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民靠雨量
-
2 # 2035年的中國農業
以色列農業最大的特點是精細化。從選擇優良的種子,到水肥一體化管理,再到機械化收穫,每一步都是農業科技的落地。以色列農產品質量高、價格貴,但是照樣賣到歐洲,而且供不應求。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沒有辦法,沙漠搞農業,被逼出來的。中國的水肥一體化技術在新疆的蓬勃發展也是得益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以色列贈送給中國的微灌裝置!
-
3 # Weichen5201314
1、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2、充分發揮科技的創造力
3、強化政府投入,鼓勵研究開發
4、制定積極的節水政策
-
4 # 南山匠農
第一:滴灌技術,滴灌最大的問題就是會堵噴頭,一種是青苔,第二是雜質,以色列的滴灌技術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別看小問題,卻是滴灌沒有有效利用的大問題。
第二:測土配方施肥,精確管理,不浪費每一滴肥料,根據作物不同時期需求,進行肥料母液配置。確保植物每個時期都能有有效的養分供應。
第三:精確直達根系,滴灌直達根系,根系快速吸收,省水省肥。
-
5 # 農民大哥小小
以色例是世界上非常缺水的國家,卻成為了世界上出口水果蔬菜最大的國家,這就是人家在節約水源這一塊做的很到位、點滴灌溉是世界上做的最好的國家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節約用水搞好農業。
-
6 # ruixuezhaofeng
兒時的猶太人,是唯利是圖商人與納粹大屠殺的混合體;年輕時的以色列,是屢勝阿拉伯的“戰神”和追殺納粹逃犯的復仇者;當下的猶太人國家,是全球創新的引領者和中東亂局的得利方。
在對宗教虔誠,對故土依戀,對教育執著,對國家忠誠的背後,藏著一個視土地為生命之源,一以貫之科技引領新農業的以色列!
說道學習借鑑,根本點是忠誠與虔誠。每一個猶太遊子歸國,都要跪地俯首親吻那片“流著奶與蜜”的土地。愛故土,不離農,猶太人可以賺得金山銀山,但沒人忘本,務農光榮。
還有協作,篤信宗教和家庭觀起著重大作用,基布茲等的建立讓每個猶太人有生計,不捱餓,而且能“抱團”應對惡劣自然及安全環境。
再次務實,人家立足於小、惡、貧、旱,沒有高大上的“面子”,寸土不棄,點滴珍惜。
上述三點應當是最根本的,然後才是科技的因素——
包括滴管、育種、殺蟲、無土栽培、溫室、倉儲等等,還有大農業觀,據稱其花卉業全球聞名,大量優質產品供應歐洲。
一個歷經苦難、不甘命運、處處留心、事事創新的民族、國家做啥啥成!
-
7 # 王牌農業
說到以色列,可能很多都會豎起大拇指,不僅僅是因為它與中國的關係好,更是因為猶太人與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共同的特點:勤勞、智慧。眾所周知,猶太人民也經歷過種種磨難,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以希特勒為首的法西斯的圍剿和大屠殺,已經到了亡族滅種的邊緣了,猶太人被迫四處流浪,在全世界尋求庇護。不過最終,猶太人挺過來了,於1948年5月建國。
-------------------------------------------這是分割線----------------------------------
說到以色列的農業,這又是我們不得不佩服的地方。我在另一個問答《
一個國家拋棄了農業,將來會是什麼樣的後果?》(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634431871608422660/)中也提到,以色列能在虎狼環視的中東中立足並向外擴張,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由高度發達的農業作為支撐。我們可以看到其用不到全華人口1%的農業人口在條件極其惡劣的情況下,養活了全國800多萬人(平均1個農民可以養活400多人,此處以色列還僱傭了一些國外的農民,所以平均算下來1人養活400人),並且還有大量富餘的農產品出口創匯,不得不說這是世界農業上的一個奇蹟,也不都不佩服猶太人民的智慧。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出來:
以色列的農業生產條件以色列位於亞洲西部,是亞、非、歐三大洲結合處,國土面積22.5萬平方公里,還不如中國最小的省—海南省大(陸地面積3.54萬平方公里),其國土面積的60%屬於乾旱地區,20%為半溫潤地區,剩下的10%為丘陵和森林。年降水量只有400~550mm,一半以上的國土不足150mm,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400m3,僅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22。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以色列的農業生產條件是極其惡劣的,甚至還不如中國新疆部分地區的條件好。
以色列農業發展情況以色列在建國初期仍處於戰爭環境,加上大量移民湧入,經濟面臨巨大壓力,農業成為當時經濟恢復和發展的支柱產業。為實現糧食和農副產品自給自足,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大規模墾荒、興建定居點,農業進入大規模發展階段。60年代,糧食基本實現自給並開始探索高科技農業之路。透過應用滴灌技術,沙漠改造成效顯著,可耕地持續增加,農業產量直線上升。70年代後期,推行經濟自由化,市場機制逐漸形成,農業生產結構轉變,開始利用高科技和現代管理手段提高效益,優勢農產品出口逐漸增加。80年代,農業實現產業化,從以糧食生產為主,轉向發展高質量的花卉、畜牧業、蔬菜、水果等出口創匯的農產品和技術,逐漸建成了以農業高科技為支撐的工廠化和現代化農業管理體系,生產效率大幅提高。1990—2007年,農業產出提高60%,而投入只增長20%。
以色列農業生產情況在種植業方面,由於以色列各地土地和氣候差異較大,作物品種多,主要分冬季作物和夏季作物。冬季作物主要包括小麥、玉米、棉花、柑橘、葡萄、蔬菜和花卉,其中柑橘產量居世界前列。夏季作物主要包括棉花、向日葵、山藜豆、玉米、番茄等。2008年小麥種植面積13.75萬公頃,受降水影響,小麥單產年度變化在每公頃2.5-6.2t。棉花主要用於出口,2008年播種面積5200公頃,不同品種的皮棉單產在2.2-5.3噸/公頃。以色列最發達要屬園藝業,其在種植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995年用地13.76萬公頃,雖僅佔種植業用地面積的35.5%,但產值卻高達16.34億美元,佔種植業總產值的7.94%。
在養殖業方面,主要飼養豬、牛、羊(綿羊與山羊)、鵝、鴨、火雞、蛋雞等,家禽業、養牛業都是十分重要的產業部門,生產率都較高。其中,家禽業在全部農業生產中佔20%,保證以色列為世界人均禽肉、禽蛋消費量最高的國家之一。2008年,奶牛與肉牛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佔比為13.9%,平均每頭肉牛胴體重366kg,每頭奶牛產奶為11903kg,奶牛單產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畜牧業與種植業佔總產值之比為4∶6。
以色列農業貿易情況
以色列的農業不僅滿足了本國的需求,而且還有大量富餘的農產品進行出口,並且農業成為以色列重要的創匯產業。
2005-2014年以色列農產品進出口額(單位:萬美元)
以色列農業的經驗1.注重科技
以色列十分重視農業科技的創新工作,在農業高科技開發、農業投資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援,透過立法,設立農業開發基金,鼓勵人們投資農業和開發高附加值農產品。用更少資源獲得更大產出,這是以色列現代農業所追求的目標。沒有充足淡水資源,就發明了噴灌和滴灌技術;沒有優良土壤,就創造了無土栽培技術;沒有適宜作物生長的夏季,就研發出了光熱網膜技術等。以色列農業走出的是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現代化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其經驗表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依靠科技創新能解決許多“不可能”的問題,科技強農在以色列表現得極其充分。研究表明,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科技對農業增長貢獻率一般在70%以上,而以色列則在90%以上。
2.注重教育
以色列農業的飛速發展得益於以色列對農業教育的高度重視。到21世紀初,以色列的高等教育覆蓋率已經達到了45%,農業從業人員至少擁有中等教育學歷。以色列的農業教育在20世紀60年代達到高峰,全國成立30餘所農業院校,經過不斷改革和發展,到現在仍保留25所農業院校。以色列教育部重視基礎教育階段的農業知識普及工作,制定了不同階段的農業教育大綱,全國各地共建有33所農業教育農場開展農業普及工作。
3.注重推廣
以色列政府把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定位為公益性事業,政府是農業推廣體系建設的主要投入方,佔有主體地位。以色列國家農業部、農業科研與技術推廣組織以及農民代表共同組成全國農業科技管理委員會,負責制定全國性的農業科技政策,確定農業科研的主攻方向。不同領域的專家負責全國範圍內該領域的技術推廣工作,並對該領域內的區域性推廣工作進行指導。推廣工作人員由政府財政提供薪酬,為農民免費服務。
圖1 以色列農業服務推廣體系
4.注重保護
以色列農業成就來之不易,這雖與現代科技密不可分,但政府農業扶持和保護政策也是功不可沒。用嚴格的關稅措施控制進口,這是以色列現代農業穩定發展的有力措施。除對國內水土資源給予嚴格保護,以及對農業生產給予政策鼓勵和財政支援外,最重要的是透過高關稅和非關稅措施,對農產品進口進行限制,以穩定國內農業發展,即使對果蔬等優勢產業也採取高關稅保護。以色列農業雖不再以保障糧食供應為主,但為保護糧食生產者利益不受擠壓,經濟作物保持競爭優勢,以及相關加工等下游產業的穩定發展,政府始終對重要農產品進行嚴格的進口控制。
以色列農業的啟示1.提升科研、推廣與服務一體化水平
以色列農業的快速發展在很大成都上得益於其科研、推廣與服務一體化的推進,其由農業部主導的國家研究機構與地方科研機構、集體農莊、合作社相結合的科研、開發體系,不僅有助於推動科研工作專業化,而且也能最大限度地促使研究成果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而每一位農業科研人員又都是某領域專家與技術推廣者,並透過合同方式為農民提供指導、諮詢和培訓。這是以色列研究與推廣體系一大特色。此外,還有許多公司專門負責技術創新與成果轉讓。高度發達的科研體系,大大縮短了科研成果實現商品化的時間(平均5年),這有效地加強保護促進了以色列農業生產率的快速提高。而中國在科研、推廣與服務上就存在很大的問題,科研與推廣、服務嚴重脫節,一大堆科研成果放在實驗室的角落裡,沒有得到有效的轉化,導致科研水平很先進,轉化效果不如意,服務程度不到位,最終導致了科研是科研,推廣是推廣,形成了兩者不匹配的現象。
2.加強支援與保護
以色列農業在早期發展階段是極其脆弱的,政府對資源投入、價格保護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扶持和支援。現雖已度過了糧食短缺年代,農業產值佔國民淨產值比重已由60年代的10%下降到現在的不到2%,但加強農業支援與貿易保護依然是以色列的一項基本國策。而在中國對農產品的保護力度很弱,農產品進口關稅已經很低,加之中國農業屬於小農經濟,生產成本本來就偏高,農業生產的收益較低,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而進口的農產品對中國的農業生產造成了非常大的衝擊。只有透過加大國內支援力度,改善進口管理,才能培育產業優勢,並有效抑制過度的、不合理的進口,從而保證農業穩定、健康發展。
3.找準農業定位
以色列迫於農業資源約束,將農業定位於以現代科技為支撐、走資源高效利用的集約化發展道路。高科技讓以色列農業擺脫了土地、水源等自然資源瓶頸,不僅大田作物產量持續增長,也催生了果蔬等新的產業優勢,更為保護生態、推動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中國現代農業建設正面臨關鍵時期,必須加大科技投入與創新,轉變生產方式,減少資源消耗,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環境汙染,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黨的十九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要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這就是對中國農業最好的定位。
4.提高農民素質
以色列農場平均耕地面積20公頃左右,雖具有從事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經營的基礎與優勢,但高素質的農民卻是其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只有高素質的農民才能掌握現代科學技術與管理,才能提高生產效率和市場競爭力。中國在推動適宜地區土地規模適當集中的同時,應注重對農民的教育與培訓,使他們能夠掌握現代科技及駕馭現代化農業生產管理。
參考文獻:1.宗會來. 以色列發展現代農業的經驗[J]. 世界農業, 2016(11):136-143.
2.王富強, 張天柱. 現代農業發展體系初探——以色列農業考察紀實[J]. 蔬菜, 2017(10):51-53.
3.宗會來. 以色列農業發展啟示[J]. 中國畜牧業, 2016(14):48-50.
回覆列表
謝謝,中國要發展農業只有部分可以借鑑外國。中國是個大高山地面國家。3份之一是高山。四億人口在高山。如果把這3份之一的高山和人口分做另外一個國家來發展農業。才能實現解決三農問題。如果按照是另國發展農業目標那麼補貼和農村建設決定和中,下游不一樣。1高山泥土水資源區農民生存生活改革創新發展。不給他們上山自種,政府商業資金髮放四千至一萬元一戶的生活保障。農民有了生活保障山是政府和農民。經營方是商人。有了商人決定是有利運回報的。關於利益回報他們用不到我就不必要講是什麼經營方式了。2現在的中國高山沒有自然資源了。連水喝都有大大問題你們講怎麼種田眀明是高山還談機器化等於談笑話。連生存都有問題那麼鄉村建設應該放在十年以後。先把農民生存保障做上去再說。現在中國各方發展目標不符合地情,比如講補貼給高山農戶退出山林種地四千至一萬元。中,下游的民戶就認為不公平。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中,下游你們賣地吃肥完,高山人從來沒有講什麼不公平。高山決定存在商業農場挑戰美國農場主體在高山。堅持那幾個文化農業專家是不完實應的。要實現2022年三農目標必須改革高山農民經營方式才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