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蹦迪的肥胖螞蟻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諸葛亮徐州琅琊陽都人,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早年父母雙亡,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投奔劉表,其叔父去世後,諸葛亮便隱居在荊州南陽郡襄陽古隆中一帶,與荊州士人集團多為熟悉。
當時荊州屬劉表管轄,而曹操之前主要是在北方征戰,劉表與曹操算是敵對關係,而諸葛亮之所以沒有投靠曹操,是有以下幾個原因:
1、當時曹操陣營人才濟濟。諸葛亮屬文臣,善謀略,精內政,如果投靠曹操肯定也是個謀士,但當時曹操手下有五大謀士:荀彧、荀攸、郭嘉、賈詡、程昱,基本上曹操不缺謀士,如果諸葛亮去投靠曹操,可能排不上重要職位,難以受重用,前途不會太好。
2、諸葛亮志向遠大。諸葛亮在隆中把自己比喻成和管仲、樂毅一樣的人,管仲、樂毅是什麼人?是相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也是丞相的意思,可見諸葛亮志向遠大,絕不僅僅想當個謀士這麼簡單,如果去投靠曹操,曹操會讓諸葛亮得志嗎?我看肯定不會,要知道曹操當時自己也才是個丞相。
3、諸葛亮己對天下大勢做出戰略規劃。劉備請諸葛亮出山時,諸葛亮早己做出隆中對戰略規劃,可見諸葛亮在躬耕於南陽時,早就對天下形勢有所瞭解,並做出了自己的戰略規劃:三分無下。如果諸葛亮想投靠曹操,很明顯戰略應該是一統天下,顯然諸葛亮放棄了曹操,也不可能是孫權,荊州離東吳很近,如果想投靠孫權早就去了。那麼劉備對諸葛亮來說,就是很大的選擇。
4、諸葛亮選投靠之人很有技巧。首先對方必須很缺文臣謀士的人才,對方缺人,去投靠肯定會被重用,才能更快發揮作用曹操明顯不缺人才,孫權也不缺,但劉備缺。其次對方目前的勢力不是很大,但很有發展的潛力,這樣諸葛亮才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曹操和孫權基本上定型,劉表更不是人才,而劉備呢?有這個潛力,所以選劉備。最後諸葛亮所選之人必須能成帝王之業,因為諸葛亮想做丞相啊,只有皇帝下面才能做丞相啊,而曹操無帝王之相,主要是外貌,而劉備有帝王之相,也有帝王之才,所以選劉備。
-
3 # 影與孤寂
諸葛亮出山之時,北方的曹操有了很大的實力,手下人才濟濟是為三方中最強的一支勁旅;再看江東孫權,雄踞一方,好不富足,底盤穩固,人才濟濟,在當時三方中排名第二位;反觀劉備,沒有真正意義上屬於自己的地盤,手下文士缺乏,是為三方最差的實力,可為什麼諸葛亮會選擇劉備了?
1.《三國演義》中的意思是諸葛亮為了報恩,感謝劉備三顧茅廬,禮賢下士,讓諸葛亮能夠在這個世界上有自己的用武之地。這也可以在諸葛亮自己寫的《前出師表》中看出來,“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茅廬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諸葛亮為了報恩應該是諸葛亮追隨劉備的原因,到這讓我們也覺得有點牽強。
2.諸葛亮身為儒士,“忠孝禮義”四字應該是自己一生所堅持。面對劉備、曹操二人如何選擇其主大家應該都清楚了吧!曹操從最先拯救漢朝,變成“挾天子以令諸侯”欲取代漢室的梟雄,如果諸葛亮追隨了曹操,那就是違背了自己做人的原則,違背了自己一生所堅持的“忠義”二字。而劉備作為漢室宗親,拯救漢朝,或者是自己最後稱帝也都是可以,都還是漢朝的天下,只有這樣才不會違背諸葛亮的做人原則。
3.曹操多變,諸葛亮難以掌握。曹操禮賢下士,多次頒發“求賢令”,向天下徵求能人,但曹操居然把跟隨自己多年的楊修給殺了。曹操也有愛民之心,也曾見百姓因為戰亂流離失所而暗自流淚,但卻在自己父親曹嵩被殺之後遷怒他人,更要將全城百姓殺死為之陪葬。曹操之多變讓諸葛亮心中沒底,也讓諸葛亮厭惡。
4.劉備仁義愛民,一心只為匡扶漢室。劉備的仁義之心天下皆知,讓世人所敬佩,並且對待賢士敬重,禮儀有加,而且劉備手下就是缺乏像諸葛亮一樣的謀士。劉備對自己禮賢下士,三顧茅廬,諸葛亮如果跟隨劉備一定會備受器重,而自己的才能和一生的抱負才能得以實現。反觀曹操,能人異士眾多,對諸葛亮不一定會有多麼的重視。
-
4 # 澈月藍凌
諸葛亮求職,曹老闆和劉老闆家業都很大,該怎麼選擇呢?諸葛亮作了個對比:
投靠劉老闆:那是百年企業,劉邦殺白蛇建立的,自己一直都很仰慕這樣的企業;現在靠賣草鞋,身邊沒什麼人才了,憑自己前面的名聲營銷,應該很快坐上高管,而且老闆劉備的兒子一個是乾的,另一個是傻子,自己去了能大權獨掌;劉老闆正在破產當口,得到自己必能重用;本人腳大費鞋,去了草鞋隨便穿!耳朵大手長,能聽清楚彙報,握手也不用走太近。
投靠曹老闆:世界首富,但根基淺,沒有內在號召力;身邊都是人才,去了頂多做箇中層,發揮不了自己的長處;兒子個個能力很強,沒辦法獨掌大權;曹老闆自己太強,不會對自己的才華很驚豔,難得到重視;沒有草鞋穿!最重要的是,曹老闆好人妻,月英雖醜,也不能丟!
靠,跟劉老闆了!雞頭比鳳尾強!
-
5 # 本初娛樂
對啊,諸葛為什麼不投奔曹操而轉投劉備呢?
先撇開曹操底下人才濟濟,諸葛亮一心向漢這些不談,我們先來看看諸葛亮出山時的情形。
諸葛亮正式出山時為27歲,出道以前就是在隆中耕田的,雖然有點小名氣,但是也就是在荊州的小圈子裡,當時曹操是怎麼稱呼諸葛的?那可是一口一個諸葛村夫的叫,就連曹操手下的人對諸葛也不放在眼裡,就好比現在一個大公司,規模雖然很大,但是從老闆到下面的元老再到普通員工,見到你都是一口一個“你個垃圾”的叫你,就算這個公司再好,你會選擇去嗎?
下面說點正經的,先看曹操手下的文官集團分佈:
曹操手下的文官集團,大都出生在汝南和潁川一代,其中比較出名的有荀攸、荀彧、鍾繇、陳群以及早逝的郭嘉等人,尤其是荀彧經營的潁川集團,更是名人輩出,士族勢力在當時已經達到了頂峰,而且漢末可沒有什麼科舉制,連九品中正制都沒有,實行的可是察舉制,也就是舉孝廉,重要官職都是靠互相舉薦的,別說是遠在隆中的諸葛亮,就算是近在河內的司馬懿,也不過只是在圈外徘徊。所以說,一沒有重要職位給你,還動不動被人鄙視,這種地方你會去?
再說說為什麼諸葛亮27歲才出隆中,難道真的只想在隆中種一輩子地?在隆中對中可以看出,他早就對天下大勢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理想,而且諸葛亮經常自比管仲、樂毅。為什麼只比管仲樂毅?難道只是因為他們是將相之才?將相之才從古至漢末不勝列舉,為什麼不自比呂望伊尹或者是張良韓信?卻要比管仲樂毅?史記裡有這樣一句話:“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這句話是說管仲的,意思很明白,善於講禍亂轉化為祥和,將失敗的萌芽轉化為成功的因素。而樂毅呢?“推弱燕之兵,破強齊之讎。”輔助弱小的燕國擊敗強大的齊國。可見諸葛亮心中的抱負早就是考慮好的。
再看隆中對的部分內容: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拿對的東西給對的人,才能顯示出真正的能力,隆中對一出,劉備自然把諸葛視為天人,但是如果諸葛把這個給曹操呢?
諸葛:“您現在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誰敢與您爭鋒!”
曹操:“...”
諸葛:“劉璋、張魯無能,現在打他正是好時候”
曹操:“....”
諸葛:“您現在兵分兩路,一路由宛、洛向荊州、揚州,另一路從秦川入益州,這樣天下就是您的了!”
曹操:“滾...”
所以說不管怎麼看,諸葛投劉備對於他來說才是最好的選擇,當然,對於整個天下百姓來說,就要另開一篇了。
-
6 # 納蘭談史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有關諸葛亮擇主的問題,我今天刷到好幾次了,我來簡要談談看法。
有很多朋友不解,明明曹操才是天下霸主,在劉備請諸葛亮的時候,曹老闆就已經坐擁北方半壁江山,挾天子以令諸侯,風光的不得了。明擺著馬上南征荊州一統天下了,為什麼諸葛亮要在這時逆天而為,讓好不容易出現統一趨勢的亂世又鼎足而立了呢?
首先,你題目第一句說曹操強於劉備在下就不敢苟同。我認為兩人在三國時期都是優秀的領導者,在才能方面也是各有所長,仁義道德是劉備的特色,霸道率直是曹操的標籤,有人比喻三國亂世就好像今日的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巨頭一樣,劉備、孫權、曹操這三個人是同一層次的人物,很難客觀的比較出誰更強。
其次,諸葛亮對天下大勢豈能不知?不投曹操對他個人的利弊他早都考慮到了。
這第一點就是孔明投了曹操又如何?會比跟劉備得到的多麼?臥龍雖然小有名氣,但畢竟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又沒用功勳,貿然的毛遂自薦自然進不去曹老闆公司的核心智囊團,畢竟曹操那也不缺有才幹的謀臣,那麼一展才華不就是一句空話了嗎?
而劉備就不一樣了。人家現在身在創業最危難的時刻,這時候最需要能人的幫助,而且劉備為人還是比較謙遜的,不跟曹操那麼霸道和自負,能白手起家幹到這個地步,潛力還是挺大的,諸葛亮去了妥妥的當第一謀臣。
再者,諸葛亮也是讀儒家聖賢書長大的,對擁護正統恢復漢室的立場上是堅定的。正好劉備也是漢皇后裔,是名正言順的攻伐天下,如果輔助他成功,必當青史留名,古人還是挺在意後世評價的,事實證明,諸葛亮也做到了流芳千古。
-
7 # 亭殿閣
諸葛亮被劉備誠意打動
劉備是怎麼請出諸葛亮的?據三國志記載“凡三往,乃見”,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也提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也就是說,劉備為了請出諸葛亮,多次主動拜訪了諸葛亮。
論地位,劉備當時是左將軍、豫州牧,而諸葛亮不過是一介早民;(當然諸葛亮的確是劉表親戚,但是人家畢竟沒有入仕不是麼?)論出身;諸葛家族雖然也算名門望族,但是到了諸葛亮父親這一輩已經家道中衰,而劉備貴為漢室宗親(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三國志);論年齡,劉備已經47歲了,而諸葛亮還只有27歲,諸葛亮是劉備的晚輩;論資歷,劉備在疆場征戰多年,輾轉了半個中國,而諸葛亮卻一直躬耕南陽,毫無經驗;論聲望,劉備以仁義聞名於天下,而諸葛亮雖然號稱“臥龍”,自比管仲、樂毅,但是名聲不顯,當時很多人都覺得他在吹牛。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居然三番五次主動去請諸葛亮出上,諸葛亮能不被劉備的誠意所打動麼?諸葛亮因為劉備的禮賢下士而出山,又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當然,在魏略中,有提到諸葛亮主動找過劉備,但是魏略這個記載明顯是錯的,因為三國志記載有“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即劉備第一次聽說諸葛亮還是從徐庶口中,而劉備曾經想讓徐庶把諸葛亮帶過來見他,可是徐庶卻說:“諸葛亮只能你主動去找他,不能讓他屈身去找你,將軍你應該去親自拜訪他。”三國志顯然比魏略的記載更為可靠,所以諸葛亮是不可能主動找過劉備的。假如諸葛亮主動找過劉備,他該敢在出師表上不提此事卻強調劉備三顧麼?出師表是寫給皇帝的,諸葛亮豈敢做假?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
諸葛亮在南陽隱居之時,他的哥哥諸葛瑾已經是江東重臣,諸葛亮的男一個哥哥諸葛誕在曹操手下做官,最終官至大將軍,《太平御覽》記載: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是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俗話說,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既然諸葛亮的兩個哥哥一個在曹操手下當官,一個在孫權手下當官,諸葛亮自然更傾向於劉備了,這樣一來,無論是誰最終統一,諸葛家族都能受到重用。(可惜的是,三國盡歸司馬氏,三個籃子都翻了)
諸葛亮和曹操有血海深仇
原來諸葛亮原來在徐州過的好好的,曹操率領大軍討伐陶謙,大軍所過之出,屍橫遍野,諸葛亮的從父諸葛玄只好帶著諸葛亮來到荊州避難,諸葛家族被曹操害的流離失所,諸葛亮又豈會願意投靠曹操呢。
諸葛亮投靠劉備才能發揮他的全部才能
當時曹操手下人才濟濟,謀士如雲,猛將如虎,頂級謀士就有賈詡、荀彧、荀攸、程昱、劉燁,司馬懿等人,諸葛亮如果投靠曹操,他的才能未必能夠得到發揮,而當時劉備手下除了新來的徐庶以外,根本沒有什麼像樣的謀士,顯然諸葛亮只有投靠劉備才能發揮他的全部才能,諸葛亮出使江東時,東吳重臣張召曾勸說諸葛亮留下來輔佐孫權,但是諸葛亮卻拒絕了:
張子布薦諸葛亮於孫權,亮不肯留。人問其故,曰: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三國志注引袁子
諸葛亮認為孫權能夠禮遇他,但是卻無法讓他的才能都得到發揮,於是拒絕留下來,唯一能夠盡亮的,也就只有劉備了。
參考文獻:
《三國志》
-
8 # 逸雲一
人擇明君而臣,鳥擇良木而棲!觀曹操為人處事多有不妥之處,性情多變而冷酷。如若擇他為君定有遠憂近患,而不得善終。然擇劉備則大不相同,雖劉備也非萬全之才但此人天生懦弱,而又良知頗存。而最重要的是他可容能臣,可採納臣子之主張。擇他可完全發揮其才能,可實現自己遠大抱負!而事實也終究驗證了他選擇的正確性。終形成三國鼎立之局。最後諸葛亮也得以善終,而名垂千古。以史為鏡,當今世事又何不如此?
回覆列表
諸葛亮這樣的人,要是跟著曹操,活不過三個月。
諸葛亮這樣喜歡獨握大權,軍事,內政全部都抓在手裡,這樣的事情,曹操是不能忍受的。
縱觀諸葛,智過於妖,行為也過於妖。這樣的行為對於曹操是致命的,曹操生性多疑,對於不懂的事情,你不說明白,那你就去死吧。
曹操與諸葛年齡相差太遠,曹操從東漢黨錮之禍就縱橫天下的人物,而諸葛,只是待在蜀地的一個小孩子,雖有司馬,這些好友良師宣揚名,但是這套路,曹操玩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