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日本的暴走族是做什麼的?跟黑幫是一個性質嗎?
8
回覆列表
  • 1 # 日本專業買手

    最近日劇《今日から俺は(我是大哥大)》引起了中二風熱潮,講述的主要就是高中生三橋和伊藤借轉校之機成為不良少年,與其他學校的不良少年作戰的故事。

    本以為又要將日本80年代暴走族全盛期類似於《熱血高校》一樣的作品拿出來再炒一遍冷飯,不就是漫畫真人化嘛!有什麼了不起?但是當我開啟封面的時候,我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不不不,你錯了,劇中的人物完全是用生命在放飛自我啊!每個人都實現了自身“顏藝的巔峰”啊!

    橋本環奈,也就是你們的夢中情人千年一遇的女神舉例。你平時看到的她是這樣的,其實在劇中的伊藤心裡的確也是這樣的。

    而她在劇中可是一個標準的雙面人,劇中的京子(橋本環奈飾演)是個生氣起來比誰都還要恐怖的“不良少女”,因為喜歡伊藤,所以在伊藤面前簡直實力賣萌,生氣時就是這個樣子的。

    那麼,書歸正傳,今天就來為各位釐清日本的“不良少年”、“暴走族”和“黑幫”之間的區別。如果不清楚日本80-90年代的背景話,是根本不能分析出為何有如此大規模有組織有紀律的“暴亂”的。

    日本80-90年代犯罪嚴重

    有資料顯示,日本80-90年代的犯罪率達到了戰後的高峰,甚至在千禧年前後達到了峰值,基本快達到了300萬件犯罪總數,大家可是要看清楚圖片,在70年代的日本犯罪總數是一個低谷,穩中有降,甚至1973年,幾乎是“千禧年頂峰”三分之一的119萬件犯罪總數。

    千禧年短暫的犯罪總數高峰僅僅維持不到十年時間就被打回戰後的“原形”。有一說是日本警署破案率大幅度上升導致

    2015年據上圖資料已經跌至109萬件的圖中最低值,實際上之後每年都會比15年的犯罪數更低,以後並將長期處於這種情況。日本的治安條件將會一年更比一年好

    既然日本警署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高了破案率,那麼指向的問題只有一個,即“這些案件是單純依靠提高警備人數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根據上圖,日本80-90年代迅速增長的主要是“盜竊罪”,其他的犯罪數量變化並沒有出現特別大的波動

    不過如此快速的犯罪增長率,讓當時的人們認識到這是一種“糟糕”的社會現象,才會有那個時期的漫畫大量對不良少年進行誇張的刻畫和描寫,甚至還有許多漫畫將不良少年渲染成為“正義”、“熱血”和“信念”的化身,將他們塑造成所謂的“正面形象”,誘導更多的所謂日本“熱血青年”投入其中

    其實真正令人奇怪的是在日本的70年代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犯罪總數很低,反而是日本經濟最為發達和強盛的80-90年代出現了犯罪高峰,其實我只能用一個表情包來代表我的心情。

    描述完日本80-90年代的大環境,那麼我首先為各位介紹一下我們可能親身經歷過的最近大火的“不良少年”吧!

    不良少年

    千葉來的不良少年叫做 “ツッパリ”,中文譯為“硬派”,東京來的叫做“ ヤンキー”,中文譯為“軟派”

    蛤?東京和千葉也就半個小時新幹線的路程,這麼近還分成了兩派?我看你們“關東地區”是有點飄,有沒有把“關西地區”的不良放在眼裡啊?

    其實軟派起源於美國和關西大阪,關東的東京也是後來才將這個詞引入的。

    “ヤンキー(軟派)”其實是一個“和制英語”,最初是“美式英語”中的輕蔑用語“yankee”,是當時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部人對北部人的“輕蔑用詞”,許多美劇翻譯成“北方佬”和“洋基人”,而北部人對南部人的“輕蔑用詞”“Rednecks”,翻譯為“紅脖子鄉巴佬”

    美國南北戰爭以北方人的勝利告終,後來似乎北方人接受了這一稱呼並將這種稱呼和“美華人”畫上了等於號

    而大阪難波有個叫做“美國村”的地方,這便是“ヤンキー”最初在日本的使用。

    70-80年代的日本,“ヤンキー”只是被指做“穿著美國村買來的夏威夷襯衫和肥大的褲子,在街區閒逛的年輕人”,而後這批人的印象愈發的不好,不久後所有不良少年都被稱作“ヤンキー”,以關西地區的大阪為中心擴散到全日本。

    因為關東關西“不共戴天”,所以關東使用“ヤンキー”時有著輕蔑的口吻在內

    “つっぱり(硬派)”就頗具關東地區風味,千葉的不良們扛起了“大旗”,這個稱呼從70年代就存在了,不良少女則被稱為“女番”或者“スケ番”

    他們從大量的爭吵中所發展起來的暴力事件摸爬滾打起來,和暴走族遙相輝映,還產生了自己獨有的特攻服等特殊服裝。

    “不良”一詞在日本其實跟在中國很像,其實“不良”不論男女,其實就相當於中國的“混混”和“太妹”,其實特別像中國新千年同時期的“葬愛家族”、“非主流”和“我們村頭最閃耀的星”是一個道理。

    這些人處在青春叛逆期,中日這點都一樣,基本上高發人群在“初高中時期”,這個時期最為懵懂也最容易被唆使,因為他們擁有“反叛”的特質,所以他們更容易抱團取暖,形成各自的小集體定下小集體的特有服飾和特殊動作

    比如日本“不良”就是以自身所在學校為“據點”,起一些比較中二的“組織”名稱,比如:“紅蓮地獄”或者“千本一刀”等

    例如中國混混的“小平頭,緊身褲,尖頭鞋,哈腰走路”都是其典服飾和行為特徵,簡直是大型“觀猴現場”

    “不良”為了進一步彰顯自己的“存在感”,還會透過翹課和泡妞等破壞校紀校規的事情來出人頭地。

    時間一長,他們就自己覺得天不怕地不怕,然後就找到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開始以欺負人和打架為樂,他們希望透過聲勢,能得到日本黑幫的“青睞”,並有朝一日能夠“找到真正的組織”

    而在“摸爬滾打”之中,校服就成為了各自小團體的“團服”,所以才會有“不良”大聲喊叫到“老大!xx高中的打過來了!”這樣的話語。

    暴走族

    “暴走族”本質不是黑幫,是介於“不良”和“黑幫”中間的一個灰色地帶,也有人稱之為“飛車黨”,雖然“暴走族”中有個“暴”字,但不也全是和“暴力”掛鉤

    在日本,暴走族分為“文暴走”跟“武暴走”

    “文暴走”一般是有穩定工作的社會人士,甚至是許多年近花甲的大叔也會參與其中。

    這些人與其說是“暴走族”倒不如說是“摩托車或者機車狂熱者”來的更加直接,這些人喜歡開著鈴木、川崎忍者、本田等改裝版的賽車摩托,定期組織活動在東京環線上飆車。

    主要原因是這些社會人士,因為工作或家庭的壓力需要透過“速度”這種方式來進行排解

    所以,80-90年代的許多看上去比較斯文的“白領階層”甚至是“學校教授”,說不定會在夜色的掩蓋之下變身成為“文暴走”,在東京的環線上遠遠地將法拉利甩在身後。

    而這裡要著重說明一下“武暴走”,這些人一般不滿二十歲,正好是“不良”的年紀,“武暴走”和“不良”在日本,的的確確存在交叉人群

    這部分人在“不良”中算有些小錢的,這些“武暴走”一般座駕為雅馬哈或者二手改裝摩托,他們不追求“速度”上的快感,最主要的是排氣管的轟鳴要大,能夠在瞬間呼嘯而過,來證明自己無上的“存在感”。

    典型的武暴走女生

    他們的特徵十分鮮明,留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復古“螳螂頭”,穿一身黑緊身皮夾克,摩托車上大畫幅的“痛車”,誇張的寫著或者插著“愛露死苦”、“愛羅勇武”的旗幟,在大街上張牙舞爪的騎行。

    因為“武暴走”本質上是“不良”,所以能夠算的上是“不良”的加強版,更有甚者會引發大規模的肢體衝突和械鬥,對於一般市民來說也是影響巨大的,在當時,日本警方對於這些“不良”相當頭疼,因為很多未成年的“不良”只是未成年,經過“少年管教”後就被再次放出,很多“不良”都是“再犯”

    黑幫

    黑道在日本算是一種職業,專門從事有組織性的暴力活動、毒品買賣等,不良少年的叛逆,在他們眼中就算是“過家家”

    在之前很多期節目中曾多次提到日本黑幫,這次我們撿重要的和以上兩者有區別的來談。

    在日本,稱黑幫人士為“極道”,但警察會稱其為“暴力團”,黑幫在日本確實是合法的。但如果違反法律,照樣接受制裁。

    日本黑幫主要以營利為主,並不直接參與械鬥和社會暴力事件,他們善於在色情產業等一些灰色行業進行壟斷,同時也有投資IT、金融、運輸等行業,是靠“灰色產業經濟”過活的人。

    然而,日本的不良要透過打架引起日本黑幫的注意,並希望黑幫納入他們?簡直“圖樣圖森破”

    加入日本黑幫極高的要求:他們有自己專門的辦公大廈,上班要穿正裝且打卡,沒帶胸卡不得入內,不許喝酒,進入黑幫組織必須年滿20週歲

    日本黑幫一般都有自己的報刊以及官網、APP,如果要想去黑幫從事文職、金融、法律、技術開發等工作的組織成員至少要大學本科畢業,並且要出示託福等證明相關學習優異的證書才行

    日本黑幫殘酷的遴選,堪比“世界五百強企業”

    如果日本的“不良”還在透過翹課來向“黑幫”證明自己,將來長大了可是進不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黑幫”啊!

    關於日本,我們專業,赴日工作留學,加weixin:monsterxinzi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在螞蟻基金裡面買了個基金,它就開始跌,為什麼,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