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冬烘先生
-
2 # 園丁1958
“最佳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教改實驗全面實施以來,我原來所在學校廣大實驗教師主動改革、大膽探索、團結協作,積極實踐。從學習理念到登臺施教,從研討交流到規範操作,既有遭遇困惑時的心酸苦辣,也有研究探索中的晝夜辛勞,更有實驗取得成效時的興奮喜悅。一次次努力、一滴滴汗水,大家用心血凝成了實驗點點滴滴的做法和經驗。下面我就談談他們在實驗中如何構建自己的教學模式---先學後導,當堂訓練教學模式。
一:認真學習理論,把握高效課堂的內涵
先立後破,讓變革實現平滑過渡,要求生進則師退,新成則舊消。從問題入手,讓變化立於不敗之地,要求先要建立標準,然後再去發現問題。破解問題產生的根源,改革課堂制度,尋找新的途徑和方法,建立新課堂模式。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因為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作出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切性。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否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消解,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二:大膽嘗試,構建模式
確立目標---自主構建----展示交流---拓展延伸---歸納評價
課堂上注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透過密切教材與學生生活經驗、生活實踐、認知結構之間的關係,讓學生在情境中形成學習的動機;並透過引導學生提問,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實踐中,老師嘗試引導學生運用聯絡的觀念來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學會換角度思考問題,特別是用批判性的眼光來思考問題。最後,運用評價槓桿,充分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 ,讓學生體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這樣,才真正體現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地位,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利用問題導讀單,透過預習讀文,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做到心中有數,建立個體學習的重難點框架,讓我們預習的光芒照耀在課堂的每一個角落。這樣,聽課時,便能夠抓住課堂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利用問題生成解決單,課堂上教師要主動回退,不斷給學生創造機會,不斷變化形式,不斷鼓勵學生,讚賞他,激勵他,欣賞他最美麗的錯誤。同時要培養他的展示能力,要為他們創設安全的環境。利用問題訓練單,讓“保底與推進”兩結合。第一是保“基礎”這個底,注重學生作業的基礎性,課堂上每個學生都必須完成基礎題。這裡我們強呼叫好教材,教每一課都要強化落實課後作業題的意識,讓學生能紮紮實實地完成書上的習題,就是上完這一節課之後最好的學習檢測了。然後,對於能力水平略高的學生再做一些相應的拔高,滿足他們在學習上的需求;對於能力偏弱的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就是對他們最高的要求,在此基礎上適當的加大點難度,給他們建立嘗試的機會,從而推進,讓每個孩子都能吃飽、吃好。第二是保“基數”這個底,在課堂練習時間,教師要把握好作業的數量與學生完成時間之間的關係,確保課內作業當堂完成,如果時間有多餘,再推進作業的量。
三:入模再出模——實現由有效教學到高效教學的變化
建立一個教學模式,是落實高效學習理念而搭建的一個平臺。入模是透過建立規則、標準,為每一個老師指出課堂改革的途徑和方法,增加可操作性。但模式不等於模式化,“確立目標---自主構建----展示交流---拓展延伸---歸納評價”模式不是老師的最終目的,老師的目的透過模式這個載體,一步步將已經符合國家教育方針的教育、教學理念,內化成我的“教”“學”行為,力求從“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學習能力就是課堂生存能力,也是素質教育最關鍵的那個“素質”。高效課堂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包括自我學習,能夠讓學生自主、自覺、自願地學習。假如沒有這些能力,學生們就不會走出課堂,走向校園,走向社群。此外還應培養學生“敢作敢為”、“會感知知識”、“聯想拓展”、“交流合作”、“善於表達”、“整理筆記”,等等。使教師的教學行為實現由有效到高效的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從被動、低效向主動、高效的鉅變。
總之老師要把握好尺度,認真地備教案,備學生,備課堂設計,才能有效地開展高效課堂的進行。以上回答不妥之處請指正。
-
3 # 語文思維
我是教初中語文的,題主問題中的三個條件“人數多”“高效”“有趣”要三結合,其中,“高效”是核心,“有趣”是途徑。我是怎樣去做的?我將列舉我實踐的大量事例來回答。
一、“人數多”這個條件就是客觀現實。在沒限制班上人數的時候,我們學校一般每個班都是70幾個人。語數外三科,一個老師兩個班,一般有150人左右。現在限制了班級人數,一個班在50——55人之間。
我心中班級的理想人數是30人以內。
二、“高效”這個條件是核心,是要花狠功夫才能達成的。語文學科歷來就是少慢差費的,課堂效率低下早已是普遍現象。但是,我們不能認為它是普遍的就是正常的,所以國家透過調整課標、調整課程、更新觀念、培訓老師,指導一線老師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線老師也透過各種方式,努力去踐行新課程理念,努力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我透過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在以下幾方面努力探索過,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1.最佳化課堂提問。
我教學《老王》的時候,提一個主問題:老王為什麼愧怍呢?在教學《社戲》的時候,就提一個主問題:那一夜的豆也不好吃,那一夜的戲也不好看,為什麼作者在結尾卻說,再也沒有吃過那夜似的好豆,再也沒看過那夜似的好戲了呢?我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時候就提一個主問題:百草園是童年魯迅的樂園,表現在哪些地方?三味書屋就沒有樂趣了嗎?
因為圍繞這些主問題還可以有許多的追問。學生必須自己閱讀課文後,提出許多小問題才能解決這些大問題。在提出小問題,也就是說提出各種追問的時候,開展討論就很有必要。討論的時候,一方面是參與的人比較多,另一方面是每個學生有觀點的時候他有機會表達出來。當一節課有了思維的參與,這節課就活了起來,效率自然就高了。
3.開展一定的活動。我主要開展的是課堂小辯論和課本劇表演。
(1)課堂小辯論。
記得這學期上的第一篇古文《陳太丘與友期》,文章的結尾是:七歲的元方,因為父親的朋友失信又無禮的行為而生氣。所以,當父親的朋友明白自己的錯誤主動下車來拉元方的時候,元放頭也不回地徑直回屋了。
當時我就組織了一個課堂小辯論:你認為元方的做法正確嗎?全班同學參與辯論,分為同意和不同意兩方。一方站著,一方坐著,辯論非常的激烈,有理有據,觀點鮮明,很出乎我的意料。我相信:這樣的課堂是高效率的。以前教學《愚公移山》、《海鷗喬那坦》也是同樣的辯論效果。
(2)課本劇表演。
一般是情節性比較強的文章,適合於課堂表演。現代文中最好表演的是《我的叔叔于勒》。表演得最多的是古文,如《蜀鄙二僧》《扁鵲見蔡桓公》《晏子使楚》《提轄拳打鎮關西》《范進中舉》等。戲劇單元是天然的表演材料,當然不放過。
這樣的課本劇表演不需要寫劇本,就是翻譯過後憑學生的理解自由發揮,允許添角色,參與率很高,往往一節課表演不完,學生要求還用一節課。這種情況下,一般我都會“嬌慣”我的學生,滿足他們表演的慾望。
從以上三個方法可以看出,怎樣讓學生數量多的課堂高效的核心點:就是想辦法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學生參與的面儘量的廣。
三、有趣的課堂。
學生有興趣的課堂,就是學生學得輕鬆的課堂,就是學生愛學的課堂。一般透過以下方式讓學生學有興趣:
2.語文學習與音樂、美術相結合。
我的課堂語文與音樂相結合的例子,如:大家耳熟能的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我就教學生學唱這些歌,歌唱會了,詩詞的情感語意也把握了,學生興趣也高漲起來了。我教學散文《望天樹》的時候,就教學生唱《好大一棵樹》,也是歌學會了,文章的主題和寫作思路也理解了。每當課間,教室裡迴盪著各種聲調的“好大一棵樹”的歌聲時,我和學生都開心極了。
我也有語文與美術相結合的例子,如古文《河中石獸》怎麼會在河的上游找到石獸呢?我講,越講學生越昏,我就喊他們自己畫,一畫就明白了。《羚羊飛渡》也是語文和美術相結合的很好的例子。
本文小結:怎樣在學生人數較多的情況下,去建設語文高效而不失樂趣的課堂?
1.我的觀點是:
(1)想辦法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學生參與的面儘量的廣。
(2)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
2.我的做法是:
(1)最佳化課堂提問,激發學生思維。
(3)尋找語文與音樂、美術的聯絡,讓學生學得快樂起來。
【注】以上所列舉的課文,均出自鄂教版語文教材初中7——9年級。因為我本學期才接觸新的部編版教材。在使用新教材中,我會努力做得更好!
-
4 # 肖嘉鴻
時下,我們依然存在大班額,但是人數多,並不是教學要求會降低。大班額是面對的現實,是前提條件。
接下來,我說一下“高效”。簡單地說就是在一節課內,用較短的時間完成本課的目標任務。這個應該成為每一位追求上好課老師的共同目標,這是好老師的基本功。我認為,要實現這一點,老師必須在課前做足功夫。
1、準確把握教學目的。我主張一課一得。我們的學生走進課堂,每天上課接受教導,不可能一下子學會很多。學習的規律也是日積月累,聚少成多的。一堂課目的明確,老師化繁就簡,更容易組織教學
2、教學準備充分。一堂高效課必須創造必要的條件作保證。老師要精講,學生精練,不浪費時間。現在教室裡多媒體裝置比較普及。我們完會不必為出示問題而消耗時間,只輕觸鍵盤即可。學生必須要的學具都在課前已就緒的。教具學具準備是其一,更為重要的是課前的預習。思想的準備更重要,因為更能直接切入重難點。所謂高效,就是用最短的時間突破本課的重難點而已。
課堂上的組織教學嚴謹,不拖泥帶水。
3、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性高。一堂高效課肯定是學生參與面廣,思維活躍的課。他們或被內容吸引,或被有趣的形式吸引,全身心地投入。討論、交流、操作、展示,都圍繞課堂目標展開,收放自如。特級老師孫雙金是我的榜樣。
4、師生雙向互動自然流暢。我們經常看到,有的老師為了節省時間,喜歡唱“獨角戲”,以為討論是浪費時間。這就是教學思想偏頗的原故。我們課堂的主人永遠是學生而不是老師。課堂學習的目標指向決定了這個,所以老師一定要找準位置。老師的作用應該在引導、點拔、提煉上多下功夫。
5、形式上簡約,易於操作。我們的課講究啟承轉合,跟做文章是一個道理。題主說的“有趣”,我認為在這裡可以得以體現。教師設計巧妙的開頭,製造懸念、激發興趣、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是高明的做法。課中多用討論、辯論、小組賽、動手實驗等都比一味地講解更有趣更有效。
小結:一堂高效課是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的課;是師生互相交流充分的課;是有趣和有益並存的課;是目標達成面廣的課。
讓我們一起加油!
-
5 # 源小米
現在一些學校,特別是重點學校,學生人數都比較多。老師想讓上一節高效而不失趣味的課要花不少心思的。因為在現實生活中能把課講得特別生動,照顧到學生的接受心理,又要考慮到考試的需要,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節課,二節課有時還可以,天天都上得精彩高效還真有些難度。
原因一是學生人數多,管理紀律需要一些時間。有些孩子不是主觀搗亂紀律的,就是老師講到有趣的地方,或是勾起他的興趣,他都會忍不住與同桌或是前後位議論一番,能及時收回的學生並不多。
原因二高效的標準是什麼?是老師把本課的知識點全講完了,學生全都理解了。學生接受能力是不一樣的,全部都能理解是不可能的,能做到大多數人接受就很不容易了。
原因三這個不失趣味怎麼衡量?你講一個笑話想活躍一下氣氛,有人馬上就笑,有人不感興趣,有人可能下課了才會笑,有人還認為你在浪費時間。
作為老師,如果不把一節課上成水課呢?
第一是認真紮實地備課。瞭解教材,瞭解學生的情況,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在教學中要自信,儀態大方,用好的情緒感染學生。
第三課堂教學要注意與學生的互動,不要總站在講臺上滔滔不絕,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甚至是教室的後面,觀察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注,而不是忽略。
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回覆列表
可以嘗試將學生分類,比如讓不安分的學生在適當時機帶動氣氛,成績好的學生燉讓他們回答問題,這樣兩頭兼顧,應該能很好帶動中間成績的學生。我們經常這樣做,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