上關於韓信戰術的成語比較多,每個成語都是對韓信軍事生涯的真實記載,這些成語、典故都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述了韓信滅雍王章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平定魏國(臨晉設疑,木罌渡軍),攻打趙國(背水一戰,拔旗易幟),戰勝龍且(沈沙決水,半渡而擊),擊敗項羽(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戰必勝,攻必克,用兵如神,為西漢王韓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勳,是真實歷史的寫照。

    秦軍號稱虎狼之師,楚軍戰力有目共睹,前者滅六國,統中國,後者鉅鹿之戰以釜底抽薪,擊敗秦軍主力,彭城之戰,三萬楚軍打敗劉邦五十萬聯軍,都無不顯示了秦軍和楚軍的戰鬥力。應該說,秦軍和楚軍都是古代非常強悍的軍隊,其作戰能力不在其他古代軍隊之下。

    秦軍被楚軍打敗,楚軍被漢軍打敗,關鍵是秦軍遇到了項羽,楚軍遇到了韓信。項羽號稱千古戰將,力拔山,氣蓋世,勇不可擋,以一己之力,打贏不可能打贏之仗,鉅鹿之戰,用數萬楚軍打敗章邯、王離率領的四十萬秦軍,彭城之戰,靠三萬楚軍擊潰劉邦領導的五十萬聯軍,開創了中外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可見項羽和楚軍作戰能力有多強。

    但"戰神"項羽再厲害,在"兵仙"韓信面前也只能兵敗垓下。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韓信用歷史上最經典的心理戰戰法,徹底擊垮了楚軍的心理防線,使項羽十萬大軍心理崩潰,無心戀戰,再沒有重現過去以少勝多之輝煌,完全被韓信的漢軍所打敗。

    一支軍隊有沒有戰鬥力,不在兵,主要在將,自古強將手下無弱兵。不能因為楚軍打敗了秦軍,漢軍打敗了楚軍,就證明秦軍和楚軍戰鬥力在古代比較弱,這顯然是不正確的。

  • 3 # 衣賜履讀通鑑

    秦軍楚軍是不是古代裡最弱的軍隊,這個問題,請其他高人回答。我談談韓信的戰力。

    韓信玩兒的都是心理戰

    前205年,三月,西魏王魏豹投降劉邦,劉邦帶著魏國部隊一道東征。過了不久,魏豹向劉邦請假,說老孃患病,他想回去照顧幾天。劉邦同意。不料魏豹剛到他的首府平陽(山西省臨汾市),立即封鎖黃河渡口,投降項羽。八月,劉邦派他的職業外交家酈食其(讀如麗義基)去勸說魏豹,請他返回滎陽。魏豹不聽,說,漢王傲慢無禮,以羞辱別人為樂,責罵諸侯、群臣,就跟老子罵兒子似的,老子這輩子絕不再受他的鳥氣了!

    劉邦於是任命韓信為左丞相,灌嬰、曹參為助手,攻打魏國。

    衣賜履說:看到這裡,感覺挺好玩兒的,劉邦見到儒生,扯下人家的帽子當尿盆兒用,對待魏豹這樣“王級”的人物,居然也是呼來喝去,顯然,魏豹實力不濟,臉皮又不夠厚實,基本上在這個舞臺上已經被淘汰了。

    劉邦問酈食其,說,魏國的大將是誰?

    酈食其說,柏直。

    劉邦說,乳臭未乾,怎麼能抵擋得了韓信!

    又問,騎兵司令是誰?

    酈食其說,馮敬。

    劉邦說,他是秦將馮無擇的兒子,雖然有兩下子,不過幹不過灌嬰。

    又問,步兵司令是誰?

    酈食其說,項它。

    劉邦說,他不是曹參的對手,果真如此,我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啦。

    韓信也問酈食其,魏國會不會用周叔當大將?

    酈食其說,魏國確實用的是柏直。

    韓信說,哈,一個不成才的娃兒罷了。

    漢軍自首都櫟陽東征,魏豹重兵把守蒲坂(山西省永濟縣),監視臨晉(陝西省大荔縣東)漢軍。韓信在黃河西岸集結部隊跟船隻,宣稱要強渡黃河。等到魏軍集中兵力準備迎戰時,韓信派遣另一支勁旅悄悄從北部的夏陽(陝西省韓城市),乘坐大木甕渡河,奇襲魏國後方基地安邑(山西省夏縣)。魏豹大驚失色,連忙領兵回撤迎戰韓信。九月,韓信發動猛攻,生擒魏豹,押送滎陽,魏地全部平定,漢政府設定河東郡(山西省夏縣)、上黨郡(山西省長子縣)、太原郡(山西省太原市)。

    衣賜履說:這一仗,是史料上明確記載的韓信指揮的第一仗,劉邦能夠放韓信單飛,而且由灌嬰、曹參這樣一等一的高手輔佐,說明此前韓信在軍中已經顯示出獨當一面的本事。大家注意,韓信打仗,從不硬拼,全部智取;韓信打仗,特別重視情報工作,在這一點上,趙括是不如他的,長平一戰,連對手是白起都沒弄清楚,焉能不敗;韓信打仗,對不同的對手有不同的招,對自己帶領的是一幫什麼貨色也相當瞭解,從某種角度看,他不僅是不世出的大將,同時也是優秀的心理分析專家。另,灌嬰、曹參都是最早跟隨劉邦起事的人物,且曹還是沛縣嫡系,他倆當韓信的副手,當然主要是戰略上的考量,但我們不能排除這也是劉邦對韓信加以制衡,隨時防範韓信造反。這種事兒,說不清。比如這個魏豹,降過來降過去的,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就從朋友變成了敵人。又另,韓信口中的周叔不知道是什麼人,連韓信都高度重視,那一定是響噹噹的人物,魏豹不能用此人,說明魏豹不過了了。

    漢軍在彭城兵敗西撤時,陳餘也已察覺到張耳並沒有死,便立即背叛了漢王(詳見拙文《劉邦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韓信平定了魏地,派人向劉邦請求增兵三萬,打算北進燕(燕王臧荼)、趙(趙王趙歇),東擊齊國(齊王田廣),然後向南斷絕楚軍糧道。劉邦准許,派張耳率軍增援,先向北攻打趙國、代國。閏九月,韓信在閼與(山西省和順縣)擊垮代軍。韓信連破魏、代兩國,劉邦派人徵調韓信的精銳部隊,到滎陽抵禦楚軍。

    前204年,十月(歲首),韓信、張耳率軍攻打趙國。趙王趙歇和代王陳餘聞訊,即在井陘口(河北省井陘縣西。陘,山脈突然中斷,兩嶺緊夾,易守難攻,是軍事天險。太行山脈共有八陘,井陘為第五陘,山凹如井)集結部隊,號稱二十萬大軍。

    廣武君李左車(也是戰神級別的大將,故趙國大將李牧之孫,家傳的打仗基因不得了)勸陳餘說,韓信、張耳乘勝勢離開本國遠征,鋒芒銳不可當。我聽說“從千里之外供給軍糧,士兵當會面有飢色;臨時拾柴割草來做飯,軍隊當會常常食不果腹”,而今井陘這條路,車輛不能並行,騎兵不能成列,行軍隊伍前後拉開幾百裡,依此形勢,隨軍的糧草必定遠遠落在大部隊的後面。請您撥給我三萬人馬,抄小路去截斷對方的輜重糧草,而您則深挖壕溝、高築營壘,堅守不出。如此,他們前不能進、後無退路,用不了十天,我就能獻上韓信、張耳的人頭。

    陳餘一向稱自己的部隊是“仁義之師”,不屑使用詐謀奇計,故說,韓信兵少,且疲憊不堪,對這樣的軍隊還避而不擊,其他諸侯該怎麼看我?以後怎麼抬得起頭來?

    韓信派人暗中打探訊息,得知陳餘不採納李左車的計策,高興得直跳腳,揮軍直入井陘險道,在距離井陘口三十里的地方安營紮寨。

    衣賜履說:情報工作太重要了。不過,還是有些疑惑,趙軍如此機密的軍事情報,怎麼這麼容易就知道了?並且,即使得到這情報,又怎麼判斷真假呢?只能推測,韓信對陳餘相當瞭解,才能作出相應的判斷。

    夜半,韓信傳令部隊出發,挑選兩千名輕騎兵,每人手拿一面紅旗,從小道上山隱蔽起來,觀察趙軍的動向;並告誡他們說,交戰時趙軍看到我軍退逃,必會傾巢出動來追趕我們,你們即趁機迅速衝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遍插漢軍的紅旗。

    然後下令就地用早餐,說,今天打敗趙軍後,全軍會餐!

    眾將哪裡肯信,心中暗笑,口中奉承,都說,好!

    韓信說,趙軍搶佔險要,如果沒有看到我們統帥的旗鼓,絕不會攻擊我們的先鋒部隊,恐怕把我嚇跑(古時行軍,先鋒有先鋒的旗鼓,大將有大將的旗鼓)。於是,先派出一萬人,渡河(桃河)之後,就在水濱列陣。趙軍在營壘上望見,鬨堂大笑(《兵法》上說,背水之地是一種“絕地”,軍隊一旦背靠河川,就成為“廢軍”,絕地廢軍,非死不可。蓋前有強敵,後無退路。陳餘素知兵法,看到敵人犯下如此重大錯誤,豈能不笑)。

    天色微明,韓信打出了大將的旗鼓,鼓樂喧天地開出井陘口。趙軍開啟營門迎擊,激戰良久,韓信、張耳假裝不能支援,向水濱狼狽逃竄。桃水營壘放他們進去,然後再度出擊與趙軍廝殺。趙軍果然傾巢出動,爭搶漢軍拋下的旗鼓,追逐韓信和張耳。漢軍背後就是河水,無法再退,只有死戰,趙軍一時無法攻克。韓信派出的二千名騎兵見趙軍全體出動去追逐爭奪戰利品時,立刻賓士進入趙軍營地,拔掉所有趙軍旗幟,插上兩千面漢軍紅旗。趙軍無法抓獲韓信、張耳,便想退回營地,卻見自己的營壘中遍是漢軍的紅旗,驚慌失措,以為漢軍擒獲了趙王趙歇和一眾將領,於是大亂,瞬間崩潰。漢軍隨即前後夾擊,大敗趙軍,活捉趙歇,格殺陳餘。

    將領們獻上敵人的首級和俘虜,向韓信祝賀,有人問道,兵法上說“布軍列陣要右邊和背面靠山,前面和左邊臨水”,而將軍你卻讓我們背水佈陣,還說什麼“打敗趙軍後全軍會餐”,說實在的,我們都不信能取勝,這是什麼戰術呀?

    韓信說,這戰術也是兵法上有的,只不過你們沒有留意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況且我軍根本就沒好好訓練過(劉邦帶走了精銳,留給韓信一堆老弱殘兵),其實就是一幫老百姓去打仗,把他們置於死地,他們為活命必然拼死作戰;只要給他們一線活路,那就麻煩了,肯定是抱頭鼠竄,哪能指望他們去衝鋒陷陣啊!

    眾將聽罷,心悅誠服,都說,將軍謀略天下無雙,我們以後就跟著你混了!

    衣賜履說:所謂水無常形,韓信用兵,如水。滅魏、滅代、滅趙方法都不一樣,之後伏燕滅齊,吃掉項羽,均以奇制勝。然而,不管仗怎麼打,韓信始終堅持的是大打心理戰,對付趙軍,奪其大營;對付項羽,四面楚歌;特別是帶著一支老弱病殘的部隊,以“背水一戰”激發鬥志,一舉滅掉二十萬趙軍,我們只能說,韓信對人性、對人的心理摸得太透了。不過呢,韓信更擅長的是對集體心理的把握,正所謂“韓信帶兵,多多益善”,而對個體心理的揣摩和掌控,顯然與“最多隻能帶十萬兵”的劉邦不在一個層面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雞如何快速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