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感知主義者

      不用等多久,人工智慧便能夠像上帝一樣創造世界。縱觀當今的科技水平及發展趨勢,幾乎沒有誰懷疑人能夠設計並製造出理想的居住世界,那種無所不有、面面俱到的美妙天堂世界。但問題是,讓誰住進這世界裡?

      不難想象,理想的世界住進了今天的人類,情形會是怎樣?隨著興高彩烈的人們遷入新世界的,不光只有人的日常物品和用具,肯定還有既有觀念、競爭秉性和蕪雜的人性。在更多的誘惑、更優的條件、更密集的機緣下,誰能保證人不會更自私更貪婪、競爭不會更激烈、對抗不會更殘酷、人性不會更墮落……這樣的世界還會理想嗎?

      有點黑色幽默的味道:理想的世界住進了不理想的人,其結果很可能變成地獄。看來關鍵不是創造硬體,關鍵是創造人,創造理想的人。理想世界的藍圖不難描繪,盡其所需就行了。理想的人卻不好設想,不會盡造些天使或神仙吧?況且,人並不知道天使和神仙是什麼樣的人。人幾乎從未設想過理想的人或可能的人,那種上天入地、不食人間煙火的超人除外,那種按照人的意識、觀念、秉性製造的智慧機器人也除外,人能創造出理想世界的居民嗎?這一問暴露了人類物質與精神衝突的問題所在——人的注意力一直向外,導致對物的理解和改造力遠遠超過對於人自己的理解和改造力,或者人根本就沒有認識、理解和改造自己的意識。人的幻想海闊天空,卻從未幻想改變自己。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時,忘記了自己。

      人怎麼改造自己?如果人也可以重新設計製造,怎麼製造?不難想象:物理的人易造,合理設計就行了,在原有肉體上,改動不大。精神的人就難做了,裝什麼軟體進去?有什麼意識?有什麼觀念?有什麼思想?有什麼靈魂?更要命的是:人怎麼裝載自我?我怎麼設定?我怎麼看世界?我怎麼看人看自己?這些問題,不就是如今人面臨而未明的根本性問題嗎?人可以合力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卻不能在人的認識上統一思想深入半步。重新造人的確考驗人的想象力,不能原樣複製客觀世界裡求生存的人,那樣新世界的私有化競爭會立即開場;也不能把宗教觀念裝進人腦,那樣,人會在新世界裡再樹立起上帝;如果把主觀唯心主義觀念搬進新世界,這些唯心主義者會首先質疑新世界的設計,因為與他們個人所想差之甚遠……這一來,問題暴露得很徹底,人可以征服世界,可就是對自己無能為力。

      實際上,人從與自然博鬥起,就從未把著力點放到過自己身上,有過的研究、教化、培養、改善都是出自生存利益的權宜性考量,世上一切精神、信仰、觀念、思想以及意識形態,一切法則、規矩、秩序、理性都是替生存競爭的人量身定做的。沒誰有思想、有力量質疑人的根本生存觀念和立場,而且,你即使質疑也是無用的,人千萬年沿本能建立起來的生存邏輯模式且能輕易動搖?有哲學家東敲西擊,只是造成輕微震動,更多的思想理論只起到修補作用而也,人的"三觀"大廈怎麼可能傾覆?人的現實觀念積澱多麼的深厚?也有人寄望於科學,而科學的指向本來就是外在事物,指望科學來改變人的本質完全不可能。

      但是科學進步卻把不容迴避的問題擺到人面前:人為什麼不能進步?人為什麼不能創造自己?理性的回答是肯定的,但要撬動人生存的基石會帶來顛覆性的震動,這從肉到骨,從心到本的大手術置換人能承受嗎?也或許並不需要這麼大的動作,只需人自覺並改變生存立場,改變生存觀念和生存態度,人性的進化就會啟動,並在不斷的新變化中脫胎換骨。誰知道呢?但願科學的理想世界落成之日,人有資格住進去。其實,人要是能改變自己成為可能的人和理想的人,有沒有那個理想的世界就已經不重要了。

  • 2 # 看物流

    2017年,國務院正式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中國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目標將分三步走。

    其中,第三步為:到2030年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智慧經濟、智慧社會取得明顯成效,為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經濟強國奠定重要基礎。

    可以說,2030年將成為中國人工智慧發展歷程中的重要節點,屆時人工智慧將對中國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形成深遠影響。那麼,那時的城市在人工智慧的影響下,會有哪些變化呢?人們的生活又會又怎樣的改變?

    交通出行

    就算是現在,交通工具與出行方式的發展就已經十分迅猛。磁懸浮列車、高鐵、搭載輔助駕駛系統的汽車,以及共享出行,無不體現著當前世界在交通領域的日新月異。

    此外,無人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更讓幾乎所有交通工具都迎來歷史性變革。 未來,在人工智慧技術的全面推動下,傳統交通向智慧交通轉化的速度會持續增快,這顯然會讓人們大吃一驚。無人駕駛汽車預計將於2020年開始實現初步量產,並逐步投入使用。

    而無人駕駛卡車、無人駕駛飛機、無人駕駛火車、無人駕駛船舶等都將陸續走向商用。 隨著共享出行模式的進一步成熟,Uber、滴滴等出行服務公司將會獲得更大發展空間,共享汽車也將漸趨取代私家車,成為人們出行的新選擇。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投入使用,將使得人們可以充分享受一段難得的放鬆時光。

    醫療健康

    對於人類社會來說,醫療健康是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現在,醫療機器人已經實現了初步普及,而人工智慧技術在癌症診治、醫療資料獲取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正逐漸凸顯。智慧醫療的發展,已然成為全球性趨勢。

    到2030年,人工智慧技術與醫療機器人以及醫療領域的融合將會更為緊密。人工智慧將可以透過對患者的相關資訊進行識別和“自我學習”來實現精準診治,為醫生提供重要參考與幫助。人們的疾病問題,特別是疑難雜症的診治或迎來突破性進展。

    另外,全民醫療大資料的整合,將使得醫學發展更為迅速,個性化醫療也有望成為現實。 同時,除了應用於診療階段的手術機器人外,護理機器人、外骨骼機器人、導診機器人等其他醫療機器人的發展,將使得患者的就診體驗與護理服務都將獲得升級。在醫療之外,綜合健康體系的完善將為人類提供更大益處。

    家庭生活

    機器人最開始主要應用於工業和軍事領域,但是近些年來開始加速向服務領域延伸,推動了服務機器人市場的飛速發展。未來的10餘年裡,服務機器人在家庭場景的應用顯然會更為普及,陪伴機器人、餐飲機器人、清潔機器人等將更受歡迎。

    實際上,除了機器人“家族”,人工智慧對家庭生活的影響還有更多。智慧家居熱潮的興起,讓智慧語音互動技術、物聯網技術和感測器愈加廣泛地在家居產品中實現應用。無論是智慧電視、智慧冰箱,還是智慧音箱,家庭生活智慧化趨勢正越發凸顯。 隨著機器人等智慧產品的小型化、智慧化、網聯化,人們將得以構建一個可以承載的智慧家居生態。當然,在這過程中,資訊保安與隱私安全必須受到重視。

    公共安全

    就公共安全領域而言,現在已經有警用機器人和生物識別技術投入使用,並且以人臉識別技術結合智慧監控裝置的發展趨勢愈發普及。人臉識別不僅應用於機場、火車站等關鍵公共區域,同時也依靠廣泛分佈的攝像頭構成了一張龐大的智慧安全網路。

    到2030年,智慧安防的發展將迎來新的階段,人工智慧技術和智慧產品的應用會更具規模。屆時,不僅生物識別技術得到充分應用,警用機器人也將更為普及,併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透過對大資料的掌握與“學習”,人工智慧能為公共安全管控與處置提供更加及時、精準的幫助。無人駕駛汽車、智慧無人機等也將在安全監控、事件處置等環節起到獨特作用。 但是,伴隨人工智慧的發展,公共安全所要面臨的新挑戰也越來越多,其中對於網路安全的保護將顯得更為迫切。

    休閒娛樂

    到2030年,休閒娛樂行業將更為互動化、個性化,而且將更具吸引力。感測器等軟硬體技術的突破,會讓VR/AR裝置的受歡迎程度再上一個臺階,觸覺技術與娛樂機器人也將在這一領域獲得更多存在感。

    屆時,使用者不僅可以透過VR/AR技術獲得更多創新體驗,而且智慧娛樂產品的“智慧”也會不斷增長,人們可以在與娛樂機器人等互動中獲得更多快樂。此外,社交資料的應用,也有利於服務商提供更為個性化的娛樂產品。

    雖然這存在著一定的價值觀影響問題,但是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將讓你能夠選擇自己更有興趣的智慧專案,並且更為便利、體驗更佳。你可以嘗試創作音樂、編排舞蹈,甚至製作影視作品。在創新理念驅動下,在人工智慧技術影響下,未來的休閒娛樂生活將會更為有趣、更具品質。

  • 3 # 中國數字治理

    未來15年,人工智慧對醫療保健的影響將更多地存在於監管方面,而非技術。在醫療保健領域,人工智慧最多轉化的可能性是獲取資料這方面,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未能找到解決隱私和資料獲取之間折中這一難題的解決方案。電子病歷的資料匯入效果也很糟糕。

    如果沒有這些障礙,人工智慧可以實現透過瀏覽患者病歷和科學文獻來實現資訊自動化診斷。這種數字助手可以讓醫生在使用他們的直覺和經驗指導整個過程的同時,專注於針對個人醫療護理的準確度。

    透過並應用統計人口層面,患者記錄、可穿戴裝置、移動應用和個人基因組測序的資料將使個性化醫療成為現實。雖然完全自動化的放射科不太可能實現,但獲得龐大的醫學成像資料集將使機器學習演算法訓練出的人工智慧能夠幫助醫生進行“分流”或人體掃描檢查,從而減少醫生的工作量。

    智慧步行助手、輪椅、甚至智慧骨骼將有助於保持老年人的活力,而智慧家居技術將能夠監控他們的健康情況,從而給予他們保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機器人可能會進入醫院執行一些簡單的任務,比如把補給物送到相應的科室,或者在針被正確放置時進行縫合,但這些任務只會是半自動的,而且需要人類與機器人的協作過程。

  • 4 # 匪匪無敵

    人工智慧如今已快速的滲透到各個產業之中,為不同崗位的人們提供便利。像蘋果Siri、微軟小冰等智慧聊天類應用;新聞閱讀軟體依賴人工智慧技術向用戶推送最適合該使用者的新聞內容,還有自動駕駛技術更是我們身邊的人工智慧技術。記得以前和微軟合作地專案,做Cortana應用,用微軟語音技術引導手機地各項智慧功能,每一次技術上地突破都令我們欣喜若狂,彷彿看到了一個新的希望。

    1.縮短了我們之間的距離

    隨著生產社會化程度日益提高,人們之間的聯絡頻繁緊密,網路把世界變成了“地球村”。一個新聞的出現,片刻之後便會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我們不再需要信件、郵件的“長途奔波”,無論你在哪裡,透過微信、QQ等聊天工具,只需手指敲擊鍵盤輕輕點選,就能與他人及時的聯絡與溝通,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生活節奏。

    2.改變了我們的就業前景

    不久的將來,從醫院裡看病的“醫生”、飯店的“服務員”、辦公室的“秘書”、指揮交通的“警察”,到家庭中的“保姆”等,將均由機器人擔任。因此,我們要學會如何與智慧機器和睦相處,並適應這種變化了的社會結構。

    由於人工智慧能夠代替人類進行各種腦力勞動,比如用專家系統(一個具有大量專業知識和經驗的程式系統)可以代替醫生進行決策、診斷或醫治病人。所以,將會使我們中的一部分人必須改變現在的工種甚至造成失業。

    3.增加了我們的社會財富

    如專家系統,能為它的建造者、擁有者和使用者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用比較經濟的方法執行任務而不需要有經驗的專家,可以極大地減少勞務開支和培養費用。由於軟體易於複製,所以專家系統能夠廣泛傳播專家知識和經驗。如果軟體能被長期完整地保持,人類專家的經驗就能夠得以延續。不受人類專家壽命的限制,這又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4.改變了我們的思考方式

    人工智慧的發展與推廣應用,將影響到人類的思維方式和傳統觀念,並使它們發生改變。例如,一旦專家系統使用者開始相信智慧機器的判斷和決定,那麼他們就可能不願多動腦筋去思考,變得懶惰。因此,我們在設計和研製智慧系統時,應考慮到上述問題,鼓勵使用者在問題求解中的主動性。

    5.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步伐,人類活動方式發生了突變。網路化加強了人們的橫向聯絡。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使人們的聯絡方式發生了變化。一方面,以往主要靠從上到下的“金字塔管理”,現在突出了“網路管理”;另一方面,以往由距離決定聯絡頻度,現在是由利益決定聯絡頻度。

    還有一些影響可能是我們現在難以預測的,可以肯定,人工智慧必將對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 5 # 介人靠譜

    整個人工智慧的方面來看,會比較泛泛,比如分為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等。

    目前普通使用者使用最多的就是語音識別呀。

    目前科大訊飛和搜狗都做得非常好,比如我說的這段話,其實就是語音在輸入。

    這是我在語音輸入

    輸入這麼多字,我給你一個一個在敲進去。

    效率大大提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季夕陽落日攝影有哪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