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酋大爾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許多遊牧民族一度取代漢民族統治中原。但很少有統一全國的。比如北魏,比如金國等等。唯有清朝,不但統治了中原,而且統一了全國,而且延續了近三百年,而且還像漢、唐、明這樣的王朝一樣,一度成為盛世。清朝是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個人認為是其在入主中原後不僅採用了許多高壓政策。比如“剃髮易服”“揚州三日”“文字獄”等等。也大量任用漢人官員,接受漢家儒學的思想。制度上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

  • 2 # 明漢天下

    你說的是元朝吧,因為元朝不服漢化,所以就被趕出去了,所以清朝就吸取教訓,主動漢化,原本是想將漢人滿化的,首先從外形上全部剪成豬尾巴,這樣大家都一樣了,只不過沒想到反抗太過激烈,屠殺了好多後才勉強完成(而且從清末民初許多人因為剪辮子失聲痛哭,看出這一點滿清還是比較成功的),想這才第一步啊就這麼難,於是退讓一步,弄了個 服飾十從十不從。

    然後是語言,滿語滿文作為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全國,但是滿文是人為創造出來的,時間太短,沒有像漢字那樣經過數千年的檢驗適應,因此自順治入關後沒個兩三代,就連滿清皇帝也不怎麼願意學了《人太少了,沒什麼語言環境,大部分人說漢語少部分人說滿語,滿語滿文又不如漢語漢文優美好看,畢竟一個原始部落漁獵部落(這個基礎文明連蒙古的遊牧部落文明都不如),一個是經歷了哲學思想百花齊放,建立諸多思想的漢家華夏文化,統治東方數千年的文明古國》也為了吸取元朝教訓,乾脆主動漢化,語言文字大幅度的學習漢人,到清末連溥儀也只會說那麼幾句滿語(畢竟那個動盪的年代,也沒什麼心情搞文化,畢竟統治都沒了)起碼八旗子弟絕大部分都不會滿語滿文,到了建國(民國到共和國)後,為了躲避漢人報復(前車之鑑,義和團太平軍摧毀南方滿城,屠殺過20萬滿人)分分改漢姓,就更不會學習不是主流的滿文滿語了。最重要的還有學習漢文化中的儒家文化,用前代數朝使用的儒家的方法,統治中華,也就是科舉保證了士大夫讀書人的利益,因此清朝時期,大興文字獄,控制文人思想,不發展近代科學。怕漢人掌權(當時核心權位都在滿人手裡),於是太平天國運動後漢人開始掌權,加上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等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事件後,不發展科學熱武器加上滿人對漢人的蔑視和害怕導致的後遺症,讓華人對滿清統治者愈發不滿。還有滿清痛定思痛送少年兒童去西方去日本師夷長技以制夷,結果解放思想的這批人分分回國後加入革命軍,加速了滿清的滅亡。

    但總體上滿清還是比較成功的,他改變了明朝士紳不納糧(士紳一體納糧)還有什麼永不加賦(表面上還是不錯的,但是呵呵,具體自己去查),西南土司各自為政(改土歸流)還有鞏固了新疆(準格爾都被滅族了,慘)西藏(透過三個制度即冊封制度、駐藏大臣和金瓶掣籤制度控制)在中華版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收復了蒙古(與蒙古聯姻,迫使蒙古信佛減少蒙人數量)致使導致中華數千年是北方遊牧邊患基本解除(只是可惜又來了個沙俄)

    還有為了鞏固東北(他們所謂的龍興之地,其實是對自己不自信,怕像蒙元一樣被趕會老家不至於沒地方)但是北方沙俄又來了,開始是尼布楚又後來是愛琿條約等(提一下這幾個條約都是滿清出賣自己老家的行為,當然都大清了,你的地就是我的地,該譴責還是要譴責的)於是開始漢人闖關東(也正式宣告滿人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員,只因為他們徹底沒地方可退只能融入中華文明內),特別是在滿清滅亡後的民國,為了與日本搶時間,因為日本也在移民,這是題外話,不提。

    總之就這樣,滿清統治者從多個角度加強了皇權統治和滿人核心權位的統治,包括禁海,禁錮思想大興文字獄,不發展近代科學科技熱武器火炮等,徹底奴化漢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雖然維持了自己的統治,也失去了涅槃重生的機會。清末戊戌變法百日維新洋務運動都是治標不治本,關鍵連標也沒弄好,還有君主立憲,弄成了皇族內閣,表明了滿清對權力的不死心,最後大廈將傾,被袁世凱孫中山革命派逼宮,留給滿清個面子,自己主動退位即遜位,結束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中國進入了民主共和時期,也開始了中國新的篇章

  • 3 # 艾菲爾47235841

    簡而言之,言而簡之,清軍入關後,滿族積極向漢文化靠攏,而不是像之前統治了中原大地的元朝蒙古人,只知道一味的屠戮,踐踏其他文化!

  • 4 # 一隻擁抱大熊

    縱觀歷史,能夠統一全國的朝代只有元,清兩朝,然而元朝也並沒有站穩腳跟。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元朝統治時期蒙古統治者變本加厲向漢人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民族壓迫十分嚴重,漢人被掠奪更為常見。將各民族分為不同等級,殘酷剝削漢族群眾,沒有一定的民簇大融合。在短短的九十八年時間內各地起義不斷,大大小小起義次數就達數百次。僅至元二十年,江南各族人民起義凡兩百餘起,至元二十六年更增至四百餘起。蒙古統治階級內部卻在為爭權奪利而互相征戰,因此加速了元朝的衰落。

    然而清朝是在中國內亂時乘虛而入,迅速統一全國。但在江南地區受到了南明部隊強烈阻擊,北方地區以李自成的大順軍為主。

    清入關後,清朝採取開墾荒地、移民邊區及推廣新作物以提高生產量。由於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經濟農業也較發達。清初為緩和階級矛盾,實行獎勵墾荒、減免捐稅的政策,內地和邊疆的社會經濟都有所發展。

    在民族中實行滿漢大融合,主動滿人漢化。在西藏,蒙古,和漢族度制定了不同的制度。清朝為奪取和鞏固對全中國的統治,起用范文程等人外,在入關過程中先後招降了前明漢族重臣還有洪承疇,將領吳三桂、李成棟、尚可喜、耿仲明及其統領的漢族軍隊。清政府為了長久統治中國,大力尊崇儒學,按歷代漢族王朝傳統開設科舉,從中選拔士人以贏得漢族知識分子的支援,預防反抗。

    清朝皇帝大多勵精圖治,形成了康乾盛世,萬國來朝的盛況。

  • 5 # 大鵬說國學

    問題的關鍵就是文化認同,

    只要認同華夏文化,中華文化,那麼就會得到文人士大夫的支援

    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支援,就有了治國的官員,有了治國的官員,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清朝在開始的時候以一種非常強硬的方式推行剃髮易服,遭到了激烈的反對!但是在順治和康熙的時候,包括後來的雍正越來越尊重漢文化,學習漢文化,就得到了大量的有識之士的認可!尤其康熙去祭拜朱元璋,祭拜孔聖人!這就是非常好的方式!向文人士大夫釋放的訊號!我是尊重朱元璋尊重大明的,我也是尊重孔聖人的,孔聖人不僅是你們的老師,也是我的老師!我們都是孔聖人的弟子!這個舉動是非常重要的!

    再看看前面的遊牧民族,不管是蒙古族,還是之前的五胡亂華時期的遊牧民族,都是如此他們開始不認同漢文化,不認同華夏文化,沒有文化的認同就沒有王朝的長治久安!也沒有了王朝的厚重!王朝的厚重是極為重要的,厚重靠什麼實現,就是靠文化,靠華夏文化!這些文化裡面有易經的文化,有儒家文化,有法家文化,有道家文化,等等這些文化早已不分彼此,糅合在了一起,這才是完善的完整的華夏文化!而不是單獨的哪一家文化!

    其實北魏也是,正是有了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才有了後來的北周,大隋的一統天下,才有了後來的隋唐盛世,大唐的長治久安的這麼一個大王朝的出現!

    這種出現除了有我們的華夏文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有了遊牧民族的強悍,血性!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強悍的民族性格加上華夏文化的融合,這可能才是真正能夠有大一統的長久王朝的必要條件!

  • 6 # 良人說史

    不得不承認,愛新覺羅的前輩們,的的確確是雄才大略。

    元,清,咱們比較一下。

    同樣是“蠻夷”,同樣的遊牧民族,都是馬背上得的天下。

    只說一個制度,科舉。

    元朝得了天下之後,中間有幾年廢除了科舉。民眾劃分等級,最低階的“南人”是宋朝遺民。

    蒙古人對漢文化還是非常不屑的,他們只知道,征服,不服就幹,強權,這都是漢人所反感的。

    而且忽必烈等人,不會說漢語,這讓高層統治者與官僚階級站在對立面,矛盾非常大。

    蒙古人的漢化水平有限,大元朝亡的時候,蒙古貴族還是能夠騎馬作戰的,騎射還是可以的。

    明代流傳一句,叫做“胡無百年運”。

    清入關之後,統治這個龐大的土地人口,有些能力不足。八旗子弟一共才有多少,還不說,中間還有“四旗”是偽滿人。

    治理這個國家,滿人面臨的問題就是,漢化,怎麼漢化?

    滿人發令全國,禁止女子纏足,然而,沒有什麼卵用,該怎樣還是怎樣,這無疑給愛新覺羅上了一課,後來我們都知道了,“格格們”也興起了纏足。

    清代對科舉制是非常推崇的,達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科舉亡清國亡。

    文字獄,八股取士,推行旗人裝束,男子留辨。

    幾乎是殘酷的政治,留髮不留頭。

    我們看為什麼大清朝跌跌撞撞過了近三百年,而且讓人們思想僵化到認為,辮子是祖宗傳下來的?

    手段高明到讓人歎為觀止,中國社會被打成一片散沙,沒有一點點凝聚力,這樣,愛新覺羅才安心坐穩了。

    但是,天道輪迴,蒼天饒過誰,旗人最後也害了自己。

    八旗子弟,入關的時候能征善戰,就連皇族“包衣”中都出了不少人才,清末呢?

    形貌與漢人無異?但是,好吃懶做,好逸惡勞,專行坑蒙拐騙之事,滿族話都忘了。

  • 7 # 愛好廣泛的我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糾正一點,嚴格的說滿清不屬於遊牧民族,屬於白山黑水間的漁獵民族。滿清的生活習性與蒙古等遊牧民族還是有區別的,生活習性的不同造成對漢文化的接受態度不一樣。

    滿清之所以能統治中原近三百年,個人覺得最根本的的一點是接受漢化。能否接受漢化也是遊牧民族能否長久統治中原的原因。朱元璋說過胡人無百年國運,原因就是遊牧民族佔據中原後如果還沿用落後的草原遊牧的統治方式來管理廣大農耕區域的漢人,最終都會失敗。滿清入關後,興科舉,尊孔孟,一舉贏得了讀書人的心。雖然前期也有嘉定三屠,強制剃髮等野蠻政策,但後來滿清逐漸漢化,從康熙到乾隆,都精通儒學,以儒家之道治天下。以至於到了晚清和民國時期,滿清不管是上層王公貴族,還是下層普通旗人,都和漢族沒有區別了。

  • 8 # 吉月文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簡要回顧一下,少數民族政權的發展歷程。

    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建立政權統治中原是從南北朝時期開始的。西晉末年隨著洛陽城陷落,西晉王朝徹底崩潰。西晉王室的司馬睿,帶領著一批北方士族南下,在現在的南京登基稱帝,建立了東晉,也形成了南北朝政權對峙的局面。此時北方開始了長年的戰亂。在這一段時間內,有大量的少數民族政權在北方建立。氐族的前秦政權一度短暫統一北方,但是南征失敗之後迅速崩潰。最後,是由鮮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權,統一了北方。但是鮮卑人最後也沒有能夠統一全國,隋王朝才最終終結了南北朝300多年的戰亂。當然,有些學者認為隋王朝還是唐王朝,都有濃厚的鮮卑血統。有部分極端學者甚至將隋唐稱為少數民族政權。前者還是較為合理的,後者的論斷就是無稽之談。北魏之所以未能完成統一,實際上和自身存在著一個嚴重問題,也就是鮮卑化和漢化的路線鬥爭有關係。孝文帝時期,推行極端的漢化政策。但是孝文帝未能夠實現長期執政,不足30歲就去世。之後的北魏皇帝在鮮卑化與漢化之間來回搖擺,這是導致之後北魏統治集團內部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之後,兩大權臣各自擁立一個小皇帝,導致北魏政權徹底分裂。之後,還是漢化路線,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最後以外戚身份奪取政權的楊氏,實現了政權從少數民族向漢族的變遷。

    第2次,大規模的少數民族中原政權建立,實際上是在唐代之後的遼金元。遼並沒有能夠掌控整個中原地區,但是掌控了中原北部小部分地區。遼和金都是以同樣的模式被滅亡的。他們在進入中原地區,開始統治之後,因此就開始漢化,但是隨著漢化的不斷深入,其少數民族自身在軍事領域的優勢也就是傳統的遊牧生活方式下軍民合一的獨特優勢卻在逐漸消減。因此就被新興的遊牧民族政權所取代。元代憑藉著早期,在軍事實力上的積累,第1次實現了少數民族的大一統政權。但是同樣的在蒙古化和漢化之間出現了搖擺,並最終因此而喪失了政權。蒙元政權在軍事上的巨大成功,使得他們對於自身文化有著一種天然的自信。所以在推行政策的時候,大量的以較為原始本民族政策來統治較為先進的中原地區,這就導致了尖銳的民族矛盾。而為了調和這種矛盾,元代的統治階層左右搖擺,但並不願意真正的接受漢化。最終被朱元璋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趕回了蒙古草原。

    遊牧民族入主中原,最為成功的就是滿清。原因就在於滿清政府充分吸收了之前歷代少數民族政權在維持本民族特色和漢化之間的矛盾所形成的經驗。滿清政府在入關以後,一方面,大力的吸收漢民族的文化,同時,又開始強制的向漢民族,推銷自身文化。甚至於採用極端強暴的手段。比如,要求漢民族的男子一律剃髮。從形式上看是一種強迫漢人表示效忠,但實際上也是強迫漢人和滿人一體化。所以不難看出,清政府認為,漢化是維持長治久安的必經之路,不能不進行。與此同時,要強調本民族特色,並將其推廣到整個中國,而不僅限於本民族自身。從這個角度上看,清政府的歷史確實比之前的少數民族政權要高。之前就算是最強大的蒙元政府,也始終把自己視為一個相對弱勢方,在漢化與蒙古化之間搖擺。清政府將滿人和漢人對等,在推動滿人漢化的同時,也強迫漢人滿化,實現民族的均一化。這就使得一個民族內部問題變成了一個國家文化認同建設問題。清政府的政策大體上還是成功的。但是畢竟由於,在人口和文化水準上巨大落差。所以,漢人滿化畢竟還是流於層面,而滿人漢化,則更深刻的影響了滿族的發展。改朝換代之後,這種情況表現的更為明顯。

    所以綜合來看,少數民族政權始終要面臨的這樣一個維持本民族特色和漢化之間的矛盾。在歷經了多次的失敗之後,才最後在清代取得了成功。但總的來看,由於文化天然的先進同化後進的這樣一個規律決定,所以維持本民族特色,在長期來看是不可能實現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迷你鸚鵡魚產卵後該怎麼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