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確實,凱撒並沒有稱帝,羅馬內戰後他逼迫元老院選舉他為獨裁官,他就已經成位羅馬實質上的皇帝。而且從他的文治武功上來說。征服高盧,征討西班牙和希臘,征討本都,降伏埃及。把羅馬帶上一個新的高度,值得後人尊稱他一聲大帝。

    更重要的一點,屋大維之所以能取得羅馬共和國的統治權,靠的就是凱撒給他打下的基礎。

    凱撒大帝被刺殺後,屋大維年僅十八,自身履歷和人脈可以說是淺薄的可憐,但是屋大維迅速返回羅馬,並反覆強調自己是凱撒的兒子,凱撒的繼承人。因此得到了凱撒舊部和支持者的認同和讚賞。靠著凱撒舊部的支援,屋大維正式步入政壇,並且取得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隨後屋大維和安東尼,雷必達組成同盟,清洗殺害凱撒的兇手和自己的政敵,隨後又擊敗共和派。三個人基本取得整個羅馬共和國的權力。

    為什麼安東尼和雷必達要和屋大維結盟,除了利益外安東尼和雷必達也是凱撒舊部,是凱撒的堅定支持者。

    屋大維也是憑藉著雷必達和安東尼的力量才替凱撒報仇,才能掌權羅馬。

    按理說腓立比之戰後,屋大維安東尼和雷必達三人的實際地位應該是差不多的,但是安東尼因為埃及豔后的勾引選擇跑去了埃及,雷必達沒有爭權的心思,被分配去了西班牙,屋大維則成為羅馬和高盧的統治者,羅馬和高盧曾經是凱撒大帝活動的重要地區,在這裡積累了許多的人脈和資源,屋大維也正是靠著凱撒留下的遺產迅速增強自己的實力,並在隨後和安東尼爭權的過程中擊敗安東尼(安東尼的失敗也是因為他自己作,被埃及豔后勾的魂都沒了。幹下了讓羅馬人民戳脊梁骨的蠢事。)

    而屋大維也火上澆油,公佈了安東尼的遺囑,這份遺囑基本上就是賣國遺囑,要把羅馬的地盤繼承給埃及人,羅馬公民徹底倒向屋大維。

    隨後屋大維擊敗安東尼,安東尼自殺,屋大維又殺死凱撒的親兒子小凱撒,鞏固了自己唯一繼承人地位。

    消滅安東尼後,屋大維也就沒了敵人,接下來乾的事就是屋大維純粹憑藉自己的力量去完成的了。他解散軍隊,併成功選舉為執政官,後來又透過自己的元老院(在屋大維和安東尼進軍羅馬之後,元老院其實就成屋大維的了)得到西班牙、高盧、敘利亞三地的統治權,得到了羅馬最強大的軍事實力。並得到奧古斯都和祖國之父的稱號。

    公元前23年,屋大維得到羅馬統治大權,雖然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說羅馬帝國正式建立,但是當奧古斯都,祖國之父,終生執政官,保民官,最高統帥等稱號全部彙集在屋大維一個人的頭上時,就表示屋大維已經成羅馬的皇帝了。

  • 2 # 星空之下

    首先,“大帝”這個稱呼在東西方意義是不同的。在東方,所有特別厲害的“帝”都可以被稱為大帝。西方,大帝這個稱呼是在基督教稱為歐洲洲教之後的事情,所以西方的“大帝”的“大”the great基本上是一種宗教榮譽,類似於“聖彼得”的“聖”。

    西方的“大帝”獲得途徑基本有兩種。第一在領土上有重大作為,當然這個領土是指基督教世界的領土,而不是指某一個國家的領土。這個途徑的代表人物就是第一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大帝,功績是終於有個人能扛起大旗頂住了在西班牙登陸的伊斯蘭軍隊,拯救了即將覆滅的基督教世界。當然這個功績是必須得到羅馬教廷的承認的。其反面案例就是“紅鬍子”的孫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腓特烈二世在獲得耶路撒冷王的爵位後,發起了一場十字軍東征,沒有流血,和當時的伊斯蘭世俗界最高領袖埃及蘇丹聊天聊成了哥倆好,把耶路撒冷給分了。這場東征氣得羅馬教皇后來開除了腓特烈的教籍。所以,雖然腓特烈二世收復了聖城,卻沒有得到the great。

    第二條途徑,就是為基督教做出重大貢獻的皇帝。其代表就是君斯坦丁大帝。因為君斯坦丁大帝指定基督教為羅馬帝國國教,其他都是邪教。這就毫無疑問被the great了。

    所以,無論是凱撒還是屋大維都不可能被後世稱為“大帝”,而且也不會願意被稱為“大帝”。“凱撒大帝”這個稱呼是中中國產的,因為華人覺得凱撒很牛逼,所以是“凱撒大帝”,而屋大維還不夠牛逼,所以沒有“屋大維”大帝。至於美國拍的電影“凱撒大帝”,原名是Gaius Julius Caesar,也沒有“大帝”。

    然後,我來解釋下歐洲皇帝是怎麼回事情,有助於你更好的理解本文的上半段。

    歐洲的“皇帝”這個稱號的意義,從歐洲的整個歷史來說可以分為四個不同的階段。羅馬帝國前期,羅馬帝國後期,中世紀,近代。

    第一代皇帝“奧古斯都”。凱撒的孫甥屋大維以凱撒合法繼子的身份繼承了“凱撒”的名號自己凱撒所有的政治經濟軍事遺產,並透過努力成為了羅馬帝國實質上的第一任皇帝。但屋大維(事實上這個時候應該稱之為“凱撒”)在公民面前的稱謂是“奧古斯都”(第一公民),是公民不是皇帝。在軍隊面前是總司令,用咱們漢語來表述比較牛逼“天下兵馬大元帥”。在政治界是“終身護民官”,不要說終身獨裁官了,連終身執政官的名號都沒去碰,多聰明。在宗教上是大祭司。“帝國”也是後世的稱呼,羅馬就是羅馬Rome。之前還是民主共和國,底層的公民們還要依靠選舉來獲得收入,元老們還要透過選舉來體現自身價值,所以屋大維絕不會去犯那個忌諱。甚至將帝國的行省分為歸元老院管理的富裕行省,以及歸自己直轄的邊境行省,即談好妥協了元老院,同時合法掌握了天下兵馬。所以凱撒和屋大維都不會自稱大帝,而後世的基督徒們也不會稱呼“異教徒”為大帝,因為他們不是基督教的信徒。

    第二代皇帝。羅馬帝國後期,經過幾百年的演變,政治環境已然和凱撒屋大維時期完全不同,所以羅馬帝國皇帝就開始使用“皇帝”這個稱呼,同時太子獲得“凱撒”的名號。

    第三代皇帝。歐洲中世紀基督教世界的皇帝有兩個。東邊的一個是繼承羅馬帝國的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拜占庭信奉基督教中的東正教,拜占庭皇帝不需要理會羅馬教皇。因為東正教在天主教徒的眼裡,用那個時候的說法叫做“異端”。同時拜占庭有自己的宗教界領袖,君士坦丁堡大主教。

    西邊的一個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因為神聖羅馬的稱呼是教皇給的,所以這位皇帝登基必須要獲得教皇的親自加冕才算合法。同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皇位不是依靠血脈繼承的。發展到後期,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需要由大德意志地區(這個“大”是指地域範圍比現在的德國大)的選帝侯們選舉產生,當然這個時候只能成為“德意志王”,然後由羅馬教皇加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因為這個傳統,所以近代的伊麗莎白在歐洲只能稱為英國國王,女皇這個稱呼只在印度管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是基督教世界西半邊的世俗界最高領袖,地位的確高於國王。但是,後期其直轄實力往往等於小於國王。比如腓特烈二世的直轄軍力基本上都來自於他從母親那裡繼承的西西里王國,明顯不如當時的法國國王。

    第四代皇帝。這是文藝復興之後的事情了。這個時期歐洲的皇帝還是有兩個。

    東邊的是俄國沙皇。為什麼俄華人能突然冒出來自稱皇帝呢。因為曾經的羅斯大公娶過拜占庭帝國的安娜公主,所以俄國王室認為自己具有羅馬帝國的皇室血統,當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滅了之後,俄華人認為自己應該扛起這面大旗。拜占庭的皇帝和俄國皇帝,都使用“皇帝凱撒”這個稱號。

    西邊呢,還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所以和第三代皇帝不同,被分為第四代,是因為由於文藝復興,以及“君士坦丁授土書”的騙局被拆穿,導致羅馬教皇對世俗君主基本完全失去了控制力,這個時代的歐洲是君主們的時代。其中名聲在中國最廣為人知的有兩個代表。一個是哈布斯王朝,他們家長期佔據了皇帝位。那個課本里的一戰導火索被槍殺的斐迪南大公就是他們家的。另外一個名人就是牛逼的拿破崙皇帝。

  • 3 # 卡洛兒2020

    凱撒(Caesar)原本是羅馬家族姓氏,後來成為頭銜。公元前46年,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獲委任為羅馬獨裁官,任期為十年,在公元前44年卻遭人行刺。“凱撒”是他的家族名號(蓋烏斯是他的名字,尤利烏斯是他的氏族名號)。後來這個家族名號傳給了他的養子及最終繼承人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屋大維烏斯(另譯屋大維)。公元前31年,屋大維鞏固了自己在國內的地位,公元前27年獲羅馬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的稱號,以凱撒·奧古斯都聞名於世。(路2:1-7)

    隨後的四個羅馬皇帝(提比略、蓋約[卡利古拉]、克勞狄、尼祿)都憑著血緣或收養的關係而取得“凱撒”這個名號。“凱撒”這個家族名號就從此多用做羅馬皇帝的頭銜,甚至在凱撒王朝終結以後,這個名號仍然用作皇帝的頭銜,後來還衍生出德語kaiser和俄語czar這兩個皇帝的頭銜。

  • 4 # 旅途中的歷史

    大帝用英文表達是“xxx the great”。xxx代表名字。從來沒有一個史學家稱凱撒為“ceaser the great”。所以凱撒大帝只是華人編出來的尊稱!

    凱撒倒是有另外一個稱號叫imperator,這個在拉丁文裡是凱旋將軍的意思。凱撒之前出戰得勝的羅馬執政官都有這個榮譽頭銜。後來屋大維把這個頭銜變成世襲的軍委主席,華人就把其譯成皇帝。其實這同一個頭銜,屋大維之前和屋大維之後完全不是一回事。有些不明就裡的華人就誤以為凱撒也是皇帝。

  • 5 # 祁0436

    凱撒之前的羅馬採用共和制,是雙執政官,由元老院選出。凱撒並未稱帝,在第一次三雄政治中,除掉了克拉蘇和龐培,取消雙執政官制度,自己變成獨裁者,但元老院給他一個十年期限,凱撒自己想成為終生獨裁者,在權力和利益分歧中被反對派暗殺。

    其後接管權力真空的是凱撒的養子屋大維,其實也是延續。後三雄政治中,雷必達管理西班牙,馬克安東尼管理希臘和埃及。後來雷必達被屋大維逼迫交出軍政權力,馬克·安東尼在很長一段時間是古羅馬最高軍事長官,他率眾進攻羅馬,被屋大維的部隊打敗,談到埃及時爆發亞克提姆海戰,再次戰敗後安東尼自殺在埃及。安東尼死後屋大維成為羅馬最高的統治者,隨後元老院授予他奧古斯都的稱號,屋大維逐漸地將羅馬行政、政治和軍事權利集中於一身,這個才是“元首”稱號的由來。同時,屋大維時期也是古代歐洲史重要結點,古羅馬共和國正式結束,升級成了地跨亞非歐的帝國時代,亞克提姆海戰是羅馬帝國的開始。

  • 6 # 史話海說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叫“大帝”。如果我們有意觀察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外國曆史中凡是偉大的領袖人物,無論是國王,皇帝往往都被稱為“大帝”,如亞歷山大大帝,其實為馬其頓國王;阿爾弗雷德大帝,其實是英格蘭國王。“大帝”其實是英文“the great”的翻譯,原意為偉大的。也就是說“大帝”稱號跟稱帝與否其實沒什麼關係,只是後人對其功業的評價。

    從歷史來看,凱撒是世所周知的百戰名將,渥大維是羅馬帝國的第一任皇帝,那麼為什麼凱撒有“the great”的稱號而渥大維沒有呢?因為單從建立羅馬帝國這一件事而論,凱撒的偉大與渥大維相比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凱撒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羅馬帝國的奠基人。

    凱撒像

    凱撒為羅馬前三巨頭之一,任高盧總督期間,透過9年(公元前58年-公元前49年)的高盧戰爭,徹底征服北高盧地區(今法國一帶),將其變為羅馬行省。在三巨頭的政治平衡被打破後,又發動內戰,打敗了政敵龐培,在追殺龐培的過程中,還於公元前47年征服了埃及。雖然此時埃及並沒有被羅馬直接統治,但凱撒廢立埃及法老的行為已經標誌著埃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羅馬的控制。龐培敗亡之後,凱撒成為羅馬唯一的巨頭,而且憑藉軍功及善政在軍方和民間享有崇高威望。到此時,元老院對凱撒的制約力已經近似於無了,凱撒曾經多次被元老院任命為執政官與獨裁官,在公元前45年,還被授予“祖國之父”的稱號,前44年,又被任命為終身獨裁官。遺憾的是,凱撒的跋扈引起了共和派元老的警惕,公元44年3月15日,共和派元老刺殺一舉刺殺了凱撒。

    凱撒征服前後羅馬版圖的對比

    凱撒的被刺殺說明當時的元老院對凱撒已經失去了起碼的影響力與控制力,也意味著羅馬元老共和制的解體。同時,我們也可以認為此時的羅馬共和國已經腦死亡,隨後渥大維才有機會在其苟延殘喘的殘軀上建立起帝國體制。

    油畫:刺殺凱撒

    渥大維以合法繼承人的身份繼承了凱撒的財產與職位,並效仿凱撒組建了新三巨頭共同打敗了元老共和派勢力,隨後在三巨頭內戰中打敗安東尼從而掌握了絕對的軍權,隨後以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取得了羅馬公民尤其是軍隊的的支援。最後,又透過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政治手腕半強迫半誘惑使元老院先後授予他“奧古斯都”、執政官、保民官以及高於地方總督的“最高統治權”。公元前23年,元老院又授予渥大維“第一公民”稱號,這被普遍認為是其稱帝的標誌。公元前12年,加“大祭司”號,其帝位進一步得到了鞏固。

    作為羅馬行政官的渥大維

    到此時,我們可以認為羅馬共和國正式結束,羅馬帝國正冉冉升起。

    從羅馬共和國到羅馬帝國的過渡,實際上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並非是凱撒或者渥大維無中生有製造出一個帝國。隨著共和國的擴張,其領土範圍一步步擴大,所需要處理的日常事務也日益繁重,尤其是領土擴張伴隨著戰爭與叛亂,在很多時候需要做出臨機決斷,而元老院議事這種低效的決策方式已經不合時宜。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凱撒向元老院體制提出一挑戰。無論是凱撒還是渥大維都準確的把握了當時的發展趨勢而做出了果斷之舉從而促成了這一轉變。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凱撒完成的更多的是“破”的環節,渥大維則在進一步“破”的同時,完成了“立”的工作。

    鑄有渥大維頭像的金幣

    雖然我們說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但從所面對的阻力以及執行的難度上來說,凱撒顯然要比渥大維更為艱難,也需要更多的魄力。這大概就是後世史界稱凱撒為“the great”的原因吧。不過海子個人覺得,如果將二人易位相處,他們做的不應該比對方遜色。

    有意思的是,到後世公元三世紀末四世紀初,戴克裡先皇帝實施“四帝共治”時期,凱撒與奧古斯都分別都具備了“皇帝”的意義,只不過在歷史上奧古斯都(即渥大維)是凱撒的繼承人,而到後世“凱撒”(副皇帝)成為了“奧古斯都”(正皇帝)的繼承人。

  • 7 # 老威觀史

    凱撒之所以沒有稱帝而被稱為大帝,是因為雖然他沒有皇帝的頭銜,但事實上他與皇帝無異;而屋大維雖然有皇帝的稱號,但是沒有凱撒的大帝頭銜 ,是因為屋大維的文治武功跟凱撒相比差了太遠。

    凱撒

    我們先說說凱撒的武功,凱撒的武功在整個西方來說屬於頂級水平,他是西方四大統帥之一(另外三位分別是亞歷山大、漢尼拔和拿破崙),在他有生之年主要參與了兩場戰爭:高盧戰爭和羅馬內戰。

    在高盧戰爭中,他統帥羅馬軍團在8年裡橫掃了高盧全境,還一度出擊到了不列顛(今天的英國)和日耳曼地區(主要是今天的德國)。 在征服高盧的戰爭中,他前後消滅了大約百萬蠻族軍隊,尤其是最後一場大戰,阿萊西亞戰役更是堪稱戰爭史上的經典之作。這場戰役是從古至今,無論東西方來說,在將對手包圍的情況下,又被對手反包圍還能獲勝的唯一一場戰役。此戰先是有8萬高盧人被凱撒軍團包圍,然後在凱撒大軍的外圍又出現了33萬高盧人將凱撒軍團反包圍了起來。在被對手反包圍後,高盧人裡應外合向凱撒軍團發動了進攻,面對猛烈的雙向進攻,凱撒軍團也一度近乎崩潰,不過幸運之神還是眷顧了凱撒,凱撒最終打退了高盧人的進攻,贏得了戰役的最終勝利。

    從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凱撒完成了對高盧的征服,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羅馬內戰。凱撒在高盧取得了空前的輝煌,他也因此成為了當時羅馬軍力最強的統帥,這就威脅到了羅馬的共和體制,為此羅馬元老院命凱撒放棄軍權,凱撒當然不肯,為了保住自己的“勝利果實”,凱撒毅然率軍進軍羅馬,成為了羅馬共和制的顛覆者。

    如果說在高盧戰爭中凱撒沒遇到過什麼名將,那麼在內戰中他的對手就是位名副其實的名將龐培。龐培這個人我們聽起來或許會有些陌生,但在當時來說,龐培是整個羅馬極具盛名的人物,他早在25歲的時候就因軍功成名,後來多次率軍出征,可謂戰功累累,光是凱旋儀式就搞了三次。

    ▲能擊敗龐培這樣的一流戰將,說明凱撒的水平是超一流的

    PS:即便是布匿戰爭時期最具盛名的羅馬著名統帥,在非洲扎馬戰役中擊敗漢尼拔的西庇阿也只搞過一次凱旋儀式。

    面對著這樣的對手,凱撒也是毫不畏懼,與龐培打了三年的內戰。在最後一場決定性的戰役,法薩盧斯戰役中,凱撒更是展現了一出驚天之作。當時歐洲流行的戰法就是在兩軍交戰的時候,用騎兵去突襲對方的側翼並繞到對方背後發動進攻。在法薩盧斯戰役中,凱撒只有1000名騎兵,而龐培有7000名騎兵,當時是個人都知道開戰後龐培肯定會用騎兵突襲凱撒的側翼,而凱撒由於騎兵數量太少也肯定擋不住龐培騎兵的進攻,那麼龐培的騎兵就會順利繞到凱撒大軍的背後,如此凱撒就會必輸無疑。

    開戰後龐培果然出動騎兵向凱撒的側翼發動了進攻,就當龐培覺得自己穩贏的時候,不想凱撒卻在側翼埋伏了2000多名精銳步兵阻擋龐培騎兵的攻勢。這些步兵都是不怕死計程車兵,他們的戰術就是直接立在龐培騎兵前面組成人牆,用身體擋住對方騎兵的去路。而馬在遇到障礙物的時候一般都會停下,突然出現的步兵一下子就擋住了騎兵的路線,引起了龐培騎兵部隊的混亂,然後凱撒又出動騎兵部隊對龐培的騎兵發起進攻,很快就消滅了龐培的騎兵部隊,而在主戰場,凱撒的步兵又戰勝了龐培的步兵,凱撒最終就靠這樣的戰術取得了決戰的勝利。

    在凱撒的整個軍事生涯中,他基本上沒出現過失誤,還打過幾場非常精彩的,能夠體現其高超戰術水準的戰役,因此他頂尖的軍事水平是沒有任何爭議的。在他有生之年,他幾乎打遍了整個羅馬帝國,從高盧打到羅馬本土,從西班牙打到希臘,又打到北非、埃及,甚至是中東,可以說完全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了。

    再說說凱撒的文治,首先凱撒的《高盧戰記》和《內戰記》都是最為優美的拉丁文著作,在西方的地位相當於我們文化中的《史記》,當然如果我們今天去讀《高盧戰記》和《內戰記》會覺得索然無味,這是因為我們看到的版本是從拉丁文翻譯到英文,然後又從英文翻譯成中文的版本,其中語言的味道已經淡化了許多,甚至根本無法理解其中的意味,但在西方來說,凱撒的這兩本著作確實影響深遠。

    在政治上,凱撒推翻了元老院體制,為後來羅馬進入帝國時代打下了基礎。在凱撒之前,羅馬的政治是由執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會這三個權力體系構成,這三個權力體系相互制衡,彼此制約,而元老院則是這個體系的核心。但在凱撒時期,凱撒成為了終生獨裁官,權力凌駕在元老院之上,他把元老院變成了擺設。

    在影響力上,凱撒影響了西方數千年。在西方,凱撒就是皇帝的意思,比如俄國沙皇中的沙就是凱撒的意思。在羅馬滅亡之後,歐洲眾多君主的頭銜都是以凱撒命名,直到一戰時期,德皇威廉和奧地利皇帝,其名稱也都是凱撒的意思。

    此外,撲克牌中的方塊K也是凱撒。

    屋大維

    屋大維是凱撒的甥外孫,也是凱撒的指定繼承人,凱撒看中的是屋大維的政治才能,事實也證明凱撒沒看錯,屋大維確實是個百年難得一見的政治家。

    雖然屋大維的政治能力極其突出,但他的缺點也很明顯,不會打仗。為此凱撒安排了一員名叫阿格里帕的將領在他身邊輔佐他,後來屋大維打仗也多是仰仗的阿格里帕。凱撒死後屋大維與其生前的副手安東尼和雷必達組成了後三頭聯盟,(前三頭是凱撒、龐培和克拉蘇)但實際上這個三頭聯盟只是屋大維與安東尼的雙頭聯盟,雷必達可以忽略不計。後來屋大維與安東尼為爭奪羅馬統治權而交惡,在戰勝了安東尼後,屋大維成為了羅馬的唯一統治者。

    屋大維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展現了極為高超的政治才能,他沒有直接封自己為國王或者皇帝,而是奧古斯都,意為“神聖的”、“高貴的”意思,這個稱號在當時不但沒有引起羅馬人民的反感,反而使屋大維得到了民眾更多的愛戴。但實際上屋大維只是偷換了下概念,他知道直接封自己為國王或者皇帝肯定會引起人們的反感,但自稱奧古斯都,雖然不是國王或者皇帝,但跟皇帝沒啥兩樣。

    雖然我們喜歡稱屋大維為羅馬皇帝,羅馬也在屋大維時期正式進入到了帝國階段,但在屋大維有生之年,他實際上只是透過把相當多的權力抓在手上,成為了實際上的皇帝。比如保民官,這個職務原本是由出身平民的人員擔任,目的是在元老院中為平民的利益說話,保民官有個非常重要的權力就是一票否決權,即元老院的任何決議,只要保民官不同意就不能透過。屋大維把這個權力抓在手上就意味著任何不符合要意願的決議,他都可以不讓其透過,這也就間接地實現了他的目的:只有他認可的方案才能透過。

    再如第一公民這個稱號,拿到今天來說其實就是總統(President)的意思,但在當時來說這個稱號的作用跟奧古斯都差不多,都是國家元首或是國王的意思,也是偷換了概念,怕國王稱號會引起人們的反感而用了第一公民這個稱號。

    ▲如今我們只能找到屋大維年輕時期相貌的雕像

    同時在屋大維時期,他還修建瞭如萬神殿等82座神廟,為了宣傳自己的形象,他到處修建了自己的雕像。如今我們看屋大維的雕像,會發現世上只存有他年輕時期相貌俊朗的樣子,這也是他為營銷形象而刻意安排的。

    屋大維一共在位41年,在他在位期間,羅馬確立了帝國體制,這是他文治方面的功績。

    但是要說到武功的話,屋大維確實是乏善可陳的。在屋大維的前期,他的軍事行動基本由阿格里帕執行,但在公元前12年阿格里帕去世後,他的軍事行動就交給了提比略、日爾曼尼庫斯等人執行。在屋大維晚年的時候曾經發動過旨在征服日耳曼的戰爭,但對於是否能征服日耳曼這點來說,凱撒曾給過結論,那就是羅馬無法征服日耳曼。雖然屋大維時期羅馬國力強盛,能憑著優勢的軍力取得戰場上的優勢,但後來的走勢也驗證了凱撒的判斷,在屋大維死後,羅馬人最終放棄了對日耳曼人的征服。順便說一下,屋大維親自指揮作戰從來都是很臭的。

    好了,以上就是為什麼凱撒能稱為大帝而屋大維不能稱為大帝的原因,主要還是在於武功,能夠被稱為大帝的,都是武功非常強的人,這點來說凱撒毫無爭議,而對於屋大維這種軍事菜鳥來說就根本不可能了。

  • 8 # 乘風之豹

    這是翻譯問題。

    事實上,羅馬帝國的皇帝不是皇帝,準確的翻譯應該叫做終身獨裁者,或者更現代一些的翻譯——元首。

    所以無論凱撒還是屋大維都不是皇帝,雖然他們事實上擁有類似皇帝的權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史前文明真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