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怎麼理性地看待“網際網路寒冬”,真的如此——網際網路寒冬持續週期都在,還是表面現象——裁員潮只是企業發展和科技發展創新一定階段後的調整?不斷哪種情況,2019年,對網際網路資本、企業、創業和網際網路從業人員存在機遇和挑戰有哪些?因為根據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世界上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中有7家屬於網際網路企業,前五名則被網際網路獨佔。
2
回覆列表
  • 1 # 孔文松

    2018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這一年,資產價格跌宕起伏,中美關係進入冰點。整個社會輿論中充滿了宏大敘事的政治衝突和雞毛蒜皮的社會摩擦,作為普通人,作為一個創業者,我們被捲入資訊的洪流而無所適從,手機資訊流中充滿了網路廣告的智商稅和意識形態控制的催眠曲,有參考價值的資訊基本沒有。

    生意上,我們被經濟的週期按在地上摩擦,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撐而不得;輿論上,我們被主流普遍忽視,除了跳樓的和破產的可以被八卦,否則就是社會輿論裡最主流的隱形人。貧困山區的老大爺餓不餓,劉德華的嗓子啞不啞,還有隔壁的日本天皇道不道歉,都比中國經濟活動中的主要貢獻者更為重要。

    我們習慣了太多的集體敘事,國家民族團體,但是基於個體的敘事基本上只能存在於小說,還是言情的那種。

    2019年的開年,站在一個小企業的角度,分享一些觀點,希望給驚濤駭浪中的人一些不一樣的角度,從個體出發,為小企業謀私利。 是非對錯,請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沒有一句心靈雞湯,全部是苦咖啡。

    工業泡沫大破裂

    創業者一定要看清形勢

    P2P暴雷,債券暴雷,股市下跌,“網際網路+ ”神話破裂,甚至包括ofo的押金拖欠,本質上,都是工業泡沫的終結,網際網路不過是頂鍋的臨時工而已。真正的實業,尤其是工業企業和配套的上下游,有多苦,大家自己心裡有數。

    P2P是用來救實業的,因為廠子不能倒,股票質押也是為了救廠子的,發的債券何嘗不是? 工業本身在技術升級的成本壓力,房地產的吸血效應和成本上升(包括稅+費+老齡化+勞動法)帶來的低端製造業外遷,整體上,所有能融資的渠道,所有能創造泡沫資產的手段,都會來玩一遍。

    而ofo也並非特例,這種“網際網路+”的遊戲本質上是用富餘的工業產能和資本,去賺取其他投資人的認知差和智商差。

    玩得好的,去二級市場賺大眾的智商差,玩得不好,只能投資人之間互相賺智商差。 當然,資本遊戲又推進到了智慧汽車和某某咖啡,但是,套路真的有用完的那一刻。

    大蕭條期間奶農們傾倒牛奶

    我們在高呼工業4.0和新零售的時候,要多想想,自己能不能認知4.0,智商4.0 ,資本4.0?初中小學畢業的小老闆既然做不到,就不要輕易進入實業升級的修羅道場。

    這裡是成本要素最多最複雜且競爭全球化的領域,所有高呼的產業升級,不過是消滅大多數人的文雅版本。大部分產業升級比生物進化,殘酷程度有過之無不及。

    真正的好事兒,是不會號召的。殺頭的生意有人幹,賠本的買賣沒人做。實業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已經是資本密集和智力密集的高等級遊戲,沒事兒別亂入。

    所謂脫實向虛,是要讓人從第一產業(農業)和第二產業(工業)中徹底解放出來,向第三產業,甚至更虛擬化的新領域開展業務,改變自身在生態中的分配位置。

    只有新的產業,才能搶到靠前的位置。大部分行業,都是老大吃肉,老二喝湯,老三吃x。人性本能願意相信眼見為實,但是,越是有形的產業,越容易被過剩的資本和科技發展碾壓,也越容易構成投資陷阱。

    近25年來,以家庭消費的最複雜工業品為例,一輛桑塔納轎車的價格(相對於同期大米價格) 大概下降了20-30倍,從30-50萬斤等值,變成了2-4萬斤等值。漫長的價格下滑過程就是一個產業“整合”的過程,熬不住就出局。

    相反,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很難騙大爺大媽進場,更難去忽悠銀行系統內海量的過剩資金,因此,反而估值沒那麼離譜,也沒什麼巨頭,因為短期不容易規模化。

    比如早期的網際網路,比如遊戲,比如文化產品,比如服務,長期看還處於行業擴張和加速分工的過程,還有很多機會。 當然,搞不來高大上的,專注於區域範圍內的服務業,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向虛的方式。 至於進入到更深入的層面,就看各人造化和學習能力了。

    任何時候最忌諱跟風。每趟過一個產業大坑,坑裡全是犧牲掉的韭菜。對於大佬無所謂,市場上死幾百萬頭豬算是清理戰場,對於你而言就是被清理的物件。實業是屬於大佬的,不是你的。

    總結一下,我們一定到人少的新產業中吃肉,不要呆在老的實體產業裡面吃屎。新產業有時候看不太懂,但是,你能感知到真的都是聰明人。

    如果身邊的錢都來自傻大黑粗,而且模式一眼看到頭,很清晰,那麼,最好趕緊走,你可能在一條“比拼資金的成本與耐心”的不歸路上,等著被產業大佬連根拔起。

    日據時期大連金州內外棉株式會社

    技術因子導致財富重新分配

    資本價值削弱,陳舊資產轉讓要果斷

    中國正在處於最大一波規模的財產交接的過程中。 各大企業都陸續進入要麼子承父業,要麼變賣轉手的歷史程序。 資產交接,權力交接,連靠譜的備份方案都沒有,大部分家族的繼承成了一個大問題。

    獨生子女政策的普及,變相消滅了資本世家和官僚世家,他們普遍沒有足夠數量的子女,基本上沒有可能維持家族勢力延續。這時候,對於企業主而言,相比直接轉交資產,股權/資產的金融化這種“雲端繼承”的方式是更為可信的方案。這是這一輪企業併購浪潮、IPO浪潮甚至製造業下滑的核心原因之一,加速整合,加速退出。

    另一個原因是生產要素的分配權重向技術遷移。企業主和股東們控制的固定資產、資本的分配權重都在顯著下滑,不那麼值錢了,必須儘快出手。

    我們過去的經濟發展,核心動力就是廉價的生產要素供給,農民工便宜,土地便宜,原材料便宜,環境要素便宜(汙染隨便排放)+ 資本主義列強的訂單,一頭壓成本,一頭搶訂單。 那時候人不值錢,資本稀缺,固定資產稀缺。

    缺乏工作機會和法幣收入的農民工最好剝削,每年的春運,他們從城市回到鄉下,又從鄉下返回城市,後來,農民工的子女們——白領也加入了這個序列,加入到勞動力供給的隊伍中來。 春運就像是經濟的脈搏,穩定的跳動,春運人數的高峰是這個國家GDP總量的最完美的隱喻。

    春運的民工潮不會再有返鄉的峰值新高

    本來,遊戲還可以繼續,但是,兩個因素越來越導致難以為繼。

    首先,23%的農業人口,只產出了7% 左右的GDP,而且還在加速下滑,農業因為人口衰老和外遷導致凋敝速度在急劇上升。

    其次,農民生育意願的降低,農民工都老了。東部城市的城市化程序基本上到達了歷史最高點,西部比如重慶和成都,還有一些紅利可言。

    本來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農民工和他的孩子們突然金貴了。 人力成本飆升推動了自動化裝置的需求,推動了機器人蓬勃旺盛的投資,推動企業軟體的繁榮。

    如何提升效率,用更少的人來解決問題。勞動法本身也極大提升了人才的議價能力和用工的合規成本。 更離譜的就是技術推動了。一方面,技術進步進一步逼迫所有的企業主進入到科技競爭和薪資競爭的賽道上,另一方面,手裡沒有高質量的人才,或者自己不掌握領先的核心技術,繼承企業幾乎成了毀滅企業的最好方式。

    我們必須承認,工業化的早期過程已經徹底結束了,不再是傻大黑粗,不再是堆資源,堆原材料,堆人手就能夠實現利潤產出了。 核心技術的極高權重壓制了企業的資本價值,核心人才幾乎是企業的全部價值,企業不再是一個可交易的標的,核心人才也不再是一個可以隨意僱傭的富裕資源。

    想想看,一個價值幾個億的公司,核心資產50%就是三四個研發,如何交易?如何僱傭? 作為投資人你敢下手嗎?

    30多年的計劃生育,讓基礎勞動力和高階人才都變得稀缺,這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讓創業變得根本無利可圖,藍領工人和經理一個薪資水平,企業主哪有剩餘價值可以剝削?能有剩餘時間自己吃飯就算謝天謝地。

    同樣,投資者也不敢進場,核心人員稍有二心,企業的真實估值能掉50%還多,在晶片企業,一兩個頂尖技術人員就能讓晶片巨頭上天入地,逆轉乾坤,活生生的例子是Jim Keller,作為著名的晶片架構師,Jim Keller兩次拯救AMD,順便奠定了Apple 晶片王者地位,這幾年內被全球最頂尖的科技企業Samsung、Tesla 和Intel輪流挖去救命,歎為觀止。

    頂尖的晶片企業尚且如此,著名的新興晶片企業位元大陸出點人事問題導致估值暴跌也是正常不過了。

    Jim Keller 一個人搞定一個行業的所有巨頭

    Jim Keller 的例子會越來越多,技術的發展讓人的價值以億來估值。這時,對於企業股權本身的投資就顯得棄之可惜,食之無味,且風險巨大。

    總之,創業在未來是最慷慨的慈善事業。高人力成本會消滅大部分利潤和資本價值,手裡的落後產能企業,儘快變現。

    資本利得轉向按勞分配

    生產關係和貨幣變遷是歷史性機遇

    在老齡化的時代,資本是極其過剩的,無路可走。與此同時,人的價值的飆升倒逼全社會重新配置資源,重新分錢。

    從公司角度看,年薪數十萬的CEO,手下有估值過億的員工,究竟誰養誰?簡單的僱傭勞動關係,甚至有限合夥關係已經無法容納現在的超級人才,要擁有這樣的超級人才,不是給予百萬年薪就可以承載,真的需要用透明賬本(區塊鏈)+動態調節的分紅模式(Token)來組織生產關係,換句話說,就是更先進工分制+股權動態配置。誰先做好準備,聚攏最好的人才最多的使用者,誰就可能勝出。

    人口通縮影響了分錢模式,更影響了錢本身。2019年,貨幣危機可能依然無法迴避。

    全球市場都沒有經歷老齡化的經驗,因為沒想到大家能命這麼長。大家都習慣了年輕人多的時候,經濟擴張,消費旺盛,政府趨向於多印貨幣,貨幣通脹,財政充盈,整個經濟體螺旋向上,一派生機盎然;年輕人少的時候,經濟收斂,消費低迷,政府印了貨幣也沒人超額消費,更沒人超額投資,整個經濟體螺旋式坍塌,債務危機縈繞不散。

    日本最為典型,寬鬆的貨幣,帶來的卻是通縮的社會,日元對美元幾乎是2018年裡面最強悍的貨幣對。日元背後的日本政府是日本國債最大的買家,也是日本股市最大的買家,日本政府拼命拉盤,但是市場就是不太買單。最終,物價還是基本不再上漲,資產價格還是不上漲。最終,只有突破立法,吸引外來移民。

    貨幣和人口最終會是匹配的。人口通縮社會,必然匹配通縮的貨幣和螺旋收斂的資本市場。雖然貨幣可以變相通縮,財政吃不消,資本市場吃不消,全球市場的借新還舊持續了幾十年,通脹的貨幣給了政府最好的支票本。

    一旦法幣不足夠通縮,底層的人民群眾自己會選擇自己的貨幣。在老齡化深重,人力成本高昂的香港,有過類似的嘗試,只是侷限於社會中下階層。

    香港的“聖雅各福群會”中就在推動一個「社群經濟互助計劃」。會員們相互交換才能、服務和物品,按照時間計價,其中的媒介就是時分券。時分券的面值分五款:60分鐘,30分鐘,10分鐘,5分鐘和1分鐘。這樣的社群貨幣代表了普遍存在的難以定價的服務需求。

    對於嚴重分層的老齡化社會來說,普通人民需要的具體的服務和投入的時間,那些才是自己擁有的硬通貨,是改善生活的唯一路徑。底層人民選擇不再相信法幣,技術給了更多人交換的便利。

    失去了底層大多數人民的支援,缺乏人民的法幣體系就迎來了真正的風險,不僅僅無法定義資產,還可能流動性日益被約束。

    蘇維埃早期的工分券

    在資本推動新的生產力(機器人)大規模普及,或者人口趨勢被扭轉之前,削減一切法幣投資。投資給自己,服務給社會,可能是最佳出路。

    當前,贏弱的資本市場既無韭菜接盤,又無法創造資本價值(可以買到的可控的關鍵資產),越加龐氏化。

    法幣的出路就是加速發展科技樹,加速生產力的補充,維護法幣的內涵和購買力支撐。

    人的價值的急劇升高,難以控制,只有更多的機器人才能讓基於法幣的資本獲得持續可控的回報。機器人輸出生產力,讓更多的企業實現“可控”交易,降低不確定性,凸顯資產屬性,基於法幣的資本市場才會重歸繁榮。

    可是,人的價值抬升是不可逆的,對於企業來說,機器人的出現並不會降低用人成本,而是會更顯著抬高人的身價。

    人代表著需求,更代表著稀缺和差異化。就像我們的客服系統,在智慧語音互動和人工座席之間比較,客戶還是希望有一個活人來接聽來服務更願意埋單。

    同樣,機器人賣房子,是賣不出去的。人和機器之間的區別就是,人代表了需求,人更能激發人的需求。

    軟銀的機器人pepper

    總結以上,2019年直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核心趨勢是:

    人貴了,人的需求更貴了。我們所看到的中美貿易戰,其實是需求的爭奪戰。錢便宜了,錢帶來的產能不值錢了。靠錢生錢的遊戲玩不下去了。整個市場從資本利得,被迫轉向按勞分配。

    作為企業主,應該圍繞人的需求去動態調整,不要輕易圍繞產能去規模擴張。

    祝大家2019一切都好。

  • 2 # 杜坤維

    樹大招風,網際網路因為高大上總是惹人眼球,有風吹草動,就會引發關注,一傳十十傳百,訊息就會擴大化。

    實際上網際網路行業待遇好但競爭激烈,流動性比較大,一些網際網路公司為了經濟效益,會突擊裁掉一些員工,減少支出,扮靚業績。

    也有一些網際網路採用末尾淘汰制之類的考核機制,淘汰一些低效率的員工,或者激發更多的工作熱情。

    三是戰略最佳化崗位。一些較為成熟的公司,實行戰略轉型或者是內部組織架構的戰略調整,就會淘汰一些員工,但也會增加一些員工。

    網際網路未來幾年還會是較為有發展前途的,像很多網際網路公司成為行業巨人,並向多元化發展,像阿里巴巴,哪裡還只是一個網購平臺,向移動支付戰略發展,向人工智慧、晶片半導體和股權投資等多方向發力,規模越來越大。

    網際網路寒冬只不過是年年的一個老劇本而已,

  • 3 # 壹號財經評論

    網際網路與實體相互相承。實體弱則網際網路也強不到哪去。

    歸根結底一句話,實業是根基,實業不景氣會傳導到網際網路企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翔鶴,瑞鶴號兩艘航空母艦如果參戰,對中途島海戰有改變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