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魅力平常心
-
2 # 卓雅看歷史
唐朝高僧黃櫱禪師首先提出的。
詩云: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真正將梅花代指高潔,卻是在宋朝。
宋朝最喜歡梅花的,是被譽為“梅妻鶴子”的林逋,他的代表詩詞為《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宋朝王安石《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宋陸游《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
3 # 沐陽你好
要說“梅花”具體在哪個朝代開始被賦予“高潔”的品質,不是特別好回答。梅花自古就為文人墨客喜歡,較早的出現梅是在《詩經·秦風·終南》,
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君子至止,錦衣狐裘。
顏如渥丹,其君也哉。終南何有?有紀有堂。
君子至止,黻衣繡裳。佩玉將將,壽考不忘。
自漢朝將梅花人工培育以來,歷朝歷代都有喜愛梅花的,我認為把梅花寫的做好的還是陸游。
梅花絕句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正在層冰積雪時
梅花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結合陸游一生的經歷,我更傾向於是陸游賦予的“梅花”高潔的品質。
-
4 # 嶽之嵐
歷代詠梅詩作不勝列舉。最早寫梅的詩出自:《詩經·秦風·終南》
“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君子至止,錦衣狐裘。顏如渥丹,其君也哉。
終南何有?有紀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繡裳。佩玉將將,壽考不忘。"
宋代以前的詠梅詩多限於讚美梅花本身,並未將梅花提升到高潔品質,既使如大唐詩歌之鼎盛,也未見有詠梅名篇流傳。
應該說賦予梅花高潔品質是從宋朝開始逐漸形成的。北宋詩人王安石詠梅詩獨具盛名:“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寫得最美又有神韻的是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把梅花的風姿神韻寫到了極致。隨著詩詞盛讚梅花,在繪畫、音樂等藝術領域對梅花也廣泛吟誦、描繪,對梅花精神賦予新的內容。
而賦予梅花高潔品質深刻內涵的應屬於南宋時期的愛國詩人陸游。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共寫下160首詠梅詩,“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稱頌梅花高標清韻,品質高潔。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這首詞的題目是《卜算子·詠梅》,陸游以梅花自喻,寫盡高潔之志的代表性詩篇。出於報效國家、收復失地的熱切追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所思所想。
詞的一開篇,就是一幅悲涼的畫卷,在“驛外斷橋邊”,這一朵孤獨的梅花“寂寞開無主”,沒有人欣賞,也沒有人過問。受盡淒涼,受盡冷落,而且還是在偏僻的“驛外斷橋邊”,幾個字就勾勒出了梅花的生長環境。它“寂寞開無主”,它“無意苦爭春”,它“只有香如故”,顯示的就是詞人身處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陸游借“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表達了梅花雖遭摧殘,卻仍保持高潔,堅貞品格的讚頌,賦予梅花高潔的品質內涵,也使詩人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一代偉人毛澤東也非常喜歡陸游這首詠梅詞,並和了一首非常著名的詠梅詞“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把梅花品格提升到了革命者高潔、可貴的新高度。
-
5 # 玉雕界
若要以花的風姿來比擬一個朝代的精神氣質,那麼張揚開放的唐朝理應是一朵雍容絕豔的牡丹,而清和內斂的宋朝,則是一枝孤高自潔的梅花。宋人愛梅,儼然成為了一代風尚:不僅流傳至今的詠梅詩、詞、文達5000餘篇,還將梅花繪入畫卷、織進布匹、鐫上器皿。
在市博物館的館藏之中,便有一件與梅有關的宋末文物——龍泉窯劃花月影梅紋斗笠碗。
仰斗笠狀的碗形
1972年8月,臨海羅家坑的村民在湖頭嶼採挖石板建造豬飼料坑時,意外發現一座古墓,為文物行家金祖民獲悉,後將墓內隨葬器物徵送市博物館,其中便有這件龍泉窯劃花月影梅紋斗笠碗。碗敞口,圈足,造型呈仰斗笠狀,高5釐米,口徑13釐米,足徑3.1釐米。胎質堅緻而薄,釉色淡青,勻淨清透。往內壁看去,器型規整、瑩亮潤澤的碗身上,以極為寫意的筆法刻劃出三兩枝梅花,還有一彎淡淡的月牙高懸於花枝梢頭,形態簡潔,意境深遠,無一絲俗世匠氣。據說,如往碗中注入一些茶或酒,便能見到梅花與月影在清澈的水光中一齊盪漾,一如林逋在《山園小梅》中落成的千古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令人心馳神往的同時,也不禁遐想起這隻碗的原主:以梅入碗,與月共餐,此人該是何等風雅的一介名士。
宋時,執政者崇文抑武,立下再多功勳的武將,依然不如文臣風光。這使得尚武精神日益淡化,成就了一整個朝代的文人雅士。與傲岸、爽朗的唐人不同,宋人再難殺入疆場去實現自己的志向與抱負,只能在案牘中消磨掉自己愁緒滿懷的一生,因此梅、蘭、竹、菊等幽雅冷靜的意象更受偏愛。加上國力貧弱、時局動盪,宋人深感家國憂患,心性拘謹,久而久之便培育出一股與梅共通的清高氣質。這種氣質滲透到藝術表達裡,便有了遍地名瓷,有了“尚意”書法,有了“詩莊詞媚”,有了宋明理學,傳統士族的審美也步入了相對純粹高遠的境界。梅花於宋人不僅是簡單的審美物件,其意蘊已內化為一種氣節與情懷。文人、士大夫愛以梅花自喻,為傲霜開放的梅花賦予了貞潔、不屈、孤高、淡泊等人格化的精神,從中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價值取向。
歷經千年,我們再去懷想這隻月影梅紋碗的原主,他的身份早已模糊難辨:許是位高權重的王侯將相,在某次飲茶時,只把唇齒在碗沿碰了一碰,梅花與月影便撞進眼裡,一時遊心物外,竟不知碌碌浮生、所為何事;許是久不得志的文人,苦讀經年,籍籍無名,只能傍著斜陽在梅樹下醉倒,酒入愁腸,皆化作潸潸清淚;許是待字閨中的芳華少女,新妝初試,顧盼無人,只能看一瓣梅花寂寞地落進清酒,千千萬萬的心思纏綿到一起。
碗內刻劃的月影與梅紋
而今
舊時的人與舊日的情懷已一併沒入塵土
只這一方小小的青碗裡
還是梅開不謝、月影依稀
-
6 # 亦有所思
公元前90年。
追溯是西周。
成形是西漢!
精準地說至少是在公元前90年,梅花與高潔開在一處。
《詩經•鳲鳩》有一句“鳲鳩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帶伊絲”,其子指的是布穀鳥,餵食始終如一,藉以形容心地善良公平的好人和君子。
《詩經•終南》有一句“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君子至止,錦衣狐裘。”終南山為隱居之所,傳姜尚在此隱居,後有尹喜。而詩中的錦衣之類,是禮服之意。
在這兩首詩裡,梅都和君子有關。
陶淵明在詩中是寫到梅花的,比如《臘日》“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雖然只此一首。但在這首詩裡卻有“賞梅”含義。憑心而論,這種賞未必與品德有關,只是欣賞花的美好。
鐵證如山的便是南北朝大詩人鮑照,他寫了一首關於梅花的名篇《梅花落》,全詩如下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諮嗟。
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風飈,徒有霜華無霜質。
顯然,在這首詩裡,梅花的霜、露,零落,霜華都引發了作者的共鳴,鑑於鮑照在詩人中的地位,梅花與高潔在此處合二為一。
而“梅花落”起初並不是詩的標題,而是樂府橫吹曲調。樂府本身就是詩配樂,或者是為辭譜曲。並且更重要的是,樂府曲調與宋詞的詞牌並不不同,詩和音樂不可分割。也就是說,這個“梅花落”做為樂府詩名,詩的內容必須是詠歎梅花。
“梅花落”的作者是李延年,李延年的生卒年是未知到公元前90年。
梅花落做為詩題,南北朝就已經興起了,除了大詩人鮑照以外,徐陵也寫過梅花落“”。而因為梅花落而引起的其它梅花詩也開始興盛起來。比如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謝燮
從風還共落。照日不俱銷。——陰鏗
常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庾信
日暮長零落,君恩不可追。——謝朓
我們現在讀書以唐朝詩人為偶像,實際在唐朝詩人眼裡,魏晉名士諸如鮑謝才是偶像。鑑於鮑照,謝朓,庾信這些達人的作品,所以梅花越來越受文人的喜歡。
-
7 # 唯二歷史筆記
在中國歷史上,文人騷客描繪梅花的詩詞比比皆是,最早有據可查的就是出自《詩經·秦風·終南》。
全文為: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君子至止,錦衣狐裘。顏如渥丹,其君也哉。終南何有?有紀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繡裳。佩玉將將,壽考不忘。
這說明早在西周年間就已經有對於梅花的描繪了,但要說把梅花和人的品質聯絡起來我覺得應該是到了宋朝才達到了巔峰。
宋代是中國梅花文化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宋朝人在梅花欣賞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痴迷程度,梅花的一些著名典 故、詩篇和繪畫,多起源於宋朝。宋代梅詩特多,故在宋代末年的方回《瀛奎律髓》中,別出"梅花"為一類。梅詞也多佳作。名家如北宋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鶴,號稱梅妻鶴子"。其梅花詩詞甚多,而"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首《山園小梅》的詩句,更是傳神佳句。
還有北宋的蘇軾、秦觀、王安石等,南宋的陸游、陳亮、范成大等,皆多梅花詩詞傳世。宋朝人對梅花的喜愛甚至影響到元明清時期,以致現在梅花詩詞、畫已經成為中國文人士大夫表達個人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梅花詩詞成為最能體現宋代文人文化心態和人生意趣的一類作品,正所謂“一粒沙裡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 ”。
為什麼宋朝文人的特別喜愛“梅”,應該還得從當時的時代背景說起。
我們知道,在中國歷史上,北宋一直以揚文抑武為主流。這也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基本國策,宋代的基本政治設計,大幅度地改變了宋人的性格。華人歷史上第一次不再以立功疆場為榮。宋代民間流行的俗語是:“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在宋代,將軍們不管立了多大功勳,也難有文臣那樣的風光。宋代男人開始失去了尚武精神,他們沉醉在案頭書牘之中。在日復一日的淺吟低唱中把時光送走。他們的體質越來越差,性格也越來越細膩。
這樣的情況有點類似於今天的娛樂圈,男人以陰柔俊美流行。題外話!
我們知道,從北宋中期開始,亡國滅種的威脅如同烏雲一樣,一直籠罩在每一個宋人的心頭,並且終於在南宋末年變成事實。這是分析宋人性格不可忽視的一個背景。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宋人開始痴迷梅花、蘭花、竹子、菊花這些幽雅冷靜的植物。尤其是文人騷客更是如此,在他們眼裡,對社會的無奈,對自己的感懷交織一起,所以只好把這樣的情緒表達在了對梅花、蘭花等植物的描繪寫意上。
這樣下去也直接導致了宋人比唐人敏感、脆弱得多,他們的作品中都瀰漫著對人生的茫然無著。連宋代的少年都是少年老成,愁緒滿懷的。唐代的“少年負膽氣,好勇復知機”在宋代基本看不見。宋代的少年都沉浸在“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淡淡憂傷中得到心理的滿足。
因此宋人對梅花清瘦脫俗、淡雅清香、傲雪獨開的品質,因為恰好符合了他們的心態和審美需求,與這些文人內心期望的優雅、高潔品格和他們修身治國即便失意也超然的人格追求不謀而合。所以,梅花被賦予了“君子”的人格。
所以在中國歷史上唯獨宋朝文人創作的關於梅花的詩詞,水平最高也最多!
-
8 # 俊女
歷代詠梅詩作不勝列舉。最早寫梅的詩出自:《詩經·秦風·終南》
“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君子至止,錦衣狐裘。顏如渥丹,其君也哉。
終南何有?有紀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繡裳。佩玉將將,壽考不忘。"
宋代以前的詠梅詩多限於讚美梅花本身,並未將梅花提升到高潔品質,既使如大唐詩歌之鼎盛,也未見有詠梅名篇流傳。
應該說賦予梅花高潔品質是從宋朝開始逐漸形成的。北宋詩人王安石詠梅詩獨具盛名:“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寫得最美又有神韻的是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把梅花的風姿神韻寫到了極致。隨著詩詞盛讚梅花,在繪畫、音樂等藝術領域對梅花也廣泛吟誦、描繪,對梅花精神賦予新的內容。
而賦予梅花高潔品質深刻內涵的應屬於南宋時期的愛國詩人陸游。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共寫下160首詠梅詩,“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稱頌梅花高標清韻,品質高潔。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回覆列表
我覺得這是一個漸變的認知過程!
最早寫梅的詩出自:《詩經·秦風·終南》。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君子至止,錦衣狐裘。
顏如渥丹,其君也哉。
終南何有?有紀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繡裳。
佩玉將將,壽考不忘。
《詩經》中最早的作品大約成於西周初期,根據《尚書》上所說,《豳風·鴟鴞》為周公旦所作。往後每個朝代都有詩人歌頌梅花,慢慢的人們都用梅花來比喻自己高潔的品質。
所以它不是那個特定的朝代出現的,而是透過人們的口口相傳,和眾多文人墨客的宣傳才被賦予了 “高潔”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