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出彩的老虎

    挖筍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找到竹筍。“毛竹筍有冬筍、潭筍和春(毛)筍之分,在正月以前挖到的筍叫冬筍,正月以後到清明前挖到的筍叫潭筍,清明以後到立夏的筍叫春筍或毛筍。”縣林業局的專家說,“這三種叫法主要是時間的區分,現在正是挖春筍的時節,長到土面後的春筍又稱“青頭叫”,筍須變綠,筍體的木質化程度會變高,筍肉會變老,而且風味也會差一點。最好的筍還是藏在土中的筍,那樣的筍又叫“黃鬚”,品質幾乎和潭筍、冬筍相似。”

    尋筍技巧一

    尋找筍的第一種方法就是尋找青鞭,也就是尋找竹子露出地面的地下莖,必須是發青,發綠的青鞭。當然前提還必須是成年的竹子,否則無論你是綠的發亮,還是綠的發黑,都不會有筍的。

    尋筍技巧二

    尋找冬筍的第二種方法根據筍穴來尋找冬筍。往年挖完筍的地方會有一個筍穴,而挖去筍的地方再長筍的機率是很大的。所以看到往年的筍穴,不妨留意一下,很可能會有筍。

    尋筍技巧三

    最後一種方法是看竹子的叉枝。地下鞭在叉枝垂直方向,找到地下鞭80至120釐米位置就有筍。用這種方法就要求竹子必須是壯年竹,且竹葉茂盛。一般在四五十,五六十公分就有筍了。

    尋筍技巧四

    要順鞭掏筍,即必須找到屬於這根竹子的主鞭,主鞭兩側冬筍多,它身體強壯,全身披著黃金甲,側芽突突地隆起。一般竹鞭生在竹子尾部彎曲方向一側60度的扇面範圍裡,竹鞭與第一節竹杈方向基本是平行的。找到竹鞭後,那就順著竹鞭挖進去,很快就能掏到冬筍了。

    尋筍技巧五

    一般冬筍往往長在竹子的竹鞭兩側,因此,特別要注意竹鞭分叉的地方。挖裸露在地面上的翹青鞭筍要選擇2-3年的老青鞭順著它往下掏挖,一般都能挖到鞭筍。竹鞭在泥土中起伏波浪行鞭。筍出鞭下降中期,以及上升中後期。子鞭無力,可順挖到主鞭,其竹筍往往生長在分叉處。茂盛竹尤其如此。

    尋筍技巧六

    如發現竹園裡的土壤有裂痕,說明冬竹筍在土壤中膨脹成長,地下肯定有大貨。順鞭扒開地被物,在可能生筍的位置尋找裂痕,冬竹筍在土壤中膨大時,迫使土壤產生以一點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狀的裂痕,淺的可以遇見嫩青、黃筍尖。用鋤頭挖時感覺鬆脆而有彈性,腳踩時鬆軟有彈性。

    要找到還長在土中的筍那也非易事,最好是在雨後放晴一到二天,就容易找了。在沒有雜物的土面中,看是不是有裂縫出現,因為經過下雨後,在地下的筍吸足了雨水,天氣一回暖就會長大而把土面頂出一些細細的裂縫,裂縫之下就會有筍。還有呢,就是看土面是不是有一些蹊蹺的突起,突起的小土堆底下也往往會有筍。一般情況下比較板結的土面會產生裂縫,比較鬆散的土面會產生突起。

    •看筍

    找到筍後就要準備挖筍了,而挖筍時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掌握從哪個方向挖筍。看筍就是要找到挖筍的正確方向。筍須直的筍,筍也是直的,那它和竹鞭相連的地方就在筍的正下方,這樣的筍在它的下方挖就比較省力。筍須彎曲的筍,筍體也是彎的,須頭朝向哪一面,筍和竹鞭連線的地方也在哪一面,這樣的筍從須頭朝向的一面挖下去,就容易找到筍和竹鞭相連的地方。

    •掘筍

    掘筍就是把筍一側的半邊或大半邊土扒開,直到筍和竹鞭相連線的部位從土中露出的過程。這個時候就要掌握好鋤頭掄下的地點和筍體的距離,太近了就容易損傷竹筍,太遠了也容易使挖筍的過程損傷過多的竹鞭,挖起來也特別費力。

    在掘筍的過程當中,遇到地下橫向生長的竹鞭也是常有的事,有的時候挖一株筍會遇到好多根竹鞭的阻礙,這時就需要先把每一根竹鞭截掉幾節。當挖到竹筍和竹鞭的連線部位後,把土完全扒開,就能清楚地看到竹筍基部逐漸變細,然後再和竹鞭相連,這個聯接點的直徑往往只有數毫米,俗稱,“螺絲釘頭”。竹筍就靠著這個連線點從竹鞭和竹子中吸收營養,在Sunny雨露中長大。

    •斷筍

    斷筍要從“螺絲釘頭”和筍基部已經接近“螺絲釘頭”般粗細的地方截斷,如果從筍體的某一個部位截斷,致使一部分筍體留在土中,而留在土中的那部分筍體仍然會有生命力,在腐爛前會繼續從竹鞭中吸收營養,並且在筍體的斷口處還會流出一些液體。這樣一來,竹鞭中大量的營養就會被消耗,這一條竹鞭中其它的竹筍生長就會受到影響。

    用鋤頭斷筍,對於不經常使用鋤頭的人來說,也是一件不太容易辦到的事,因為手中的鋤頭會不聽使喚,很難準確命中。這個時候最好的方法是找一根口子寬一點的扁鑿子,然後將鑿子對準“螺絲釘頭”,用錘子敲打鑿子,就很容易完整地截斷竹筍。

    •起筍

    由於竹筍在生長的過程中會和土壤結合得非常緊密,特別是挖春筍時筍基部往往已經長出許多鮮嫩的竹根扎進周圍的土壤,在截斷“螺絲釘頭”後要將竹筍從土中完全起出,還需要耐心,掌握好起筍的力度和方向,才能保持筍體完整地被起出來。

  • 2 # 柒零後贛南老表

    。。

    現在春分已過,萬物生長,竹筍進入瘋狂生長模式了。

    因為老表在贛南山區,所以,就說說我們這裡山裡的春筍有哪些。

    第一個最多的應該是毛竹春筍了,也就是我們喜歡吃的那個冬筍,也就是毛竹的筍。這個毛子真的好呀,冬天可以挖冬筍,而且挖了冬筍也不會影響來年春筍生長。

    一般來說,頭一年只要不是很乾旱,來年春,春筍都有,如果雨水充足,那麼春筍是挖不過來,因為有一句話說的是“雨後春筍”就是說春雨後,春筍拼了命的長。毛竹筍比較大,大的直徑都有我們平常吃飯的飯碗一樣,大的十幾公分是很正常的。那這個春筍應該怎麼挖才是正確模式呢?

    首先我們找一塊竹林,一般來說挖春筍最好是自己的竹林,或者別人同意你去挖的,因為挖了春筍會影響竹子生長,如果人家需要發展竹林,不願意挖了春筍,那就不能挖,春筍是長竹子的筍哦,不像冬筍不影響長竹子。

    挖春筍,必須帶好工具呀,鋤頭是必須的。到了竹林,看到這麼筍,不要隨便就挖。長的太長的不要去挖,讓它長竹子,春筍一般是長出離地20公分左右的就可以挖,這種筍也嫩。如果筍比較大,那就筍的四周挖鬆一下,然後從一個方向用力向下挖,就可以把筍挖出來,不會斷,也不會挖壞春筍。這個毛竹筍,一個都有幾斤的。春筍炒臘肉香,也可以炒牛肉,或瘦肉,好吃。

    我們這裡還有一個比較多,而且大家喜歡吃的,就是苦筍,這種竹子比較小直徑只有幾個公分,這種竹子長的很高,又細又長,十來米高。這種春筍,一般就不會去挖了,我們說是凹(折)筍子,因為不像毛竹春筍一樣這麼粗,不用藉助工具也可以,這個就是要到山上去,找到這個竹林就可以,沒有分私人。這個時候許多婦女就喜歡去凹(折)苦筍。苦筍炒酸菜是非常好吃的,而且搞多了,大家都會用水煮一下,然後放瓶子裡,瓶口加點鹽密封儲存起來,想炒一個來吃,就搞來,可以吃幾個月,放冰箱裡。城裡人都會來我們這山裡收這個苦筍,喜歡吃的人還是很多。

    春筍多了,就是用來制筍乾,我們這裡的筍乾基本是毛竹曬的,以前沒有網路時,我們這山裡的毛竹筍乾基本是運往上海那邊去賣的。現在好了,客商都會上門來收,而且現在有許多年輕人做網店,直接在家裡就可以賣了。筍乾泡老鴨湯什麼的非常美味哦。

    雨後春筍,房前房後竹林到處都是,可以挖幾隻回來,炒一碗來吃,來自大自然的美味!

  • 3 # 湘西w小武

    挖春筍不比冬筍,這個季節的春筍大部分都已經冒土了,所以挖春筍的時候不要滿山亂挖,也不用跟著竹鞭挖,仔細找,看到哪裡有冒筍尖就挖哪裡,這樣既可以節省力氣,又可以挖到更多的春筍,還不會把春筍挖斷

  • 4 # 粵北坤哥

    我們粵北這裡的春筍不是挖的,是戴著手套直接用手在筍底部掰斷就可以了,這樣效率高,如果實在怕斷,建議用刀來砍吧!

  • 5 # 邊緣的荳子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我熱愛農村生活,喜歡農村的寂靜。我熱愛農村 ,熱愛生活,喜歡我們村裡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我有著很豐富的種植和養殖經驗,針對這個問題我希望把我在農村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下面是我的分享。

    現在這個時候,正是吃春筍的季節!春筍營養價值高,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愛的食物。不少人困惑,春筍什麼時候開始挖呢?關於,春筍什麼時候可以挖?春筍什麼時候開始挖?來為您一一解答!

    春筍什麼時候可以挖

    “立春”後出土的毛竹筍稱春筍,它的出筍期分三個階段:初期,在2月上旬至4月上旬;中期,在4月中、下旬;後期,在5月及其後。凡出筍初期和後期的春筍,因成竹的可能性很小,可以全部採挖。而中期出土的春筍,因個體大、健壯、生命力強,應選留其大部分養育成竹。應挖去的是小徑筍、弱筍、淺鞭筍、歪頭筍、小筍、退筍等。退筍的特徵是:晴天的上午筍尖無露水、筍殼脫毛、色暗、質軟。挖筍時不要傷害竹鞭、鞭根和鞭芽。挖筍後要立即覆土填平筍穴!

    春筍什麼時候開始挖

    一、要看是冬筍還是春筍:

    竹筍受季節氣候的影響比較大,以“冬至”為界,“冬至”之前長成的筍叫做冬筍,冬筍很多情況下難過春雨,成竹率較低,宜挖不宜留;“冬至”之後長成的竹筍叫做春筍,春筍一般在春雨之後破土而出,固有雨後春筍一說,成竹率高,宜留不宜挖。春筍出土後要時常常檢查林地,發現退筍現象就要及時挖掘。

    二、要看竹筍形狀:

    挖冬筍的最佳季節是“冬至”前後,如挖掘過遲,難免傷害已萌發的春筍,影響成竹。如果碰到了惡劣的天氣,挖筍時間被推遲時,則要以筍的形狀來判斷挖留。竹農的經驗是:“兩頭尖、中間彎,逢春爛成醬;上頭細、下頭粗,春來成新竹”。如果筍形彎曲,兩頭尖、扁,或筍籜老化鬆散的,說明幼筍發育不良,應挖掘;若筍的莖部豐滿呈“寶塔形”,根系發達,應留不應挖。

    冬筍什麼時候可以挖

    冬筍從10月中旬開始,在孕筍竹株的周圍仔細觀察,一般地表泥塊鬆動或有裂縫,腳踏感到鬆軟的地下,可能有冬筍,用鋤頭開穴挖取。冬筍是立秋前後由毛竹(楠竹)的地下莖(竹鞭)側芽發育而成的筍芽,因尚末出土,筍質幼嫩,是一道人們十分喜歡吃的菜餚。採挖冬筍影響竹子繁殖,但合理採挖不僅可以保證竹子正常生長,也可以增加經濟收入,滿足消費者需求。

    挖筍有什麼技巧嗎

    挖筍時要照顧到竹鞭和母竹,不要破壞了竹子資源,以免影響竹子明年的產量。正確的挖筍方法:首先要根據母竹的生長情況,判定結筍的方向。年長的母竹,筍結在竹鞭的母枝上和母竹的前方;年幼的母竹,筍結在竹鞭的分鞭上,一般在母竹的後方。對判定無筍的竹鞭,不要開挖,以免損壞竹鞭又浪費力氣,更不要盲目地把母竹四周都挖空,遇上颳風下雪,母竹就會連根拔起,使母竹全都被毀。

    挖筍時應選擇枝繁葉茂、竹葉濃綠但帶有少量黃葉的竹株作為找筍的物件。竹株最下一盤竹枝伸展的方向與竹鞭的走向大致平行,沿此方向觀察地面,凡見地表有土塊微微隆起、鬆動、開裂的地方,用腳輕踩有鬆軟感則是有筍的徵兆。

  • 6 # 職業農民的故事

    春筍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筍體肥大肉質鮮嫩,曾被譽為春天裡的“山八珍”。在中國傳統的烹飪方式中,春筍有燜、煮、炒、燉多種不同的做法。我老家這邊春筍的做法主要以炒和燉為主,比如說春筍燒魚、春筍燉排骨都是我們這邊的名菜,逢年過節幹竹筍燒魚絕對是人們飯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家裡的老人和小孩都吃的不亦樂乎。

    透過上文的簡單敘述,我們對於春筍的也有了大致的瞭解,那麼接下來我們將回歸今天的主題:當下這個時節是春筍最多的時候,有什麼可以讓挖回來的竹筍既多又不會斷?

    一、尋找春筍的方法和技巧

    三月份的下旬正值仲春時節,再加上今年是四年一遇的閏年,所以眼下這個時節雖然竹林裡春筍早已開始生長,但是大部分的春筍都還沒有出土,因此我們究竟該如何正確的去尋找那些隱藏在地底下春筍呢?

    方法一、雖然眼下這個時節竹林裡的春筍大部分都還沒有出土,但是它們早已是蠢蠢欲動破土而出。因此長有春筍的地方,一般土壤的表層都會微微地開裂。仲春這個時節大家在竹林裡尋找春筍的時候,只要土壤的表層有微微的開裂現象,那麼十有八九底下長有春筍。

    方法二、眾所周知春筍是竹子的幼小形態,簡而言之春筍長大之後就是竹子。所以一般情況下那些老竹子通體發黃的竹子周圍是不會長有春筍的,春筍只會長在那些蒼翠挺拔一年生或二年生的新鮮竹子旁邊。因此春季裡大家在尋找春筍的時候,其中最關鍵的第一步便是尋找正確的竹子,只有找好竹子之後你才有可能會找到那種隱藏在地底下還沒有出土的鮮嫩可口的竹筍。

    怎樣挖春筍,春筍不會斷呢?

    其實正確挖春筍的方法最關鍵的兩點就在於“大和深”兩個字。首先“大”指的是我們在挖春筍的時候,被挖的土壤面積一定要大,千萬不要貼著春筍的筍皮開挖,否則挖開的範圍過小春筍就很容易會斷裂。

    “深”字,首先我想關於深這個字不用我多說大家心裡都很清楚,深其實指的是大家在挖春筍的時候一定要捨得力氣,在大的前提之下儘可能的深,但是在此過程中也不需要太深,只需要能看見春筍的根就可以了。

  • 7 # jisoo的baby

    您好,我是林哥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家裡也有一百多畝竹林,春天的時候都會去挖春筍來做煙筍或者筍乾,這都是我們家鄉的特產。所以對怎麼挖春筍這方面比較有經驗。針對你說的挖的多又不會斷兩點,其實春筍都是出了土面的,我們只要仔細找都是很容易找到春筍的,所以挖的多是很容易的。挖的時候不會斷這點要有經驗,不然的話挖出來的筍基本都是斷的,要不就是筍蔸缺一塊或者筍尖斷掉。我們挖的時候先將筍蔸比較低的土面挖開,要挖到筍的根鬚出來了,再把筍兩邊的土層挖開也要露出根鬚才可以,等於筍的三面都挖開了,還一面就不用挖開。人站在沒有挖開的一面,鋤頭先朝筍蔸左邊邊緣用力挖一下,然後把鋤頭輕輕的拔出來不能掰,否則筍會缺一塊斷掉。用同樣的方法筍蔸右邊邊緣也用力挖一下,鋤頭輕輕的拔出來,最後朝筍蔸的中間位置,用力挖進去鋤頭要挖過筍蔸,然後掰鋤頭就全部挖出來了,這樣挖筍是不會斷的,挖出來的筍回到家再剝,才能保證不會斷,這是我個人的經驗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消失的愛人》,對我們有什麼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