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諸如秦國迎回公子稷,漢陳平立代王劉恆,明立嘉靖皇帝這些!
11
回覆列表
  • 1 # 柳生飄雪

    小說《三國演義》裡,劉備在託孤時,對諸葛亮說:如果阿斗不行,先生可以代替他。一句話,嚇的諸葛亮渾身冒汗,伏地不起,其實,以諸葛亮的才幹,做蜀國國君,比阿斗強多了,但為什麼諸葛亮不敢答應?

    在中國歷史上,誰打下天下,就由誰的後代坐天下,皇子為爭王位,那是人家家事,外人可以暗中支援某一方,但要是有人想越俎代庖那就是大逆不道了。

    所以歷史上的一些權臣,能夠把皇帝當成傀儡一樣攥在手心,也不敢自己取而代之。

  • 2 # 濟世論事

    感謝邀請。權臣當然是想有自己的心思,當然,也有自己的野心和實力,但是更多的時候往往權臣當道的時候的歷史他們還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顧忌,而使得他們不敢貿然的自立,以免引起天下老百姓的反對與反感,所以他們在或被動或無奈的情況下吧,只能選擇一個他們所認為可以控制的少帝,又或者是弱帝,以作為自己的傀儡,方便自己橫行無忌,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3 # 在下古麒

    因為不是正統,如果權臣自立的話。那就相當於是改朝換代了,而當時的社會條件決定了並不是改朝換代的時機,因為正統王朝還很有生機,能夠得到廣大老百姓的擁護與支援,而如果權臣自立,那就是謀朝篡位了,這是會為自己帶來臭名的。

    個人認為,權臣擁護新俊有以下這幾種情況。

    第一,權臣並非總攬了所有的大權,而是有人對自己產生了制肘,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小心思,大家都想更上一步,那麼現在皇帝斷層了,群龍無首,這個時候你說自己想要做皇帝,那這個時候有另一個可以制約自己的人,他會答應嗎?總不可能大家一起來做皇帝分國而治吧。

    第二,權臣衷心於正統,不願意動那個心思。這種情況一般是前任皇帝對自己非常好,很看重自己,這個時候自己無論如何都要去維護正統了,就算是皇帝沒有親生的娃兒,那就算是從同宗裡面也要找一個出來接班。像諸葛亮那種的,劉備都已經說了如果劉禪不行那就取而代之,可是越是這種的諸葛亮越不敢啊,只好拼命的工作,只為了能夠更好的幫劉禪守住這片江山。

    第三,中國自古就是以世襲制來傳皇位的,如果自己破壞了這個規矩,那就是逾越傳統。比如說有些是叔叔伯伯的對皇位動了點心思,可那畢竟是前任皇帝的老弟,是屬於血脈內部的傳承。再者,如同武則天這種的,直接把兒子推開自己當皇帝的,那她至少是皇帝的媳婦,太子的老媽,這其中也是用親情作為紐帶的,而且就算是這樣,朝廷裡仍然有很多大臣希望匡扶李唐,最後還是逼迫武則天退位了。

    第四,一般來說,這遇到這種事情,權臣都是會去找一小一點的皇族血脈,這樣自己同樣能夠擁有很大的權力,而且辦事情自己的責任還能夠讓皇帝來承擔一些,何樂而不為呢。而且,皇帝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當的,能夠爬到權臣的位置,一般都是會辦實事的臣子,而他們也知道,皇帝的責任是很大的,,沒必要而且可能性也小,還是不要動那個心思罷。

  • 4 # 吉月文

    中國古代權臣篡位的情況也是存在的。比如,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東漢末年曹丕篡位。曹魏又被司馬氏篡位。南北朝時期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唐也是被朱溫所滅,後周被趙匡胤所滅,實際上都是權臣篡位。宋代以後由於政府強化中央集權,加強對文臣武將的管理,所以篡位的事情就不容易出現了。不過晚清末年,袁世凱同樣以權臣身份迫使清帝退位,如果他沒有後來複闢的行為,由於是共和體制,倒也不能算篡位。但是因為他想當皇帝,所以倒也不妨看成是篡位。

    由此看來,篡位的事情並不少見。所以是否篡位,主要還是由當時的社會環境和個人利益選擇所決定的。

    權臣主導皇帝的繼承人選擇或者直接由他自己選擇繼承人的情況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種情況,權臣雖然弄權,但是並沒有篡位之心。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西漢時期的霍光。霍光主導了兩次皇帝繼位。第一次是昌邑王,第二次是漢宣帝。但無論如何,霍光本人並沒有取代劉氏成為新的皇帝的意願。這一點在漢宣帝打擊霍氏家族的時候,漢宣帝本人也認可了霍光對於西漢王朝穩定的貢獻,追究的是他的家族和門人的責任,而不是霍光的責任。

    第二種情況,是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最出名代表。不過漢獻帝並不是曹操擁立的,而是董卓擁立的。倒是北魏末期的時候,兩大權臣高氏宇文氏各自擁立一個傀儡皇帝形成了東魏西魏的分裂。傀儡皇帝雖然沒有權力,但在形式上依然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利用皇帝的名義可以使自己在政治鬥爭中處於較為有利的地位,宣傳上也更有優勢。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當皇帝反而會成為各方的鬥爭矛頭焦點,反而不如退居幕後,掌握實權。

  • 5 # 烏蘭察布卓資趙志強

    權臣自立,歷史上多有可以操縱皇帝的權臣,但取而代之者少,究其原因一個穩定的政權必然受到了士大夫階層的擁護,有廣泛的統治基礎,權臣擅權甚至取而代之往往發生在一個王朝的末期,土地兼併,農民起義,皇帝昏庸,官宦腐敗,王朝的統治往往失去了士大夫階層的支援,但即使如此,王莽篡漢也僅僅是曇花一現!究其原因,篡位者帝位來路不正,舊王朝養士數百年,士大夫階層內心深處的正統思想不是輕易可以撼動的。這也是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終身不敢代漢自立的根本原因,待曹操統計幾十年政權穩定後,其子才自立為帝!

  • 6 # 狼行萬里111

    一個原因是因為不想背上亂臣賊子的千古罵名,例如曾國藩

    一個原因是手中權力足夠大,能挾天子以令諸侯,例如曹操

    一個原因是因為某些錯綜複雜的情感,如多爾袞

  • 7 # 歷史的拐點

    歷史無數次證明,作為權臣,他只有兩條出路。要麼廢而自立比如曹丕,司馬炎,楊堅等。要麼讓人秋後算賬,死無葬身之地。就比如爾朱榮,霍光,多爾袞。所以,權臣與皇帝之間的矛盾真可以說是水火不容,你死我火。所以你說當權臣能夠改朝換代的時候他會心慈手軟嗎?堅決不會,只是這樣的人如履薄冰,深刻明白改朝換代的事情只能徐圖緩行。自立的問題太多而選擇迎立新君確實很好的徐圖方式。

    1、爭取到了中間派的支援與理解。一個朝堂上尤其是在權臣當道的時候,不是鐵骨錚錚的忠臣多,也不是一心從龍改朝換代的反臣多。反而是騎牆觀望的中間派最多。他們世受前朝恩澤,讓直接撤換他們與心不忍,既是屈服於權臣的淫威。也可能消極怠工。就像竹林七賢中的大多數人。而迎立新君是將這件事蓋上了遮羞布。讓這些中間派有了自我安慰的理由。從而更能配合權臣對於朝堂的掌控工作。

    2、行廢立之事,大大加強了權臣的權威。迎立新君,尤其是在有權臣在朝的時候。這時候大多會選擇一些年幼便於掌握的皇帝。小皇帝少不更事。權臣便可以名正言順的代天行事,進一步確認自己的權威。

    3、可以藉機排除異己,鞏固權力。擁立新君,怎麼都會有一批新的從龍功臣,權臣因掌握朝堂權力,必然是擁立後最大的獲益者。那麼其他大臣誰有功誰有過,功大功小全憑權臣掌控。於是便可以藉機將親信升到重要位置,將不對付者或明升暗降或直接排除。鞏固了自己在朝堂的權力。

    如果直接自立,試問你如何防範黎民百姓對前朝的思念。如何應對顧臣遺老對於前朝的思念與同情。如何解決領兵在外野心家的反戈一擊。歷史上便有權臣因為自己準備不足,倉促自立最終身死族滅的可笑事。比如東晉的桓玄。其實說一千道一萬個最重要的還是權臣需要有那樣的實力,能夠應對自立後的千夫所指。正如此,才需要時間建立起來一批利益共同體以應對可能的各種反撲。

    所以,權臣不是不著急自立,而是知道要成事必須準備充分。

  • 8 # HannibalLecter

    除了商周,中國封建王朝中的開國皇帝,大多出生都讓人大跌眼鏡——

    秦朝祖輩是養馬的蠻夷,嬴政小時候也是文明大國的人質和小叫花子。

    漢劉邦,地方小公務員外加地痞流氓

    曹魏——實力篡權

    唐李淵——實力奪位

    宋——實力奪位

    元——武力入侵征服

    明——小叫花子逆襲

    清——武力入侵征服

    在天下大亂的背景下,暴力,欺詐,逆襲打江山容易,但是要坐江山,就需要一套說法,要不然任何泥腿子都可以暴力推翻一個王朝,天下不得太平。

    包括泥腿子太平天國造反的時候,都要弄一套玄乎其玄,神乎其神的天國理論,不這麼做,不服眾,自己建立了政權,既不合法,也不和情。

    自古以來,任何人,任何家族做了皇帝,都要找一大幫知識分子來編一套理論說明法統和血統——

    君權是神授的,皇帝是天選的,是真龍化身,真龍的血統世代流傳。

    前朝是無道昏君,殘害天下蒼生,現在的君主是救世主。

    在這法統和血統限定的遊戲規則之下,所有的權力結構,政治構架,話語系統,符號系統,都要為其服務。比如說皇帝權力最大,比如說黃袍上有龍,象徵君權神授,比如皇位傳遞要講究血統,比如權力交疊時有大量儀式......

    面對這套法統,普通小老百姓只有老老實實理解,記憶,服從,對於他們來說皇帝姓什麼不重要,你換誰當皇帝,我都是種地,交租子,只要租子合理,我只對我上頭的封建士紳負責,而盤剝太厲害,我受不了了,就揭竿而起。

    而聰明一些的知識分子知道,我可以藉助鼓吹宣傳它而接近權力,飛黃騰達,光宗耀祖。因為知識分子作為最聰明的社會階層,手無縛雞之力,種田也不行,打仗也不行,全靠一張嘴。

    無論是聰明的知識分子,還是愚昧的平頭老百姓,無論你看不看得出來封建王朝的交替其實都是暴力的逆襲,都沒有那個實力還有時運去推翻皇帝,自己奪取最高權力,在這種情況下,小老百姓被法統,宗教,統治文化催眠,安心種地,效忠君主,而知識分子,不聽話,不配合的,比如文天祥一類,被斬盡殺絕,剩下來配合的,都去加強法統。

    所以識相的知識分子,是不敢自立為王的,而那些自立為王,沒有把法統,話語權,知識分子搞定的人,都要做好準備被世世代代的知識分子清算——

    雄才大略的曹操,透過武力,結束了天下大亂,避免了生靈塗炭,生前一直不敢自封為皇,死後還被嫌疑篡漢,始終被定位白臉梟雄角色。

    文治武功的朱棣,一輩子兢兢業業開創了明初的偉業,一輩子活在來路不正的陰影裡。

    勞模雍正,康熙的合法繼承人,只因為不是太子,被文人編了很多弒君奪位的段子。

    清末能臣袁世凱,一輩子做了很多務實的大事,如果不稱帝,可能就不會背上竊國大盜的罵名。

    比起得罪天下,破壞法統和血統的遊戲規則,有風險更小的做法,就是立個傀儡,只要控制得住這個傀儡,自己的位子可以安安心心做到老死,而自己的權力意志,又能充分實現,比如對中國造成了深重破壞的慈禧。

  • 9 # 特洛夫彬

    古代封建王朝裡出現過許多位高權重的權臣,他們雖為臣卻行君權,有的甚至能廢立皇帝。現在我們常說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這些權臣們肯定也有更進一步,皇袍加身的想法。然而歷史上卻鮮有走出這一步的權臣,他們選擇迎立新帝而不是自立為帝,我覺得有三個原因。

    首先是封建時代的君臣綱理約束。人民相信皇帝是上天選定的代理人,普天之下都是皇帝的子民,背叛皇帝會受到上天懲罰。權臣們也是在封建倫理思想、君臣之道薰陶下成長的,仗勢行君權尚在接受範圍內,若是奪了帝位,性質就不一樣了,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會遭到天下人唾棄。

    其次,皇室正統是民心所向。再無能的皇帝也代表了正統,是天下民心所向。若非皇帝徹底失了民心,權臣民心所向。權臣即使自立為帝,天下不歸心江山也做不安穩。

    第三個是沒有可靠班底。治理好江山,除了皇帝自己勤政,還需要下屬官員配合。權臣大都是結黨營私,打壓排除異己,最後圍攏在自己身邊的官員搞搞政治鬥爭在行,治理國家就力有不逮了。

  • 10 # 田夢搖

    主要原因是怕螳螂捕嬋,黃雀在後!你自立為皇帝,打你主意的人就多,來攻擊你的軍閥就有理由;你冊立一個傀儡皇帝,慢慢積蓄自己的力量,到時候水到渠成,何樂不為呢?曹孟德,司馬懿,楊堅三人的例子是可以借鑑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湖人隊為什麼不等2020年裸籤戴維斯?非得付出那麼大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