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界皮哥
-
2 # 小腳丫學習資料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自外而內的吸收,是學習語言;寫作是閱讀的目的,是自外而內的表達,是運用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必須以學習語言為基礎,也必須透過閱讀的內化吸收來完成。
一、學會聽課
在課堂上,最基礎的便是聽課,要聽清老師講的知識點,聽清同學的發言。收集相關資訊後,學會動腦思考,知識點是什麼,與同學的觀點是否一致。不能盲目信服某個觀點,要有自己判斷力,並勇於說出不同的觀點,請教老師、與同學交流,才能做到集思廣義
二、多讀多寫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首先需對課文做好提前預習,認真閱讀、做好相關筆記,注重課文的寫作方法外,可以結合每個單元閱讀與之相關的課外讀物、名篇名著。提高語文素養,培養語感和寫作能力。
三、讀寫結合
在寫作前必須對客觀事物和社會生活進行多側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獲取寫作素材。那麼讀是基礎,寫是運用和提高,透過“讀”來感知課文了解內容,是閱讀教學的首要環節。只有讀寫結合,對重要的知識點要認真做好筆記,為複習立好根本,才能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從寫日記開始,寫日記可以積累寫作素材,把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思隨時寫下來,從而逐步學會把一件事寫清楚、寫具體。再養成寫讀書筆記、讀後感、製作閱讀卡片等良好習慣。
四、注重老師的批改與講評
老師的指導,批改、講評更是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總結出經驗,就能知道怎麼去審題、立意、選材更好地寫出優秀的文章。另外,多向寫作比較優秀的同學學習,分析其文章好在哪裡,還可以修改哪些地方,從中得到提示與啟發。做到以點帶面,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寫作水平的目的。
-
3 # 老劉帶你玩蘇州
部編本教材是教育部組織編寫的,在今年全國小學初中使用的教材,語文是百科之母,學好語文是非常重要的,對其他科目有很大的幫助。語文學習從字,詞,句,到文章閱讀,環環相扣。大量閱讀,又是對前面說的那些字,詞,句的綜合能力的訓練。有了這些基礎才有可能寫好作文,大量閱讀,可以學習吸收別人優秀的作文遣詞造句,和作文佈局和文章結構安排。所以說大量閱讀是寫好作文的前提,閱讀也要學習一些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寫好作文,寫出佳作。
-
4 # 中小學英語老師王溯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吃透新教材教學理念。高中英語課程由三類課程構成,共10冊書,1—7冊的基本結構框架如下圖1所示。
1—7冊教材的開篇都是關於學會學習的指導,透過影片和活動設計幫助學生為學習本冊書作好準備。具體內容有:(1)A New Start for English 探討學習英語的有效方法;(2)Improve Your Pronunciation 討論如何改進英語發音;(3)Public Speaking 探討如何提高演講能力;(4)Text Types 討論各種文體語篇的交際目的、結構特徵和語言特點;(5)Critical Thinking 討論什麼是批判性思維以及如何培養;(6)Five Tips to Improve Your Writing 給出提升寫作能力的五個提示;(7) Plagiarism 討論什麼是抄襲及如何防止抄襲。 每冊教材均緊緊圍繞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主題語境,配選《課標》要求的多種語篇型別。具體到每個單元,各單元都圍繞一個主題語境展開,並依託不同型別的語篇加以呈現,融合對聽、說、讀、看、寫等各種語言技能的學習,有機融入核心語言知識。學生主動參與圍繞主題意義、基於不同型別語篇的理解和表達活動,逐步學習運用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建構和內化結構化知識,並從不同視角、不同維度、不同深度對主題意義進行探究,從而提升邏輯、批判和創新思維,達到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
各單元的基本結構框架如圖2所示。
其次:吃透新教材,教師因材施教,學生有目的進行英文寫作和閱讀。
(1)語言知識
1—7冊教材全面覆蓋《課標》對必修和選擇性必修所提出的學習內容要求,並將對語音、詞彙、語法、語篇和語用知識的學習滲透在對主題意義探究的教學活動中。鑑於高中階段學生學習英語的特點,語音主要滲透在朗讀、模仿等實踐活動中,突出在一定語境下透過語音語調的運用,提高口語表達的能力。詞彙範圍儘量涵蓋《課標》的要求,注重引導學生在主題語境中學習詞彙,重視復現和具體的詞彙的學習指導,切實提高學生運用詞彙表達意義的能力。語法知識的學習,按照《課標》的要求,分別體現在不同語篇中,並做到全面覆蓋。對語篇知識的學習主要滲透在閱讀和寫作的活動設計中,重視引導學生關注語篇結構、交際目的、銜接手段,文體和結構特徵以及修辭特點等。語用知識的學習主要滲透在表達性技能的活動設計中,透過創設語境,引導學生使用恰當的語言形式表達意義,達成交際目的。此外,對語用知識的學習還體現在聽力語篇的功能學習部分,關注得體、地道的口語表達方式。
(2)瞭解文化知識
修訂教材包含豐富的中外優秀人文和科學知識,選材特別注重思想性、真實性和科學性等。教材的中外文化選材比例合理,設計有豐富的中外文化比較的活動,有利於學生髮展跨文化意識,學會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3)進行語言技能訓。
聽、說、讀、看、寫等語言技能是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聽、看、讀是理解性技能,說和寫(看也可以輔助表達)是表達性技能。提高語言技能既是語言學習的目的,也是語言學習的途徑,同時還是思維發展的工具。修訂教材依託不同型別的語篇,如閱讀語篇、聽說語篇、視聽語篇和寫作語篇等,設計五項技能各有側重、又有機融合的教學實踐活動,如讀、寫、說相結合的活動,看、聽、說相結合的活動,說、寫、讀相結合的活動,聽、說、寫等多種組合方式的融合性實踐活動,一方面確保各項技能都受到專門訓練,另一方面,透過技能融合的實踐活動,實現技能間的相互促進與和諧發展。
(4)正確的學習策略,能使學生學習效果顯著。
學習策略是構成學習能力的基礎。本次修訂在原教材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了學習策略的活動設計,把對學習策略的訓練以更豐富和具有實操性的方式,透過顯性和隱性兩種形式體現在教材中。目前融入教材的顯性方式包括:Word Builder、Sentence Builder、Text Builder、Skill Builder、Writing Help, 以及 Peer Editing Sheet 和 Unit Diary等。隱性方式則有機滲透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體現對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的培養。
最後:教師從多方培養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愛好;激發學生自主,積極主動學習。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要多聽、多讀、多練習用英語寫作。學生平時的積累,在高考時才能做到厚積薄發,在考試中取得優秀的成績。
-
5 # 學也無涯
“部編本”新教材增加了約1/3的古詩文,強調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強調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性。新教材下學生對語文的學習,除了理解識記字詞句等基礎知識外,最為重要的是培養閱讀與寫作的習慣和能力。
閱讀:三位一體
教材的閱讀內容有三部分:精讀課文,自讀課文,課外拓展(有文章有詩歌)。精讀課文是例子,老師精講,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品評賞析,理解文章的意蘊及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學習好的寫作方法,強調熟讀深思。自讀課文,是學生借鑑精讀課文的學習方法自己品讀賞析,吸取文章的精華。課外拓展有閱讀連結,有日積月累,前者要對照課文學習,後者重在識記積累。
除教材外,還需大量的課外閱讀,詩詞、散文、小說或科技類文章,拓寬視野,重視文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閱讀能力的培養,一是培養每天課外閱讀的習慣,一是培養熟練運用各種閱讀方法。既要學會精讀又要學會略讀;既要會朗讀又要會默讀;既要會慢讀細讀又要會速讀;既要會比較閱讀又要會歸納閱讀,還要會聯絡社會現實解析。培養學生利用學精讀課文學到的閱讀方法、去自主學習自讀課文、自主地搞好課外閱讀的能力。
寫作:由仿寫到自創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選的經典美文,他們本身就是學生仿寫的最好範例,優美生動的語言、美好情感和作者悟到的人生哲理是德育和美育的好材料,清晰的結構層次教學生怎樣佈局謀篇,巧妙的寫作方法是模仿物件。孩子們可以先仿寫,哪怕仿寫的痕跡重一點,寫得多了,聯想思維、想像思維和發散思維都得到鍛鍊,創新思維就會產生,才會自創成功。
新教材也加大了口語交際和寫作專題的比重,這就要求利用這些材料引導學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不管老師還是家長,應注意幫助孩子養成每天寫作的習慣,仿寫可以,記剛剛發生的事也可以,想像作文也行,只要是經過認真思考認真寫的就行,日積月累,天長日久功到自然成,寫作水平就會不斷提高。 不管閱讀還是寫作能力的提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想偷懶是不成的,必須一絲一毫地持之以恆地積累,“性急吃不了熱豆腐”,雖然慢,但每絲每毫都是功力。
-
6 # 靖愛閱讀
首先,要了解“部編版”語文新教材,究竟“新”在哪裡?
我女兒2016年上小學,正好遇到在北京一年級改用“部編版”語文新教材。我們從一年級就開始感受到了新教材的變化。
我們發現最明顯的一個變化是,一年級的語文教材先學認字再學拼音,而不是以往的開學第一個月就開始學拼音。這主要是先讓孩子從相對熟悉的日常會話、簡單的句式和短文閱讀入手,學會幾個常用漢字,幫助孩子適應小學學習。然後才開始拼音的學習。
另外,還有很顯著的變化是,教材中多處體現出閱讀的重要。出現瞭如“一起讀書吧”、“讀一讀,練一練”、“日積月累”、“口語交際”等欄目,鼓勵孩子們加強閱讀,以及閱讀對應的多種輸出與表達。
同時,新教材明顯增加了古詩文的比重。在一到九年級,語文新教材要求的必背古詩詞高達135首。
今年,在全國主要地區,從小學到高三,語文全面採用“部編版”新教材。新教材的主要變化,首先是體現在編寫理念上的變化,然後根據理念變化進行內容的調整。
據介紹,語文新教材採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兩條線索相結合的方式編排。“語文素養”強調聽、說、讀、寫的基本知識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選文的思想性,發揮語文學科獨有的語文價值和文化特色。因此,新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是:更加凸顯學科核心素養和價值觀的教育,而不拘泥於具體的知識點的學習。
在編排體例上,新教材也和以往教材不同。例如,語文教材一至六年級,每冊有6到8個單元,每個單元有課文、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等組成。其中,語文園地包括“日積月累”、“字詞句運用”、“書寫提示”等欄目。七至九年級,每冊有6個單元,包含閱讀與寫作兩大版塊,各單元穿插安排“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課外古詩詞誦讀”等欄目。
由此可見,新教材體現了從“以教為中心”到“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方式的轉變,強調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語言建構與應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
新教材的這種轉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閱讀及閱讀應用、寫作與表達的重要。
在新教材下,我建議孩子的閱讀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 閱讀的廣度要增加。閱讀量要加大,閱讀面要廣,各種題材、體裁、風格、主題、型別,都要有所涉獵。無論是經典名著,還是現代作品,無論是傳統國學,還是古典詩文,或是科普探秘、哲學思辨、歷史解析、時事話題,都值得廣泛閱讀。讓海量閱讀幫助構建孩子的知識和思維體系的底色。
2、 閱讀的速度要提高。新教材更強調透過閱讀進行探究式學習,注重結合生活實際去應用和實踐。快速閱讀,並透過閱讀抓緊主要資訊,形成解決問題甚至舉一反三的能力,非常重要。
3、 閱讀的深度要加大。新教材強調應用,無論是字詞句的運用,還是日積月累的積澱,還是口語交際的輸出,都對閱讀的成效和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囫圇吞棗,泛泛而讀,讀得不精不深,就很難形成深刻的理解、記憶,更難形成靈活的運用。
4、 閱讀的長度要適當增加。高中語文新課標明確要求整本書閱讀,在小學到初中的義務教育階段,必然要為整本書閱讀做準備,也必然要求孩子在閱讀中不僅僅只能閱讀簡短的篇章、片段,而能對有相當長度的閱讀材料,進行完整的閱讀,以及整體性思維和理解。
因此,建議在閱讀上,重視以興趣為先導的題材豐富的海量泛讀,同時特別注重以探究式閱讀方法進行的優質閱讀內容的深入精讀,注意閱讀後的總結和拓展應用,自然會更有利於孩子在新教材下的學習成長。
寫作是一種書面表達。閱讀讀得多、讀得深的孩子,一般作文不會太差,因為透過閱讀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同時書中的優美語言表達,為孩子寫作提供了可供借鑑的範例,而且精讀帶來的思考,有助於寫作時有更加條理化邏輯化的思路。此外,要想在作文上更適合新教材的要求,還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 分析新教材裡課文的寫作手法,做仿寫練習。如模仿段落劃分與描寫順序,運用一些好詞好句等等。多寫多練,就會越寫越熟練,越寫越有自己的思路。
2、 寫作前先用思維導圖幫助構思。在開始寫作動筆之前,先構思形成寫作的框架,讓孩子先用思維導圖協助梳理思路,確認寫作主題和基本大綱。
3、 有意識地積累閱讀中的好詞佳句,以及應用的情境,在寫作中適當準確應用,豐富表達。
希望部編版新教材,能帶動孩子們更加重視閱讀,加強寫作練習,更注意文化理解和語文的應用,真正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回覆列表
當一個人能寫出令人讚美的作文時,他一定很注重知識的積累。
想要一個孩子主動去閱讀,那你就讓他愛上閱讀。
讓孩子讀自己喜歡的課外書,讓他自己去尋找書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