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開奇蹟
-
2 # 魚淵觀世界
對王陽明的生平,其他答客寫的應該都比較詳細了,這裡就簡單說說我的理解吧。
王陽明“格竹”
為臣大忠似奸王陽明的仕途實際說來並不順利,從其仕途經歷來看,拐點應該就是平定寧王作亂,也就是《唐伯虎點秋香》中那個動不動就發飆的王爺。寧王叛亂時,王陽明任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安)、贛(州)、汀(州)、漳(州)等地。各位看客千萬別被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的職務騙了,那個職務也就相當於當前中央委員一樣(級別不同),指的只是級別,真正的實權在巡撫南(安)、贛(州)、汀(州)、漳(州)等地,相當於當前四分之一個江西的地委書記。
寧王叛亂,實際上不論其成與不成,都是皇帝家的家事,但凡精通官場門道的,無疑都會明哲保身,躲得遠遠地,頂多在王師平叛時,站出來勞勞軍、露露臉,表明一下政@治態度,盡一盡臣子本分。然而,在這個關鍵時刻,王陽明並沒有走這條大眾之路,而是選擇了揹負全部的壓力和責任,搶在中央平叛軍隊進入江西之前,結束這場生靈塗炭的鬧劇。當然,其目的也不是忠君報國,而是挽救即將奔潰的江西局勢,給深受兵禍的老百姓一條活路。這種人,如果放在明朝酸儒的價值體系中,肯定評不上忠臣棟樑,但是在老百姓眼中,通常稱其為英雄。當然,應當是奸詐的英雄。
明軍作戰
用兵冷酷無情其實百度一下王陽明的畫像,通常會覺得他慈眉善目,一副標準計程車大夫模樣,當然其學術水平確實也比當代的很多教授高出很多很多。但治學是一碼事,用兵又是另一碼事,戰爭的殘酷往往與學術是兩個平行的世界,但在王陽明這裡,二者卻往往能夠統一,王陽明的軍事成就無需多言,這裡僅僅介紹一下他釋出的一條命令,各位就能感受到其中滿滿的殺氣。
王陽明初到江西之時,江西的匪患是比較嚴重的,自古窮山惡水出刁民,江西相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彪悍的民風,確實容易滋生匪患。這些土匪平時為民,聚嘯成匪,內部組織嚴密,外有官府保護,可以說是一個十分成熟的有組織犯罪團伙,而且這些匪徒一般都不是君子,所以該投降時絕不含糊,所謂打得過就打,打不過認慫,認完慫在背地裡拍搬磚,總之是個十分難搞的存在。
王陽明是一個標準的擅長搞難搞的問題的人,匪患最終被平定,不過平定之後王陽明卻幹了一件很多人不敢幹的事,那就是殺降,自白起以來,殺降不祥就已經是個公認的天理,且上至白起下至李如松,殺降者往往不得善終。所以以往土匪不論是真投降還是假投降,很多將領都不願意承擔殺降的罵名,然而王陽明做了,他堅毅果斷地殺掉了很多有多次投降經歷的土匪,徹底解決了江西的匪患。
王陽明畫像
所謂慈不掌兵、義不行賈,王陽明做到了。
治學嚴守本心說起王陽明,就不得不提他的心學,所謂心學,簡單的說無非知行合一四個字,然而實際上這正是古代士大夫剖析人性的學術頂峰。人性複雜嗎?我相信但凡有生活閱歷的人都會給予肯定的答案。在學校我們學習的是這個世界非黑即白,黑與白的界限往往取決於劃線的口徑,0.7的筆芯畫出來的就是0.7的界限,0.5的筆芯畫出來的就是0.5的界限.但實際上,人性的複雜遠遠大於這條簡單的劃線,最複雜的地方也恰恰是那條分辨黑白的灰色地帶。王陽明之前,權威理學將白色稱之為天理,將灰色和黑色稱之為人慾,故而欲成完人,必須存天理滅人慾。
但灰色真的就是錯誤的嗎?單親母親為救孩子偷錢偷麵包究竟是對是錯?被強姦者奮起殺死施暴者究竟是對是錯?長期遭受家暴的婦女出軌他人究竟是對是錯?諸如此類的問題構成了多姿多彩的灰色世界,這些實際、深刻、尖銳的現實問題是理學所解決不了的,但在心學的世界裡,二者嚴重對立的問題得到了統一——天理即是人慾,因此偷東西的單親母親可以得到原諒,奮起殺人的被強姦者可以得到原諒,內心痛苦的出軌者可以得到原諒,這些曾經被士大夫所鄙視的社會觀念,漸漸在理論上得到了支援和重視,這才是我理解的心學最偉大之處。
心學寶庫——知行合一
最後說一點,王陽明並不是他的真名,其本諱叫做王守仁,我第一次知道他的時候,總以為他是王守義十三香的哥哥。
-
3 # 曉話曉聲
其人
當然是名貫千古了,一人身兼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軍事家,一身精通儒、釋、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試問有幾人可以比擬?
我們今天,只要精通一樣、只要身居要一家就不得了了,王陽明卻身兼多少家、精通多少樣。我們一般人,甚至沒有一樣談得上精通的,都是馬馬虎虎;沒有一樣談得上家的,也都是馬馬虎虎;所以說到人生的高度,王陽明是我們大多數人一輩子都無法比擬的,這就是其人,是我們大多數人只能仰視的人。
其事
王陽明從小就異於常人,十三歲就敢說出科舉不是第一要緊的事,讀書做聖賢才是最要緊的事。
這就相當於現在說,考試不重要、上大學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做個慈善家。
我們90後13歲時,基本還在讀小學六年級,請問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有誰能說出如此驚世駭俗的話來?別說13歲,哪怕23歲、33歲……93歲,又有幾人做到?而王陽明不但說了,還實現了,這就牛逼了!
你13歲年少輕狂或許可以說出考試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個慈善家,可是你長大後,或許生個二胎都壓力山大,又有什麼資本去做個慈善家?
王陽明13歲說要做聖賢,長大後所作所為,已然被公認為聖賢,這就是大神與普通人的區別,從小就異於常人了,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其書
他的陽明心學,在明朝就已經是主流學說了,類似現在馬列主義的級別;後來又傳到日本、傳遍東南亞,傳播之廣,影響之深,試問芸芸眾生,又有幾人學說可以做到?
王陽明當然牛啦,因為大明三百年,他可以稱為明朝一哥。
要說職位政績,他比不上張居正。要比武功,他又沒有戚繼光出名,要比藝術,他也比不上唐伯虎,論為官典範,他也沒有海瑞的名頭響。論力挽狂瀾,不如於謙。為啥他是明朝一哥呢?
看後來人對他的評價,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徐渭說:王羲之‘以書掩其人’,王守仁則‘以人掩其書’世間兩個老王,我第一服王羲之,他是書法好,好到讓人忘記了他的人品也是極佳,第二服王守仁,他的人品好到讓人忘記了他的字也好。張岱說:陽明先生創良知之說,為暗室一炬。天不生陽明,萬古長如夜。
他明朝一哥的名頭,大概源於魏源:陽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為三百年一人。到了近代,推崇王陽明的人就更多了,孫中山到日本玩了一圈,他就發現一個現象,日本能夠搞明治維新,其中的思想基礎就是我們中國的心學,這個心學就是王陽明搞的,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知行合一。這有沒有根據呢,有啊,日本東京大學的博士高瀨武次郎就說:我邦陽明學之特色,在其有活動的事業家,乃至維新諸豪傑震天動地之偉業,殆無一不由於王學所賜予。
回覆列表
王陽明不配稱“聖人”,它只是一個封建統治階級的走狗而已,是一頭滿手沾滿人民獻血的劊子手,還是一個卑鄙無恥,虛偽兇殘,無德不要臉的封建衛道者,它所謂的“聖賢”之名只是其徒子徒孫和居心叵測的利益集團們修飾、偽裝、掩蓋、歪曲、包裝而成的。不過可悲可笑的是,就這樣一條封建走狗還不被其不惜大規模屠殺人民來維護的主子還不認同它。
嘉靖皇帝對其定罪冒濫軍功、縱兵殺掠、私藏府庫金銀等指責。當兩廣報捷疏送到北京後,嘉靖帝就在給楊一清的手詔裡,提到當年江西功次(平定寧王叛亂實為伍文定功勞第一,伍文定才是平定寧王叛亂的真正功臣,但王陽明把功勞全部攬到自己身上,包括其徒子徒孫都極力包裝美化其所謂的軍功),說陽明素來喜歡誇詐,並由此及於他的人品,又由人品說到他的學問,幾乎給出了全面的否定性評價。早在嘉靖元年,嘉靖帝就在聖旨中下令,“自今教人取士,一依程朱之言,不許妄為叛道不經之書,私自傳刻,以誤正學”,稱陽明之學“叛道不經”。陽明去世後,未議其功,先論其罪,廷議的結論是,陽明“學術不端、聚眾惑亂”。
所謂心學只是理學加上佛學雜糅而成的東西。心學明著反對理學,但深入看之後,你會發現它也是搞的“存天理滅人慾”那一套,什麼是“天理”?封建禮教的所謂“天理”就是“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然後又加上佛家的思想,根本目的仍然是奴化人民,用封建禮教那一套虛偽的仁義道德約束老百姓。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和“中庸之道”的最終目的仍然是為了維護和固化“天理”,愚民奴化老百姓。
大肆鼓吹王陽明的人,無非就是拿“致良知,知行合一”說事。但王陽明的致良知和我們現代人理解的完全不同,有些心學組織故意曲解致良知的原意,以達到用篡改的含義給人洗腦的目的。王陽明原本的“良”就是所謂原本的內心擁有的“理”,原本內心的“理”是什麼?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王陽明認為“天理”是天然存在的,是人一出生就已經註定的,所以“知”就是認識“天理”,而所謂“知行合一”就是要按照“天理”行事,不能違背“天理”,所謂的消除人的“八顆心”就是“滅人慾”,讓人不能有任何慾望,有慾望和爭取合法權益就是有“惡念”,要求人“無慾無求”,安於現狀。“心學”的一切目的最終都是為了麻木人民,讓人變成封建禮教的奴隸,“心學”本身就是當時朝廷腐敗,全國爆發農民起義,王陽明殘酷鎮壓屠殺人民起義軍,發現單純依靠自己大規模屠殺難以完全消除人民的抗爭,還需要從思想上奴役控制人民,王陽明進而結合佛教和儒教思想提出所謂“心學”思想,妄想用思想控制瓦解人民對美好生活和個人生存權的合理訴求,讓人民變成統治階級的工具。這種思想嚴重違背當前自由民主法治的主流價值觀,違背了最基本的人性,是泯滅人性的思想行為。也是反社會進步,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異端邪說。
王陽明所謂的軍事才能更是胡說八道。寧王叛亂王陽明是有參與,但實際上是伍文定平定的叛亂,在最後論功封賞之時,伍文定因忠義和勇猛論功第一,提拔為江西按察使,不久遷廣東右布政使。而王陽明在廣西等地的所謂軍功更是無稽之談,當時朝廷腐敗,百姓奮起反抗,全國範圍掀起農民起義,廣西各地也掀起了轟轟烈烈農民起義,王陽明作為封建勢力的忠實走狗,鎮壓屠殺農民起義軍。還使用殘酷的連坐制,推行殘暴不仁的十家牌法,使用嚴刑酷法殘酷鎮壓迫害貧苦農民。而後又推行洗腦學說,企圖用邪惡的心學奴化老百姓,達到皇權永固,維護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其軍事上那點事全是窩裡鬥,基本都是鎮壓屠殺自己的國民,這如果也算偉大,那這種人的價值觀扭曲的也太可怕了,已經喪失了起碼的是非分辨能力,已經沒有了最根本的人性。
最近幾年為什麼王陽明心學被一些所謂的企業精英大力推崇呢?這其實是一種既得利益集團的需要,它們是為了固化自己的利益,用奴化來給員工灌輸奴性思想,以達到用最少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剩餘價值,它們不願意用現代企業的激勵機制來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而且企圖用思想控制來達到讓員工像機器人一樣無慾無求,拼命工作,他們把員工正常的合法訴求和合理願望汙衊為“惡念”,員工只要思考提高福利待遇就是“壞的念頭”。這個社會民主和法治的進步本身就是在它們所謂的“惡念”中不斷進步發展的,沒有它們的汙衊的那些“惡念”就不可能有新中國,就不可能推翻壓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毛主席那代人正是有了它們所謂的“惡念”,才會帶領人民走上革命之路,最終實現了中華民族的解放。打著弘揚“國學聖賢”的旗號進行思想控制,思想奴役,企圖復辟中山先生、毛主席那代人奮鬥一生批判打倒的“吃人”的封建“仁義道德”。更是外部勢力對中國文化思想控制,用思想瓦解控制中國的一種策略。心學流行了,佛學也就不會再受打擊和排斥。。。。於是乎,會重現大明王朝的過程,強盛到利益階層固化,不思進取,內部紛爭,直到衰落。
說透了很簡單,就是人家希望你多喝慢性毒藥,最好成為大家追捧趨之若鶩的潮流時尚飲品!最後,你開心的接受,但慢慢的死了,還覺得確實是自己有病,病入膏肓,正常的病亡!
文化控制,思想戰爭,潛謀於無形,滅國於不爭不費,真正做到了大道無痕,豈是一般附庸風雅,賣弄風騷,肉眼凡胎者能看透的。
王陽明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君子,殘暴不仁,嗜殺成性,用異端邪說奴化人民。
所謂的心學只是封建禮教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罷了,說到底都是“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離不開吃人的本質。
《傳習錄》裡還有王陽明一封信,說當時他在朝廷為官時,有很多老百姓背後罵他,但王陽明說他根本就不在乎,心裡想的依然是天下百姓疾苦,天天為百姓操勞,表面上看這人修養真的很高,定力不錯呀;但我們如果用逆向思維思考這問題,他的話經不住推敲,他在信裡並沒有說為什麼很多老百姓會罵他,這問題他沒有說清,並且即然你天天為人民服務了,為何老百姓依舊罵你?一個政府官員天天被老百姓罵,這裡就有問題呀,這裡有矛盾呀。那我們只能翻開歷史看他當時在幹什麼,史書上記載的是他當時忙的是正在鎮壓農民起義,所以他當時說的忙著為百姓操勞,其實忙的是殺人,這也無怪當時很多老百姓罵他了。他信中說他對很多老百姓罵他的事,他一點也不在乎,如果一個人不在乎別人罵他,就代表這個人成聖人了,就代表這人修煉得道了,那如果一個人做到極其不要臉,也一樣可以達到這種境界。
有時候,一個人做到極其不要臉,與一個人修心得道的境界,兩者幾乎都沒什麼區別 ,都是油鹽不進。但如何區別兩者差距了?那就看他的言是否跟上他的行,王陽明的心學講的也是“言行合一”,但王陽明做到“言行合一”沒?他沒有,他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當時明朝政府與百姓的對立的社會矛盾,他只是站在官方的立場,揮馬揚鞭,對百姓實施血腥鎮壓,僅一年之內他就殺了一萬一千多人起義軍,這反而更加劇了明朝後來的滅亡。其實王陽明的一生,他只是做到了“大偽若真”,一個人偽到極處與真君子沒有什麼區別,區別就是他的目的一個為公,一個為私。
當今社會,我們應該發展和提倡的應該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現代社會主義價值觀。封建禮教的大部分思想都是愚民奴化老百姓的,應該旗幟鮮明的進行反對。封建禮教壓制思想自由人格獨立的理念,導致人民愚昧、麻木,失去做人的尊嚴,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對事情的是非對錯失去判斷力,任由統治者剝削壓迫。在這樣的傳統文化氛圍當中,作為個體人的天賦權利得不到應有的保障,這樣的思想文化政策導致的必然結果是作為人的尊嚴,甚至是基本生存權利遭受任意的剝奪。
中國現在需要的決不是封建禮教和王陽明心學這種異端邪說,也不需要那種沒有原則、調和折中、四面奉承、八面玲瓏的“中庸之道”,一個國家或一個企業裡到處都是中庸之人,誰也不願意多說話,誰也不願意得罪人,誰也不願意堅持原則。到處都是互相推拉扯皮,誰有後臺誰能油滑專營,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職責分配,流程管理…都是一團亂麻,混亂不堪,這種集體只能是半死不活。只能靠遇到一件事就焦頭爛額,沒有統一有效的體系,那這個國家或企業必然是一潭死水,不斷的重複著一遍又一遍的問題,不可能有活力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