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賽麥大弘

    《史記》是西漢時期太史公司馬遷寫的紀傳體史書,他從三皇五帝開始一直寫到當朝漢武帝時期,由於司馬遷治史嚴謹,親自考證一些史實,黃帝的好多故事都是他不辭辛勞,到故事發生地去採收來的。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都是他到當事地聽老百姓講的。他世代為史官,有條件進入皇家藏書室,他對古籍中記述的不正確的事加以改正,他也實地考察,發現第一手資料。後人對《史記》非常高的評價非常高,就是司馬遷的記載絕大部分都是可信的,後世考古證明確有其事。魯迅大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資治通鑑》是北宋時期司馬光編撰的編年體史書,它從西周周厲王共和元年起到北宋神宗為止的歷史事件,只要是為皇帝提供借鑑的史書,他收錄了許多精品,歷史脈絡清楚,記述真實,顯示了司馬光高朝的歷史功底和文學水平,他是神宗、真宗時期的宰相,學生中大師量多蘇洵,蘇轍。《古文觀止》是清朝人編撰的一部散文集,他從東周開始到清朝前期為止,收錄222篇散文,文學水準很高,保留了許多失傳的珍品。

  • 2 # 讀書野人郝明瑋

    《史》,司馬子長私修史之絕唱;《資》,司馬溫公主持官修編年史;《古》,古文選編,類曾國藩《經史百家雜鈔》……

  • 3 # 小主宰影視說

    怎麼還扯上古文觀止了,你是不是沒看過?

    史記是西漢史官司馬遷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司馬遷很有志向,立志要寫一部中國通史,當其時,距秦始皇焚書坑儒已有百餘年,不但好多典籍沒了,好多歷史傳承也嗝屁了,司馬遷為了得到一手資料,記錄的更加真實詳細準確,除了費盡力氣收集散落典籍外,還遍訪中國,對一些歷史重大事件發源地考察,問詢當地人,記錄,回家再整理。寫一半的時候李陵戰敗,舉朝震驚,龍顏大怒,沒一人說公道話,作為李陵好哥們的他說了一句公道話,結果被漢武帝閹了,這在古代是相當屈辱的,他一度困悶欲死,後來看到那些收集來的資料,想想自己的宏偉藍圖,又堅持了下來。終於,偉大的《史記》誕生了。幾十萬字洋洋灑灑,三千年歷史在他筆下生花。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他這種紀傳體的方式,優點在於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一個人的一生,進而對其功過進行評判。每篇之後他還寫了自己對此人的看法,這一點為不少後人詬病,說他主觀了,這也無可厚非,他想當偉人,畢竟這是人家寫的書~

    資治通鑑是北宋宰相司馬光主持編撰的,對,沒錯,就是小時候砸缸那個~果然智商高,不同尋常,王安石受到重用變法,光哥無所事事,心裡一氣,哼╯^╰,我寫本書我要名垂青史,我要自宮,我要寫“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額,算了不自宮也行,史記也有了,那我寫本不一樣的,他紀傳體,我寫編年體,於是跟司馬遷一樣他開始了修史的過程。不一樣的是,他是宰相,當時各種資料都有,他收集起來,查漏補缺,去偽存真,喝著茶,美女小妾捶著腿,就把事辦了,也沒人割他~他也用了畢生精力來寫此書,從他的實力來看,他的史書可信度也算比較高了。他也想名垂青史,也學司馬遷加上了自己的觀點。嗯,那麼,編年體的好處是什麼呢?他讓我們對歷史程序有一個清晰的把握,觀看到每一歷史事件的脈絡。

    比如說,我們要了解項羽是個怎樣的人?我們看史記,瞭解到他的一生,可以給其蓋棺定論;我們要了解楚漢戰爭的開始發展及結果,我們看資治通鑑,知道了何時何地劉邦項羽打仗,結果如何,~巴拉巴拉,最後劉邦勝利✌️~摘得冠軍獎盃~

    古文觀止是後來清朝兩哥們選了以前比較精彩的文章200多遍,可以說是歷史課外小讀物。有個人說,背會了100篇古文,基本就能很流暢讀文言文了。我認為這一說法很有道理,其實文言文的套路就那些,熟了之後,知道怎麼斷句,語法的含義,就很好理解了。

  • 4 # 正在輸入OoO

    首先,這個提問本身時間排列錯誤,按出書時間順序是《史記》、《資治通鑑》、《古文觀止》。

    其次,《史記》是紀傳體,《資治通鑑》是編年體,《古文觀止》是文學選本。

    《史記》上起黃帝,下迄漢武帝。現在我們知道,《史記》不但是一部光輝的史書,也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魯迅先生說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雖然也借用前朝文獻,但是他自己原創的東西很多,並且大多成為後世史家、文學、族譜的典範。所以,《古文觀止》選取了十多篇《史記》文章,包括項羽本紀傳、屈原列傳、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等等。

    《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體通史。作者司馬光雖然是北宋人,可是北宋史他一根毛也不寫在裡面。此書原創的東西很少,大量借用整理歷代文獻資料編輯而成。司馬光是把無數本中國史書整理成一本書,大大的方便閱讀。面世以來,成為歷代中國政治家的首選和必讀課本。

    從文學的角度看,《資治通鑑》遠不如《史記》。《古文觀止》沒有選《資治通鑑》的文章(有一篇司馬光的文章但在資治通鑑裡沒讀到),而是大量選用文學家的經典作品,特別是唐宋八大家的著作差不多有80篇。《古文觀止》第一篇就是《左傳》第一章鄭伯克段於鄢,最後一篇是明末天啟年間關於黨爭的五人墓碑記。對於學習古文的人,只要有高中古文基礎,《古止》是一個極好的進階讀本,它把古代中國文學脈落有效的展現在讀者眼前。在這本書裡,有《左傳》,《國語》,《禮記》,《戰國策》,《史記》。有李斯,司馬遷,賈誼,諸葛亮,陶淵明,駱賓王,李白,范仲淹,劉伯溫,王守仁。有歷史典故,文學史書。有殘酷無情,孝感動天。有爾虞我詐,鞠躬盡瘁。有高山流水,奢華淫慾。也有恐怖陰森,比如李華的弔古戰場文,每讀此文,深情處則毛骨悚然,如臨其境,歎為觀止。大概只有《魔獸世界》的CG才能重現李華的意境吧。

  • 5 # 回憶19561

    《史記》、《古文觀止》與《資治通鑑》三本奇書瑰寶,宛如我之中國,乃至猶如中國閃耀、勇冠世界史冊,研究中國各代歷史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與《紅樓夢》,傳世之《周易》、《詩經》、《左傳》——《左氏春秋》,《太公兵法》、孫武《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孫臏兵法》、《田忌賽馬》兵書一般,姜太公釣魚,前秦、前漢世道紛亂,秦法嚴苛、苛刻,黃石公半夜橋頭授書與張良,成就了“西漢(漢初)三傑”的美名,張良在功成名就之後,激流勇退——重新隱居鄉野,春秋、戰國時期,宛城(今河南淅川)人范蠡——陶朱公,棄政從商、經商,與漢留侯——張良如出一轍,轍亂旗靡,保全(自身)性命,知命、知趣,功成名就而不居功自傲,全身而退——,這就是歷史。

    秦始皇——贏政、漢高祖——劉邦,在蕭何、呂后——呂雉的幫助下,用計斬殺功臣、明太祖——朱元璋等,在明初之初,利用元代的腐朽、腐敗統治,號令群雄,諸多英雄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合力、通力合作,攻城拔寨,推翻元朝後建立大明政權,“摘星樓”上設宴,火燒摘星樓。人常說:“伴君如伴虎”,真可謂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歷史上的秦始皇、漢高祖——劉邦,以及明太祖——朱元璋等,都是殺人如麻跟殺人不眨眼的惡魔跟劊子手,正可謂是歷史上“暴殮天物”的暴君皇帝,還有殷商時期的商湯——商紂王等。《史記》是一部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3000多年。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130篇,526500餘字,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紀傳體通史。

    《史記》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古文觀止》與《資治通鑑》兩書,前者《古文觀止》一書,成書於中國明末清初,《古文觀止》是歷代漢民族的散文總集。清代吳楚材、吳調侯編選,吳興祚審定。清朝康熙年間選編的一部供學塾使用的文學讀本。這本書是學習古文的人必看的一本書,尤其是“觀止”,就是看完這本書就夠了的意思,可見他的重要性。具體請見下:

    “觀止”一詞表示“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品”。“認為已經觀賞了最高水平了(觀止矣),其餘的就不必看了。編者以此冠書名錶示本書已將古文中的精華選盡了”。這是一部無名的編者選定的名聲極大的讀本。編者吳楚材、吳調侯不見於文獻記載,連生平都不為他人所知。可是《古文觀止》300年來卻流傳極廣,影響極大。在諸多文選本中獨樹一幟,魯迅先生評價《古文觀止》時認為它和《昭明文選》一樣,“在文學上的影響,兩者都一樣的輕視”。

    《古文觀止》選取了十多篇《史記》文章,包括項羽本紀傳、屈原列傳、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等々。

    《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體通書。作者司馬光,北宋今山西運城夏縣人。司馬光雖說是北宋人,可是對於北宋時期的歷史及史實、史料等,一概不提,一根毛也不寫在裡面。此書原創的東西很少,大量借用整理歷代文獻資料編輯而成。司馬光是把無數本中國史書整理成一本書,大々的方便閱讀。面世以來,成為歷代中國政治家的首選和必讀課本。

    從文學角度來看,《資治通鑑》遠不及和遠不如《史記》中篇幅當中,描寫得戰爭及人物題材及素材、構思等,描寫得細膩、細緻和逼真,特別是搞寫人物傳記及野史方面的整理與蒐集,細緻方面的程度遠々、遠不如《史記》精細,司馬遷著書《太公史書》“史記”,可謂是“戴著極大仇恨,忍受著極大的宮刑——腐刑,嘔心瀝血,和(he)著血和淚,完成父輩幾代人的心願——遺願與遺志,在歷時十九年之久,忍氣吞聲和忍辱負重,在寫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在續寫自己的心聲——一部國別史,……

    L:2019年3月2日。

  • 6 # 詩書君

    史記和資治通鑑還能夠相互比較,古文觀止放在這裡明顯和前兩部書不一樣。

    先說古文觀止,這本書是文學選本,挑選出歷代的文學名篇彙集在一起,給古代想寫好文章的文人提供一個範本,類似於作文選的作用。看過古文觀止的人都知道,中國目前中學課本里面的文言文幾乎都是取材於古文觀止,所以當你想去看古文觀止的時候,你會發現大部分文章應學過而且已經能夠背誦了。

    古文觀止在選取文章的時候,基本標準是“厚古薄今”,先秦兩漢的文章佔了一大部分,而在先秦兩漢的文章裡面選取的史記裡面的文章又佔了很大的篇幅。在某種意義上說,古文觀止側重於散文的選擇,同時又不拋棄駢文,雖然沒有庾信的哀江南賦、曹植的洛神賦,卻有人們熟知的王勃的滕王閣序、李華的弔古戰場文。

    古文觀止在編成之後,受到了近代人的追捧,這裡僅僅舉出兩個例子。季羨林對古文觀止非常讚賞,認為對寫作幫助非常大。著名的翻譯家尹宣(這個名字如果陌生的話,可以自行搜尋,儘管搜尋出來的資訊也是少的可憐,最好閱讀何帆法官寫的尹宣簡介)在翻譯《辯論 美國製憲會議記錄》的時候,為了找到翻譯的語言,讓他的學生在他翻譯的間隙,閱讀古文觀止,可見,一種書籍的用處很多,只要還是看怎麼利用。

    接著談幾點史記。史記是大家熟悉而又陌生一部書,說熟悉是因為知道這部書的人非常之多,說陌生是因為通讀過史記的人按照人口比例來算少之又少。

    史記這本書並非是司馬遷的本意,書本來的名字叫《太史公》,有人說叫《太史公書》,前者更加接近兩漢時期及先秦時期書籍的命名方式。

    史記是司馬遷和他的父親司馬談合著的作品,而且是父親臨終時候讓他務必要完成的作品。在太史公自序裡面,司馬遷陳述他寫這本書是為了繼承孔子春秋的理念,臧否古今人物。

    史記本身有五個體例:本紀、表、書、世家、列傳。這幾種體例都不是司馬遷自己的創造,而是在先秦典籍裡面繼承而來組合在一起。本紀描寫的是宰執天下者,所以項羽和呂后可以破例;世家是諸侯或者關鍵歷史具有偉大作用的人物,所以陳勝雖然是一介平民,得到了司馬遷的肯定,而司馬遷為了表彰儒學高於其他學說的地位,直接將孔子升為世家,而其他的老莊申韓都是在列傳裡面;立傳也不是為了公子王孫樹碑立傳,而是記載了那些在歷史上暴得大名,以人格魅力流傳於後世,卻又和主流社會格格不入的人物,比如遊俠,比如刺客,比如商賈。所以說史記就是一幅政治、經濟、社會制度、文化思想的全景描繪圖,如果僅僅是成王敗寇的故事,會讓史記黯然不少。

    據說本來司馬談寫史記是從堯開始寫,但是司馬遷改成了黃帝,黃帝和堯的區別在哪裡?黃帝地位的確定靠的是武力,所以司馬遷早早就認識到武力的重要性,但是對於單純的暴力他又是極力的排斥,所以才會在世家的開篇寫下吳太伯讓位的故事。

    最後說下資治通鑑。雖然司馬光和司馬遷都是大史學家,資治通鑑和史記甚至被稱為史學雙壁,但是從我個人的角度,認為資治通鑑不如史記偉大,資治通鑑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是為了君主治國而寫,在他的書中必然為了服從治國的主線,淹沒掉那些於當時社會格格不入的人物和事件。

    但是資治通鑑也有其偉大之處,他為我們快速瞭解中國歷史的主軸提供了一個模板,並且因為這部書雖然出於眾人之手,但是最後定稿人是司馬光自己,也避免了那些多人修書前後思想自相矛盾之處。閱讀資治通鑑的時候,配合王夫之的《讀通鑑論》,理解的會更加深刻。

  • 7 # 與狼共舞說歷史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用紀傳體寫史,是司馬人遷首創的。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

    《史記》不但是優秀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但是,《史記》有的文章寫的失真,好似民間傳說。

    《古文觀止》是古人編寫的一本啟蒙讀物。描述了從東周到明朝的歷史,共222篇。

    書中收錄了《史記》《左傳》《戰國策》中的一些經典名篇。還收錄了柳宗元、韓愈、蘇軾等名家大作。

    所謂“古文觀止”是指所收錄的文章代表了古文的最高水平,學習文言文至此觀止矣。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編著的。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記述了從周朝到五代139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裡,司馬光梳理了前朝往事,總結了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為此書可以“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定書名為《資治通鑑》。

    三部書都是優秀的歷史著作,各有所長。非常值得反覆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泥鰍養殖如何日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