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邊緣性人格障礙是精神科常見人格障礙,那什麼樣的人屬於邊緣性人格障礙呢?遇到了這樣的人我們又該如何相處呢?
30
回覆列表
  • 1 # 暖心理

    邊緣性人格障礙,簡稱BPD,是精神科常見人格障礙,主要以情緒、人際關係、自我形象、行為的不穩定,並且伴隨多種衝動行為為特徵,是一種複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有4個方面的特徵,即"不穩定的人際關係,不穩定的情緒,不穩定的自我意象和明顯的衝動性"。身邊舉例說就是:總是在懷疑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一會覺得自己是好人、一會是壞人,一會認為自己有價值,一會有沒有價值,反反覆覆對自己的認知進行校正,並影響了正常的人際交往的人;還有情緒極不穩定的一種人,這些人不穩定的、快速變化的心境狀態是一個顯著特點,一方面體驗到空虛和不安全感、缺乏自尊,另一方面體驗到一種與上述情況向對立的興奮感和全能感,很容易在憤怒、悲哀、羞恥感、驚慌、恐懼和興奮感和全能感之間搖擺不定。

  • 2 # 希樸羊

    再寫一遍DSM的診斷標準

    1) 努力避免自己真正或者想象中的被拋棄 2) 不是極好就是極壞,人際關係會處在不穩定和緊張中 3) 對自我很難有一個穩定得認識。 4) 會有一些破壞性的行為,比如物質濫用或者暴食等等 5) 反覆有自殺或者自殘的行為出現 6) 長期感到空虛 7) 會有強烈的不合事宜的憤怒產生並且沒有辦法控制 8) 情感表現很不穩定,心情也常常起伏 這中間如果有符合5項的話可能有這個可能性了。我遇到的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自尊心還特別強,忍受不了一點點別人對他的批評,任何的批評都會給他帶來巨大的憤怒和不可控的情景出現。

    你問說要怎麼和這樣的人相處。 其實他們的這些問題會在親密關係中乍現無疑,如果你和她只是普通的朋友,那麼你會感受到的大概是他們輕鬆愉快充滿生命力幽默而又有趣的一面。所以你也不用去擔心他們會傷害到你,但是你或許要注意的是不要去批評他們,這個是死穴,有時候只是一個簡單的評論都會帶來無法顧及的憤怒和結果。只要保持距離當普通朋友一般問題都不是很大。

    如果你是他們的愛人和家人的話,那麼你要評估自己的狀態,你是不是有能力會包容和耐心陪伴一個隨時隨地可能會情緒大發的人,這個人的狀態也有可能是承受不住的,讓你覺得過去從來都沒有遇到的。他們可能前一秒還是開心的後一秒是大鬧的憤怒的。他會一遍又一遍得試探你,最終你會受不了想要離開他。

    如果ta是的你的家人,或許你要做到,1)讓她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2)給她穩定的愛和包容3)科學對待她,不要總是離開他 4)不要讓她傷害你以及保護你自己

  • 3 # 鵜鶘心理

    高速發展的城市裡,人們承受著都市生活和工作所帶來的壓力,導致一部分人適應不良而遭受精神障礙的困擾。其中,邊緣性人格障礙是較為常見的一種人格障礙,主要表現為情緒不穩、人際關係不牢固、自我形象不確定和多種衝動的行為,甚至會出現自傷或自殺行為,因此,它是一種既複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有學者將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典型表現形容為“穩定的不穩定”,是比較形象而貼切的。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產生原因仍然在調查中,並且還沒有知道阻止的方法。產生的可能原因包括家庭遺傳因素、童年及稍後的成長經歷、腦結構功能發育、所處的環境及刺激事件的影響等等。患者相信自己由於在童年被剝奪了充分的關愛而感到空虛和憤怒,因此,他們無休止地尋求關愛。但當他們害怕失去他人的關愛時,其心境會發生戲劇性改變,往往表現出不適當的憤怒,對自身以及對他人看法也會急劇地轉變,從黑到白,從恨到愛,中間不存在任何的緩衝和過渡。作為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親朋好友,建議你可以陪伴督促患者嚴格執行治療計劃,定期進行檢查治療,加強日常看護照料,治療和排除病發症;作為陪護的家人也好,作為當事人的自己也好,都需要全面地瞭解這種障礙;可以創造一些機會,陪伴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參加社會交往,鼓勵正常工作,繼續興趣愛好,並且和其他有這種障礙的人分享見解和經驗。

  • 4 # 夯七婚戀指導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人格障礙,主要表現為人際關係緊張、自我形象的不穩定及衝動行為,常常影響的社會生活,且治療困難。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最大的風險在於其高於普通人群10-50倍的自殺死亡率,常常給親人和愛人帶來嚴重的心理創傷。

    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對自己的認識存在問題,無法有一個穩定的自我評價,他們時而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時而又感到自己一塌糊塗,因此時而自信,時而自卑,這就使自己無法表現出穩定的情緒狀態,經常處於一種內心激動不穩定的狀態下。

    因為對自己感覺的不確定,對自我評價的不穩定,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患者內心恐懼自己被拋棄,而且由於太恐懼了,以至於常常會幻想那些自己被拋棄的場景。因為患者無法分別真實的感受或自己想象的感受,他們有時候會真的以為自己被拋棄了,然後歇斯底里的大哭大鬧,會做極端的事情,以期挽救自己的友情、親情和愛情,但往往會適得其反。對於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患者,他們需要有內心足夠穩定,並可以持續給他們愛和關注的人。在和這個人相處的時候,他們可以不用擔心自己有被拋棄的風險,專注於發展穩定的自我認同,獲得真正的自信和自愛。如果你的愛人或女朋友,看起來像是邊緣性人格障礙,那麼你就需要評估下自己是否具備足夠的愛和包容。不管她怎麼歇斯底里,怎麼變化無常,怎麼尋死覓活,你是否都願意一直耐心地看著她,愛著她,不離不棄。

  • 5 # 安慰記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一種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穩定以及顯著衝動的心理行為模式,始於成年早期,存在於各種場景下,主要表現為下列5項(或更多)症狀:

    1、極力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來的被遺棄。

    2、處於不穩定的、緊張的人際關係模式,在極端理想化和極端貶低之間交替變動。

    3、身份紊亂:有顯著的持續而不穩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覺。

    4、至少在2個方面有潛在的自我損傷的衝動性,如消費、性行為、物質濫用、魯莽駕駛、暴食等。

    5、反覆發生自殺行為、自殺姿態或威脅或自殘行為。

    6、由於顯著的心境反應所致的情感不穩定(如強烈的發作性的煩躁,易激惹或是焦慮,通常持續幾個小時,很少超過幾天)。

    7、慢性的空虛感。

    8、不恰當的強烈憤怒或難以控制發怒(如經常發脾氣,持續發怒,重複性鬥毆)。

    9、短暫的與應激有關的偏執觀念或嚴重的分離症狀。

    需要強調的是,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心理行為模式在長時間內是穩定不變的,也即他們那種不穩定的情緒、自我感受等會長時間的存在。

    面對這樣的個體,首先要避免試圖去改變或教育對方,其次需要包容和理解對方,使用能夠讓對方更能接受的交往方式,如更多的直接表達自己對其的感情,離開時告訴對方自己什麼時候會回來以緩解其被遺棄感,多多讚美對方好的行為和品質,鼓勵、陪伴對方培養一些新的技能或興趣愛好讓生活更充實,在對方發怒時告訴對方你知道ta生氣了同時也理解ta的生氣,稍微緩解時多多擁抱對方讓ta感受到你會一直陪伴ta……

    當然,相處時可以做的事情還與你與對方的關係程度有關,總的原則就是在互動之前,要基於對其的瞭解對互動的可能結果有所預期,並透過以上等方式盡力避免可能引發的不穩定因素。

  • 6 #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一種嚴重的精神障礙,病人難以有穩定的身份認同,並且情緒兩極分化、變化無常、難以自控,甚至會出現傷人或自傷的情形。

    與這樣的人相處,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和考驗。那麼,有哪些實用的建議可以幫到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親朋好友們呢?

    首先,親友們要注意體察和保持自己對客觀事實的認知。因為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病人大多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他們的世界非黑即白且事實扭曲,而且他們會將自己的世界投射出去,以此來解讀他人。

    與越親近的人相處,他們越容易表現出自己激烈而又多變的情緒,而這會使情緒穩定的身邊人迷惑不解、大感受傷。很多親友想讓邊緣型人情緒穩定,於是會遷就、忍讓他們,儘量不與他們發生爭吵與衝突。

    但實際上,長期這樣相處,親友們可能會無形中被邊緣型人“洗腦”,世界觀漸漸與他們趨同,也變得猜忌多疑、情緒劇烈起伏。而且因為邊緣型人往往大量都用分裂投射的防禦方式,將壞的一面投射到親友身上,如果親友們認同了他們投射出的身份,就會逐漸喪失自信,認為自己是個很糟糕的人,對自己充滿了否定和質疑,痛苦難言。

    所以,穩定自己的認知,絕不能被邊緣型人牽著鼻子走,這是邊緣型人的親友最重要的事。

    其次,邊緣型人的親友們一定要堅持捍衛自己合理的個人界限,以一種穩定的方式對待邊緣型人。

    邊緣型人為了抵禦自己被拋棄的恐懼感,可能會發展出一套對伴侶嚴格限制的生活模式:他們開始讓伴侶遠離其他朋友,漸漸只生活在一個小天地中,對於伴侶正常的人際關係都可能橫加干涉。

    或者,他們會以受害者的姿態出現,讓伴侶認為自己犯了大錯,傷害了他們的感情,從而因愧疚感按他們的要求行事。在這樣的情況下,伴侶很容易被其無意識“洗腦”,為了維護這段關係而在個人界限上一退再退,最終遍體鱗傷。

    因此,要記住,為了一時的安寧而放棄界限,只會導致未來更嚴重的衝突與傷害,只有溫和而堅定地持續守住自己的個人界限,才能“教會”邊緣型人在界限中行事,慢慢矯正他扭曲的世界觀。

    雖然有上述“行事指南”,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因為邊緣型人激烈而又極端的情緒張力和衝動行為,被深深捲入的親友們可能還是會難以自控,失了方寸。說白了,連專業的諮詢師在處理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案例時都需要極其謹慎小心,更何況不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普通親友。

    因此,親友們還需要謹記第三點,你可以關心、愛護邊緣型人,但你不必非得和他緊密相連。不是隻有犧牲才叫愛,對於邊緣型人而言,光有愛沒用,還得有界限和規則。

    不受限的愛只會讓他繼續生活在極端的世界中,對他的人格毫無幫助。我們只有示範什麼叫規則,才有可能讓他們漸漸接受現實。

    但如果邊緣型人的情況實在太過嚴重,旁人根本很難長期與之相處,那怎麼辦?

    如果與邊緣人之間是血濃於水的親情,那麼與之保持適當的距離,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狀態下幫助他。

    如果與邊緣人沒有這種先天的連結,那麼你可以自主選擇與邊緣型人之間的關係模式與親密距離。就像上面說的,不是隻有犧牲才叫愛。

    先能夠好好愛自己,我們才有更大的力量來愛別人,甚至用我們的愛來幫助這些病人。

  • 7 # 汐煒醫生

    邊緣性人格障礙怎麼相處?這確實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先從我的一例患者談起吧!

    女,17歲,高三學生。 從小不願與人相處,為了考上好高中,一直努力學習,考上理想的高中後發現一切都與自己想象的不同,失望至極。

    半年前被發現話少,反應遲鈍,不高興,疑心重。 當時被醫院診斷為伴有精神病性症狀的重度抑鬱,服用奧氮平和舍曲林,症狀緩解不明顯。 後來轉學,仍然不喜歡和同學相處,經常在家不去上學,生活無規律。 曾經因為迴避跟同學一起,自己用刀劃傷手腕,不參加集體活動,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心情不好時會自殘。

    後來換另一家醫院診斷為雙相障礙抑鬱發作,服用奧氮平、丙戊酸鈉、舍曲林和碳酸鋰治療,病情仍未好轉,不能繼續上學。有一段時間經常出現割腕自殺未遂的行為,無法與人相處,一直在家複習,準備自學參加高考,但在家仍無法靜心學習,經常和父母發脾氣,自殘。

    這是一例比較典型的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病人,從這個病例幾乎可以總結出:

    一,患者人際關係、情感極其不穩定;

    二,反覆出現自殘行為;

    三,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

    四,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效果不明顯。

    如題主所言,邊緣性人格障礙以情緒、人際關係、自我形象、行為的不穩定,並且伴隨多種衝動行為為特徵,是一種複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通常不晚於成年早期,可存在於各種背景之下。

    邊緣性人格障礙,之所以頻頻做出瘋狂舉動,是因為自身的不安全感,總感覺自己和世界格格不入。

    往往這類人群,認為一旦被人拒絕,將會感覺失去所有支援,而失去這些支援後可能導致自我形象、情感和認知方面的改變。所以,在他們面對現實中短暫的分離或計劃之外的事情發生時,會產生一種被遺棄的恐懼和不安,為了掩飾或抵抗這種恐懼和不安,患者可能採取一些不恰當的方式,如割腕、酗酒、吸菸等。就性別而言,女性發病更多見。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不良後果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個體通常發病不晚於成年早期,最常見的問題便是情緒失控,由於人際關係不穩定而影響學業,其中不乏有些出現其他品行問題,如打架、酗酒、吸毒、過早的性行為等。還有一部分人群,與其他精神疾病共病,如抑鬱症或雙相障礙,為此增加了治療難度。

    最後,回答題主的問題,何如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怎麼相處

    第一,給他足夠的安全感:如我前面所說,邊緣性人格障礙,之所以頻頻做出瘋狂舉動,是因為自身的不安全感,所以第一件事,我們要給足他安全感,讓他感覺我們是可以信任和依賴的。心理學講:公眾距離在3.7-7.6米,社交距離在1.2-3.6米,個人距離在46-76釐米,親密距離在15-44釐米。所以,想要與這類特殊人群建立穩定關係,至少要在個人距離範圍內。

    第二,採用適當的心理治療技術:通常對於邊緣性人格障礙來講,我們既要改變其不正確的認知,又要鼓勵其保持樂觀心態,又要提醒其時刻對自身情緒進行管理。單單從理論上就已經這麼繁瑣,操作起來當然更加費力,這裡面建議找專業的心理醫生幫忙做系統的治療方案。

    第三,抗精神病藥物並非完全無效,可選擇帶有情感穩定劑作用的抗精神病藥物,如奧氮平、丙戊酸鈉等。

    第四,鼓勵其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一個規律的生活習慣有助於患者形成穩定的情緒體驗和思維模式,這裡面,我附加一項,希望保持運動的習慣,因為此病的根本在於焦慮和不安,而運動恰恰能夠對抗緊張焦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家待業,想創業,做點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