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萌萌兒郎

    幾度呢?不是很嚴重可以不打針的。但是一定得看醫生吃藥。否則會很危險的。所以既然得看醫生。那你到時可以問醫生。小孩這種情況要不要打針。醫生會告訴你的。 發燒有兩種可能。一種的細菌感染的。一種是病毒性感染。細菌性的吃藥一般容易好。而病毒的就得靠自己的免疫力了。病毒變異能力很強的。如果自己亂吃藥。就算是退燒藥。由於劑量不符合。很容易使病毒產生變異。三兩天之後,就由低燒又開始高燒了。而且反反覆覆。很慘的。這時肯定就得打點滴了。

  • 2 # 中億孕嬰

    發燒只是表現,告訴你身體出現問題。家長需要的是對症下藥。

    一些以發燒作為前期表現的疾病,是不能拖的,比如急性腦膜炎。

    如果是普通的感冒發燒的話: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範圍內推薦寶寶發燒時可以使用的,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的藥物有兩款,那就是: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對乙醯氨基酚

    代表藥有泰諾林、撲熱息痛、必理通、小兒百服寧等,它是常用的兒童退燒藥,適用於3個月以上的寶寶和成人。

    其退燒強度與阿司匹林相當(起效較快)但不良反應小,對胃腸刺激輕微,不影響血液凝固性,也不會引發瑞氏綜合徵,已被世界各國廣泛推薦和使用。

    該藥目前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兒童高熱首選藥。

    不過應該注意的是:

    該藥使用不當的話會損傷肝臟,因為該藥經肝代謝,代謝產物中有極少量對肝細胞有毒性的羥化物,太小的寶寶肝臟解毒功能不全,應警惕會造成肝損害,所以服用該藥前一定要認真閱讀說明書,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布洛芬

    代表藥是美林和芬必得。

    布洛芬具有不良反應少、胃腸刺激輕的優點,對血象及腎功能的影響亦較小,退熱作用更為持久。

    平均控制退熱時間為5小時左右。對於39℃以上的高熱,布洛芬的退熱效果比對乙醯氨基酚好。一般用於6個月以上高燒難退的寶寶,6個月以下的寶寶要慎用。

    不過,布洛芬的作用排序是消炎、鎮痛、解熱。因此,它的首要作用是消炎而不是退燒。所以,即便寶寶到了可以服用布洛芬的月齡,家長也應嚴格按照寶寶體重精確計算劑量。

    這些服用誤區,家長也要注意

    在給孩子用藥的同時,父母更要避免這些服用藥物的誤區:

    1. 果汁服藥

    用果汁送服藥物,或吃藥後立即喝果汁或吃水果,果酸會中和鹼性藥物,或使藥物提前分解,降低藥效。

    2. 喂藥加糖

    糖能抑制某些藥物的藥效,干擾礦物質和維生素在腸道的消化吸收。再者,糖能與某些中藥中的蛋白質、鞣酸等成分起化學反應,產生有害物質。

    3. 剝去溶衣

    外包溶衣的藥物一般對胃有刺激或易被胃液分解破壞,如剝去溶衣或壓碎服用,易產生不良反應。

    4. 強行灌藥

    用筷子撐開嘴巴,或捏著鼻子,在兒童的哭鬧聲中強行灌藥,易使藥物嗆入氣管,輕則引起呼吸道肺部發炎,重則堵塞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危險。

    5. 靜睡喂藥

    兒童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受外來刺激時適應性調整能力差。如果趁其睡眠時喂藥,藥液突然刺激舌、喉等部位的神經,可反射引起喉部痙攣。

    6. 服成人藥

    有些家長覺得成人藥藥效強,為使兒童儘早痊癒而用成人藥物喂兒童,是很錯誤的。

    比如治腹瀉時用諾氟沙星膠囊(氟哌酸),此藥對兒童腎臟有損傷;又如成人複方新諾明片,兒童長期服用會嚴重毒害其腎臟,還可誘發貧血症等。

    7. 服藥過量

    有的家長急於求成,給兒童服藥時擅自加大劑量,這樣會引起兒童臟器中毒。如鎮痛類藥物服用過量,會傷及肝臟(中毒性肝炎)。

    8. 濫用退燒藥

    發熱是人體必要的保護機制。有些年輕的媽媽一見孩子發熱,就給孩子吃退熱藥。這樣做很容易掩蓋症狀,使疾病難以診斷。

    9. 濫用維生素

    維生素在兒童的生長髮育中確實起著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認為多多益善。

    不少藥用維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應,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用量過大或過久可能造成體內蓄積而中毒。

    10. 濫用抗生素

    流行病學調查證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用抗生素是不合適的。

    而且長期使用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抗生素,會對孩子聽神經造成影響,引起眩暈、耳鳴,甚至耳聾;長期使用氯黴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

    最後,小億還想提醒家長們:一旦孩子生病,要及時送醫治療,謹遵醫囑,切忌盲目自行用藥。

  • 3 # 光子實驗室

    先搞清楚發燒和發熱吧,剛出生的小孩子是有幾次身體發熱的反應的,亂吃藥打針更不好。發燒的話須儘早治療,小孩子提抗力不夠,一個普普通通的發燒很容易引起其它的病症。

  • 4 # 佳佳媽媽聊育兒

    有一個基本原則大家可以記在心裡: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

    其實在吃藥之前也是要慎重再慎重,因為藥也不能隨便吃。

    所以結果就是,家長在面對孩子發燒的時候:

    一,先測量體溫。一般38.5度是個分界線,低於38.5度積極物理降溫,有時候即便體溫一下衝到39度以上也不要驚慌,先進行物理降溫(溫水擦拭部位: 面部、額頭、脖頸、四肢、腋窩、後背、腹股溝、手心、腳心),能讓寶寶感覺舒服很多,而且通常堅持溫水擦拭30分鐘左右溫度都能降下來,這比吃藥降溫的效果還快,而且無任何副作用。

    二,體溫控制住以後,積極查詢致病原因。護理寶寶的人員通常是固定不變的,所以時間一久家長也基本能掌握好寶寶的身體底線,比如是最近著涼了,還是積食了,或者是吃了不乾淨的東西等,家長基本都能做出準確判斷,然後“對症治療”。比如積食了,就控制飲食量,少吃,且要吃易消化的食物;著涼了,多喝開水,睡覺時空調溫度不要太低,夜晚一般控制在26至29度之間,準備好薄被單蓋好肚子等;吃壞東西了,家長不要圖省事,一次做寶寶輔食可以吃一個星期的,還是改改吧,太不新鮮,而且營養也基本流失完了,還要教寶寶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吃地上撿來的東西等。

    這些生活技巧和護理方法,家長們尤其是老人帶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並堅持下來養成一個好習慣,在護理孩子上細緻一點準沒錯,能夠明顯減少生病次數。

    三,如果寶寶反覆發燒,且表現出不思茶飯,精神萎靡等,需要及時服用退燒藥,減輕病症。

    四,3個月以內新生兒,體溫超過38度,或大寶寶反覆發燒超過3天,都應該及時就醫面診,讓醫生幫忙查詢致病原因,然後對症治療。

    所以,孩子發燒並非就要打針才能好。我家小寶前幾天就積食引起了發燒,燒了一天兩夜,從夜裡一兩點的時候開始燒,我用溫水擦拭40分鐘左右體溫就下去了,雖然白天也燒了,但是一直是低燒,所以我就勤擦,體溫都控制在38度以下,第二個夜晚雖然夜裡還燒了,不過燒了兩個小時左右就沒再燒了。

    期間要控制好寶寶體溫,一旦控制不住可以配合吃布洛芬混懸液,飲食上當然也要特別注意,要少吃,且吃易消化的食物,多喝開水等。

    祝寶寶健康。

  • 5 # 曼玉聊育兒

    小孩子發燒不打針能好嗎?應該怎麼辦?

    首先解答一下問題,不是所有的發燒都需要打針輸液,不打針也能好!

    發燒本身不是病,只是一種症狀。很多疾病都伴有發燒,比如感冒、腹瀉、肺炎、幼兒急疹、咽峽炎等等。發燒也是免疫系統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提高體溫能抵禦外邪入侵。(研究顯示:病毒、細菌在33-35度時更易入侵人體,而當體溫到38度以上,病毒、細菌的在人體的複製和繁殖速度明顯降低)。所以,發燒的本質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措施。小孩子的神經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中樞還不能靈活調控,所以孩子比成人更容易發燒,也容易發燒的更高。

    那既然發燒是好的,為什麼還要退燒呢?

    1、發燒可能會誘發高熱驚厥(較少見,目前還沒有研究能證明發燒和高熱驚厥的必然聯絡,但發燒確實提高了高熱驚厥的發生率,人群僅僅針對那些有驚厥遺傳的孩子和驚厥發病史的孩子,其他孩子高燒和驚厥沒有關聯性)

    2、長時間的高燒,增加了臟器代謝壓力,有可能導致組織失調、臟器衰竭,繼而產生其他病症。(也較少見,但年齡越小,臟器發育就越不成熟,發生率就相對高;或者本身臟器功能問題的,發生率也相對高)

    退燒主要是為了預防發燒產生的併發症。發燒本身並不可怕。

    打針、輸液會好的快點?效果更好?

    從西藥角度說,口服藥是服用後,透過腸胃吸收,經過肝臟代謝後,再進入血液,血液和體液是相互通融的。打針是有直接注射肌肉、或直接推進血管;輸液是直接滴入靜脈血管。

    口服藥這個過程,經過了人體胃腸系統,和肝腎系統的過濾,由於腸胃吸收不完全、以及代謝過程的破壞,藥性、利用率會受一定影響,這個過程,也讓起效時間相對更長,但是,這影響並不大,因為口服藥開發過程中,已考慮了藥物利用率的問題。而打針輸液,都是直接打入迴圈系統,藥物進入人體,直接越過了口服過程的“人體屏障”,起效快、藥物利用率高,但潛在的風險,甚至更多短期不可測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主要退燒西藥成分的分析

    國內退燒針的主要是:安乃近、安痛定、來比林、地塞米松、柴胡注射液這5種。

    1、安乃近:摘自廣東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 《安乃近滴鼻在小兒退熱治療中的療效和安全性觀察》:

    2、安痛定是複方,成分是:安替比林、氨基比林、巴比妥。氨基比林和亞硫酸鈉的結合物就是安乃近。

    3、來比林是阿司匹林和賴氨酸的複合,阿司匹林會增加兒童瑞士綜合症發生率。美國等一些國家規定:醫生不得給16歲以下,特別是患流感、水痘的發熱兒童服用阿司匹林類藥物。不僅孩子,阿司匹林對於成人也儘量少用,容易造成體內菌群失調,各種功能性失調的問題,長期服用的潛在性風險很大。

    4、地塞米松:地塞米松是激素,最後會影響孩子的免疫系統,激素分泌系統。已被禁止用於退燒。但村鎮醫院、小診所仍有較高使用率。西醫治療,若前期治療效果不佳,最後常會用上激素類藥物。

    5、柴胡注射液:中藥針劑在最近20幾年開始流行,對於中藥的有效成分,現代科學其實並不清楚,未經腸胃脾肝腎的處理,其提取物直接注射,有很大的隱藏風險。國家藥監局今年5月29日公告:柴胡注射液禁入兒童用藥。我本人和同事,對於所有中藥注射類藥品,都不建議用於兒童。中藥注射劑也不在傳統的中醫藥範疇。

    輸液比肌肉注射效果更快,是因為大量冷液進入靜脈,直接帶走了熱量,本質和喝水+物理降溫效果一樣,更多弊端是:短期大量葡萄糖對孩子胰腺和腎臟造成壓力;長時間靜脈針刺產生的惡劣刺激;藥物中新增劑防腐劑同時進入血液,相比口服,副作用更大。

    一般只有嚴重的細菌感染、中重度脫水、有先急性嚴重問題時才用輸液,這種情況往往都要住院了。

    (孩子脫水的表現是:面頰眼窩凹陷、滷門凹陷、面板彈性下降、口腔黏膜或舌面乾燥、腹部凹陷。)

    首選的退燒西藥治療方式

    打針輸液,起效更快,但更不安全。比口服,也就快個兩個小時左右,本質效果無異。對於西藥退燒而言,國際上認可相對安全的退燒藥是布洛芬和乙醯氨基酚。 布洛芬 (美林)的藥效時間6-8小時;乙醯氨基酚(泰諾林)的藥效時間3-4小時,服用後一般2小時內起效。 兩者首選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相對藥效時間更長,藥效也強,當退燒過程大量出汗,有可能導致脫水症狀,對腎臟功能壓力也相對更大,有哮喘的孩子慎用。服用任何退燒藥過程都需要多喝水。不能進食、頻繁嘔吐的孩子,可用肛門退熱栓,藥物成分和效果口服藥一樣。

    在治療原則上,能打針就不輸液,能吃藥就不打針,人體的自我防禦機能才是長線健康的保障,儘量少用西藥去幹涉,任何疾病的恢復都需要一個過程,選擇醫療手段上因人而異,因病情而異。中醫推拿退燒法,是最安全的,正確運用有效率也非常高,父母可操作性強。

    中西結合,讓孩子少生病,讓父母更省心!

  • 6 # 那年花開8541

    作為一個5歲孩子的寶媽,我覺得孩子發燒後,不要著急,首先是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不要病急亂投醫。

    如果孩子的精神狀態好的話,說明孩子自身是有承受能力的,先進行物理降溫。

    物理降溫的方法很多

    我家寶寶兩歲多的時候發燒,燒到39.5攝氏度。找了附近的醫院,醫生說:“你孩子這麼嚴重一定要住院治療才行,我們這裡沒有辦法住院,快點送去人民醫院吧!”我當時就被嚇懵了。趕緊打出租車去人民醫院。著急的排隊掛號,排隊看病!眼看就要中午十二點了,好不容易看到醫生,結果醫生就給開了點藥就讓我們回家了。我簡直不敢相信!“那個醫院的醫生不是說要住院治療嗎?怎的就只給開藥就行了呢?”我不禁好奇的問醫生。

    醫生很淡定的對我說:"你看看你孩子的精神狀態,他精神狀態好的不得了,除了測出溫度高,你根本就看不出他有任何問題。他這樣都要主要治療的話,那全國的醫院也不夠住呀!"

    從那以後寶寶發燒了,我就淡定了許多。因為寶寶發燒是他自身的抵抗力在和病毒作鬥爭了!只要38.5攝氏度以下的發燒,根本不需要吃藥,更加不需要去醫院。只要學會了物理降溫,哪怕是半夜三更,寶媽都可以淡定的對自己說,放心吧小事,我一個人都能搞定!

    如果精神狀態不是很好的話,需要及時送醫院治療。查清楚病因,再由醫生決定如何治療。我的原則是能吃藥絕不打針,能打針絕不輸液!

    不管打針或是輸液都是抗生素,特別是輸液。我們這邊的醫院沒有退燒針可以打。孩子病情嚴重的只能輸液。

    所有的小孩都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那麼小一點就輸液,有的嬰兒手臂血管太細,只能從腦門上扎針,旁人看了都會心生憐憫,媽媽看了更是淚水連連。

    還有哦,選好醫生是關鍵喲!希望可以幫到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榮國府的大掌櫃到底是誰?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