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紙上的宣仔
-
2 # 裝備空間
這個問題挺好的,確實隨著火箭炮技術的不斷進步,其某些技術指標已經越來越接近短程彈道導彈,而且在火力覆蓋方面的優勢也大於一般的戰術彈道導彈,因此很多人難以區分遠端火箭炮與戰術彈道導彈的區別,甚至隨著俄羅斯“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這種既能發射彈道導彈,又能發射巡航導彈的“怪咖”出現,讓人們對於各類導彈以及火箭彈的區別產生了更多的疑惑。
▲美國遠端多管火箭炮發射
遠端火箭炮與戰術彈道導彈的區別與聯絡(過去)事實上,按照一般技術分類和使用場景不同,遠端火箭炮與戰術彈道導彈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處於一種“分工合作”的狀態。在過去,彈道導彈是一種安裝了制導元件,按照特殊的預定彈道飛行打擊固定目標,或者使用一定的技術手段以特定的機動彈道打擊移動目標(如反艦彈道導彈),因其研發技術門檻較高、製造難度大、生產成本高等原因,只能用來“定點清除”敵方的高價值目標。
▲俄羅斯“伊斯坎德爾”戰術彈道導彈系統
而過去的遠端火箭炮一般採用“無控火箭彈”,沒有制導系統,具備彈道導彈所不能比擬成本和技術簡易優勢,多發齊射大範圍覆蓋,用覆蓋面來彌補因為沒有“制導系統”所帶來的精度不足。透過增加射程,基本上可以與戰術彈道導彈形成技術和成本上的“高低搭配”,在使用效果上與彈道導彈形成“高價值點目標和低價值面目標”打擊的“點面結合”。當然,這些都是以前的區分情況了,目前來說,隨著精確制導火箭彈和智慧彈藥的發展,遠端火箭炮在成本大幅上升的同時,其打擊精確度也有了很大提高,其與短程彈道導彈除了技術原理上的不同之外,效能區分也日漸模糊。
▲蘇聯БM-21“冰雹”40管122mm火箭炮(非遠端)
現代遠端精確火箭炮的發展當然,任何武器的發展都要適應戰爭形式的改變,隨著現代化戰爭火力投送強度和戰場節奏的不斷提高,多管火箭炮的火力投射能力日益突出,這一點在技術不斷革新的今天也是戰術彈道導彈做不到的。遠端多管火箭炮可以在20秒內連續發射大量火箭彈,短時間內形成範圍極廣的“箭雨”覆蓋在目標面上。
1.火箭炮的射程
現代化的縱深作戰要求“炮兵”能夠做到先敵打擊、遠端殲滅,而射程低於30公里的火箭炮在戰場上基本無法立足,因此研製遠端火箭炮就成了首要目標。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各種火箭炮普遍存在精度低、射程近的缺點,但是到了八十年代火箭炮的射程就有了很大提高,基本能夠覆蓋所有大口徑身管火炮的火力範圍,精度也基本達到與身管火炮類似的水準,大有取代身管火炮火力研製能力的趨勢。
▲當年德國裝備的美製M270 MLRS火箭炮
美國於1983年投產的M270火箭炮系統裝備了北約多國部隊,是當年世界上最好的火箭炮系統之一。這種火箭炮也是“一炮多用”思路的產物,能夠攜帶12具298mm口徑、長約4m的玻璃鋼製發射管(使用火箭彈),分兩層裝入發射箱中(箱式結構既是發射箱、又是裝填運輸箱,還可以密封后作為貯存項使用,密封貯存期約10年)。伊拉克戰爭時,美軍的M270火箭炮使用單臺安裝12枚M77兩用子母彈,射程32-40公里,重約300公斤,每枚火箭母彈內裝有644枚反裝甲子彈,配備遙控電子引信,可在目標上空700-800米高度散佈反裝甲子彈,具備穿透100mm裝甲層和殺傷人員雙重作用。另外還可以使用火箭佈雷彈,一次齊射可以散佈336枚AT-2反坦克地雷。通過後來的改進計劃,M270還可以使用射程約70公里的M70火箭彈。
▲以色列使用的M270 MLRS火箭炮
既然是一炮多用,美製M270除了使用火箭彈外,還可以使用ATACMS末端制導導彈,使用這種導彈時,M270的射程可以達到300公里。說起當年的火箭炮發展,不得不提俄羅斯的“龍捲風”,這種火箭炮發射車上也裝有12管發射筒,12枚火箭彈一次齊射的時間約為30秒,使用300mm火箭彈,早期使用9K58火箭彈射程70公里,改進型9K58-2火箭彈射程能達到90公里。據說當年圖拉設計局在改進這種火箭炮時,曾設想透過增長彈體長度加大推進劑裝藥量的方法將射程提高到150公里,但是會對火箭炮載車底盤和定向系統產生不利影響而最終選擇了保守的90公里射程方案。當然了這些八九十年代的技術產品,和今天動輒射程一兩百公里的遠端火箭炮沒法比。
▲使用9K58火箭彈的俄羅斯“龍捲風”多管遠端火箭炮系統
火箭炮的打擊精度當然現代武器僅依靠射程遠是不夠的,即使是對火箭炮這種武器來說,精確打擊也越來越被強調。當然許多國家現在已經開始提倡利用遠端火箭炮來替代部分導彈的功能,所以新近研製的火箭炮也格外注重發展其精確打擊能力。所以,雖然現代火箭炮一般仍然配備“無控火箭彈”作為“廉價覆蓋打擊”的手段,但是“制導火箭彈”作為遠端精確打擊彈藥也越來約受到各國的關注。
▲中國研製的AR3型遠端火箭炮
例如中國研製的AR3型遠端火箭炮系統,配備五種彈藥,其中兩種為可控型,三種為無控型,射程覆蓋20-220公里。可裝備兩種火箭發射箱,一種使用300mm口徑火箭彈,另一種使用370mm口徑火箭彈。
▲展會上的AR3型遠端火箭炮系統展板
當AR3系統使用370mm口徑BRE6制導火箭彈時,能夠精確打擊200公里處的目標,此時其作戰效能比較類似於短程彈道導彈,但是其造價相對於無控火箭來說也高的多。
▲AR3火箭炮使用的兩種口徑火箭彈
單單就目前的遠端精確打擊火箭彈來說,其與戰術彈道導彈最大的差異恐怕就在於其飛行軌跡的不同了。
-
3 # 科技之重
遠端精確制導火箭炮與戰術彈道導彈的區別在於射程,命中精度,攻擊物件。
射程
目前來說,遠端火箭炮的射程最遠已經達到了400千米,而戰術彈道導彈的射程在1000千米以下。遠端精確制導火箭炮的射程是難以趕上戰役戰術彈道導彈的,是因為受到體積的限制。火箭炮擁有多個發射管,而這些發射管的體積是有限的,間接導致火箭彈的體積和直徑受限。當卡車的載重相同時,火箭彈的體積和直徑是難以趕上彈道導彈的,這也就限制了貨火箭炮的射程。而彈道導彈的體積和直徑可以做的更大,射程也就越遠。所以說,從射程上來說,火箭炮是不如戰術彈道導彈的。
命中精度
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要比火箭炮高。現在來說,彈道導彈的制導方式向著多樣化,複合化的方向發展。衛星制導,慣性制導,主動雷達制導,鐳射陀螺儀制導等等。而火箭炮要將這些制導系統裝載火箭彈裡面那造價可是極其昂貴的,根本承擔不起。而導彈本就是造價高的武器,多加些制導系統提升精度也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一般來說,現役的戰術導彈採用了“慣性+衛星+主動雷達+紅外”複合制導的方式,極大的提高了命中精度。戰術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大體上都在在十幾米,而精確制導火箭炮的命中精度在三十米級,這個資料是在壓縮射程得到的。即便是從命中精度來說,遠端精確制導火箭炮也不如戰術彈道導彈。
攻擊物件
戰術彈道導彈的打擊物件為高價值目標,如指揮部,雷達站,機場,機庫,軍事基地,通訊設施等。這些目標往往是單獨的,並不是叢集存在,使用彈道導彈可以精確的定點摧毀。而火箭炮的作戰物件是叢集目標,如坦克叢集,裝甲叢集,步兵叢集。火箭炮的火力持續性較強,非常適合於火力支援以及火力壓制和火力覆蓋等任務。即便是遠端精確制導火箭炮,也是用來執行這樣的任務。充其量,比常規火箭炮的射程遠點,精度高點。從此看來,火箭炮和彈道導彈的作戰物件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
現如今,中國的WS-2D遠端精確制導火箭炮的射程已經達到了480公里,命中精度在600米左右。火箭彈採用了慣性導航系統,在末端還可以採用衛星制導。即便如此,隨著射程的提高,命中精度也越來越低。這是主要是因為成本制約和體積制約,火箭彈的體積遠不如彈道導彈,所以不能安裝效能更好的制導系統。而東風15系列導彈的射程呈增加趨勢,從東風15的600千米,增加到東風15C的800千米,但是命中精度並沒有降低,東風15C的命中在15米左右。可見遠端打擊時,還是戰術彈道導彈的精度更高。所以說,遠端精確制導火箭炮無論怎麼改進升級,也達不到戰術彈道導彈的水平。(圖片來自網路)
-
4 # 生活似酒如茶
護國神盾
火箭彈屬於無控火箭。作為一個整體,其在飛行過程中,是不受控制的,只是慣性彈道以及氣動擾動決定其落點。 所以,無控火箭的彈著點是一個機率性的範圍。但是,因為引入了精確制導,情況有所變化。 這裡的精確制導,不是針對整個彈體做出引導,而是針對其戰鬥部中攜帶的子彈藥。 在該火箭彈飛抵大致的預定目標上空時候,按照預定程式,彈體開啟,釋放出子彈藥。子彈藥有很多,體積比較小,但是每一個都具有打擊裝甲目標的能力。 子彈藥尾部有降落傘,因此從火箭彈體放出後,就緩慢下落。下落過程中,必然會左右晃動。在這個階段,子彈藥內部的感測器就利用角度的變化,在一定範圍內搜尋裝甲目標。發現後,就朝向裝甲目標發起攻擊。 由於其只能在整個彈道的末段釋放出子彈藥以後,子彈藥自行搜尋目標,所以也叫末段敏感彈藥。
戰術導彈,則是在整個彈道範圍內都可以進行制導,控制其射擊方向的。 當然,早期彈道戰術導彈不具備末段制導能力,只能是發射段和中間段進行控制,參照座標系,對彈道進行修正。而到了再入段,就不能夠進行調整。這時候,如果有擾動,精度就降低了,就打不準了。所以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也是一個機率範圍。 但是,現在彈道導彈也使用了末段制導技術,命中精度也就大大提高了。
-
5 # 科羅廖夫
據央視新聞透露,剛剛換裝的西部戰區某部的這批火箭炮,是03A型重型火箭炮。以前03式核03A火箭炮都被成為遠端火箭炮,簡稱“遠火”,而這次列裝的03A火箭炮則被稱為“重型火箭炮”。這似乎是為了與更加先進的PHL-191遠端箱式火箭炮相區別,而使用了“重型火箭炮”的稱呼。
按照央視新聞的介紹,火箭炮是炮兵部隊快打快撤力量的主要突擊裝備,此次列裝的重型火箭炮武器系統,具有機動效能強,反應速度快,射擊精度高,殺傷半徑大,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可用於快速部署,要域奪控、地面突擊等,並能在高原、沙漠、江河湖泊等地域使用,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為遠端精準打擊提供了多種手段。
中國的PHL-03式300毫米遠端多管火箭炮,又稱“70公里”火箭炮,原型炮是原蘇聯的9K58龍捲風火箭炮,該炮是世界上第一個在彈上裝備控制系統,在主動段按距離和方位進行彈道修正的火箭彈,採用簡易控制自動修正系統,其縱向和橫向精度均為1/300。這意味著在70公里射程內,彈著點的偏差可能有200~300米。這個精度誤差對於一次齊射覆蓋面積為70萬平方米的子母彈戰鬥部來說是非常準確地。
PHL-03式300毫米遠端火箭炮的每根定向管頭部都有一個顯著的方盒子,其功能是發射火箭彈之前用來自動的給各自定向管中的火箭彈裝訂程式。這種慣性控制的彈道修正系統可以使300毫米火箭炮獲得比其他傳統火箭炮密集得多的彈著點特性,彈著點密集度提高一倍,射擊精度提高兩倍,只需很較少的火箭彈就可以提供較高的殺傷機率。因為這種火箭彈只修正主動段速度向量,而不進行其他控制,所以稱之為“簡易制導火箭彈”。
300毫米火箭彈的簡易制導控制原理和過程:火箭彈的散佈主要是主動段形成的,如果能很好的控制住火箭彈主動段終點速度向量的一致性,那麼就可以大幅度地減少火箭的散佈,提高火箭的落點密集度和射擊精度。簡易制導系統由角度穩定系統和距離修正系統兩部分組成。發射後,角度穩定系統使用測角陀螺來測定彈軸實際方向與發射前地面裝訂的理想方向之間的偏差,輸出執行訊號,透過排出燃氣射流,產生橫向推力的形式進行方向修正。
這種獨特的控制技術對減小彈道方向偏差非常合理有效,中國軍隊曾做過試驗,300火箭彈只需在主動段控制2.5秒,就可以取得相當理想的精度效果。火箭彈的距離修正採取彈道引數感測器和子母彈戰鬥部開艙時間控制裝置聯合完成,用精確裝訂/修正子母彈的最佳開艙時間來保證落點精度和距離偏差的最小值。
通俗的說,典型的簡易制導火箭彈,在主動段對火箭彈的方向偏差進行修正糾偏,而距離上的偏差透過控制子母彈戰鬥部的開艙時間來完成。這跟戰術導彈的全程控制完全不同。
中國早期的03式300毫米多管火箭炮有兩種標準彈藥,射程均為70公里。遠端彈是最近推出的新彈種,解放軍報在2012年曾報道過新型遠端火箭炮試驗最大射程增加一倍的官方報道,所以目前推測遠端彈的射程為150公里。03式300遠端火箭炮在西藏高原上發射,由於空氣希薄等原因,其最大射程可能會超出150公里。
新聞影片展示了03A型重型火箭炮發射精確制導火箭彈打擊目標的情景,這種由慣性和北斗衛星導航輔助定位的火箭彈,可頭體分離,發動機燃燒完畢以後,發動機艙段會與戰鬥部和制導艙分離,然後彈頭近似垂直的角度打擊目標。不但火箭彈的最大射程能大幅提升,而且彈頭還可以重新規劃飛行彈道,具備極強的突防能力。
03A重型火箭炮發射的300毫米遠端精確制導火箭彈,全彈發射重量大約830公斤,戰鬥重量大約為230公斤。這大概相當於一枚美製500磅航空炸彈,或者2枚小直徑航空制導炸彈的威力。
火箭炮讓解放軍實現了一直夢寐以求的“陸軍火力戰”要求,依靠遠端殺傷、高精度的火箭炮,獨立完成戰略決戰使命,從而取代戰術攻擊機的任務。
在2014年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完成了全球組網服務以後,中國的衛星制導武器呈現出井噴狀態,各種衛星制導彈藥紛紛面世。PHL03A型重型火箭炮就可發射衛星制導火箭彈。此前央視曾經報道過衛星制導火箭彈對遠方的地堡群進行攻擊的畫面,連續精確命中了3個地堡。
看動圖,有三個亮點:
一是衛星制導火箭彈在彈道末端彈頭和彈體分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頭體分離”技術。
二是改進型的03A火箭炮具備彈炮一次齊射多目標精確命中的能力,這標誌著遠端火箭炮已經脫離了齊射武器概念,成為精確打擊武器。
三是新型精確制導火箭彈採用慣性制導和北斗衛星制導結合的複合制導模式。由於這玩意不是導彈,所以不能使用昂貴的航天級慣性導航元件。必須在微機電元件、光纖陀螺儀和衛星導航定位晶片上實現價格數量級的降低,慣性導航再加上北斗衛星定位來校正積累誤差,就可以製造出相當精確而又廉價的衛星+慣性制導火箭炮了。
以上都說明,中國在低成本精確制導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未來將會有大批不同型別的廉價精確打擊武器面世。
2015年8月中國產AR-3大口徑火箭炮首次進行了公開實彈射擊,發射火龍140A型火箭彈,在飛行了150公里後,準確地落在代表靶心的紅旗上,實現了首發直接命中。制導火箭彈的CEP由原來的百米級提升到10米級,這標誌著中國的遠端火箭炮完全成為一種精確殺傷武器。
不過,遠端火箭炮所使用制導火箭彈,跟導彈有很大區別。簡易制導火箭彈和導彈的最大區別在於控制系統,導彈是有自動駕駛儀,是全時控制的,發射開始導彈就始終在制導系統控制下飛行。簡易制導火箭彈則沒有自動駕駛儀,控制系統很簡單,只需要在彈道的中間幾個設定好節點糾偏並控制一下飛行軌跡就完事,剩下大部分時間以彈道飛行,所以造價相對低廉,但精度較低。
儘管精確制導遠端火箭彈的精度達到10米級,但是它還不能成為導彈,因為其末端精度是透過北斗衛星制導系統來完成的,其彈道飛行段的控制還是很短暫的簡易制導,並非導彈的全程制導。
回覆列表
在過去,火箭炮和彈道導彈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火箭炮的射程最多也就幾十公里,而彈道導彈動輒數百公里;火箭炮利用傾斜發射管或發射架發射,而彈道導彈是豎起後垂直髮射的。但是隨著遠端精確制導火箭炮的出現,火箭炮的射程輕鬆超過100km,甚至外貿市場上還出現了一些極端的型號,射程達到300km,可以像彈道導彈那樣垂直髮射。遠端火箭炮的制導方式也從原來的無制導自由飛行演化成今天的慣性制導+GPS修正,允許以單發打擊點目標,可以說與短程地對地彈道導彈的差別越來越小。美國還出現了戰術導彈和火箭炮共用一個發射平臺的M142 HIMAS火箭炮發射系統,可以裝填6枚射程100km以內的GPS制導火箭彈,或者一枚300km射程的Block1A戰術彈道導彈。但即便如此,遠火和短程彈道導彈仍然還是有區別,二者的任務定位並沒有因為火箭炮的射程增加而模糊,反而是做到了無縫銜接。
精確制導的遠端火箭炮可以做到點穴式打擊,以單發形式攻擊點目標
中國外貿的SY400火箭炮已經做到了400km的射程,其實就是一枚小型彈道導彈,因為《限制彈道導彈擴散條約》的關係不得不改個名字罷了
一、外形不同,彈道導彈彈徑更大射程更遠
目前各國服役的遠端火箭炮的射程,主要在150-300km這個區間,偶爾也有喪心病狂的火箭炮可以超過300km,比如中國的衛士系列和北韓最近試射的火箭炮。但總的來說,火箭炮的射程上限僅僅是摸到了彈道導彈的射程下限而已。彈道導彈可以分為洲際導彈,遠端導彈,中程導彈和短程導彈。短程導彈的射程一般都在500km以上。但中導條約的存在,規定美國俄羅斯不能擁有500km以上的彈道導彈。美國出現了只有300km射程的Block1A彈道導彈。但是其Block1A彈徑達到610mm,長度4米,而HIMAS發射的M31 GMLRS火箭彈徑只有229mm;相比之下,中國現役的集團軍級遠端火力——PHL03多管火箭炮的彈徑也只有300mm,新型的AR-3火箭炮彈徑370mm,和彈道導彈還是沒有辦法相比。所以在外形上,很容易區別兩種武器,一個細長的,一個短粗。
美國的M142 HIMAS多管火箭炮發射系統,可以裝6枚229mm的火箭,也可以裝一枚戰術彈道導彈
HIMAS發射的Block1A戰術彈道導彈,直徑610mm,可見其粗壯度是遠端火箭彈比不了的
中國的PHL03遠端火箭炮,彈體是細長外形,直徑300mm
AR-3火箭炮,最大彈徑370mm
射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二者的拋物線彈道的不同,遠火一般是在傾斜發射管上發射的,拋物線彈道本質上和火炮是一樣的。而彈道導彈一般是垂直髮射,或者以較大仰角發射,拋物線頂點較高,落地時近乎是垂直落地,末端速度也更高。
火箭炮和彈道導彈彈道的差異
二、作戰使用場景的差異
由於二者射程也存在差異,所以編制單位和調動級別都不同。比如中國的PHL03,射程也就是150km,而即將服役的AR-3自用型射程達到220~280km,主要是作為集團軍級的遠端打擊火力使用。而二炮的短程導彈射程在300~1000km。可以看到現在火箭炮的射程的發展是達到彈道導彈的下限,做到射程無縫銜接,而不是相互替代。
因此二者的任務場景和調動級別都不一樣。拿中國來說,遠火是集團軍的火力,用來滿足集團軍的縱深打擊任務。一般一個集團軍的進攻和防禦縱深超過100km,因此PHL03和AR-3恰好具備佈置在火線後方較為安全的地帶就可以覆蓋整個打擊縱深的能力。而彈道導彈則是火箭軍掌握,作戰時涉及跨軍種的配合,只有戰役規模的作戰才可以調動,集團軍單位無法直接呼叫。打擊的目標價值也不同,彈道導彈一般打都是關鍵的、高價值的點目標,比如敵方雷達通訊陣地,導彈發射陣地,指揮所,前線機場跑道等,而精確制導遠火沒那麼挑,價值低一些的點目標和麵目標都是打擊之列,比如對進攻構成威脅的敵方的碉堡,暗堡,步兵集結地,裝甲叢集都是遠火照顧的物件,所以遠火其實發揮的還是炮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