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既然近防炮是戰艦的最後防線,為什麼不像二戰時戰列艦副炮一樣裝滿近防炮呢?一艘戰艦如果裝上了6-8門近防炮不就無敵了?
13
回覆列表
  • 1 # 嘯鷹評

    這麼說吧,褲衩是你的最後一道防線,你怎麼不渾身套滿褲衩?或者是隻穿褲衩?

    比如說所有人都這樣?

    近防炮就是軍艦的褲衩,能遮住就行了,也沒指望這東西能有多大的用處。

    畢竟真正管用的是外套衣服褲子之類的,至於褲衩穿不穿都行不穿褲衩的一大群!也沒見他們被怎麼了啊?

    軍艦的衣服是防空導彈而不是近防炮!

    說塞滿近防炮的我只能說是紅海看多了吧?紅海行動不錯,但是hq16幹嘛去了?看戲呢?正常模式是幾十公里外先攔截一波!

    塞滿近防炮還不如多塞倆垂髮!

    非要找近防炮一大群的騷擾衣阿華去!

  • 2 # 大頭炮RR

    全裝滿近防炮?可以啊,沒問題。

    然後,主炮你裝不裝?防空導彈你裝不裝?反艦導彈你裝不裝?魚雷你裝不裝?雷達你裝不裝?艦載直升機機庫你裝不裝?

    都裝?那不好意思,沒有多餘排水量了,也沒有甲板空間了,您就頂著一身近防炮出海吧。

    你的船插了一身近防炮,近程防空無敵。然而艦隊區域防空幹不了,反艦任務幹不了,反潛任務幹不了,對陸支援幹不了……敵方只要不打你,你就是個毫無威脅的廢物。

    換你是海軍大佬,這種垃圾你要嗎?

  • 3 # 五嶽掩赤城

    謝邀,因為作戰環境不一樣,工作機制不一樣,二戰的時候近防炮是人腦火控,大家瞎打,當然是1+1=2,堆的越多效果越好。現在是統一指揮控制,計算機全自動火控,打擊的物件是高亞音速/超音速飛行器,計算好攔截視窗後,追求的效果是短時間內爆出密集彈幕。

    二戰時的小口徑防空炮戰術:連續射擊,以密度彌補精度,大家一起蒙

    二戰後期,大口徑防空艦炮開始安裝使用統一的防空設計指揮儀,接受統一指揮開火。但是小口徑火炮上完全是各自為戰。

    40mm博福斯高射炮還好點,在炮位旁邊設定了光學射擊指揮儀,透過光學測距獲得目標的大概速度,高度和距離。

    MK51光學射擊指揮儀,獲得目標大概引數後,然後告知各炮位,讓他們調整瞄準鏡設定,然後開火。

    博福斯40mm的瞄準鏡,這種瞄準具比較原始,即使調整後也只能蒙個大概位置

    一部射擊指揮儀,透過對講機的形式,指揮幾個炮位共同射擊,其他炮位有個帶耳麥的通話手傳達射擊指令。至於20mm的厄利孔,完全是各炮位以XJBT戰術,各自自由射擊。

    而腳盆的IJN,在電影《男人們的防空炮》裡有展示,弄了個小型對空光學測距儀來測距然後依靠指揮棍指揮射擊

    現代近防炮,短促射擊,精確控制下追求短時間爆發力

    現代戰艦的防空系統,首先有個統一的對空指揮控制系統,發現目標後,根據目標威脅程度以及距離展開層層攔截。

    而現在空對艦攻擊,能夠突破到近防炮開始工作的距離(3.5公里~2公里)基本上都是反艦導彈,而這段距離的飛行時間,對於高亞音速反艦導彈來說也就7~12秒左右,而對於那些3倍音速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來說,更是隻有不到3秒的時間。所以現代近防炮可以工作時間短,沒有那麼多攔截的機會,能不工作最好,非要到了賭命的時候,多賭幾次,遲早也會嗝屁。再加上近防炮鬼畜的射速,要求能快速方便運動,備彈量普遍不高,而且裝彈比較麻煩。而近防炮的工作方式,是透過火控系統計算提前量,從而計算出一個攔截視窗,在這個視窗時間內,短時間打出密集彈幕,從而摧毀目標。所以對於現代近防炮來說,多安裝一門近防炮效果遠不如提高近防炮射速射速重要,射速越高,視窗期內彈幕越密集,摧毀的機率也就越高,而多安裝一門火炮,只不過多了一個方向的攔截機率而已。

    實際上我們之前從730進化到1130就是適應這種變化,730近防炮4200發/分鐘的射速對於攔截2倍音速以上的超音速反艦導彈能力比較吃力(導彈飛行速度快,透過攔截視窗的時間也就越短,相應彈幕密集度就要降低),需要上萬射速才能確保摧毀。

  • 4 # 老鷹航空

    第一呢,如果都裝滿近防炮,雖然近距離防護能力提高了,但是那些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巡航導彈就沒地方放了,難道一艘軍艦隻要近距離防護能力,不要遠端攻擊能力嗎?

    第二,近防炮雖然對空中目標近距離防護能力比較高,但是現代軍艦需要的是構建遠、中、近三層立體化的防護圈,光靠近程防護圈是不可靠的。

    第三,都裝滿近防炮,反潛直升機和反潛聲吶,反潛魚雷裝哪裡呢?近防炮可無法防禦水下敵方潛艇的魚雷攻擊的。

    所以,軍艦上需要配製各種各樣的武器裝備,就是為了取長補短,互為補充,形成一套攻防兼備的完整作戰系統。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 5 # 天涯咫尺1986

    相信提問者的意思應該是多裝幾門近防炮而不是裝滿近防炮讓其他武器無處可裝的意思。

    首先,現在的戰鬥艦只,均要求隱身性,而近防炮由於特殊的外型和作戰方式,要求必須有極佳的射界和射角,這樣一來,近防炮就必須要裸露在外,難以進行隱蔽隱身處理(即便外形改為隱身造型,也仍然是一個強反射源)。但由於近防炮不可缺少,通常不得不讓隱身性作出一定犧牲,裝1~2套用於自保,但如果裝的過多隱身性破壞太嚴重,就得不償失了。

    第二點,近防炮雖然看起來體積不大,但其實需要強大的電能供應,一般軍艦上的電能都是來自於柴油發電機和軸帶發電機,近防炮裝的太多,就會消耗佔用過多電能,而軍艦上其他的武器、電子裝置以及各種用電裝置還等著用呢。中國054A在前幾艘都是採用了730近防炮,而在換裝1130時就曾經出現過極大爭議,很多人認為1130耗電量過大,以護衛艦自身的產電能力可能難以供應。

    第三,目前的反艦導彈水平來看,近防炮只是作為最後的一道屏障,主要的防空力量還是由防空導彈來擔任,面對敵方飽和攻擊時穿透導彈火力網的幾條漏網之魚時,近防炮才會起作用,而兩門近防炮的火力密集度已經能滿足需求,因此沒有必要再增設。

  • 6 # 華哥雜談

    所謂近防炮,顧名思義就是近距離防禦的火炮。美國自七十年代以來,大力倡導海軍艦隊區域防空概念,並建設了大量的如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阿利伯克驅逐艦等艦船。這些軍艦突出特點就是強調艦隊防空,並將其分為遠、中、近三個層次,透過宙斯盾系統和垂直髮射系統,以及艦上的各類裝置進行防空和防導。這裡面所謂的近層防禦就是本題中講到的近防炮系統。

    現代意義上的近防炮,最典型的就是目前比較流林的加特林式速射炮,裝備多根炮管,每分鐘射數從1000發--10000發都有,比較普遍的在4000發左右。當前世界主流的艦載近防炮有美國的密集陣系統、俄羅斯“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以及中國的730、1130近防炮等等。這些炮集成了雷達和電視成像等裝置,採用全自動預警和跟蹤技術,並透過計算機自動控制有選擇地對危脅最大的目標進行反擊,多用於防空和防導。

    對於一艘現代化的防空導彈驅逐艦而言,實現超視距作戰才是它的終極目標,所以艦上的幾十上百枚導彈為主是遠端防空導彈,有效命中距離都在上百公里及以上。如果一枚來襲的導彈突破外圍防禦圈,先是用中程防空導彈進行攔截,再不濟的話,近防炮在最後3000米範圍內進行攔截。

    軍迷們常說的一句話“如果啟用近防炮,基本上就危險了”,這是很確切的比喻,對於大型超音速導彈2倍以上音速而言,3000米的距離只要3秒左右時間,防禦效果不一定理想。實際上,美國的新一代阿利伯克驅逐艦計劃拆除所有的密集陣系統,改用ESSM艦空導彈,就是認為近防炮只是單點被動防禦,不如導彈主動跟蹤和多發連射來的實用。

    至於二戰時的戰列艦,由於體積龐大,相對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更多的副炮和小口徑炮,此外,由於當時射擊精度不佳,只能靠量取勝,但實戰中效果還是很差,比如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在應對美軍轟炸機時,幾乎發揮不了防空作用。對於現代防空防導而言,精確制導和快速反應才是最有效的。

  • 7 # 霹靂火觀察

    近防炮目前中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7管的730,一種是11管的1130。早期我海軍裝備的大都是7管的730,後期大都換成效能更好的1130,火力更密集,反應速度也更快。最大的缺點是,彈藥消耗過快,如果是防禦超音速導彈的來襲基本上2次就用完了。再次裝填相對比較麻煩,所以軍艦對近防炮的依賴十分有限。

    當然,咱們軍艦使用近防炮的思路也和我海軍對於軍艦的使用思路有關,由於我海軍堅持的思路主要還是在中遠距離防禦攔截,所以中遠距離的來襲導彈的攔截才是防空的主要側重,對於末端攔截中國多采用點炮結合的模式,以1130近防炮和紅旗系列近防導彈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末端防空。整體上還是對防空導彈的依賴更多,畢竟攜彈量更大、持續火力更強,比如052D上的紅旗-10可攜彈24枚,攔截能力更強。

    近防炮從效能上看,對於末端來襲導彈的攔截能力只能是在有彈的情況下,由於近防炮射速快,採用全自動模式射擊,所以很有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消耗完近防炮的彈藥。戰時近防炮這種陣位裸露在外的裝備,再裝填是十分麻煩的。所以在軍艦上大量安裝近防炮毫無意義,並且即便裝的多了,最終也未必能堅持到最後。軍艦設計部門一開始就考慮的很清楚,戰時軍艦防空的主要力量,近防炮不過是最後時刻查漏補缺的那一個,主力還是防空導彈。而對於艦隊來說,防空的主要目標還是防止敵機來襲,依靠艦載防空力量被動防禦,那是沒有活路的。

  • 8 # 嫻妹談兵

    軍艦是一個國家海軍的象徵,作為海軍除了要有敏捷的身手和愛國的情懷,還要擁有對軍艦操控的能力,時代和科技的發展,將未來的軍隊越來越現代化,武器裝置也是不斷的更替,世界各國都爭先恐後地展現自己國家部隊的風采。

    海陸空三棲,海軍排在第一位可見其重要性。一般來說海軍軍艦的強大與否是海軍的關鍵,軍艦包括航空母艦,驅逐艦,戰列艦,巡洋艦等,如今科技發達軍艦也被改造的愈加強大,軍艦已不在是過去載士兵出擊和運載貨物補給的船舶,現在的軍艦是攻防一體海上霸王。

    過去軍隊出海打仗,需載著戰船出行,敵軍派出精銳去鑿戰船,一旦戰船被鑿部隊將潰不成軍,因此一旦發現有敵人靠近戰船部隊就弓箭防禦。

    以致軍艦在海上出行的時候,為了防禦敵襲在船上設定了火炮口,將在敵軍還未靠近前開炮抵禦。在科技的不斷更新下,武器也不斷地改朝換代,現代的軍艦擁有了越來越強的武器系統,出名的反艦導彈擁有240公里的射程,不需要再去毀壞軍艦來達到目的,因此現代軍艦多配置遠端攻擊的炮口和精密探測的雷達以便及早發現敵人。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是遠端攻擊的對抗,所以近防炮只能被時代遺棄了。

  • 9 # 使用者5770541302

    原因很簡單,因為近防炮系統本身可不是加個炮塔那麼簡單,其本身需要巨大的體積,包括電源、雷達、供彈系統等等,而且一門近防炮的彈幕基本已經滿足近程攔截敵方武器的需要了,所以是沒有必要裝備太多近防炮的。

    近防炮主要就是攔截近距離的來襲兵器,包括戰機、導彈等,作為艦艇自衛的最後防線,是對艦隊防控體系的一個補充,屬於最次級別的。畢竟還有遠端的戰機以及艦艇自身的各種防空導彈系統,所以軍艦的防禦能力還是很強的。

    很多人感覺一門近防炮數量不夠用,但這個擔心其實是比較多餘的。現代海戰都是體系化對抗,往往都是數艘艦艇協同作戰,防禦能力很強,各艘戰艦的導彈防空系統,近防系統等加起來,足以攔截絕大多數的敵方來襲武器。

    而且各國的作戰定位中,都比較重視中段攔截,使用各種防空導彈等進行攔截,所以近防系統主要就是用於在末端攔截漏網之魚的,一到兩門近防炮,產生的密集彈幕,足以攔截這些來襲武器,是足夠使用的。

    即使想加裝更多的近防炮,現實上也很難實現,主要就是其體積也較大,同時需要很多其他系統的支援,非常佔用軍艦本身就不多的資源,所以也不可能裝太多。

  • 10 # 李三萬的三萬裡

    二戰中的戰艦曾經為了防空而像刺蝟一般插滿了小口徑機關炮的炮管,指望在戰時將密集的彈雨潑向空中來擊落或者阻擋來襲的敵機。二戰後海軍武器發展進入到了導彈武器時代,飛機攜帶的將不再是炸彈,而是導彈,不再需要飛臨艦隊上空投彈,而是在防空艦炮射程之外將導彈發射後就能掉頭飛離。隨著各種導彈化反艦武器技術的成熟、射程的拓展,使得小口徑機關炮在軍艦上顯得有些多餘,過多的人操小口徑機炮需要佔用太多的額外人員編制,對於戰後經濟壓力越發沉重的海軍來說實在是個無用的累贅。所以在二戰結束後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這段時間內人操小口徑機關炮和大口徑機槍之類的武器在軍艦上近乎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採用雷達控制和“加特林”原理的多管旋轉機關炮用於執行防空和末端反導彈的任務。比如美製“密集陣”、俄製AK-630、荷蘭制“守門員”以及中國製“730”和“1130”近防系統,成了“高階、大氣、上檔次”的軍艦末端防禦系統。人操小口徑機炮或大口徑機槍似乎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但近年來出現的以快速小艇+炸藥+自動步槍+火箭筒的攻擊模式卻讓小口徑機炮和大口徑機槍獲得重生的機會。由於這些目標機動快速靈活,大口徑艦炮難以捕捉,防空導彈和反艦導彈對它們完全沒有用武之地,“高階、大氣、上檔次”的加特林式近防系統雖然可以對這種目標進行有效攔截,但由於這種武器射速過快,備彈消耗過於巨大,對於這種自殺小艇或者海盜小艇之類的目標攔截成本太大,高達3000-6000發/分鐘的射速最多往往擊毀個五、六艘就能消耗光全部的備彈,補充彈藥又過於繁瑣麻煩,實在是有點“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覺。美國驅逐艦“科爾”號的遇襲就充分說明了現代化軍艦對這種小艇高速攻擊方式缺乏防禦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小口徑人操機關炮和大口徑機槍就成為對付這種小型高速運動目標的有效而又廉價的攻擊手段。一組擁有完善觀瞄能力的射手控制一門小口徑機關炮對小型高速水面運動目標的打擊效果雖然相比雷達控制的加特林近防系統有所不如,但在使用成本的廉價性和彈藥持續打擊能力則遠遠高於近防系統。因此,出於反海盜和反小艇的目的,小口徑機關炮和大口徑機槍又在軍艦上有復興的趨勢也就順理成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零基礎想轉行HR,有什麼適合看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