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新儒哲

    頌江陵(張居正) 

    內聖外王和外王內聖是儒家提高自己的兩條路徑,張江陵顯然走的是外王內聖的路,明知前方荊棘遍道毅然決然而往,在事業時艱中鍛鍊精神,於風雲際會間澄澈本體。觀對江陵正反兩面的評價,執反面者多象本人之前一樣,未能深諳中華文化內涵所在,乃至於精義處一無所知。 

    曾因反對張居正被下令廷杖八十的鄒元標幾十年後目睹吏治敗壞、國運衰頹,再回想萬曆新政時朝廷的勃勃生機,便深切感到張居正是明朝難得的中興名臣。他說了如下一段話:"江陵功在社稷,過在身家,國家之議,死而後已,謂之社稷之臣,奚愧焉?" 

    熊十力對張居正這位荊州先賢的評價很高,但他對張的認識也是分階段的。第一階段,認為他是優秀的政治家,但晚節不保;第二階段他也認為張居正使用了不應該由自己使用的權力,有權臣之嫌,但又不肯定。張居正使用這些權力為社稷與老百姓謀了不少福祉;第三階段熊十力又認為張居正並沒有越權行政,因為管理國家的權力,本身就應該屬於宰相用的,他只不過做了中國第一人。 

    熊十力與友人談論張居正:“漢以後二千餘年人物,真有公誠之心,剛大之氣,而其前識遠見,灼然於國覆種奴之禍,已深伏於舉世昏偷,苟安無事之日,毅然以一身擔當天下安危,任勞任怨,不疑不怖,卒能扶危定傾,克成本願者,餘考之前史,江陵一人而已。竊嘆江陵湮沒三百年,非江陵之不幸,實中國之不幸。 

    江陵學術宗本在儒,而深於佛,資於道與法,以成一家之學。……以佛家大雄無畏粉碎虛空,蕩滅眾生無始時來一切迷妄、拔出生死海,如斯出世精神轉成儒家經世精神。自佛法東來,傳宣之業莫大於玄奘,而吸收佛式精神,則諸實用,則江陵為盛。”(源自熊十力《與友人論張江陵》) 

    1950年,一向不問政治的熊十力寫出《與友人論張江陵》一文,批評張居正“惡理學家空疏,遂禁講學、毀書院”之舉與秦始皇之焚書無異,並以此引申說:“學術思想,政府可以提倡一種主流,而不可阻遏學術界自由研究、獨立創造之風氣,否則學術思想界思想錮蔽,而政治社會制度,何由發展日新?江陵身沒法毀,可見政改而不興學校之教,新政終無基也。”他還寫信與老友梁漱溟論道,指出辯證法的根底在鬥爭,而大易之學卻是以仁義為常道。 

    張居正與好友談證悟的三封信的摘錄與評價: 

    (張的信件所述之證得內容很實在,且有前後遞進的層次表現。熊氏的解說也很精到。) 

    《寄高孝廉元谷》:此行雖勉強涉世,乖其本圖。近日靜中,悟得心體原是妙明圓淨,一毫無染,其有塵勞諸相,皆由是自觸。識得此體,則一切可轉識為智,無非本覺妙用。故不起淨心,不起垢心,不起著心,不起厭心,包羅世界,非物所能礙。恨不得與兄論之。將試不必多作文,但凝神養氣。曹孟德臨敵,思意安閒,如不欲戰。亦可以武喻文。 

    評:詳上諸書,則知江陵師心而不待求師於外。其從入處雖不背孟子陽明,然只識得心體虛明,猶未徹在。心體未嘗不虛明,然含萬德、備萬理、肇萬化,其沛然油然充塞天地者,虛而實,明而不匱,儒者故謂之誠。君子貴思誠,思者,猶雲常惺惺。而存之於隱微之地,慎之於息息與天地萬物感通之幾,達之於事業。合內外,貫動靜,莫非誠也。造化之原,吾心之實,唯誠而已。虛明者,誠之照用也。二氏徒保任此虛明,去實相甚遠。實相謂本心,亦即目宇宙本體,所謂造化之原是也。儒者不偏向虛明處認識本心,從此實踐中體現得來。 

    《答羅近溪宛陵尹》:學問既知頭腦,須窺實際。欲見實際,非至瑣細、至猥俗、至糾紛處,不得穩貼,如火力猛迫,金體乃現。僕頗自恨優遊散局,不曾得做外官。今於人情物理,雖妄謂本覺可以照了,然終是紗窗裡看花,不如公等只從花中看也。聖人能以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非意之也,必洞於其情,闢於其義,明於其分,達於其患,然後能為之。人情物理不悉,便是學問不透。孔子云:"道不遠人。"今之以虛見為默證者,僕不信也。 

    評:詳此所云,畢竟遵循儒家規範,否則高談澈悟,終不見實際,不得穩貼也。 

    《答西夏直指耿楚侗書》:辱喻謂比來涉事日深,知虛見空談之無益,具見丈近精實處。區區所欲獻於高明者,下在於此。但此中靈明,雖緣涉事而見,不因涉事而有。倘能含攝寂照之根,融通內外之境,知此心之妙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者,初非由於外得矣。 

    評:至此所造已深矣。其於《中庸》涵養未發之中、合內外之道與淵泉時出之妙,已有會心也。 

    另外,還有對六藝的論述 

    在《答胡劍西太史》中曰: 

    弟甚楊誠齋《易傳》,座中置一帙常玩之。竊以為六經所載,無非格言,至聖人涉世妙用,全在此書。自起居言動之微、至經綸天下之大,無一事不有微權妙用,無一事不可至命窮神,乃其妙即白首不能彈也,即聖人不能盡也,誠得一二,亦可以超世拔俗矣。兄固深於《易》者,暇時更取一觀這,脫去訓詁之習,獨觀昭曠之原,獨復有得力處也。

  • 2 # 大飛哥愛歷史

    關於張居正,歷史上很多人對他褒貶不一,身為萬曆初年的首輔,張居正確實功蓋天下,隆慶六年,隆慶皇帝去世,國家自嘉靖朝以來出現的混亂局面再次出現,此時國家經濟基本上處於崩潰的邊緣,南方流民四起,嚴重威脅到了大明王朝的統治,初登大寶的萬曆皇帝,年僅十歲,大權掌握在他的母親李太后手中,此時內閣首輔為高拱,後為馮保所罷拙,高拱致士後,張居正繼任首輔。由於張居正深知此時明王朝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上任伊始即開始實行萬曆新政,他採取的第一項行動就是罷拙那些個只會清談的清流官員和高拱的死黨,大量任用循吏,經濟上為了改變明朝國庫空虛的局面,張居正實行一條鞭法,一條鞭法”,統一役法,部分地“攤丁入地”。這項改革在中國賦稅制度發展過程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增加了明朝的財政收入,穩定了國家的統治。在整傷吏治方面,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使明朝的吏治大為清明,整治了吏治的腐敗。後來張居正又清查全國土地,打擊王公勳戚,清查他們隱瞞的田產,大大增加了稅收。在邊防上,任用戚繼光為薊鎮總兵,鎮守北部邊疆,抵禦蒙古入侵,保證了北部邊疆的安寧。李成梁為遼東總兵官,有效壓制了蒙古和滿洲的崛起。令外,張居正身為萬曆皇帝的老師,對皇帝的教育可謂是嘔心瀝血,親著《帝鑑圖說》,教導萬曆如何做個好皇帝。

    但是張居正在改革過程中,急於求成,用法過於嚴苛,對個別官員處罰過重,這為日後張居正死後突遭清算埋下了禍根。其次,張居正處理事情過於強勢,連萬曆皇帝都害怕,張居正的強勢在皇帝心中埋下了陰影,甚至仇恨,終於,張居正去世後,遭到了他苦心培養的學生的清算,差點被開棺戮屍。他的父親張文明去世,張居正並未按規定回家守孝,而是選擇奪情,這為日後政敵攻擊他提供了一條理由。張居正的一生,可謂是披荊斬棘,為國家,不顧一切,可謂天下為官者的楷模。對張居正我認為可以用下面這句話來概括:“工於謀國,拙於謀身。”

  • 3 # 三興771

    張居正,嘉靖中葉進土。湖北沙市人。隆慶初年入閣,神宗即位石,出任內閣輔助。萬曆十年病逝,是中國封建社會未期最負盛名的改革家。

    張居正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封建統治結構和思想體系日益衰則,新生產關係已終開始萌芽,明朝財政危機日益加重的時期。隆慶年間張居正上陳六事疏等,提出過省議論振紀綱等六條改革方案。出任首輔後,更以果敢凌歷的作風全面推行新政。他改革的內容,前階段看一重從政治上加強集權,伸張法紀,整頓官府和吏治。後階段則以前階段成果為配合,把重點放在經濟領域。透過清丈田地,改革賊稅制度,從而將一條鞭法定為國策在全國廣泛推行。一條鞭法,賊役合弄,同時將一部分戶J銀攤地畝徵收,減輕戶丁徵派,加重土地負擔,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層。張居正十年改革,最終使瀕於癱瘓的明朝統治機構得以正常運轉,千穿百孔的財政有了轉機,社會生產力得到發展。

  • 4 # 劉文傑199

    張居正,荊州人,字叔大,又稱張江陵,幼時神童,十六歲進舉,後人翰林,進進退退,隆慶年間人閣,後為次輔,萬曆年間晉首輔,柄持朝政,鐵碗整頓吏治,勵精圖治,宵衣旰食,後丈量土地,實施一條鞭法,使入不付出的明政府庫滿倉盈,百姓安居樂業。持國十年使明政府農業,軍事,財政走上頂峰,改革居功至偉,功不可磨。

  • 5 # 小二說酒

    對於歷史瞭解不多,對於張居正斗膽說幾句。首先是學霸,然後是權臣。開創了大明王朝十年盛世,使明朝延續了幾十年。是個牛人,也是一個幹事的人。

  • 6 # 我是小金呀01

    張居正的一生真的是牛的一逼!

    張居正兒時就是我們小時候家長嘴裡的那個“別人家的孩子”,不但是家喻戶曉的神童,並且在當地的官員眼裡也是一塊寶!

    經過努力與磨難,張居正在23歲的時候中了進士,並且成為了庶吉士,從此開啟了官場開掛的人生。

    嘉靖年間張居正沒有太多的表現,因為那是夏巖、徐階、嚴嵩的戰場,在徐階的帶領與教導下,張居正快樂的成長,並且積累經驗升級!

    嘉靖皇帝死後,張居正進入內閣,在徐階至仕,高拱獨攬大權的情況下,妥善的處理了韃靼騷亂等。

    隆慶死後張居正的春天到來了,在李太后與馮寶的幫助下,張居正拿下了高拱,座上了首輔,但是由於萬曆皇帝年幼,大明帝國的真正一把手是張居正!

    張居正推廣了新政考成法,推廣了一條鞭的稅賦改革,在邊防上,啟用戚繼光鎮守薊門,用李成梁鎮守遼東,總之張居正活的時候一心為國。

  • 7 # 小竹葉青歷史

    在這坐沉沙落夜班的古國,為了讓星子緩緩升起,越過那高大的燈塔,逐漸廖遠。各位謀士滄海遺珠般顯露出自己的才智,為自己的國家獻上自己的見解與改革。我們的主人公張居正便是這歷史窈窕星河中的其中一顆星辰。可能身處荊州的朋友們注意一下,這位主人公便是你們的老鄉,他的身份變市民貸的一位思想政治家了,別看他年紀輕輕,其實當朝的軍事政策,政治策略就是由他一手遮天,寫下濃重筆墨的。他推行了一條鞭法,揮手撒下幾粒棋子,讓他們在沙場上揮灑熱汗,隨之也深深地加固了邊疆的統治政策。

    可是從古至今,哪怕成就再高的人也終逃不過年老與病魔的掌心,在一個,寧靜的春天,櫻花剛剛飄落的時間,50多歲的張居正躺在病榻,眼睛一閉,結束了他這傳奇一般的生涯。隨後也留下了一生的功過,由我們後人去加以評價,現在,就讓咱們去了解一下他的功過吧。

    可能很多博學多才學者覺得,他的一生簡直是個開掛般的傳奇,僅此是凡人身份的他卻得以落筆成局,揮灑筆墨,肆意的揮灑天下。自身有著足夠的見識謀略,並且勇於擔當一切,也有著足夠的勇氣與智慧,所有的權利都在他筆下揮灑自如,駕馭的妥妥當當。他身上所擁有了一切偉大政治家的優秀品格。

    張居正在坐上首輔的高位之後並沒有絲毫半分的驕傲狂妄。在這個恰好之時他十分努力的施展著自己的汗水與,為了國家,為了六元歷史,那偉大的遠見抱負。當時的大明王朝可真是一個百草叢生,一片混亂,張居正親力親為,從方方面面的個地方針下起,實行了一套全方面的新型改革,一瞬間那個,如同散沙的大明王朝恢復了生機,如同大地回春,百花鳴放般的生機勃勃。之前愁眉苦臉的百姓一下子笑容展開。

    而有的人對此談出專屬自己不同的見解。對於此事,一個人一個想法,每個人的思維獨特也是很好的。

    可能有的朋友心裡面有這樣的一個理念,就是張居正親力親為所推行的的大改革,並沒有部分後人所說的那麼神通廣大,一手遮天。實際上他的思想策略也不過如此,說實話與那歷史星河中某市策略的想法都差不多一樣,思想依舊,那個思想理念還是一個理念。所以沒有必要將他吹捧到雲端上去,說實話,就是明明白白的一個普通官員百姓罷了。

    他這一生所被安排的成就不過是由於在明朝當初與他一起出謀劃策的謀士大多數思想都比較平庸,普通。他只是在當時原有的歷史框架中,主要的目的放在了軍事上,強加控制與深度管理,而達到了行政上的進步統一。這些想法與大多數的謀士都是差不多的,也不見得,他比旁人高明到哪裡去。大家也可以這樣理解為,在那個人才都比較平庸的年代,張居正正好脫穎而出。因此才在那個時代,得到了大家的讚賞與誇獎,只不過就是一個生而逢時而已。更有不少朋友調侃他這屬於命好。不過小編的想法是這樣的,他既然做出了一身成就,哪怕在這個人才都比較平庸的朝代。他也有屬於自己的努力與才智,其實根本並不是隨隨便便的一個人,隨隨便便地出的一些主意,變得以擁有一番成就的,這也說明了張居正自身的優異啊。

    張居正被後人批判的過失是貪權與專權。小編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也是特別有道理的,所有謀士策謀天下,一手遮天的背後,實際上是這個地方的人民百姓的腥風血雨。我們如今生活在不愁吃不愁穿的和平年代,但卻未曾體會。在民不有賦又國用足的背後,在無形之間,給了可憐農民的一層無形壓迫與殘酷的掠奪。他們的負擔瞬間狠狠地壓在了渺小的身軀之上,足以將他們壓垮,壓入冰冷的黃土之中。小編在心裡也不由得感到了一聲嘆息,說到底還是天下人民最不容易呀,每次的一次政變在天子與謀士的眼裡不過是一滴小小的墨筆,卻給了他們很多的痛苦。

    還有另外的一點就是,由於張居正謀策是凌駕於人民的利益於痛苦之上的,所以呢,在很多年過後,張居正長眠之後,便受到了懷恨在心的人的強攻與反抗。引發了後續一大堆的後患,原來這一切所帶來的苦痛,又是有無辜的老百姓所背鍋,承受。

    不過說一點,小編卻覺得,哪怕張居正再怎麼厲害,優秀,但他只是一個人,普普通通的一個人,並不是我們高高在上的天主,所以有些後患他的肉眼是看不見的。還有別的一點就是張居正在工程名利之後,一瞬間,他的生活變得極為奢侈,並且樂意享樂。因為沉醉於美人,所以他的身體也被搞壞了。看來啊,一個人在工程迷弟之後,依舊有著一顆高高在上,特別清冷的心也是特別重要的。

    好了,今天的話題到這裡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小編在這裡也希望大家能夠願意多瞭解一些歷史知識,並且願意多和身邊的人去聊一些這樣的話題,希望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歷史不再是我們課本上看到那樣冰冷生硬的字型,而是活靈活現展現在我們心頭的一些哲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跨境電商一般會遇到哪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