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咖啡豆2021

    我上小學的時候也偷過一次錢,那時候饞泡麵,五毛錢一包,偷偷拿了五毛錢準備解解饞,結果此地無銀三百兩地說了句“怎麼腿有點癢”,想找個理由把錢放口袋裡,然後成功吸引了爸媽的注意力,併成功被發現了。但是爸媽只是問了我拿錢幹什麼,彼時我已經認識到了錯誤,大哭起來,坦白想吃泡麵。印象裡父母啥也沒說,也沒給買面,此事沒有再提,但關於偷錢的羞愧之感無比強烈,此後我再也沒偷過,並深以為恥。

    孩子開始對錢是沒有概念的,如果排除校園欺凌的可能的話,多半是想買點自己喜歡吃的零食,喜歡的文具之類的,小孩子看到周圍同學的稀奇東西免不了豔羨一下。父母觀察一下,孩子有沒有特別喜歡而你沒有給買的東西,或者問一下他,在消費能力內的就滿足一下孩子,超過範圍的告訴孩子錢不夠,暫時不能買,但是告訴他可以攢錢,攢夠了再讓他決定需不需要買。很多時候孩子是三分鐘熱度,放下他就忘了。

    錢不能太缺著,也不能太縱容,拿捏準確,理性處理效果有時候比暴跳如雷好,因為輕描淡寫地引領能讓孩子安全度過盲知區。就像孩子眼看掉下懸崖了,你此時平靜地領著孩子的手慢慢離開就好了,自己先別慌。你一怒,孩子一緊張,結果可能並不理想。

  • 2 # 霜晨月修行錄

    孩子偷偷拿錢,一般都是想買什麼東西,而且是拿零錢,不敢拿大額,所以就不要打罵了吧。

    至於我怎麼知道的,因為我小學的時候就偷偷拿錢啊!

    我媽媽在矮櫃上面,有一個袋子,裡面全都是硬幣。我發現後,就經常去摸幾個。

    溜到小賣部買糖買貼紙的感覺棒極了有沒有?

    後來那袋錢,被我摸光了。

    我在發現這個現實的時候傻眼了,想著會不會捱揍。

    然而並沒有,過了一段時間,那個袋子裡又陸續添進了硬幣。

    我以幾歲的大腦判斷:我媽媽既然還在往裡面放錢,那就是沒發現。

    長舒一口氣。

    後來長大了跟媽媽談起來,媽媽笑,說我一早發現是你在拿錢了,想著可能是嘴饞想買零食吃,就沒說你,你也不拿多,一袋硬幣摸了好幾年。後來有天我過去看到袋子裡沒錢了,又換了些硬幣放進去,結果你卻再也沒拿了。

    年代久遠,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不拿了,興許是怕了,興許是懂事了,興許是媽媽給我加了零花錢。

    我女兒三年級的時候,也開始偷偷拿錢。

    我可能遺傳我媽媽,喜歡把零錢單獨放,所以我有個大罈子,滿滿一罈子硬幣。

    就放在次臥角落。

    然後有天發現了蓋子被移動的痕跡。

    於是我觀察了一下,發現從來不去次臥的她,每週都會溜進去那麼一兩次。

    出來後,口袋裡叮叮噹噹的響。

    當時笑的我眼淚都快出來了。

    彷彿看到二十多年前的自己,鬼鬼祟祟的把手伸向媽媽的錢袋子,然後跑到小賣部一頓豪買。

    我跟閨蜜探討了一下,沒有揭穿她。

    而是把那一罈子錢送給了她。

    就是在某次吃飯的時候,我漫不經心地說,媽媽有一罈子錢,在那個角落,不好花出去,你幫我花掉吧,但是不要瞎買。

    她欣喜若狂。

    花的也很省,現在都幾年了,我們還是時不時會往罈子裡扔硬幣,開啟看看,錢還剩一半呢。

    喏,就是這個罈子。

  • 3 # 護眼世家

    ,我們問一下自己,孩子為什麼會去“偷錢”?

    說起偷錢,我媽拿根棒子在街上追著我打,邊打還邊罵我是賊,至今都難以釋懷那個場景,簡直是一生的陰影。

    不恰當的過激行為,有時會適得其反,父母的一頓打,可能會抵消孩子內心深處的內疚感,他們會對偷來的錢心安理得。更甚者,會讓孩子產生負性自我概念,甚至自我憎惡,由這一件事產生的破壞力,可能會傳導到孩子的一生。

    孩子拿家裡的錢,肯定是因為孩子有“需求”,而且想要實現這樣的需求。或許想買零食,或者想玩遊戲,作為監護人的您們應該是最瞭解自己孩子的。有的孩子愛吃,有的孩子愛玩,天性使然,需要孩子最信賴的父母給予及時的引導。如果孩子習慣性偷錢,也並不是對某些東西有需求,那麼這種行為本身就要引起父母的高度關注了。

    就像有的孩子想和父母玩,發現父母不理自己,結果一講髒話,父母就找急忙慌地過來了,於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講髒話。

     

    為什麼不直接跟大人說出自己的需求,而要“偷”呢?

    在提這個問題之前,爸媽首先要問問自己,平時有沒有多和孩子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是不是以平等、輕鬆的方式聊天,還是總從自己的角度去試圖“糾正”孩子的想法和行為?是不是家裡每次都給固定的零花錢?在週末有沒有問一下孩子錢是不是夠用?孩子自己有沒有主動表達過需求而被你忽略了?

    有的爸媽處理孩子的問題時,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不和孩子商量。比如孩子希望買白色的衣服,而父母認為黑色的耐髒,於是買了黑色的。孩子雖然表面服從了,但內心深處想買白色衣服的需求仍然沒有得到滿足,這種想要達成滿足的心理越加強烈。

    久之久之,父母再問孩子想要什麼,孩子就會順從父母的意願,因為他知道自己即使表達了需求,也不會實現的。從表面上看,父母是在和孩子“商量”事情,但實際上,仍然是父母在做決定,並沒有尊重孩子的意願。

     

    孩子知道偷是不對的嗎?

    有不知道的,也有知道了但是不理解的。

    其實“偷錢”是個假議題。在孩子建立物權觀念之前,沒有“偷”的概念,拿家裡的錢不算偷。

    有的孩子完全沒有物權的概念,覺得喜歡、需要就拿了。有的孩子隱約知道偷偷拿錢不好,但是並不知道有多不好。

    爸媽應該怎麼對待孩子“偷東西”的行為?

    首先調查瞭解孩子拿錢是想要做什麼;然後維護孩子的自尊,滿足孩子的需求之後表達對孩子的愛,同時尊重了孩子的意願,比打罵更有用,一個在愛裡成長的孩子是不忍心惹父母生氣的。接下來不談是非對錯、也不對孩子的行為隨便貼標籤,而是淡化自己的反應,直接告訴孩子今後如何做(“零花錢不夠就跟爸爸說,別再從爸爸兜裡拿錢了”)。

    如果爸媽引導得好,那個“從小偷針”的孩子,長大根本不會“長大偷金”!畢竟誰的成長沒有犯過錯誤呢?

  • 4 # 新觀點評天下

    這是一個教育問題,我們應該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去進行處理。我認為應該遵循一下幾點:

    第一:發現這種現象要採取冷處理,不能過早的給孩子貼上標籤。家長更不應該採取暴力手段。首先家長應該多多關注孩子,陪伴孩子,瞭解孩子的一舉一動,做到心中有數。

    第二:及時和孩子的老師聯絡,瞭解孩子在班級裡的表現以及和同學之間的相處情況。老師對這種情況的處理方法比較得當。同時注意不要擴大事情的影響面。最好是潤物細無聲的處理方式。

    第三: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念,不能透支自己的零花錢,要教育孩子養成存錢的習慣,同時家長也要掌握孩子花錢的流向。

    總之,孩子偷拿錢的問題需要家長和老師密切配合,以教育的角度去處理,家長不能包庇,教師也應該採取委婉含蓄的方式去處理,既不傷孩子自尊,又能達到目的。

  • 5 # 義哥說教育

    我們一直在說,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應該採取的是疏導的方式,不是堵的方式。純粹的堵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先來說說我對孩子的關於錢的教育吧。

    我家是女兒,從小遵從的是富養女兒的原則,但是不是無限制的富陽。從小我就告訴孩子,人對物質的需求是無限的,要學會節制。每次去超市,她如果想買吃的,我都會說“可以,你想買什麼都可以,但是每次只能買一樣,多了不行,下次再來。”這樣的話,孩子一方面得到一定的滿足,同時也知道不能無限制提要求。於是會自己精心挑選自己喜歡的食物。慢慢的就形成了習慣。從來不會為了什麼需要,而哭鬧。同時,對於錢,我們從來是說,你還小,對於錢不要過多關注,有需要,父母可會酌情給你。後來上小學之後,給她的零花錢從來花不完,從來都知道節約,雖然也買一些小東西,都是最喜歡的。對於錢,她也沒有很大的依賴。如果她確實需要,只要說出正常的原因,都儘量滿足。我覺得這就是很正常的金錢觀。

    孩子出問題了,一定要找到原因。才能夠對症下藥,對於孩子的偷錢行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分析並解決:

    第一,孩子是否從小就有這種行為

    當然,這裡講的不是偷錢行為,就是孩子從小是否就有一些偷偷摸摸的行為。作為父母的是如何處理的?是否聽之任之,認為孩子小就無所謂了?如果是這樣,說明從小就有這種行為。俗話說得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對於這個,家長應該反思。

    第二,孩子偷錢的原因

    孩子為什麼要偷錢?是要買什麼東西嗎?要就是說,孩子有很多需要父母沒有滿足,比如想買什麼吃的?買什麼玩的?買什麼用的?還是去網咖花了?等等,作為父母,我們雖然不能完全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但是一定要滿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再者,對於孩子其他過分需求,父母是怎樣對待的?只有瞭解了這些問題,父母才能夠有的放矢,為孩子解決現實問題,同時告訴孩子不該買什麼。

    第三,與孩子深入交流

    孩子要偷錢,其實最簡單的情況就是在家裡不要放錢。說實話, 現在我家裡根本看不到錢,因為現在花錢都是透過電子支付,不放錢也可以減少孩子偷錢的行為。當然,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根本的還是要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需求,同時要孩子樹立良好的金錢觀。

  • 6 # Emma6145

    在現在物質豐富的時代,小孩子感覺到錢的用處很大了,而且現在的小孩子家裡條件都很好,所以在外出手還蠻大方的,但是他還是個孩子,他沒有經濟來源,那沒錢了怎麼辦,看到同學們都有錢,自己想買,怎麼辦?那隻能從家裡拿了,但是爸媽不可能天天給你錢的,那就造成了小孩子開始想辦法弄錢了,怎麼辦?

    先別發怒,問清情況

    不要一發現這個問題,就不問青紅皂白,一陣大罵甚至動手打人,確實偷錢是件不小的事情,但是打罵效果更糟,好好地靜下來問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這些錢用在什麼地方了。

    求助老師

    也要問問老師,他在學校有些什麼表現,有沒有和同學一起買什麼書或者玩具,或者一起玩什麼需要付錢的遊戲,因為上學的娃有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

    多檢查自己的電腦和手機

    好好檢查一下電腦和手機,是不是在玩什麼需要給錢的遊戲,現在大家在玩吃雞遊戲,那裡面有些地方需要花錢才能玩得更爽的,這就是比較大的問題了,要非常駐嚴厲告訴他,這是錯誤的,然後解除安裝這些遊戲,因為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如果迷上了網路遊戲那就不好,如果還花錢去玩遊戲,那更是不能原諒的啦。

    多花點時間陪伴他

    這種情況自己也要反思一下,如果你經常陪伴他,他哪有機會去玩電腦遊戲,也哪有機會出去花錢,經常帶他到戶外走走,講講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和一些法律知識,還有一些偷錢帶來的後果。。。。。。等等,讓他了解了自己的錯誤,再重新和他討論這個話題。

    適當地給他一些零花錢

    孩子大了,是也要一點消費的,上學餓了,有時出去買點吃的,和同學們約好買什麼書,還有買一些文具等等也有地方需要用錢的,你給了他錢了,他還有必要去偷家裡的錢嗎?

    多買些勵志的書給他看看

    書會讓人學到不少知識,讓人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多多買一些這樣的書給他看看,並且也給他灌輸一些法律知識,讓他意識到這是一件大錯誤,但你選擇原諒他,他自己也會心中慚愧的。以後也不會幹這樣的事了。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 7 # 親子故事蓮子說

    看到這個標題也感受到家長的無奈了,道理也講了,打也打了,但是沒效果,沒效果,就要改變方法。

    提供一些思路,因為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只有爸媽最瞭解自家的孩子,所以,以下的方法,爸媽可以根據自己家孩子的特點進行嘗試,希望有效果:

    方法一、給他一些零用錢。

    既然他會去偷錢,說明他已經知道怎麼用錢了,這是高智商的孩子。但孩子會把錢用在什麼地方?孩子如何用錢?這些是家長應該引導的。

    不妨借這個機會給孩子一些零用錢,讓他自由支配,先觀察一段時間,看看孩子怎麼用錢?把錢用在哪些方面?

    如果孩子很懂得有節制,有規劃的用錢。並且孩子把錢用在了比較正當的地方,那家長就可以放心了。反之,如果孩子不懂得如何規劃,也把錢用在了不該用的地方,這時候家長再引導會更有效。

    方法二、給孩子一些賺錢的機會。

    既然孩子想要錢,但他又沒辦法掙錢,那他就只能走“偷”這一條路。如果孩子有辦法掙錢,他會努力去做。比如,可以設計一套積分的機制,孩子做了某些事情可以獲得積分,積分可以換錢,這樣既讓孩子參與家庭的建設,又給了孩子掙錢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方法三,問問孩子想買什麼,先儘量滿足他。

    9當一個孩子想買的東西,能夠被滿足時,他還要錢做什麼呢?當孩子多數需求被滿足時,你和孩子的關係也會變得比較親近,這時候再去引導他才會比較有效。

    總之,小孩子有了需求,不跟大人說,反而自己去偷錢,這其實也預示著他跟大人之間的關係沒有非常親密,所以對於爸媽來說是一個提醒,該怎麼做能加強你們的親子關係?在加強和親子關係之後,給予孩子一定金錢的支配權,同時也幫助孩子培養財商,抓住這個機會,讓孩子變成一個理財小能手,加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刺激戰場》2018槍械擊殺數排行榜公佈,M416擊殺55億次排第二,你覺得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