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麥克胡梅

    歷史是來改寫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最高利益,自從特朗普丟擲美國優先論,就釋放一個訊號,美國一切都是以自己為主。德法不傻,已經聞到了美國已經不靠譜的氣息。不管怎樣,俄羅斯是永久鄰居,徹底搞僵對自己沒有好處。反而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有巨大的依賴,國於國之間無非就是利益交換,只要划算,為何不合作,意識形態畢竟不能當飯吃。美國已經不斷在走下坡路,這已經是鐵的事實,歐盟已經不再是鐵板一塊也是鐵的事實,達沃斯三大國缺席就是證明。美國聯邦政府關門創紀錄,英國脫歐鬧劇,法國黃背心暴亂,時機一切都是那麼吻合,歷史在預示著舊的秩序已經打破。新的機遇已經開始。

  • 2 # 砍大山車大圈

    海權還是陸權,這是國運分水嶺,德法給出答案。。

    歷史上陸權是長期佔統治地位的,大片土地才有可能形成強國。。即便是地中海文明也需要在陸地上擴張,成片的佔領以及宗教傳播變鄰國為本土,或是變鄰國為通路,這就是陸權決定階段。。

    隨著工業化革命,海運能力提高,西歐殖民開啟了海權時代,這讓沿海這些不毛之地,一變臉就成了咽喉要道,諸如新加坡和上海,都是最近100多年應運而生的。。

    最近十年,隨著中國高鐵以打通秦嶺為標誌,擁有了跨越高山大河的能力,從東北到昆明開進春天的高鐵又能適應寒暑劇變,量產起來陸地連結的成本開始下降。。

    過載鐵路居然可以一列四萬噸,在自動駕駛的技術應用後,幾分鐘的間隔可以形成巨大的運量,又有中(貨運)高(客運)速度保障,成為海運和空運的有力競爭者。。特高壓輸電、油氣管道、高速公路、網際網路、工業園、旅遊會隨著鐵路一起延伸。。

    哪裡是通路哪裡就有利潤,哪裡有利潤哪裡就有朋友和未來。。德法在海權時代就要單邊押注英美,即便是當老三也要積極混西方陣營,除去德法義大利,畢竟美國英國日本澳洲加拿大,絕大多數西方國家都是海權為主。。

    但是現在海陸空三權均衡,陸權隨著歐亞大陸越來越便捷越來越緊密的連結,需要俄羅斯和伊朗穩定的能源,需要東亞南亞廣闊的市場,德法必然走向均衡友好俄羅斯和諸多亞洲國家。。

    相反,為了推廣歐元在歐亞貿易中的使用份額,德法需要友好中日搞互換貨幣,這樣海權派貨幣美元慢慢就被邊緣化了。。英國屬於海權派又和法國有通路連著,還在糾結是不是融合到陸權派,就被美國忽悠著脫歐了,現在還在糾結,也是陸權重要性上升的一種表現形式。。

    英美的衰落,說到底最大的推手就是中國施工隊能拼敢打是全球最厲害的基建bug,中國高鐵站在中國基建能力的肩膀上可以加速全球陸權比重,這才是被羨慕嫉妒恨的根源。。

  • 3 # 醬油瓶的突擊

    儘管我不喜歡”親近”這個詞。

    因為國家間的關係只有利益關係。只要把握住這個重點,就能很好地把握歐洲的外交政策走向。

    我覺得用“親近”一詞形容歐俄關係不恰當,用來形容美歐關係更恰當,不管這個親近要不要加雙引號都恰當。歐州和美國是傳統盟友,民族血緣、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經濟水平接近,所以歐美在在文化層面上,是很親近的。

    在國際關係上,歐美長期有著共同的利益目標,從早期的海外殖民地,到對抗法西斯,到蘇聯,到二戰後的國際貿易制度建立和利益分配,歐美都保持著很好的默契各取所需,也務實地擺正各自的實力對比,老大吃肉小弟喝湯,所以一直以來,都是很“親近”的。

    然而世道是會變的。當國際間的力量對比出現變化,國家間的關係和利益分配必然要做出相應調整,近現代的所有區域性和世界性戰爭、爭端規則制定、破棄都恪守這一規律,幾乎無一例外。

    而現實情況是,歐洲自從二戰和冷戰結束後,已經漸漸恢復了元氣,至少美國和歐洲的整體實力對比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簡單數字說明,1945年美國的gdp佔超全球一半,而整個歐洲包括蘇聯都成了一片廢墟。冷戰結束後美國的國力更是如日中天,跟美國對著幹就是壽星公上吊嫌命長。歐洲不跟美國親近跟誰親近?抱團都取不了暖的情況下當然只能抱大腿。

    但是,經過幾十年的恢復和發展,歐洲的整體國力已經全面恢復,光是歐洲主要國家德法英三國加起來就足夠和美國掰掰手腕了,如果把歐洲整合到一起,那就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最大的一極,所以作為歐洲大陸傳統強國、在歷史上都曾醉心於一統歐洲的德法兩國,對歐洲一體化是非常上心的。抱團,已經可以取暖了,所以開始活動心思不想抱大腿了。歐盟就應運而生了。

    歐美關係的日趨複雜化不是一個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導致的,頂多算個引子或導火索或藉口。真正核心是美歐之間的實力對比變化造成的,如果還陷在意識形態的漩渦中無法自拔根本就看不清世界未來格局的走向。

    歐洲和俄羅斯地理位置接近,儘管歐洲從來就不承認俄羅斯是歐洲的一員,但也無法改變俄羅斯是他們強大鄰居的這一事實,從軍事安全層面上來說,與俄羅斯交好或最低限度不過度刺激俄羅斯是歐洲各國的共識。美國哪怕再強,叫打哪都好,但不能是俄羅斯,太近,一動火就砸自家盤。既然不適合做敵人,就最好做朋友。這就是國際友誼。俄羅斯也深知這點,俄羅斯知道真正想圍堵他的是誰,也知道自己不需要強大到能威脅美國,他只要強大到足夠影響歐洲就可以了。同時也不時對歐洲暗送秋波,基本上就是說:我可以把你按在地上摩擦,但非我所願也,讓我們和平共處吧。生怕魚死網破。

    經濟上,歐洲所需要的油氣能源多來自俄羅斯,經濟互補性也很強,可以說早幾年歐洲各國領導人和普京打得火熱如膠似漆,那都是實實在在地出於將來利益考慮。

    但是,畢竟歐洲“親近”的是美國,不是俄羅斯。美國不允許,政策也只能再轉多些彎,緩緩再說。俄歐走近,是一個必然事件,因為符合雙方的利益訴求。親近說不上,因為輿論上說不過去,畢竟渲染俄羅斯邪惡軸心渲染了幾十年,不是一紙政策就可以改變的,但同時,“歐洲不是美國的附庸”,儘管美國的軍事、政治滲透歐洲多年,且仍然是當之無愧的世界超級強國,但畢竟目前的利益分配比例已多少引起了歐洲的不滿,歐洲承擔的風險太大,所得利益太少。隨著美國相對國力的衰弱,歐洲一體化程序的加深,國際上其他地域力量的崛起,歐洲的對外政策都會相應發生變化。

  • 4 # 怡人之人148633009

    德法與俄只是離的近,但並不親。

    歷史上,不僅希特勒德國入侵過俄羅斯(要不是斯大林嚴防死守,二戰的結果也許就會改寫了呢)。拿破崙的法國亦曾佔領過莫斯科(要不是庫圖佐夫的誘敵深入而反敗為勝,也就沒有後來的拿破崙兵敗滑鐵盧了)。

    俄羅斯雖然作為歐洲一員,但由始至今都屬於歐洲水火不容的“另類”。因為龐大的“北極熊”的腦袋總是朝向西邊。“北極熊”噴張的嘴巴中,那些令人膽寒的尖牙利齒恰如一排排豎立的核導彈,就連世界第一軍事強大的組織——北約,都在不寒而慄。因此,對於德法而言,遠親不如近鄰,與俄羅斯合作肯定好於對抗,除非“北極熊”的牙齒和利爪被徹底掰光為止。

    事實證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一直都在拿俄羅斯當作天敵來對待,哪怕前蘇聯早已變成了今日俄羅斯。但美與德法的根本區別是,美俄之間可以老死不相往來,德法對俄卻有強烈的依賴,尤其是石油天然氣這一塊。

    美國不希望俄羅斯強大是真,但並不希望失去俄羅斯這個對手,否則,美國的武器歐洲人還會買嗎?

    美國之所以千方百計阻止德法從俄羅斯進口能源,顯而易見是想讓它們轉而從美國進口。此舉,既削弱了俄羅斯經濟,力圖迫使對方俯首稱臣,又提升整個歐洲對美國的依賴,讓它們無法脫鉤,進而達到控制全世界的目的。正因於此,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美國的精心策動下,華約解體,蘇聯解體,南斯拉夫解體,中東多國的改朝換代,無不是美國霸權主義的所作所為。但對大部分歐洲國家來說,軍事上可以成為美國的棋子,經濟上卻不想任其擺佈,這從制裁伊朗就可看出彼此的巨大分歧,就連美國的”最佳損友”——英國,都不願意與其站在一起。因為討好美國的後果,只能肥了對方,吃虧的卻永遠是自己。

    為了不被美國控制,又能夠反制美國,德法與俄羅斯互通有無,才會符合自己當前的多種利益。更為主要的,還提高了自己國家的安全係數。

  • 5 # 銘蘇先生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都是以國家利益為首位的,法國和德國是歐洲大陸的經濟大國,又是歐盟的主導國家,在歐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兩國與俄羅斯存在著比較大的經濟合作利益,尤其是兩國依靠進口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可以說俄羅斯就是法德兩國的主要能源供應商。

    (歐洲天然氣管線)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主張對俄羅斯實施圍堵和封鎖,但是法國和德國卻並不積極,因為制裁俄羅斯,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損害法德兩國的經濟利益。此前法德參與俄羅斯新建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工程,結果美國千方百計地阻撓該工程,並且宣稱將對參與該專案的歐洲企業進行制裁。表面上是美國不想讓法德與俄羅斯走得太近,實際上美國有自己的小算盤,那就是讓歐洲企業放棄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轉而購買美國的液化天然氣,這相當於從俄羅斯那裡搶生意。

    (俄羅斯輸歐石油管線)

    但是呢,美國距離歐洲比較遠,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價格與俄羅斯管道氣價格相比,確實沒有什麼競爭優勢。如果按照正常的市場競爭來選擇,法德肯定選擇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而不會選擇美國的液化天然氣。法德跟俄羅斯保持比較好的關係或是至少不會惡化雙方的關係,這是為了自身的能源安全考慮,美國能夠給法德能源安全保障嗎?能是能,但是要多花錢,這個賬估計法德都算的來。

    法德作為美國的盟友,此前特朗普曾抱怨法德被俄羅斯能源綁架,實際上歐洲國家普遍能源短缺,而俄羅斯卻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於是俄羅斯順理成章地成為歐洲能源的主要供應商。根據統計資料,歐洲對俄羅斯的石油依存度超過30%,2017年俄對歐供應天然氣近1940億立方米,約佔歐洲36%的市場份額,2018年這一份額達到41%以上。

    現在俄羅斯的財政收入50%以上依賴油氣相關產業,但是俄羅斯對於資源的過渡依賴,這也造成俄羅斯經濟結構的畸形發展,以至於其他產業發展落後,導致俄羅斯民用工業品需要大量進口。這是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經濟結構,也不是短期內就能夠改變的。

    美國在二戰以後透過馬歇爾計劃對歐洲經濟進行控制,透過建立北約軍事集團組織基本上控制了歐洲的軍事力量,所以長期以來歐洲國家不得不唯美國馬首是瞻。但是隨著美國將美國優先戰略放在首位,並且為了使美國自己利益最大化,不惜損害歐洲盟友的利益,這使歐洲盟友很受傷。所以,歐洲國家在一些國際問題上越來越傾向於獨立自主,從歐洲自身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單純地跟隨美國的戰略。比如在伊核問題上歐洲國家就明確反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那麼對於同俄羅斯的能源合作上,歐洲也需要維護自己的能源安全。

    去年以來,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多個場合表示歐洲要建立獨立於北約的歐洲軍,並得到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響應。歐洲有北約,法國為何要提議建立獨立於北約的歐洲軍呢?目的自然很明顯,那就是歐洲國家要建立自己能夠掌控的軍事力量,而北約軍事力量的主導權掌握在美國手裡,歐洲國家要想保持獨立自主,必須要有自己的軍事力量和防禦體系。不出意外,馬克龍提議建立歐洲軍的計劃遭到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強烈反對,美國不會同意歐洲除了北約以外還出現一支不受美國控制的歐洲軍。

    綜上,國家之間的交往都是以國家利益為先,法德發展同俄羅斯的關係自然是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法德雖然與美國是盟友關係,但是為了自身利益,並不會事事聽從美國的安排。

  • 6 # 錦繡中華一捧土

    法國德國與美國利益不一致,在對待俄羅斯的問題上,目標表現的也不是亦步亦趨緊隨其後,而是具有獨立訴求的國家。象過去所說“美國吃肉,歐洲喝湯”,也成為過去式,隨著歐洲人們意識的不斷覺醒而提高,覺得只與美國保持一致,到頭來吃虧的還是歐洲自己!

    特朗普總統一上臺,就退出法國主導的《巴黎氣候協議》;法國馬克龍政府希望透過提高油價來滿足《巴黎氣候協議》的經費問題,但是美國推波助瀾的行為,點燃了法國以油價上漲而舉行的黃背心運動,讓法國民眾的就業率低下,經濟不景氣的怒火爆發出來,惹得法國總統馬克龍焦頭爛額!退出《伊核協議》,讓參與其中的法國顏面盡失;給鋼鋁徵收高額的關稅,法國沒有在赦免名單裡;伊朗石油出口禁令到期,法國也沒有在豁免名單裡。凡此種種,讓法國感覺到在特朗普總統“美國優先戰略”的指引下,法國與美國國家利益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什麼事情都以為聽從美國的安排!

    德國遇到的事情幾乎與法國一樣。鋼鋁關稅,伊朗石油出口禁令,都受到來自於美國的打壓;北約峰會特朗普要求北約成員國增加軍費開支,近期提高到2%,五年後達到4%。北約峰會期間特朗普指責默克爾是俄羅斯的俘虜!干擾德國與俄羅斯修建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

    是啊,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具有潛能挑戰美國霸權主義行徑的國家,更是歐洲能源的供應國!所以作為歐盟搬不走的鄰居,只是圍堵制裁俄羅斯的結果,必然也捆綁了歐洲自我發展的手腳!美國距離俄羅斯很遠,自身能源問題可以自給自足,並且可以出口給國外;但是德國法國,都是俄羅斯搬不走的鄰居,石油天然氣又離不開俄羅斯。如果圍堵制裁俄羅斯,只能與俄羅斯關係越來越壞,法國德國的石油天然氣成本如果不從俄羅斯進口,就會大大增加運輸成本,從而提高法國德國天然氣的價格,對法國德國國家利益不利!

    所以目前,法國德國儘管感情上親美國,但是物質利益上,的確距離俄羅斯很近,也離不開俄羅斯啊!

  • 7 # 老成都80748402

    簡單還是有點實力的歐洲國家都想走近俄羅斯!想借外力敢走美國侵略者,被殖民久了誰不想自主,那殖民者美國當然不同意咯

  • 8 # 孤獨者的墓誌銘78

    因為西方國家缺乏就是資源。

    所謂被打上獨裁的烙印。(俄羅斯,委內瑞拉,敘利亞,伊朗,伊拉克,利比亞)他們共同擁有嘅特點就是擁有控制全球生命線的石油資源。控制工業成本,控制生活成本,控制生產成本的命脈。

    而整體西方國家。都是缺乏資源的國家。有時候被迫要尋找這些擁有石油資源的國家,合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滅霸的故事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