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天哆啦
-
2 # 秦東龍子
趙普出身小史,‘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對後世很有影響,成為儒學治國的名言。一生捕佐二位皇帝上位當了三任宰相。首先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趙普是其中最關健人物,對宋朝建立有著最重要的貢獻。後又出策‘杯酒釋兵權’同時參與籌建宋朝建國的方針戰略,實現了大宋中央君主的高度集權,決定了整個宋朝的基本走勢,對後世也有重大影響。 一次,宋太祖登門看望生病的趙普,發現廊下放著有人剛送來的十瓶禮物,開啟後見全部是瓜子黃金,心裡產生陰影。後來又發現趙普違反禁令私運木材擴充套件府第等問題,逐慚使太祖失去對趙普的信任,貶任下放。 宋太祖死後宋太宗接帝位,‘兄終弟及’並不合宗法,‘燭光斧影’更加重了世人對宋太宗的質疑非議。此時趙普主動示好宋太宗,密陳上書言知道杜太后留有遺書,史稱‘金匱盟書’。約定太祖死後傳位於太宗趙光義。從此,趙普又得寵於太宗皇帝再次為相。 如此個為了私利而放棄原則的人,又怎麼能夠得到後世人們的推崇頌揚呢?
-
3 # 尋根拜祖
“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為趙宋王朝的建立和穩定做出了不世功勳,可以說是趙宋集團最主要的功臣。之所以沒有達到“流芳百世”的效果,主要原因在於個人德行上的虧缺,這個虧缺主要體現在他為官期間的專橫與貪腐,以及為了投靠趙光義,不惜炮製“金匱之盟”的謊言。因而,他那句有名的“半部論語治天下”,也成了後人對他的嘲諷!
一、趙普的起家趙普能走進趙匡胤的身邊,得益於宰相範質的推薦,由此成為趙匡胤手下的一名軍事判官。不久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生病,趙普侍奉趙弘殷非常盡心。感動之餘,趙弘殷視他為族人,並讓趙匡胤多照看他。
趙匡胤此時已經身居要職,趙普對趙弘殷的侍奉,無疑是為了討好趙匡胤。不過這也沒什麼可指責的,晉升之道,總比行賄強很多吧。趙匡胤跟趙普幾次交流,發現這個人不簡單,書雖然讀得不多,但很有見識。
慢慢地趙匡胤交辦他一些事,趙普也非常出色地完成,由此深得趙匡胤喜歡,官越做越高。當趙匡胤成了歸德軍節度使後,他提拔趙普做了他的掌書記官,成為趙匡胤的心腹。
趙普真正的發跡,源自於陳橋兵變的擁立之功。雖然史書交代得猶抱琵琶半遮面,但還是能看得出,趙普就是“陳橋兵變”的第一謀臣!因此,趙匡胤登基後,立即提升趙普為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
自此,趙普奠定了他是趙匡胤最得力、最親信的心腹地位。後來在征討李筠、李重進的軍事行動中有立下大功,為趙匡胤獻計削弱武將兵權,以及軍事、政治、經濟改革方面都立下大功。乾德二年,趙普終於拜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臣!
二、趙普的兩次德行虧缺身份變了,想法也就變了。熬上頂峰的趙普開始變專橫跋扈,而且視財如命。曾經有一次,他收受吳越王錢俶的賄賂,被趙匡胤抓了個正著。但趙匡胤只是一笑了之,權當沒看見。
趙匡胤的寬容,沒有讓趙普引以為戒,反而變本加厲,竟然利用職權,做起木材生意來,弄得趙匡胤很生氣,差點罷了他的相。但趙普依然不接受教訓,大肆貪汙,並有結黨營私之舉。終於被忍無可忍的趙匡胤降職調離京城。
不久,讓趙普更加恐懼的事情發生了——趙光義即位!原來,趙普與趙光義的關係一直不好。原因在於,趙普早就看出趙光義有謀位的野心,一直想方設法打壓趙光義。
應該說,他此舉是對趙匡胤的忠誠,無可厚非,但不幸的是趙光義陰謀得逞了!不久他被調進京城閒置,恰恰又碰上一個官場惡狗,他的死敵盧多遜的打擊報復,趙普過得很鬱悶。
為了重新受寵,他找到了趙光義,獻上一個投名狀——“金匱之盟”。說當年太后曾經與趙匡胤兄弟定下盟約,立趙光義為嗣君,趙普就是證人!這個“金匱之盟”像一個歷史謎團,在趙光義登基幾年後,突然由趙普曝光。後世史學家大多認為,所謂“金匱之盟”就是趙普編造的謊言,正好滿足了趙光義,以此堵住眾人對他得位不正的指責!
“金匱之盟”曝光後,趙普再次迎來人生的巔峰,他二度拜相!
不可否認趙普的才華和卓越的政治才能,也不可抹殺他對大宋王朝的卓著功勳,但趙普的道德虧缺,還是給他留下了人生的遺憾!
-
4 # Puda27
真心不知道趙普功勞大在哪裡!戰略嗎?先南後北、先易後難這個戰略不能說是一個成功的戰略,錯失了遼朝最虛弱的時候收回幽雲十六州的大好時機,先易後難本身就是怯懦的藉口!而且,柴榮死後,南方再無強敵,最強悍的後唐主力被柴榮收拾了,從此只能向北屈膝討好。對趙大忠誠嗎?就是一個牆頭草而已。
-
5 # 千年歷史一葉舟
趙普(922年-992年),是北宋開國功臣。
功勞很大,問題也很多。先說功勞。
擁立之功
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擁立之功。開國功臣。淳化三年(992年),趙普病逝,年七十一。宋太宗親撰八分字神道碑賜之。累封韓王,賜諡“忠獻”,並配饗太祖廟庭。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杯酒釋兵權之計
宋太祖平定叛亂後的一天,趙普問道:“為什麼自從唐末以來,數十年間帝王換了十二君,爭戰無休無止?我要建國家長久之計,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趙普精通治道,說:“這個問題就在於藩鎮權力太重、君弱臣強而已,只要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宋太祖就連聲說:“你不用再說了,我全明白了。”
後期協助趙匡胤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等重大措施。可以說是有很大功勞的。
最大的問題兩個。一個是貪財,一個讀書少,是肚子裡治國方略有限。
先說貪財
趙普這個人貪財。這是他很大的一個問題,自古以來,不乏治國能臣。然而這一條問題就可以把功勞抹殺一半。比如和珅一樣。和珅治國也是很厲害的。但是貪財也厲害。最後被嘉慶砍了頭。趙普還算好。
歷史記載,宋太祖有一次造訪趙普府第,正好吳越王錢俶派人送信和禮物,單子上說是“海物十瓶”,放在堂屋的邊。正好宋太祖的車到了,趙普匆忙出去迎接,來不及把禮物收起來。宋太祖看見了問是什麼東西,趙普回答是海物。宋太祖說:“錢俶送來的海物,一定很好。”就命人開啟,結果發現瓶裡裝的全是金瓜子(小顆粒的瓜子黃金)。因為貪財漸漸後來失去皇帝信任。
讀書少,缺少定國安邦之大策
北宋時期,重文輕武。趙普這個人不太讀書,死的時候書箱子裡就一本論語,還沒看完。其“半部《論語》治天下”傳於後世,雖然有所誇張,但是也反映出了他這個開國功臣並非治世能臣。
古往今來,治世之能臣,上古有周公,姜子牙,李斯。三國諸葛亮。唐代有魏徵。明有劉伯溫,包公。雖然不一定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但是不讀之國安邦之策如何治理國家?元朝開國到覆滅和只知征戰不知守成也有關係,清滿人入關後的康乾盛世正是因為朝庭還是要學習之國安邦之策。
開國和治國理念並不一樣。所以後期用他也不多了。
-
6 # 廣東豐湖書院
趙普在政壇的建樹是令人驚訝的,而他的貢獻還不止於內治方面,宋初剿滅周邊各國的軍事擴張戰略竟然也是靠他“襄贊定策”。趙普為大宋王朝立下如此卓越的功勳,卻只給後人留下了一個非常模糊不清的形象,這似乎很不公平。但凡事一定有其原因,此人的個人品質實在難以恭維。
夜半時分,馬軍副指揮使趙弘殷率領著一支人馬,來到了滁州清流關城下,傳呼開門,想要入城休息。城上的守將正是他的兒子、剛剛被後周世宗皇帝提拔為殿前都虞侯兼領嚴州刺史的趙匡胤。這座地勢險惡的關隘是趙匡胤經過力戰,幾天前才從南唐軍隊手中奪下來的。趙匡胤不肯開城,因為“父子固親,(但城門的)啟閉,王事也。”於是,趙弘殷的部隊只好露宿在城外,天亮才得以入城。
這件事發生在顯德三年(公元956年)春天,世宗皇帝御駕親征向南唐大舉進攻,作戰驍勇的趙匡胤由此開始得到世宗的賞識,進入個人事業的快速上升期。這個小故事被載入正史,顯然是為了說明趙匡胤的治軍嚴明和公而忘私。而如果按照現代混沌學“蝴蝶效應”的理論來分析,這件事所造成的影響相當重大,完全可以描述為“永久性地、不可逆轉地改變了歷史的程序”。
由於在城外凍了半夜,趙老爺子病倒了。當戰事突變,趙匡胤必須馬上率軍出發時,老爹卻歪在床上,於是剛配到趙匡胤身邊沒幾天的軍事推官趙普被留下來做臨時“男護工”。很難說這是由於趙匡胤對他的信任,還是因為在打仗方面像他這種文職人員本來也派不上什麼用場。當時趙匡胤還算不上國家級的重要將領,只能排進“新秀”之列,替他照顧生病的老爹當然也不能說是多要緊的公務,更接近於一種私下的人情,無關大局卻又不便推拒。然而,趙普正是憑藉著這段“護工”經歷得到了趙老爺子的信賴,從此被趙氏家族當做族人看待,從小小的軍事推官升任趙匡胤身邊的節度掌書記(略相當於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並最終成為大宋開國皇帝身邊最重要的謀臣。
司馬光的《涑水記聞》裡有這樣一段記錄:“太祖初登極時,杜太后尚康寧,常與上議軍國事,猶呼趙普為書記,嘗撫勞之曰:‘趙書記且為盡心,吾兒未更事也。’”趙普固然對大宋建國做過重大貢獻,也確實比太祖年長五歲,但太后完全把他作為皇帝兄長甚至長輩的說話口氣還是太過不同尋常,足見他與趙家的關係。
遍查正史野史,在軍師或謀士這一類人物中,諸葛亮無疑是名氣最大的一個,與之相比,知道趙普這個名字的人實在是少得可憐。再進一步比較,“羽扇綸巾”的諸葛丞相是智慧和道德的雙重化身,留下了太多膾炙人口的精彩故事,還有連弩、饅頭、孔明燈和木牛流馬等諸多個人發明,形象近於完美無缺;而正史中對趙普的基本描述是“少習吏事,寡學術”,就是說不學無術,自幼的理想是成為權力場中的混混兒。這樣一個人聽起來就相當討厭,根本沒有什麼可讓人欣賞的。
但事實上,劉備的蜀漢政權只能算是一股地方割據勢力,從頭到尾、滿打滿算也不過存在了五十年,其中由諸葛亮主持工作的二十年雖然治理的不錯,充其量也只是勉強做到了偏安一隅,最終還是在三國中第一個滅亡。而趙普輔助自己的君主建立了一個歷時三個多世紀的大王朝,他對大宋之功是怎麼形容都不過分的。陳橋兵變他就是主謀之一,除了黃袍加身的皇帝本人,他是其中最關鍵的人物,對這個國家的建立有著最重要的貢獻。此後的“杯酒釋兵權”,他又是主要的設計師。同時,他還參與了這個國家誕生之初幾乎所有重要方針、路線的制訂,他提出的治國方略幫助大宋實現了中央君主的高度集權,決定了整個宋朝的基本走勢,甚至對後世也有著重大影響。
作為一個“習吏事、寡學術”的半吊子書生,趙普在政壇的建樹是令人驚訝的,而他的貢獻還不止於內治方面,宋初剿滅周邊各國的軍事擴張戰略竟然也是靠他“襄贊定策”。明人劉浚有一幅著名的《雪夜訪普圖》,描繪的就是趙匡胤雪夜上門訪問趙普,共商“先南後北”擴張計劃的故事。
趙普為大宋王朝立下如此卓越的功勳,卻只給後人留下了一個非常模糊不清的形象,這似乎很不公平。但凡事一定有其原因,此人的個人品質實在難以恭維。
趙匡胤曾經為了趙普而發明過一個不太常用的成語:“鼎鐺有耳”。有個叫雷德驤的御史中丞(可以大致理解為監察部長兼中央紀檢委主任),劾奏趙普強佔市人第宅,聚斂財賄。皇帝大怒,斥責道:“只要是像鼎和鐺這樣有耳朵的東西就聽說過,趙普是我最器重的人!”命令左右拖著這位大臣在庭前繞了好幾圈,帽子都掉到了地上,還警告他不許對外人說起趙普的事。這僅僅是一個很小的例子,如此沒有原則的袒護,自然不可能讓朝中臣子們信服,大家心裡會怎樣看待趙普,是不難想象的。
史載,有一次宋太祖登門去看望生病的趙普,看到廊下堆有剛送來的十瓶禮物,就問是什麼東西。趙普說是吳越王錢亻叔 送的海貨。皇帝好奇,開啟一看,卻全是小顆粒的瓜子黃金。皇帝當時心情很好,告訴趙普受之無妨,並笑言:錢亻叔 大概認為國家大事都是由你決定吧。話雖如此,這件事卻一定會在皇帝心裡產生陰影。後來,皇帝又發現了趙普違反禁令私運木材擴充套件府第等很多問題。這些公忠其表、謀私其內的行為,終於使趙普逐漸失去了皇帝的寵信。
當初受太祖袒護時,趙普有恃無恐,連太祖的弟弟趙光義都不放在眼裡,兩個人矛盾很深。太祖死後,趙光義繼位成為了太宗皇帝,趙普被貶出京城。由於太祖的死太過突然,而“兄終弟及”並不合宗法,此事遂成宋初又一樁千古疑案,當時朝野中的輿論就對太宗頗有不利。於是趙普主動向太宗示好,密陳說自己手裡存有杜太后留下的遺書,早已約定了太祖死後傳位於太宗,即所謂“金匱盟書”。從各方面分析,趙普提供的應該是偽證無疑,而他這一舉動對趙光義的意義自然非同小可,從此他又得寵於太宗皇帝,在朝中東山再起。不過,以這樣的品行,縱然成就了千秋功業,也很難流芳百世。
回覆列表
趙普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後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協助趙匡胤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宋太宗親撰八分字神道碑賜之。累封韓王,賜諡“忠獻”,並配饗太祖廟庭。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歷史的評價是客觀公正的,個人認為趙普之所以沒有流芳千古的原因有三。
一:趙宋得國不正,雖然宋太祖文韜武略,一統天下,但是欺負孤兒寡母發動兵變建立國家,非英雄所為,為後世人所不恥。
二:宋朝讓人大失所望,宋朝從始至終都沒有實現真正意義的大一統,河套和幽雲之地是其永恆的夢魘,飽受侵略的人民們如何能給趙宋締造者正面評價呢?
三:趙普的政治理念、施政措施讓宋朝的軍事能力受到了巨大打擊,是趙宋軍事乏力的始作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