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石頭說歷史

    這主要和三個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和地理因素有很大關係,但各自有些特殊原因。科索沃、波黑和阿爾巴尼亞離得很近,都位於歐洲火藥桶巴爾幹半島,這裡國家眾多,民族宗教複雜,曾長期被奧斯曼帝國統治。近代以來戰亂不斷,二戰結束後又成了蘇美兩大陣營的交界處,成為冷戰的重要戰場之一。20世紀90年代,又爆發了多場戰爭,政治版圖發生鉅變。這樣個大背景下,這裡的國家和地區很難得以發展。阿爾巴尼亞位於巴爾幹半島西部,西鄰亞德里亞灣,人口288萬,是歐洲唯一穆斯林佔多數的國家。2017年,該國gdp為134億美元,其中農業生產值佔到一半,可見工業比較落後。冷戰時期,該國曾向中國大舉貸款,但這些錢並沒有用於經濟建設,卻基本都用來修建碉堡了,該國由此被稱為“碉堡之國”。因經濟原因,該國還未加入歐盟。

    波黑曾是南斯拉夫聯盟的一部分,南聯盟解體後獨立,人口382萬。90年代初的波黑戰爭給波黑造成了很大影響,民族問題比較嚴重,至今還沒有緩過來。其經濟水平和阿爾巴尼亞差不多,2017年國民月工資為4000元人民幣左右。

    科索沃比較特殊,其90%人口為阿爾巴尼亞族。他曾是南聯盟的一部分,南聯盟解體後歸塞爾維亞所有,1999年爆發科索沃戰爭,被聯合國管轄,2008年宣佈獨立,但未得到中國、俄國和塞爾維亞的承認。所以,我們只能稱之為科索沃地區。受此影響,科索沃的經濟很難得到發展,自然也就貧窮了。

  • 2 # 鷹的家園

    特點都是穆斯林為主,科索沃和阿爾巴尼亞是伊斯蘭化的阿爾巴尼亞人,是巴爾幹半島的原住民。而波黑是伊斯蘭化的塞爾維亞族,當然波黑還有塞族和克羅埃西亞族,克羅埃西亞族是日耳曼化的塞族人。

    其實南聯盟曾經是巴爾幹強國,鐵托時代經濟發展水平遠比華約其它成員高。

    可惜強人離世,南聯盟幾乎是瞬間崩塌。內戰不斷,經濟發展嚴重倒退。

    戰爭和種族衝突徹底毀掉了了波黑和科索沃。

  • 3 # 詩畫人生相約篁嶺

    為什麼會是最窮的國家?兩個字:戰爭!科索沃和波黑原來都同屬於南斯拉夫聯盟,這個國家曾經有這樣一句話形容“七條國界,六個國家,五個民族,四種語言,三種宗教,兩種文字,一個國家”,你說奇葩吧!

    南斯拉夫聯盟鐵托時代,在強人領袖的高壓統治下,暫且能和平相處。1980年偉人仙去,之後這個國家就亂得像鍋粥,簡直就是現代版的“三國”。1991年慢慢地開始解體,於是各種矛盾、問題集中爆發,“波黑”戰爭正式打響。沒過幾年,1999年3月,美國又發動了科索沃戰爭。古話說“家和萬事興”,一個國家同樣如此,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哪來的心思搞建設啊,不窮才怪呢!

    阿爾巴尼亞雖不屬於南斯拉夫聯盟,但它倒黴就倒黴在與科索沃、波黑相連,都同屬於南巴爾幹半島。“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真的一點不假。巴爾幹,歷來就是一個火藥桶!因為這裡有“三多”:國家多,民族多,宗教信仰複雜。二戰結束後,又處在美蘇兩大陣營的交界地帶,隨著蘇聯的解體,平衡被打破,戰爭在所難免。

  • 4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這裡先要說明一下的是:關於科索沃是不是獨立主權國家的問題目前在國際上是有爭議的。科索沃是2008年2月17日從塞爾維亞宣佈獨立出來的,目前在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科索沃已獲得其中108個國家和地區的承認,承認與不承認的幾乎各佔一半,由於在不承認科索沃的國家中有中國和俄羅斯這樣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所以目前聯合國是不承認科索沃為獨立的主權國家的。儘管科索沃是不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目前尚存爭議,但實際上科索沃已然作為一個事實上獨立的政治實體參與國際事務了——2016年8月5日科索沃參加巴西里約奧運就是證明之一。

    為避免引起關於科索沃的身份定位爭議,所以在本文中不稱科索沃、波黑和阿爾巴尼亞三國,而是稱科索沃、波黑和阿爾巴尼亞三地。這三個地方有著諸多相似性:首先三地都位於號稱歐洲火藥桶的巴爾幹半島。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的主體民族是穆斯林化的阿爾巴尼亞族,波黑的主體民族是穆斯林化的塞爾維亞人後裔,由此可見三地都是以穆斯林人口為主,這在歐洲是較為獨特的。儘管三地都以穆斯林人口為主,但國內也都存在相當數量的非穆斯林人口,國內民族宗教矛盾較為尖銳:1992年4月~1995年12月波黑的穆斯林、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三個主要民族曾爆發長期的內戰;科索沃曾長期和塞爾維亞共和國以及境內的塞爾維亞族發生衝突。可以說科索沃、波黑和阿爾巴尼亞三地儘管未必是全世界最窮的地方,但在普遍富裕的歐洲絕對算是最窮的,而導致三地貧窮狀態的原因中幾乎都有戰爭的因素:波黑內戰造成當時波黑430多萬人口中有27.8萬人死亡,200多萬人淪為難民,全國85%以上的經濟設施遭到破壞,直接經濟損失450多億美元。科索沃戰爭中湧現出85萬難民,大部分基礎設施都在戰爭中被摧毀。1997年阿爾巴尼亞也爆發了一場內戰。造成三地貧窮現狀的都有戰爭因素這一共性,那麼導致三地爆發戰爭的原因又各自是什麼呢?

    公元4~5世紀由匈奴西遷引發了一場亞歐大陸民族大遷徙運動:在這一過程中大量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在匈奴人的壓力下紛紛向西歐、南歐遷徙,一部分斯拉夫人南下進入巴爾幹半島並逐漸和當地土著民族融合形成了南部斯拉夫人支系。需要注意的是:南斯拉夫是一個語系概念而不是民族概念——所謂南斯拉夫人是指操同一語系的相近語言的民族集團而不是單一民族:在南斯拉夫這一概念之下包括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等不同的民族。南斯拉夫各民族在逐漸皈依歐洲主流文明基督教的過程中發生了分化: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等民族皈依了天主教派,而塞爾維亞人則皈依了東正教派。14世紀下半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入侵併征服了巴爾幹半島,在隨後的數百年間一部分南斯拉夫人皈依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推行的伊斯蘭教,這樣就在巴爾幹半島逐漸形成了穆斯林民族。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奧匈帝國因國內民族問題而土崩瓦解——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等地都成為了獨立國家。1918年12月1日獨立後的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同塞爾維亞合併成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1929年亞歷山大親王繼任國王后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王國。1941年4月6日以納粹德國為首的軸心國集團入侵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王國被肢解:匈牙利與保加利亞佔領部分邊陲地區;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成立;而米蘭·內迪奇將軍成立的“救國政府”統治著塞爾維亞餘下的領土。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人民在鐵托的帶領下趕走了德軍後宣佈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這是一個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波黑)、馬其頓、黑山6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聯邦制國家。在1963年南斯拉夫透過的新憲法中將國名改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由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黑山社會主義共和國、斯洛維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克羅埃西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社會主義共和國、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6個加盟共和國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組成。然而在南斯拉夫的發展過程中潛伏著危機:南斯拉夫的地區貧富分化問題一直非常嚴重——最發達的斯洛維尼亞與鄰國奧地利、義大利經濟水平相近,而馬其頓、科索沃則是歐洲最貧窮的地區之一。過大的貧富差距同南斯拉夫內部各族系之間原本存在的矛盾綜合在一起進一步加劇了各加盟共和國對中央的離心傾向——生活水平最高的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就一直對貝爾格萊德的中央政府從他們手中收取重稅支援馬其頓、科索沃等地的行為甚為不滿。以1989年2月的科索沃自治省煤礦的阿族工人大罷工事件為標誌東歐劇變的浪潮席捲到南斯拉夫。1991年6月25日晚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宣佈獨立,由此開啟了前南解體的序幕。穆斯林、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三個波黑主要民族圍繞波黑未來的去向問題發生了嚴重分歧:穆族主張脫離在脫離前南獨立後建立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克族也主張獨立,但希望建立鬆散的邦聯制國家;塞族則堅決反對獨立。1992年3月3日波黑議會在塞族議員反對的情況下正式宣佈波黑獨立,此舉很快獲得當時的歐共體和美國的承認與支援。在這樣的情況下波黑塞族隨即成立“波黑塞族共和國”,宣佈脫離波黑而獨立。波黑的穆斯林族和克羅埃西亞族隨即組成反塞族同盟並於1992年4月同塞族武裝正式交火,但不久之後穆、克兩族的同盟關係破裂,於是波黑三大主要民族為搶佔本族居民佔多數的地區而彼此混戰,戰火迅速波及波黑3/4的土地。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由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黑山社會主義共和國、斯洛維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克羅埃西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社會主義共和國、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6個加盟共和國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組成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南斯拉夫各加盟共和國走向獨立的浪潮中以阿爾巴尼亞族人口為主的科索沃自治省也爆發了以獨立為目標的科索沃民族主義運動,這一運動獲得了同樣以阿爾巴尼亞族人口為主的阿爾巴尼亞共和國的支援:1981年科索沃阿族學生舉行大規模示威並導致流血衝突,然而阿族人的民族主義運動被當時的南斯拉夫中央政府成功壓制,隨後南斯拉夫中央政府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這更激起了阿爾巴尼亞族更大的對立情緒。1991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正式解體,科索沃的阿族人也在這時自行組織了公民投票並宣佈科索沃是一個共和國。隨著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等加盟共和國獨立之後塞爾維亞共和國和黑山共和國組成了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以米洛舍維奇為首的南聯盟政府隨即派遣軍警進入科索沃鎮壓當地阿族人的反抗。1997年以後科索沃地區不斷髮生武裝衝突事件,傷亡人員日趨增多,約30萬人淪為難民。1998年底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開始介入科索沃戰爭。戰後的科索沃由聯合國管轄,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宣佈獨立,但迄今為止其身份定位仍是一個國際上的爭議問題。

    1992年阿爾巴尼亞民主黨上臺執政,終結了阿爾巴尼亞勞動黨長達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前勞動黨領導人霍查的私人醫生薩利·貝里沙出任總統。這時的阿爾巴尼亞和其他東歐國家一樣處於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期:阿爾巴尼亞的三大國有銀行壟斷著全國的公眾存款及金融行業,與此同時阿爾巴尼亞的金融改革程序緩慢、體制僵化、效率低下,國有銀行的呆壞賬佔到總貸款的50%以上。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自然不敢把自己的血汗錢存入銀行,同時銀行也不敢發放貸款以免形成新的無法收回的呆壞賬,然而銀行的利潤本身就來自於貸款,如今公眾不敢存款、銀行不敢貸款,阿爾巴尼亞的金融鏈條形成了難以為繼的局面。在國有銀行改革滯後的情況下民間借貸迅速發展起來,一時間湧現出大量以較高的利率吸引公眾的存款的私人借貸公司,一開始阿爾巴尼亞政府鑑於這些公司對提升國民經濟的作用是對其持鼓勵態度的。殊不知此舉打開了潘多拉魔盒:這些民間借貸公司在高利潤的誘惑下開始將資金用於偷渡、販毒及走私等違法犯罪活動,然而阿爾巴尼亞政府卻沒打擊這種違法犯罪行為。這一方面是由於這些民間借貸公司已在阿爾巴尼亞政府內部形成自己的利益人脈圈子,甚至連執政的民主黨也要藉助這些民間借貸公司的資金謀求連任;另一方面民主黨上臺後阿爾巴尼亞的經濟產業結構並沒得到發展,事實上阿爾巴尼亞的經濟發展完全是以高利率吸引新儲戶去歸還老儲戶,顯然這是一個遲早會崩潰的無底洞,但當時的阿爾巴尼亞當局的決策者們卻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想法幻想著只要不在自己的任期內崩潰管他的呢。發展到後期阿爾巴尼亞老百姓只要把錢存入這些借貸公司兩個月就能實現存款翻倍的目標,一年下來自己什麼都不做就能實現收入的鉅額增加,這樣的誘惑自然是無人能抗拒的,於是阿爾巴尼亞的農民不再種地並賣掉了牲畜,把換來的錢存入借貸公司,阿爾巴尼亞的工人們辭去工作、賣掉房子,把全部家當投入到絢麗的肥皂泡之中,然後開始做一夜暴富的美夢。1997年1月阿爾巴尼亞最大的兩家借貸公司宣告破產,於是阿爾巴尼亞全國幾乎在一夜之間爆發了提取本息的風潮,然而這時阿爾巴尼亞儲戶們才發現:這些借貸公司絕大多數都已是一個空殼,有的甚至已外逃。至此阿爾巴尼亞經濟徹底崩盤,憤怒的儲戶們走上街頭展開抗議示威活動。1997年3月阿爾巴尼亞南部地區的抗議者們搶劫了軍火庫,成立了武裝組織,公然和政府軍警交火。3月12日首都地拉那郊外的一座軍火庫和兵營遭到搶劫,由於軍人和警察中也不乏受害者,所以他們對老百姓的抗議浪潮並沒鎮壓,一時間首都地拉那陷入到無秩序的打砸搶燒之中。3月28日聯合國安理會介入阿爾巴尼亞衝突,這時已有3000人死於動亂,2萬人受傷。直到一年多後阿爾巴尼亞的秩序仍未恢復,在這場動亂中物質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數萬難民逃往國外。

  • 5 # ruixuezhaofeng

    阿爾巴尼亞、波黑、科索沃三國均地處歐洲巴爾幹半島,地理相近,人文相連,卻又“貧相”驚人一致,原因不外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

    地理上看,巴爾幹三國稟賦可憐。均國土狹小,資源貧瘠,養家餬口的基本保障可耕地佔有比均不高,阿、波雖靠海(後者只有不長的出海口),史今漁業與貿易均乏善可陳。

    歷史上看,它們都沒有太好太大的發展提升機遇。阿爾巴尼亞是巴爾幹的土著“坐地戶”,山地環境限制其向內陸擴張,待到斯拉夫人遷入佔多數,大阿爾巴尼亞只能是夢幻。

    二戰後,阿嚴重閉關鎖國,在歐洲乃至世界幾無朋友,只有敵人或懷疑物件,反過來誰會搭理一個孤獨自閉的“病人”?南斯拉夫的兩個實體波黑與科索沃在聯邦就是最弱的(彼時斯洛、克羅最富,塞爾、黑山次之,其他三流),自立門戶後,沒有“大戶”幫忙,自家又有民族宗教之亂,不窮才怪。

    從人文、族性看,阿、科兩國阿爾巴尼亞族佔絕對優勢,從奧斯曼時代皈依伊斯蘭教。阿族歷史至今懷疑、報復、仇恨等負能多於正能,對異族、東正教和天主教態度不是敵視就是漠視,培育了“敵人”。至於波黑,三族兩立,鬥爭哲學高於一切,沒有全民共識,國家發展自然無從談起。

    再說周邊勢力和大國對於三國態度:不是歐洲主流,又異族異宗,自然不入大國眼,對三國少有垂青,只有利用,雨露不至,禾苗難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excel月底彙總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