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飄逸的逗號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魏延無疑是死了,但是就魏延的死因,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卻又不同的說法,其實我更相信三國志的說法。魏延在三國演義中是諸葛亮看出魏延腦後有反骨,以後必定會謀反,死前給予馬岱一個錦囊,魏延大喊三聲:“誰敢殺我”,馬岱手起刀落喊道:“我敢殺你”斬了魏延。其實真實的情況我覺得不是這樣,原因有幾下幾點:

    一、信任感與責任感。魏延是作為劉備的部曲入蜀的,部曲是什麼?部曲就是親信和嫡系,好來有了戰功,還當過牙門將軍。都說趙雲忠肝義膽,也是做過牙門將軍,這一官職是在主公左右,平時為主公參謀,必要時要代主公統領親兵上前線。因此,能擔任牙門將軍的人必須得有勇有謀,而且深得信任。

    二、情商不高。能力強,位高權重,深得信任,難免有些脾氣,當然也可能是天生性格使然,總之不太好相處。估計結仇也不少,但置他於死地的楊儀也是跟他過不去的。楊儀在當時就是蜀國的後勤部長兼作戰參謀的角色,而楊儀也是個驕傲自負,心眼小,愛發牢騷的人,能不給你使絆子?

    三、沒有反叛基礎。三國志上是這麼說的:諸葛亮死後,楊儀派費禕去問魏延,魏延說:“丞相死了,還有我呢,應該繼續打下去,憑什麼你一個人就要廢了蜀漢大業?!而且我魏延是什麼人,憑什麼給你楊儀斷後?!費禕說楊儀不懂軍事,我回去告訴他你的想法,就回去了。魏延可能覺得被耍了,立刻去追,晚了。魏延待人回去大本營,發現楊儀已經率人撤了,魏延很不高興,帶人也往回撤,還燒了閣道。楊儀魏延分別上表,說對方是叛徒,而中央的董允、蔣琬都更相信楊儀,還排了禁衛軍北上。魏延先到了南谷口阻住了楊儀大軍,何平在陣前大罵魏延叛徒,魏延的兵士覺得自己大哥這麼做不厚道,都跑了。魏延一看大事不妙,也跑了,但被馬岱追上,斬殺。

    你說如果魏延要是真心想反,能不做好基礎工作,最起碼也得帶忠於自己的部隊吧,士兵覺得他不佔理的情況下跑了,他這麼一支部隊能反叛?再說要反叛也得有文臣武將嗎?魏延有嗎,他還跟曹操很不對付。所以說魏延壓根就是自己情商不高,覺得自己本事大,驕傲自滿,得罪的人太多,活生生的把自己給坑死的。

  • 2 # 老程論三國
    魏延

    (?-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深受劉備器重。

    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

    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期間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領一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如同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

    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夷滅三族。

    根據《三國志》記載:“ 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為前鋒。出亮營十里,延夢頭上生角,以問佔 夢趙直,直詐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而賊欲自破之象也。” 退而告人曰:“角之為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兇甚矣。”

    這據說魏延在隨諸葛亮出兵北谷口前,夜裡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頭上長角,便問了以解夢而聞名的趙直,趙直騙他說:“麒麟有角而不必用它,這是不戰而退兵的徵兆”。但私下裡卻告訴別人說:“角字,刀下加用,頭上有刀,是可怕的兇相。”

    蜀漢大將魏延最後的結局是起兵謀反,被馬岱所殺。

    魏延性格高傲,囂張跋扈,在諸葛亮生前便得罪了許多文臣武將,但諸葛亮念其才能,非但沒有和他計較,反而屢次寄重任與魏延。

    在諸葛亮死後,他將自己的權利都交到了蔣琬的手中,這使得魏延心中非常不平衡。魏延認為自己的才能遠遠超過蔣琬,於是一直與蔣琬作對,不聽其號令,這件事逐漸傳到劉禪耳中,使得主劉禪心中十分不悅。

    除此之外,魏延與楊儀素來不和。在楊儀下令讓魏延斷後時,他卻趕在楊儀大軍前面,所走過的地方都燒絕閣道,並率軍出擊楊儀大軍。隨後魏延又寫信給劉禪,告楊儀造反,想要一舉將楊儀剷除。而楊儀也沒有落後,說魏延想要造反。於是二人互告對方,劉禪問董允、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但由於魏延臭名昭著,董蔣二人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造反。

    於是魏延先抵達南谷口,準備回擊隨後而來的楊儀。楊儀命王平在前防禦,王平對魏延大罵:“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魏延的兵士認為魏延理虧,不願為其效力,軍隊潰敗,魏延於是帶著兒子數人逃往漢中。楊儀派馬岱追殺魏延,帶回其首級,並夷其三族。楊儀踏著魏延的斷頭羞辱,罵道:“庸奴!復能作惡不?”

    一代名將魏延自此隕落。

  • 3 # 李阿彪1

    被馬岱殺了,諸葛亮臨死之前知道魏延桀驁不馴,無人能制。特囑咐馬岱留其身邊取得信任。在第五次北伐兵出子午谷時,諸葛亮沒熬過天命,病死九丈原。臨死吩咐楊儀,費褘,姜維撤兵。令先鋒魏延斷後,姜維次之。魏延不服,言丞相死後還有我,不尊其命。楊儀為接丞相之位,派兵攔截。並有聖旨言其謀反。魏延根本不怕楊儀。楊儀言丞相已教我殺你的法子,你敢大喊三聲誰敢殺我嗎。魏延大喊3聲誰敢殺我後,被其身後的馬岱喊了聲我敢殺你,就砍了腦袋。千年來人們一直為子午谷奇謀,是否成功,議論份份,稱魏延生不逢時,被壓制了!

  • 4 # 申論日記

    這個問題,不用超級飛俠來幫忙,熱愛三國的寒蟬就能告訴你。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病逝在五丈原。這位“神仙”死前,料定魏延一定會造反,於是秘密謀劃了一番。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然造反,楊儀在兩軍陣前使用激將法,對魏延說:你如果幹大喊三聲“誰給殺我!”,我任你處置。魏延也是志得意滿,讓喊就喊。三聲剛過,話音未落,就被跟班小弟(副將)馬岱一刀看下了腦袋。

    順便說一下,在《三國志》中,魏延的結局也是在諸葛亮死後謀反,被楊儀派馬岱殺了。具體的過程,也和《三國演義》差不多。這裡簡要敘述一下:

    2、諸葛亮病逝之後,大軍秘不發喪。楊儀派費禕前去向魏延宣佈退軍計劃。魏延果然不聽,說話也很狂:丞相雖然不在了,但我魏延帶著大隊人馬也一樣能平了魏國,不能因為一個人的死就放棄了大好機會。而且,楊儀是個什麼東西,也敢來命令我?

    這話抬高了自己,貶低了楊儀。可以看出魏延和楊儀的關係是在是很糟糕

    3、魏延制定了自己的一套方案,讓費禕去傳令三軍。費禕一路小跑,跑回到楊儀那裡,一面命令三軍收拾行裝準備撤,一面上書朝廷說魏延謀反。

    4、魏延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他趕在大部隊出發之前,帶領本部人馬先行出發,把守隘口,切斷大軍回成都的路,等著和楊儀算賬。同事,他也上書給朝廷,說楊儀謀反。

    5、楊儀的先峰關王平率領三千人馬和魏延相遇在南谷口。王平拍馬上去前對魏延就是一頓臭罵,大意是,丞相平時待你不薄。而現在屍骨未寒就不謀反,還要臉不?魏延的部下深明大義,都覺得魏延這麼幹不地道,就一鬨而散走了個乾淨.

    6、光桿司令魏延只能和兩個兒子往漢中逃跑。楊儀派馬岱率軍去追。馬岱把魏延的人頭帶回來的時候,楊儀用腳踏踩魏延的頭說:"庸奴!還能幹壞事嗎?"並下令屠滅了魏延三族。(楊儀小人得志的嘴臉躍然紙上)。

    縱觀整個事件的經過,疑點重重,重要有一下幾點:1)諸葛亮如果想退軍,他的退軍計劃總是要傳達三軍的,怎麼會和部分人“秘密制定”,而且把先鋒軍排除在外?2)楊儀是丞相府的文職人員,魏延是前線統兵的大將,為何部隊不聽將軍的,而聽一個文官的;3)魏延率領的,是跟隨自己身經百戰的親兵,怎麼會被人一罵就散了?

    種種跡象表明,魏延死於諸葛亮死後蜀漢集團的一次權利鬥爭,並且魏延的族人和部曲被屠殺殆盡。因為是內耗,傳出

    去不好聽,所以他的兵“被人一罵就散了”,關於他的死,再沒有比“謀反”更合適的理由了。

    可憐一代名將,沒有死於戰場,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上!!!!可悲!!可嘆!!

  • 5 # 說歷史的女人

    魏延死前大喊4字 馬岱聽罷手癢 楊儀聽完冷笑 司馬懿聽後偷笑

    今天我們來談談魏延,此人在三國中的地位有點尷尬,如果單純論武力,魏延只能位列二流,不過在二流之中應該是數一數二的。但是魏延卻又不是一員單純的莽夫型武將,他的統兵治軍能力非常優秀,對於他個人而言是優於他的個人勇武的。

    除此之外,魏延歷來在眾多小夥伴中也是爭議頗大,根據粗略統計,有三種看法,第一種看法認為魏延的一員傑出的帥才,可惜只有劉備能駕馭,諸葛亮缺乏使用的能力;第二種認為魏延的軍事能力甚至高於諸葛亮,是一員謀將;第三種認為威嚴的個人勇武和軍謀被嚴重誇大,其實他不過是一員二流武將而已。那麼魏延的個人情況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來粗略捋一下。

    魏延,子文長,出生年月沒有史載,在演義中也沒有告知,他祖籍在今天的河南省桐柏。他的一生主要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劉表麾下默默無聞期,二是劉備帳下聲名鵲起期,三是劉禪時期出奇謀,諸葛亮死後被殺。

    在魏延效力劉表之前,他到底跟了幾個老闆,或跳了幾次槽,具體不得而知,魏延一出場就在劉表麾下工作,而且已經是個將領了,不過級別應該不高,因為文聘大戰魏延的時候說:“魏延無名小卒,安敢造亂?”

    以魏延之武力和才能,他和黃忠、甘寧的命運差不多,基本都沒有得到劉表的重用,所以魏延有點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在劉表死後、劉備帶著老百姓準備逃走的時候,魏延的立場就彰顯了出來。魏延以下犯上大罵張允、蔡瑁,放劉備的軍馬入城。此時魏延的目的應該是很明確的,他想離開荊州劉氏勢力,改投劉備。

    此一節《三國演義》給了一個細節,說城中另有大將文聘,此人以後投降曹操後,成為一員悍將,也曾打得孫權丟盔棄甲。文聘見魏延違反,就來殺魏延,於是兩人大戰,打了很久,魏延見手下的兵卒全部死光,魏延就撥馬逃走。本來魏延想追趕劉備,但是卻不知道劉備去向,所以只得去投長沙韓玄。由此可見,魏延投奔劉備之心久矣,以後殺韓玄投劉備,基本上是順理成章之事了。

    而魏延在三國能夠揚眉吐氣,也基本都拜劉備所賜。公元219年,劉備在法正的謀劃下,帶著自己最精銳的部隊往漢中開拔。此時漢中張魯已被曹操所敗,漢中眼下屬於曹操的勢力,曹操因後方有變故匆匆離開前線,回洛陽去了。曹操在漢中留下的軍政長官是夏侯淵,夏侯淵本人勇武過人,能征善戰,尤其千里奔襲之戰。

    曹操陣營的猛將很多,但是基本各有用途,比如張遼、樂進、李典基本在赤壁之後,一直負責鎮守合肥,抵禦東吳,而猛將曹仁則鎮守襄樊,以挾制蜀漢的關羽和東吳方面的周瑜、魯肅、呂蒙等人。夏侯惇在眼傷之後,負責後方,夏侯淵則主要在西北戰場。西涼馬超就是被夏侯淵跟打跑的。

    所以說,夏侯淵的實力還是很不錯的。但夏侯淵畢竟是一員武將,面對法正的足智多謀,就難免會有紕漏被對方抓住。最終在法正的算計之下,被老黃忠偷襲斬殺,漢中遂落入劉備手中。

    漢中對於中原而言,本來是偏狹之地,但自從劉邦來過這裡之後,漢中也沾滿了帝王之氣。甚至劉備在得到漢中之後,大有欲得天下之豪情壯志。所以劉備急急慌慌地要稱王,做了跟劉邦一樣的王:漢中王。不過區別是劉邦的漢中王是項羽封的,而劉備的漢中王是自己死皮賴臉向漢獻帝討要的,與其說是漢獻帝,其實不如說是曹操,因為漢獻帝的聖旨基本都是曹操的人代擬代發的。

    曹操也算大氣,忍著自己愛將夏侯淵被殺的仇恨,還是大度地接受了劉備的請求,封劉備做了漢中王。劉備稱漢中王后的第一要務就是封賞眾人和進行人事安排。漢中是門戶之地,劉備的辦公中心肯定不能設在這裡,他要回成都的,所以與荊州同等重要的漢中就需要一個德才兼備文武全才來鎮守。劉備選擇的人選不是張飛、趙雲、馬超,而是一箇中級將領牙門將軍魏延。魏延也因劉備之重用,一下子在劉備陣營名聲大噪身份突起。但是魏延的結局是劉備不會想到的。

    到了劉禪時期,魏延成為蜀漢為數不多的老將之一。但是魏延的結局在上千年來,一直令人唏噓不已。這一切根源都來自於諸葛亮的一條遺言,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後,對後事的安排非常令人生疑,他讓楊儀做了一把手負責全部事宜,並且特別交代讓魏延斷後,如果魏延不聽話,就幹掉他。並且同時安排了殺手馬岱。

    那麼事情的進展似乎就如諸葛亮所料,楊儀發出的軍令,魏延非常反感。他不但不聽,還想搗亂。但是結果是魏延的搗亂不但沒有成功,反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在魏延看來,以他在軍中的威望,對付一個小小的楊儀肯定是沒問題的。但是魏延忽視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時間背景。如果魏延換一個時間,或許能夠收拾了楊儀,但是魏延選擇的時間卻是諸葛亮剛死,眾人都沉浸在對諸葛亮的悲傷和懷念之中。這時候,魏延出來搗亂,就算他的目的是正確的,也會觸及眾怒。

    所以當魏延面對追兵大喊四個字“誰敢殺我”的時候,楊儀卻只是冷笑,楊儀冷笑是因為從大形勢上看,他知道魏延這樣做很蠢。馬岱聽到魏延大叫則是手癢難耐,因為魏延這樣喊有點囂張,對於武將來說幾乎是一種挑釁,更何況馬岱是受了諸葛亮的遺命的,所以他手起刀落的時候,魏延的頭也跟著飛了出去。

    但是拋開所謂的蜀漢內鬥來看,當時蜀漢的傑出猛將關羽、張飛、馬超等基本都已死去,剩下能夠拿得出手的猛將也就是魏延、王平、姜維等人了。而在這些將領中,魏延的整體能力顯然排在第一。而且魏延是始終如一都在貫徹諸葛亮北伐綱領的將領,甚至在諸葛亮死後仍然不忘北伐。

    如果蜀漢一直北伐,誰的壓力最大?那就是魏國負責前線防守的司馬懿。雖然說司馬懿善守,但是總不出戰,或者總是大戰,稍微吃次敗仗,都會受到朝中大臣的非議,這對司馬懿本人也是不利的。所以司馬懿最渴望的事,蜀國北伐終止,而他司馬懿則可以回去養精蓄銳,圖謀別的事了。在這樣的時候,魏延竟然被蜀國自己人殺死了,司馬懿聽到這個訊息,那還不偷笑啊!因為蜀國的北伐就算不停止,也不那麼令人擔憂了。

    結語:魏延之死,雖然楊儀有小人得逞的快樂、馬岱有一解手癢的快感,但真正的受益者卻是偷樂的司馬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評價張藝謀和他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