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都王遠濤
-
2 # 杜坤維
印度經濟發達在於莫迪經濟學,而莫迪經濟學最大問題可能就是重複統計造成經濟資料虛火繁榮,而不是真正的經濟增長,另外就是製造業嚴重落後,缺少完善產業鏈。
莫迪經濟學是以印度總理莫迪命名的,其核心是一系列的社會和經濟改革,推動印度經濟巨大發展,數年以來印度經濟保持7%左右的速度增長,而且有效遏制了印度普遍的腐敗,降低了高企的通脹率,令世界為之震驚,
但是莫迪經濟學也有一定的暗傷,那就是發展經濟偏重居民消費為主體的消費驅動和以軟體業為龍頭的服務業發展迅速,軟體服務業有主要是外包為主,多數年份服務業產值佔到GDP的50%以上,但是忽略了製造業振興,印度製造業相對落後,與中國製造業相比存在很大距離。
印度的基礎設施之落後可能是名聞遐邇的,火車上掛滿了人的照片印象深刻,印度能源、道路、鐵路、公路、港口和通訊等基礎設施落後。
製造業的落後,一旦遭遇疫情襲擊,全球產業鏈中斷,印度經濟就會遭遇重創,據新京報提供的資料,金融資料公司IHSMarkit公佈的資料顯示,印度4月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至5.4,印度4月綜合PMI從3月的50.6降至7.2,這樣的經濟資料即使使用崩潰一詞也是不算太過的。
印度經濟奔潰在與印度的軟體服務業遭遇了重創,中國憑藉製造業崛起成為製造業大國,可是印度成了歐美企業服務業外包的天堂,而目前歐美各國為了應對疫情衝擊,開始封城封國,印度軟體外包行業也就遭遇了重創,一旦龍頭企業遭遇重創,印度經濟在缺少完善製造業產業鏈下,整個經濟也就崩潰了。而印度發展又是極度仰仗居民消費推動,經濟下滑,居民收入銳減,沒有錢來消費,何以消費推動經濟。
另一個就是重複統計,像印度是黃金消費大國,購買黃金作為消費資料統計是可以理解的,問題在於印度還把居民購買的黃金當成儲蓄看待,這就令人想不通了。碰到經濟危機,居民沒有錢購買黃金,消費下來了,儲蓄也就沒有了,表現為經濟資料就是雙降。
-
3 # 不胖的半卷
印度經濟遭遇“崩盤式清零”,印度經濟雪崩似乎早有預兆。在2019年第三季度印度GDP增速下降為4.5%的同時,2019年12月份印度物價指數上增幅度為7.35%,說明現在的印度正在面臨通貨膨脹。由此引發印度經濟雪崩不足為奇。印度當前出現大範圍的失業潮,尤其是在2020年的四月,一路飆升成功突破20%。遭遇清算的印度經濟,由前期暴增的資料為後期雪崩買單!
印度2018年GDP增長速度高達6.98%,這是一個相當厲害的數字,而這個數字出現的主要原因被歸功於印度總理莫迪所施行的莫迪經濟學。在當時,這個GDP數字前所未有的壯大了印度的信心,並由此為近年來印度申請常任理事國增加了相當重量的話語權,畢竟一個崛起的印度,確實不容小覷。(ps:印度申請進五常被拒絕超過5次)
但到了今天,前期神奇的印度經濟終於拉胯了!而且拉胯的原因甚至是多重的,複雜的,非要用詞語去描繪的話——大範圍同時拉胯?部分資本不認可印度模式,對外對內矛盾重重,並且隨著印度確診病例超過5萬,莫迪下令的全國封鎖命令也有相當的原因,封鎖期間所有交通方式停運,所有人員全部在家隔離除特殊情況不準外出。終於,在這樣各種相疊加的原因下,印度經濟崩盤了。
擴充套件:而有意思的是和莫迪經濟學幾乎同時出現的安倍經濟學似乎要堅挺得多幾乎是同時提出經濟策略的安倍晉三和莫迪,但就目前的反饋,安倍經濟學明顯比莫迪堅挺!
安倍晉三是日本第96屆首相,他於2012年年底上臺,同時他也是日本目前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納倫德拉·莫迪 ,2014年5月成功上任印度總理。這兩位國家領導人,在任期間均推出了獨有特色的經濟措施,並都成功使得自己所領導的國家經濟增長率大幅度提高。
如果大家比較關注國際形勢的話,那麼應該都知道日本對南韓採取的貿易限制措施,該貿易限制措施直接導致南韓經濟增長率跌入低谷,曾經一度導致現任南韓總統文在寅的民眾支援率大幅度降低。(ps:因為東京奧運會,第三方調停等緣故,現在日韓貿易戰已經有所緩和)
但直到現在,日本對南韓所採取的貿易限制措施依然沒有解除,這期間甚至包括了第三方國家的調停,從這裡我們完全可以看得出安倍晉三是一個手段強硬的領導人,而安倍上臺以來,治理日本經濟所採取的主要方案被稱之為安倍經濟學。
安倍經濟學,指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所獨創的日本經濟方案,大體類似於短期製造通貨膨脹,促使消費者積極帶動經濟,使日元貶值,以達成在國際上對日本商業有利的形式。
從安倍晉三如此長久的任期中來看,安倍晉三所推出的安倍經濟學對日本經濟是強有力的推動措施,日本貨幣在安倍晉三上任早期因為種種原因而導致的狹義上的日元升值均因此扭轉,日元在廣義上比之前更有價值。而印度總理莫迪所創造的莫迪經濟學,使得印度2018年GDP增長速度高達6.98%,這是一個相當厲害的數字,要知道印度也是一個人口大國呀。但為什麼說莫迪不如安倍晉三呢?
在2019年第三季度印度GDP增速下降為4.5%的同時,2019年12月份印度物價指數上增幅度為7.35%,說明現在的印度正在面臨通貨膨脹。莫迪經濟學似乎失去了神奇,印度經濟正在變得脆弱。 -
4 # 股市牛伯溫
疫情對經濟造成了嚴重的衝擊,世界主要經濟體都不能倖免。然而,各國4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出爐後,人們發現“環球同此涼熱”的方向一致,但“涼”的程度卻大大不同。比如備受矚目的“龍象之爭”主角——中國和印度,4月經濟指標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差距。
印度經濟的“清零式崩盤”
5月7日公佈的4月財新中國通用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服務業PMI)錄得44.4,較3月回升1.4個百分點。此前公佈的4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回落0.7個百分點至49.4,再回收縮區間。4月財新中國綜合PMI錄得47.6,回升0.9個百分點。
低於PMI榮枯線50的指數,顯示中國經濟仍處於收縮區。疫情的影響尚未結束,疲軟的資料並不出乎意料。而印度“清零式崩盤”則讓人大跌眼鏡。
著名金融資料公司IHSMarkit公佈的資料顯示,印度4月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至5.4,為史上首次出現個位數,同時創出世界最低紀錄。前值則為49.3,下跌幅度達到了88.4%,也是創紀錄的跌幅。
受服務業PMI拖累,印度4月綜合PMI從3月的50.6降至7.2。由此推算,印度4月GDP年化萎縮15%。
如果說“中國龍”正在疫情陰影之下徘徊起伏,那麼“印度象”直接掉進了深坑,其經濟表現已經遠低於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即使以疫情高峰期間嚴格限制出行的防控政策解釋,也很難說得通。
4月份歐元區國家也處於疫情高峰期,多國執行了程度不同的居家隔離政策,但歐元區4月服務業PMI初值報11.7、綜合PMI初值13.5,跌幅均在50%左右,比起印度的“大出血”要正常得多。印度經濟到底發生了什麼?
“莫迪經濟學”的數字遊戲
問題首先可能出現在“資料注水”。印度經濟此前的資料可能被人為拔高了。莫迪政府執政的2013年至2018年期間,印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年均達到了7%以上,這一成就被歸功於“莫迪經濟學”的成績。
然而,外界似乎忽略了2015年莫迪政府對GDP核算方式的“修訂”,人為製造了“紙面上的繁榮”。
印度這次修訂可謂大刀闊斧、魄力驚人:製造業月度指數強行綁定於同類商品,比如印度生產了一輛印度中國產車,強行與市場上的奧迪車等價。
金融領域,原先統計方式是計算銀行和保險兩個行業的資料,修訂後增加了已經進入股票交易和券商的資金資料。
消費方面,印度的金銀飾品消費旺盛,這原本算作消費部分的資料,按照新的統計方式還把買入的金銀部分算作儲蓄,實現了“一菜兩吃”。總之,各種數字遊戲的“做大做強”為印度經濟化了個濃妝。
這套新統計核算方法出臺後,從2012年的資料開始“修訂”,印度的經濟資料成功“化妝”。莫迪政府是2013年5月正式執政的,從上一年度開始修正的用意昭然若揭。
直到疫情暴發後,印度經濟停擺,虛高部分放大了落差,資料泡沫的真相浮出了水面。
把難題留到最後的印度經濟結構
除了資料泡沫,印度經濟結構也存在先天的缺陷。中印兩國同屬新興經濟國家,都擁有龐大的人口以及廉價勞動力優勢。
但是,在本輪全球化浪潮中,中印兩國點開了不同的“科技樹”分支:中國選擇了製造業發展的路徑,而印度選擇了服務業作為“第一桶金”。
印度的選擇符合本國國情。印度完整保留了殖民時代的遺產,其中就包括成熟的英式金融體系,服務業的起點較高。
早在1980年,印度以金融為主的服務業就佔據了GDP的40.32%,而中國在2000年,服務業才達到GDP的39.79%。
在服務業的發展起點上,印度比中國領先了一個世代。
大英帝國的另一遺產——作為官方語言的英語,也讓印度的外向型服務業具備更好的勞動力基礎。
在中國接受制造業轉移的同時,印度成了歐美企業服務業外包的天堂。歐美人士很快就熟悉了來自孟買的、印度口音濃重的售後服務電話。
良好的英語基礎還讓印度的軟體產業獲得了先發優勢。印度科學學院所在的“科學城”班加羅爾早在本世紀初就成了全球軟體外包業的中心,華麗轉型為“印度矽谷”。
服務業的發展優勢在於投入小、見效快,印度外向型服務業的高速發展曾經讓中國也羨慕不已。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印兩國的經濟表現還難分伯仲,但印度的發展模式看上去更為輕鬆。
中國製造業發展在經歷大量人口轉移、“血汗工廠”和沉重環境代價的痛苦階段時,印度新興白領階層已經開始了寫字樓生涯。繞開二產,發展外向型三產,印度似乎走了一條發展的捷徑。
但是,外向型服務業的短板也逐步體現。製造業發展是一個滾雪球的過程,既帶動了基礎設施建設、迅猛的城市化程序,也促進了內生市場的發育。
而外包型服務則是“躲進小樓成一統”,對外服務的產能對印度本土經濟的拉動非常有限。印度經濟在疫情之前已經出現了瓶頸,看似領先的服務業也進入了“只開花不結果”的怪圈。
最為典型的是電商產業。中國的電商產業已經在體量上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服務於9億網民。
但印度的電商產業還只能覆蓋三大都市,只佔印度總人口的8%。印度強大的金融體系無法解決支付問題,強大的軟體產業不能補上網路普及率的短板。
落後的基建條件、糟糕的物流系統,金融精英和IT高手們面對國內市場只能感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外向型服務業的“超前發展”等於把最難解的題留到了最後。
印度經濟在4月份的“清零式崩盤”,不是因為印度封城了,而是因為歐美封城了。
失去外部需求的印度經濟直接“卸妝”,露出了“貧血”的本色——這不過是一個人均GDP 2100美元的發展中國家,印度國內市場虛弱、基礎建設水平低下的短板暴露無遺。
結語
當然,特殊時期、極端條件之下的經濟表現並不能作為“龍象之爭”的最終判斷依據。
全球化經濟時代的國際競爭不是零和博弈,“鄰居家的不幸”不值得慶賀。
印度良好的金融體系、靈活的國際關係定位以及50%人口處於25歲以下的年輕人口結構,都會讓她的災後復甦更為順暢。
經歷了這次疫情,誓言打造“印度製造”的莫迪政府肯定會加速工業化程序,提高製造業水平。補課第二產業將會是印度未來經濟政策的重心。
對中國而言,印度的“疫情經濟”也很有啟發。服務業發展固然重要,但沒有工業化、沒有良好的製造業基礎,一切都是空談。看似時髦的“去工業化”、拔苗助長的產業升級,絕不可取。
-
5 # 晴天財經閣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對於印度的經濟負面影響性還是比較大的,這一點與當前的英國和美國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因為我們看到印度當前的GDP貢獻率,總有70%以上是屬於外向型經濟的,也就是依賴於第三方服務業和相對應的低層製造業,對於中高階的製造業,他們並不具備技術優勢和生產優勢,所以更多的是傾向於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
但是當前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造成了印度國內將近6億勞動力被迫待在家中進行一個相對應隔離的狀態,我們也從印度媒體的報道中能夠看到很多窮苦的勞動力,他的返鄉身上金額不超過10元人民幣。很多人都選擇以步行的方式迴向進行相對應的隔離,而這種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無法及時的生產,對於印度整年GDP的影響力度還是比較大的。
截至目前為止印度國內的新型冠狀病毒累計確診人數已經達到了6萬人,這個數值雖然不高,但是國際社會對於印度國內的新型冠狀病毒統計資料還是抱有一定質疑的,因為我們看到在印度的很多平民區裡邊也有類似集中疫情的爆發,而當地的醫療條件不足以完整的統計進行冠狀病毒的確診人群。
那麼從這一點上來看,新型冠狀病毒對於印度經濟的負面影響力度,可能會比其他國家持續很長時間這並不意味著印度經濟會進入一個相對應的崩潰狀態,世界銀行對於2020年全球範圍內的經濟體增長GDP預估速率來看,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在2020年可以進入一個正增長序列,其中排名最高的就是當前的印度其次,接下來才是中國。
所以總結性的來看新型冠狀病毒對於印度經濟的負面影響性,主要的原因就是印度的經濟結構較為單一,主要以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為主,這種高強度依賴於人員的經濟,一旦遇到疫情的影響,它的經濟增長速度就會大打折扣。
回覆列表
這主要在於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2020年4月印度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跌至5.4,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個位數,也是全球最低記錄。綜合Pmi也降至7.2。可見印度真是大出血比歐洲國家還要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