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默之健龍達人

    中國文化,宋詞與唐詩可媲美,通常也是唐詩宋詞並稱。

    宋代有多少詞人,估計難以勝數,但可列舉十大詞人(並附其代表作):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周邦彥,《蘇莫遮.燎沉香》

    陸游,《卜算子.詠梅》

    秦觀,《鵲橋仙》

    賀鑄,《青玉案》

    那麼,蘇軾與辛棄疾,兩位大詞人並稱為“蘇辛”。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 》等。

    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

    蘇軾在中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將領。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別號稼軒居士。辛棄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軍旅之味濃厚,善於典故的堆砌。他與蘇軾齊名,並稱“蘇辛”,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辛棄疾生於金國,早年與黨懷英齊名北方,號稱“辛黨”。青年時參與耿京起義,抗金歸宋,獻《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守之策。先後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為守臣,平定茶商賴文政起事,又創制飛虎軍以彈壓湖湘。由於他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故而屢遭劾奏,數次起落,最終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宰臣韓侂冑接連起用辛棄疾知紹興、鎮江二府,並徵他入朝任樞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辭免。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時獲贈少師,諡號“忠敏”。

    今存辛棄疾的詞629首,數量為宋人詞之冠。辛棄疾詞在宋代即已有多種版本,主要為4卷本和12卷本兩種。4卷本名《稼軒詞》,分為甲乙丙丁4集,宋刻本已不存,今有汲古閣影宋鈔本及《唐宋名賢百家詞》本。12卷本名《稼軒長短句》,宋刻本已無傳,今傳本通行者有四印齋刻本。1962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出版今人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註》。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點校本《稼軒長短句》。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北宋、南宋雖都屬大宋王朝,但蘇辛兩位大詞人,身處不同時代,肯定留下很多時代烙印。另外兩位經歷不同,詞的內容也是大有不同。蘇軾更多因政見的不同而捲入官場爭鬥和仕途的起落及政治窘境。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兩位大詞人,都屬於豪放派。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首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氣魄宏大,豪放遂顯!不過,收尾的“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卻是抑鬱沉挫地表達了詞人對懷才不遇的無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鬱。

    蘇軾,人生起起落落,他回顧一生寫下:“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因此,兩位在官場,也是命運多舛。悲憤出詩人,估計詞人也是如此吧。

    辛棄疾的詞,多以國家、民族的現實問題為題材,抒發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如《水龍吟》 (渡江天馬南來)、《水調歌頭》(千里渥窪種)、《滿江紅》(鵬翼垂空)等,表現了恢復祖國統一的豪情壯志;《駕新郎》(細把君詩說)、《菩薩蠻》(鬱孤臺下清江水)、《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等,表現對北方地區的懷念和對抗金斗爭的讚揚。《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賀新郎》(老大那堪說)、《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永遇樂》(千古江山)等,表現對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滿和壯志難酬的憂憤。這些作品大都基調昂揚,熱情奔放。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有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或稍後的劉克莊、劉辰翁等,都與他的創作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後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後世每當國家、民族危急之時,不少作家從辛詞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總體來看,同是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詞,比蘇軾應該題材更富內涵,愛國主義思想,更加突出,但各有不同意義,而從純文學、藝術角度,蘇軾則更富盛名。

  • 2 # 青島勒燕堂傳藝館

    蘇軾生於北宋神宗年間,字:子瞻,號:東坡居士;進士及第,曾任翰林院學士;禮部尚書,官職從一品。文學家,詞作家。其詞開豪放派之先河,大氣磅礴;內容涵蓋: 詠史,懷古,談玄,抒情及山水,日月,田園……包羅永珍;北宋第一詞人!辛棄疾生於南宋,字:幼安;號:稼軒;21歲就率2000餘眾,加入耿京起義軍抗擊金兵;在義軍中表現勇敢,果斷,名重一時,25歲便被宋高宗破格提拔為江陰籤判;後曾歷任湖北,湖南,江西安撫使,掌管一路軍政大權。他的詞繼承,發展和超越了蘇軾的詞風。其詞不僅飽含浪漫主義情懷且因為辛棄疾身為戰將曾為朝廷抗擊金兵,轉戰南北;他的詞中充滿愛國熱情和英雄氣概而更具豪放!《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這樣評價:辛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這樣評價蘇辛;”讀東坡,稼軒詞,須觀其雅量高致,……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為進一步瞭解蘇,辛之曠豪;詞風之同異;水平之高下,特對他們的同類型詞進行比較和鑑賞,與大家分享: 辛棄疾VS蘇軾第一局 題目:問月蘇軾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辛棄疾【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向何處?二人寫詞的背景狀態: 二人題均屬問月,蘇問:【明月幾時有?】;辛問:【月向何處?】 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其弟)】辛棄疾:【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二位都是在一箇中秋夜通宵達旦的喝酒,中間隔了百年。東坡先生還喝高了,大醉!於是有了這不朽之作:【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意境太優美了!南宋文學家,詞人胡仔這樣評價這首詞:“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這是說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一出,將其餘詞人中秋賞月詞賦瞬間被藐殺!這評價真是高得讓人無語!如今這首詞還因為被譜成曲,成為流行,廣為傳唱,幾乎家喻戶曉,人人耳熟能詳。這首《水調歌頭》大家太熟悉了,任何解釋都嫌多餘!我們再來看辛棄疾的:【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向何處?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固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這首辛詞並不普及,甚至沒有被收入78版的【宋詞選】所以簡單註釋如下:(中秋飲酒至天明。有人講,前人詞賦有盼月賞月的,卻沒有送月的,所以用《天問》這種形式賦送月詞一首):可憐今晚的月亮,悠悠向何處去?難道是別有人間?這邊剛剛落下,那邊又見明月東昇?在空曠無邊的茫茫宇宙,任浩蕩的長風,送走中秋的明月?月輪像空中鑲嵌的寶鏡;是誰用一根長繩牽繫著它嗎?廣寒宮裡,寂寞的嫦娥又為誰留守,待字閨中?聽說月亮遊經海底,卻又查無根由,恍惚之間讓人犯愁。怕巨鯨在萬里碧海之中,橫衝直撞,觸破水中玉殿瓊樓。月宮蟾蜍固然可以自由戲水,問如何讓玉兔也能游泳,駕馭沉浮?若說這一切圓滿,無恙,為什麼漸漸地弦月如鉤?辛棄疾這首詞,內容有瓊樓玉宇,碧海,長鯨,蟾蜍,玉兔,嫦娥…真的是別開生面,別有意境,美不勝收!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弦外之音: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有如下評語:“稼軒中秋飲酒達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曰: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景東頭。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事,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偉人毛澤東在上世紀60年代,【關於人的認識問題】一文中對此也曾有過類似評價;老人家說:“地球繞太陽轉,自轉成日,公轉成年。哥白尼的時代,在歐洲只有幾個人相信哥白尼的學說,例如伽利略,開普勒,不過宋朝辛棄疾寫的一首詞裡說,當月亮從我們這裡落下去的時候,它照亮著別的地方。(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毛澤東文集第八卷391頁】看來,毛澤東對辛棄疾的這首詞也是情有獨鍾。

    單純就詞的豪放來說,辛棄疾是要比蘇東坡更強一些,但是蘇東坡是一個全面性的人物,是文化史上難得一見的全才,而且他的活法更值得學習。

  • 3 # 心靈治癒空間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蘇軾和辛棄疾兩人的排名素有爭議,可若是真正說在豪放派詞人中論出個高下所以然出來,卻也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兩人雖都是豪放派詞人,然因其自身經歷所不同,其自身成就也就大不相同。

    出身方面。蘇軾出身文學世家,在唐宋八大家中,與其父親蘇轍,其弟蘇洵並稱“三蘇”,歷史上能與之同名的,也只有曹操的“三曹”。蘇軾不僅在詞方面有些極深的造詣,其詩、文方面也有極高的成就,文章的成就不弱於歐陽修,早年意氣風發,頗有楚辭之風。

    相比起蘇軾的早年風光,辛棄疾卻顯得淒涼了許多。在他出生的時候,家族所處的北方,便已經淪陷入金人之手。從小看族人受盡金人欺凌,辛棄疾從小便立志恢復祖國一統,重回中原。然等他起義抗金歸宋之後,卻又受“歸正人”影響,仕途受阻,再加上其本身性情耿直,仕途更是波折不斷。

    詞的成就方面。蘇軾不僅僅是開了豪放派詞的先河,更是把詞的地位抬到了跟詩等高位置。在蘇軾之前,詞是風流才子們調情的風情詞賦,滿篇盡述風月小道。在蘇軾之後,詞可寄情于山水間,表萬物之恢宏意境。

    辛棄疾棄文從武,半生奔走沙場間,其詩詞多行兵打仗的豪放之氣。如果說,蘇軾是豪放派的開拓者,那麼辛棄疾就是豪放派的發揚者。如果說詞的成就,那麼蘇軾更甚一些,如果說豪放派詞的成就,那麼辛棄疾反而更高一些。

  • 4 # 紅塵彌勒

    史上確實將這兩個人合併在一起稱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最可靠的排位,應該是按照我們習慣性的叫法來排定。蘇辛,蘇辛,意即蘇東坡要排在辛棄疾的前面,這也是無論從年齒上、成就上、影響上都是蘇子瞻高於辛稼軒。儘管辛棄疾在文學史上和蘇東坡並稱,還被賦予了詞中之龍的美譽,但在曠世文豪蘇東坡面前,還是略顯下風,甚至相形見絀,這也是之所以稱之為“蘇辛”而不是“辛蘇”的原因。

    毫無疑問,蘇東坡的影響對於後世是更為全面的,也是更為高企的。因為這個千古文豪不僅詞風雄渾,骨氣傲岸,其書、畫、文、墨等均屬上乘,佔盡了天下文士的風流與名望,辛棄疾能和這樣一個傑出的大人物並列稱呼已經是陡然提升了自己的文學地位和文化聲望。

    這麼說並不是否定辛稼軒的詞作不如蘇子瞻。他們兩個人是各有所長,各有千秋,都是豪放派的肝膽和氣魄,但在具體的詞意表述上,蘇子更偏於激昂狂放,肝膽賁張,自樹一幟自倍一格,是開創性的代表。而辛棄疾則更重於情懷和德望,更具有積極的格調和價值。雖然曾經有過和豪放派品格在他們之前,比如小范老子范仲淹的《漁家傲》等作品,但對於一個肇始的時代來說,蘇東坡還是先鋒人物,也自成體系,更有代表性和引領性。

    其實倆個人的排名誰先誰後並不是很重要,因為他們都是有宋一朝豪放派詞作的高峰,只有風格的差異,而不是高下的判別。

    一般來講,我們絕大多數人更喜歡或者更接近於喜歡蘇東坡,就是因為這個千古文壇的領袖級人物,他的事蹟和傳說更傳神,他的人生更曲折,更能博得人們關注與同情,也更感佩他的詞風和表述。

    重要的不是誰的排位高低問題,而是要看是否表達出了我們期待和願意看到的文字,是否給我們傳遞了一種正向的積極的力量,還有是否給我們開啟了靈魂的洞府和智慧的啟迪。

    他們兩個人都有千古傑作流傳至今,那就讓我們再一次沉淪在他們給我們營造的氛圍中,體味和咀嚼那種來自心靈的震撼和靈魂的洗禮——

    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羽扇綸巾,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配件之CPU如何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