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英俊吧

    4月21日凌晨,由於WTI 5月原油期貨結算價跌到史上首個負值——-37.63美元/桶(-266.12元/桶),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發生了穿倉事件,據傳成千上萬投資者面臨本金賠光還倒欠銀行大筆錢的困境。

    “我買銀行理財產品,不僅本金虧光了,還要倒欠銀行幾百萬。”“話說買銀行理財還不如去投資P2P,起碼P2P有節操有底線,只坑投資者本金。”

    首先得承認,投資有風險。盈虧自負,這是一句老話。然而,具體到原油寶這個產品,恐怕沒這麼簡單。

    投資原油寶能虧到倒欠銀行百萬的地步,說明原油寶絕對是一個高槓杆投資品種。其蘊含的風險遠比股票、債券要高。眾所周知,為了防範金融風險,一直以來,國家對於銀行經營金融投資業務,有著極其嚴格的限制。比如,銀行是不允許經營證券業務,買賣股票的。但比證券業務風險大得多的原油寶,為何能夠被銀行公然兜售?

    原油寶顯然不是投資者所說的“銀行理財產品”,本質上更像期貨。國內合法的期貨交易所只有上(海)期所、大(連)期所和鄭(州)期所。類似原油寶這樣的“紙原油”投資產品,在國內不少銀行都很常見,它們真的合規嗎?在證券法或期貨監管中該如何定性?

    在產品的合規性之外,中國銀行作為原油寶業務的提供方,有沒有做好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評估,有沒有充分告知投資者風險,同樣疑問重重。

    中國銀行提供的,是一個類似於期貨的投資產品,但發售物件很多卻是沒有投資經驗的客戶。比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安徽老人,一輩子在農村,也沒什麼文化,甚至連手機都不知道怎麼操作。類似這種“投資小白”,如何能透過銀行的風險評測,並允許投入鉅額資金?

    中行不僅沒有盡到風險評估責任,甚至可能有刻意弱化風險,誘導沒有風險意識的使用者參與的嫌疑。例如,中行在2018年6月1日曾釋出一條官方微博:“對於沒有專業金融知識的投資小白,是否也有好玩有趣又可以賺錢的產品推薦呢?當然有啦!那就是原油寶!”

    顯然,原油寶的開戶流程非常簡化,投資門檻很低。反觀股票,如果投資者要融資上槓杆,前提是有投資證券半年以上的經歷,而且開戶要到證券公司現場辦理,並履行相關的稽核程式。

    原油寶這種高槓杆且交易規則非常複雜的投資產品,居然只要手機操作幾下,很快就可以開戶。這真的符合金融風險控制的要求嗎?而且原油寶的風險評估中,只寫明讓使用者選擇接受“10%至100%之間的本金損失”,完全沒有提到倒欠銀行錢的風險,明顯有誤導投資者的嫌疑。

    如此多投資者把原油寶當成銀行“理財產品”,如此多沒有專業知識的“投資小白”,被引入這場投資陷阱。中行原油寶從產品設計,到銷售推廣,恐怕存在諸多問題,也是導致投資者蒙受鉅額損失的深層次原因所在。

    正如有專業人士所說,原油寶的全部交易機制及配套風控體系,都建立在原油結算不可能出現負值的基礎之上。顯而易見,原油寶是一個有著先天缺陷的產品,中行卻只顧從中攫取驚人的利潤,把風險和責任全推給投資者,這能說的通嗎?

    投資者選擇原油寶,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對中行這家老牌國有銀行的信任,中行卻讓他們付出傾家蕩產的結局,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這樣的結局,不能都由投資者來背鍋,中行應當正視自身責任,儘快拿出善後方案,才能避免自身公信力持續失血,挽回聲譽。

    此一事件,也給監管部門拉響警訊,必須對銀行所售金融產品實行更嚴格的監管,築牢防範金融風險的防火牆。銀行不是賭場,民眾的血汗錢不能再這樣稀裡糊塗打了水漂。

  • 2 # Lacoste

    中行需要承擔責任的,具體承擔多少責任要看法院認定和中行自己的擔當。為什麼說中行需要承擔責任呢?

    1.沒有對原油寶投資者進行甄別考核,導致很多小白投資者進入市場,這顯然是工作上的失職。

    2.在原油出現大波動的時候,沒有進行風險提示,甚至在交易所更改規則允許負值交易的時候,也沒有進行巨大風險提示。這裡涉嫌侵害了客戶的知情權。

    3.沒有在保證金低於20%的時候平倉,這裡也涉嫌了違約。但要看具體的合約規定。

    以上回答希望給你提供一定幫助。

  • 3 # 鞅論財經

    這種鼓動老人把錢拿出來去炒風險巨大的國際石油期貨,確實不可取,而且還有些卑劣。可這種比例到底有多少?還是隻是個案或者估計透過媒體來博得更多的同情,還要有待於後面的資訊逐步公開!

    可有一個例子卻是博彩特色非常明顯。是在4月14日工行等其他銀行停止交易之後,詢問到了中行可以操作到4月20日的10點,而且在4月21日凌晨就要結束NYMEX2005石油期貨,全部必須平倉或換期或現貨。而在這一個禮拜裡,有一些投資者看到了石油期貨繼續下跌,以為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賺錢好機會,而且心裡估計還不是認為可以賺點小錢這麼簡單,而是以為可以賺個十倍、幾十倍,一本萬利,成就瞬間暴富。於是,在最後的幾天裡跑到了中行開戶,繼續不斷加碼加倉,直到4月20日晚上還不死心,堅持不平倉,要把按鈕交給中行任其操作平倉或換期,這就是一種賭博心態。

    還有,前面說的65歲老人把積蓄放到了銀行裡進行石油期貨交易,這種按理應該是見好就收,或者虧了也要出來。可是,也沒有看到這老人在20年4月20日晚上十點前出來,顯然也不是一個普通的老人,要不就是一個炒期貨高手,要不就是一個賭性十足的老人。俗話說,薑還是老的辣。到了最後的時間點還不跑出來。虧了錢後又要哭窮,誰信?

    銀行對期貨石油的風險沒有盡到了告知的義務也是有責任的,但相信銀行也會不斷地簡訊提醒風險。要像香港購買保險一樣需要進行告知風險或錄音存檔。這也有待於不斷提升的方面。但對個別真的不知情虧空巨大的老人相信銀行也會網開一面。

  • 4 # 琅琊榜首張大仙

    確實是有責任的。

    這個責任從這個問題裡反映在幾方面:

    1、許多銀行裡確實出現了“胡亂推薦”的局面。

    就是好比有些“員工”為了所謂的業績,指標,給一些根本沒有常識和投資理念的老人推薦一些基金,甚至理財產品。

    只詳細講述了一個盈利的結果和回報率,卻草草了事的說明了風險。從而導致大家的虧損。

    雖然,在本質上,買賣投資都是個人的行為,但是在道德上這真的是無德的表現。

    2、此次從原油寶事件之中,雖然中行只是一個“平臺”,但是還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就是好比所謂的風險警示,就是好比所謂的移倉時間,甚至好比所謂的風控等等都是有欠缺的,從而才會導致投資者不僅損失本金,還要揹負比本金高出好幾倍的損失。

    這在哪裡都說不過去啊。

    只能說中行的平臺和投資者各打50大阪,一個沒有做好風險控制,一個沒有做好風險提示。

    總結:

    好在中行還算是一個百年大行,終於站出來說話了,說:“會承擔應有的責任!”

    這是不知道最後大家能夠挽回多少損失了!

    全部由中行承擔不可能,全部由投資者自己承擔,也不可取,如何有一個最終的答案,我們慢慢等待事情的演變和結果吧。

  • 5 # 職場新人王小明

    忽悠投資小白肯定有責任,但不能說被忽悠的小白就沒有一點責任。合同上的字是你籤的,你總不能拿銀行職員的口頭承諾當成合同來說事吧。

    去銀行存款,尤其是老人,就會經常遇到推銷銀行的理財產品。有些是推銷保險公司的定存保險,就是存5年,每年有多少利息(當然利息是會變的,實際上類似基金,那年收益好利息就高,不好也許沒有利息)。

    我媽媽去銀行就遇到過這種推銷,她也信了。

    她告訴我,當時銀行的人和她說,反正你這筆錢也是要存定期的,還不如存這個,每年利息比銀行的高一點,我媽就信了。

    我看了一下她拿回來的宣傳資料和合同,所謂利息高,也只是一個虛擬的收益率。

    但是我看了合同,本金是不會虧的,所以也就沒去銀行退(七天內是可以退保的)。我知道我媽的性格,她只要相信一件事,誰也勸不住,我想讓她接受教訓,以後就不敢了。

    我就告訴我媽,以後不要信這些,最後利息肯定沒銀行高。果然第二年的利息就沒有他們宣稱的那麼高,我媽也相信我的話,以後就在也沒信銀行的推銷。

    在說回老人這件事,真實性有待考量

    做期貨投資,銀行肯定是要做風控調查的,還要填一大堆的表。我媽雖然容易相信人,但如果銀行讓她填一大堆表才能存款,她肯定會因為警覺而拒絕的。

    先不說這位老人有沒有警覺,光說風控調查,我認為這個老人就不可能透過。

    風控調查不是讓你簡單填幾個表籤幾個字就完了,銀行還會查你的資金記錄,所以我不是很相信,一個快70歲的老人,銀行還讓他購買期貨,除非他在銀行的存款非常多。

    如果銀行因為風控違規而讓老人欠債百萬,我感覺是個好事,這件事也會有個大的轉折。

    因為如果銀行風控違規操作,那麼老人就不具備購買資格,那麼責任不在老人而在銀行。就憑這一點,老人不僅不用還錢,還能把本要回來。

    現在網路上因為原油寶這件事,出現太多胡編亂造的故事了,什麼原油一分錢的時候買了一萬塊,最後倒欠銀行五百萬。真正接觸過原油交易的人就知道,這是編出來的。因為當原油價格到10塊錢的時候,已經停止交易了,一分錢去找誰買?

    網路上有些人為了博人眼球,說話不負責任,作為一個看客,最好還是要有自己的是非觀和分辨能力,不要被別人帶了節奏。

  • 6 # 臨山路

    如果銀行忽悠投資小白,這肯定是有責任的。

    中行打出廣告稱,“原油比水還便宜,中行帶你去交易”,這其實有明顯的的蠱惑性。

    據投資者反饋,銀行的宣傳,說這是針對“小白投資者”推出的投資原油的產品,整個操作過程非常簡單,不用開戶,直接在銀行APP上購買,就跟買理財一樣,風險測評是平衡型,就可以買,而且沒有門檻。所以,投資者以為買的就是銀行理財。

    從原油寶的市場表現看,由於不帶槓桿,正常行情下,確實是一種有價格波動、但不會出現大幅虧損的投資形式。

    此次極端行情下的負價格,讓投資者認清了此類投資的真實面貌,這是一種期貨式交易,甚至會出現“穿倉”情形。

    這種類似期貨交易的投資行為,又怎會從銀行端口出現,吸引了這麼多的“小白投資者”?

    這是值得思考的。

    也許“不帶槓桿”可能給了銀行和廣大投資人一種錯覺。

  • 7 # 王老師教財商

    最近關於炒原油期貨虧損的報道很多,關於這類事情,還是值得給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在投資市場上面,原則上都是投資者盈虧自負的,這也是為什麼會有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的警告。不過最近關於原油期貨投資虧損的事情,鬧得也是沸沸揚揚,期間投資者和銀行是不是都有責任呢?

    關於這類期貨的投資慘案,給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理解。

    首先要理解期貨的本質,不是貨,更多是一種合約。

    在金融市場上面有很多創新的工具,而期貨就是其中的一種,創造期貨這類工具的人,其本意主要是希望幫助買家能夠鎖定原材料的價格,鎖定貨源,但是因為這份合約是在未來的特定時間與特定價格進行交易,也就貴發生套利現象。

    在目前這種國際疫情面前,在目前這種原油需求大為驟減的形式面前,很多人可以看到曾經高高在上的原油出現了大跌和暴跌,所以才會有一部分人打起了炒期貨,一夜暴富的想法。

    因為期貨是保證金交易,可以以小博大,盈利的話可以放大收益,當然啦,虧損的話也確實能夠起到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效果,這次的原油期貨事件本身沒有加入槓桿的效應,但是因為交易負值的出現,其實等同於是有了槓桿。

    這種原油價格出現負值的現象,可以說是歷史首次,也真正的給所有的投資人上了一課,就是一定要懷著一顆敬畏的心來做投資。

    銀行的責任必然是難逃其咎的。

    雖然作為中間的交易平臺,銀行只是提供了一個讓投資者進行理財的一種產品,但是因為原油這類期貨產品確實給目前的整個投資資界帶來的影響過於嚴重了,銀行方面的責任,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其一,可能是沒有做到非常具體的風險說明,我相信現在到銀行進行理財的人都會做一份風險測評,針對原油期貨這類的產品,銀行肯定會進行風險評測的,但是是否真的告知了期貨方面的巨大波動性呢?還是更多地向投資者介紹了產品的盈利性,卻忽視了產品的巨大風險性呢?

    其二,對於原油之類的期貨產品,其實合同裡面有規定,當保證金達到預警線的時候,是會發生平倉的,但是目前的事實是很多人保證金虧完還倒欠了一屁股債,這個不能不說是銀行風控存在一定的問題。

    第三,像一些老人去投資期貨這類的產品現在倒欠百萬,不僅給老人的晚年生活造成很大的經濟和精神影響,還會拖累老人子女的各種生活,有些時候我就想說,像最近的原油價格波動如此嚴重,銀行能否給老人多進行幾次預警提示呢?

    當然啦,銀行是有一定的責任,但是最終的問題還是出在投資人本身,投資人的能力是最核心的關鍵。

    我曾經在多個場合都說過遠離期貨,只是很多人需要用血淋淋的教訓來面對。

    我曾經在分享金融陷阱的時候就說過,期貨不要碰,期貨有槓桿很危險,期貨不是投資小白能夠接觸的品種,但是啊,世界就是很奇妙,有的人會聽從你的建議,更多的人總想試那麼一次。

    本身嘗試一下期貨並沒有錯,錯的是如果沒有相應的期貨投資能力,沒有認識到期貨本身的高風險,這才是最大的錯誤!正所謂噹噹你不知道自己的投資有風險的時候,那麼風險就是最大的!

    希望最近的關於炒原油期貨虧損的事情,能夠警醒到那些理財小白,也希望投資虧損的人不要喪失對生活的信心,人生難免有錯,不要灰心喪氣。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當你能力達到的時候,才是真正開啟賺錢之路的最好時刻。祝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局中人》沈放為什麼大搖大擺的找沈林?在家見面不更安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