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悅來閱富
-
2 # 產業前沿
雷不雷區不說,奢侈品有其特殊性:①價格大奢不適合電商;②消費群體有限。
也是巧合了一個問題,奢侈方割奢侈方的韭菜?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資本運作高手也不會去設計這樣一個標的。
阿里是熬岀來的;淘寶是B2B&C又便捷消費;京東來分羹後借物流高飛了一陳;拼多多拼的是讓利…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一
它們的消費群體是全方位的。
所以,尚品不能善終。
那麼電商新方向?寫點提示如上分析:
①考慮您的消費群體;
②考慮給消費者便攜;
另外,防範電商"審美疲勞期“。
-
3 # 海螺008
不是所有的商品都能網購
能走電商渠道的商品有條件,就是它是標準化的,顧客對商品個體差異不會在意。比如,火腿腸、普通茶葉等耐存放普通食品、襪子等消費服飾、剪刀等日用工具等等。
1,這些東西基本上是流水線出來的,一般顧客很難發現個體間的差異。
2,由於商品的價值不是很高,因此,如果有交易中的不滿意,雙方也容易妥協解決。3,商品在物流中出現的小問題,比如時間拖延,或者包裝破損等,往往對商品的影響有限。
奢侈品特點1,價值高,否則就不是奢侈品。因此,容易產生糾紛,對物流運輸過程中也有大量的不放心。
2,奢侈品必須是小批次生產,甚至是限量版,手工打造唯一版。這造成了顧客很多時候需要當面挑選,反覆挑選。某些商品,比玉石手鐲,幾乎沒有兩隻一樣的,種水、綹裂,也許需要當面用放大鏡來看,而這又是價格的決定因素之一。
3,奢侈品需要將身份與普通商品拉開。如果普通商品放在三輪車上賣,那麼奢侈品就需要放在拍賣會上賣。
如果奢侈品銷售想走電商道路1,有些中低檔商品可以搞個拍賣,比如每週1次,週一上新,週末揭示中標名單。堅持一段時間後,可能能有效果。
2,中高檔商品,網頁上要有相對全面的商品展示。比如,可以在頁面展示一般圖片,而顧客可以預約,要求商品的其他細緻圖片,區域性放大圖片等等。這種服務本身就是為了展示商品的地位。為了防止無意願購買的人增加服務量,可以要求先預交全款款,如果看完細節不購買可以全額返還。
3,有定點展示的機會。在大城市可以有專門的服務點,讓顧客可以現場展示、體驗、試用等等,當然這會有成本,但可以收費。
4,有專門快遞渠道,這是與普通商品拉開身份。
線上銷售,主要是為了兩條:
1,擴大銷售範圍。
2,降低銷售成本。
但是,奢侈品的重要屬性:身份地位的符號性不能被破壞了。
-
4 # 知行創優黃翰德
我是黃翰德,國家高階營銷師,實體經營實踐16年!
問題關鍵詞:奢侈品、電商方向
奢侈品:代表一定社會階層符號,或解決少數消費群體訴求的稀缺商品(服務)
電商方向:利用網際網路工具從事商業交換的經營業態
當 下 電 商 的 困 境商品供給過剩,同質化趨同,經營思維欠缺,導致電商經營者無法突破1)在實體經營時代,商品的售賣遵循固定方式:產品/價格/渠道/促銷,即四P原則。同樣的商品,競爭力的區別在於渠道的爭奪!
2)在品牌經營時代,商品的售賣更多地體現在訴求差異表達,即傳播!商品的競爭來自於對市場傳播媒介的投入!
3)在網路時代,商品的售賣在於與消費客層產生連結,即場景生活化塑造!商品的競爭來自於網路工具生活化,成為生活習慣(生活組成部分)!
電 商 困 境 的 原 因1)電商連結媒介同質化導致消費者選擇困難
2)電商供給商品(服務)趨同
相同的產品,不同的售賣渠道,沒有為消費者提供獨特價值
3)電商渠道趨同
B(廠家採購) TO B(電商渠道) TO C(消費者)
4)沒有自我獨立品牌及價值主張
無法聚焦某類市場,也無法聚焦某類訴求
奢 侈 品 在 大 陸 市 場 的 尷 尬 境 地1)中國大陸經濟的發展,個體階層已經不再用奢侈品符號來背書
個體成就,更多地是體現在良好的素質以及生活品質保障
2)理性消費導致消費者對奢侈品的理解再認知
價格貴不一定就是好!適合自己的才是真!
3)國家提倡平實消費,新國潮成為主流
民族文化意識復甦,華人自信,更多中國產品牌替代奢侈品消費
4)消費降級,奢侈品消費難現以往盛況
經濟轉型期持續,華人消費更多聚焦教育/醫療/個人成長
崛起,替代了奢侈品消費!電商並未改變售賣職能,所以無法提升奢侈品在短期內的復甦!
翰德經營每一篇 賦能成長每一天!
-
5 # 銳眼財經
尚品網,一個曾經被雷軍作為天使投資看中,獲得成為資本、晨興資本、思偉投資的5000萬美元C輪融資,又獲得高瓴資本的D輪押注,後又被藍色游標和藍圖創投看重,紛紛砸入重金投資,最高估值達到2.7億美元。但近日,這個在資本的推動下成長起來的奢侈品電商平臺,突然被“猝死”、”破產“、”欠薪“、”裁員“、“資不抵債”、“被立案調查”等詞包圍,並且官方自己也正式對外宣佈“暫停營業”。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1月8日,尚品網將90%的股份以最高不超過人民幣2.5億元的價格出售給赫美集團。但是,有訊息稱,赫美集團對這項收購一直都未付款。檢視赫美集團對外發布的公告,也只有一份在2018年1月8日釋出的一份合作框架協議是關於尚品網的,之後再無與之相關的後續公告。事後來看,擁有“忽悠式重組”名號的赫美集團,也許那個時候自己也已經是自身難保了吧!尚品網“猝死”非一日之寒事實上,成立9年的尚品網,其中有7年都處在垂死掙扎的邊緣,一直苟延殘喘的活著。有訊息稱,在尚品網剛成立只有兩年的時候,也就是在2012年2月,尚品網就被曝大幅裁員。裁員最主要的理由竟然是,由於尚品網此前承諾的改版一年後遲遲沒有上線,因此風投暫停了資金的進入。也就說,在尚品網成立2年的時候,還出於一旦風投停止投資,公司就無法正常運轉的狀態。然後是在2015年初,尚品網再次被曝裁員,同時開始將部分辦公樓對外出租。今年6月,尚品網第三次被爆裁員,還拖欠員工工資。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次裁員風波與前兩次不同,前兩次的裁員傳聞官方都出來闢謠,而第三次的裁員傳聞官方卻不出來澄清,算是預設裁員了,然後一個多月後的7月底,官方突然宣佈暫停營業。另外,也有訊息傳出,說是當前尚品網已經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態,也開始啟動破產程式。看吧,在經過兩次“假死”之後,第三次就真的死了!從2015年年初到現在近7年時間,尚品網在各種裁員風波、資金短期的困境中死死掙扎,但最終也不能避免關門的命運!奢侈品+電商的矛盾早在雷軍作為天使投資尚品網時就表示,奢侈品電商行業的發展有四難:一是線上支付限制,二是高階網購的消費者信任問題,三是品牌授權,四是高階客戶獲取。奢侈品代表著價格高昂、使用者購買頻次低、在於購買者心理的滿足,而“電商”這一銷售途徑顯然和“奢侈品”存在天然的矛盾。談起電商,幾乎可以說是“低價”的代名詞,這與奢侈品的高價格形成第一對矛盾;電商買來的“淘寶貨”與購買者透過購買高昂的奢侈品以滿足心理自己的心理需要形成第二對矛盾;電商平臺實際上賣的是商品的資訊,購買者無法真實的觸控到商品的質量、體感,而使用者在購買高價格的奢侈品的時候,顯然存在信任問題,假貨怎麼辦?跟網上看的不一樣怎麼辦?這是第三對矛盾。以上三種矛盾只是使用者與電商平臺之間的矛盾,除此之外,電商平臺還與奢侈品貨源商(或生產商)存在矛盾,也就是雷軍所說的品牌授權問題。事實上,在去年4月的時候,尚品網就因為售賣假的奢侈品BURBERRY,而被BURBERRY告上法院,要求賠償180萬元。BURBERRY公司強調從未授權尚品網使用BURBERRY商標或銷售BURBERRY產品。所以,與其說“奢侈品+電商”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不如說是奢侈品界的“中國版P2P”!奢侈品這種高價格、高價值的產品,必然需要線上下沉澱使用者,讓使用者在購買之前解決以上4個矛盾。否則,所謂“奢侈品電商”新模式,又能持續多久?最後,如果您認同筆者的觀點,請加關注並點贊。謝謝您們的支援!
回覆列表
家樂福於1995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是最早一批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零售企業之一,主營大型綜合超市業務。
家樂福於1995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是最早一批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零售企業之一,主營大型綜合超市業務。
截至2019年3月,家樂福中國在國內擁有約3000萬會員,開設有210家大型綜合超市、24家便利店及6大倉儲配送中心,店面總建築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覆蓋22個省份及51個大中型城市。
家樂福在中國一度發展勢頭良好。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家樂福在中國的業績巔峰,“錢多得用不掉,只能把門店改得好看一點,油漆用得好一點”。
但是進入2010年代後,在本土超市和電商的雙重夾擊下,家樂福中國的收入和門店數量開始進入下降通道,自2017年起,家樂福有意出售中國業務的傳聞時有傳出,最近一次傳出家樂福將被出售的訊息則是在今年5月初。但是,家樂福對歷次傳聞均予以否認。
近年來,外資超市在中國的經營狀況普遍不佳。英國樂購、南韓樂天瑪特、南韓易買得等外資零售企業紛紛退出中國,留下來的外資超市則紛紛尋找本土合作伙伴。如沃爾瑪與京東合作,樂購則被華潤入股,法國零售商歐尚的中國業務也在2018年底被其合作伙伴大潤發全面接管。
6月中旬,因多年虧損,泰國零售超市卜蜂蓮花亦釋出公告,稱控股股東泰國正大集團建議將公司私有化,撤回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普通股。此前的2012至2018財年,卜蜂蓮花僅在2017財年淨利潤為正,其餘6年全部虧損。
家樂福等外資超市在中國市場的衰落,首先與競爭日趨激烈有關。家樂福剛進入中國的時候,類似的大賣場還很少,一個大型商超門店可以吸引到半徑五公里內的消費者,但是隨著本土賣場的崛起,往往幾公里範圍內就有數家大型超市可供選擇。
同時,電商的崛起使消費者不出家門就可以買到超市裡能買到的所有東西,進一步分流了客源。“以前我們的對手清單裡只有大潤發、沃爾瑪,就是說我們不認為淘寶這種電商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但是,現在我們每個月都要覆盤他們的活動,”上述家樂福管理層人士對《財經》記者說。
在傳統超市陷入困境的同時,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則在紛紛佈局線下零售業務。此前,騰訊已經入股永輝超市,而阿里巴巴更是相繼入股三江購物、聯華超市、新華都和高鑫零售。此外,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京東的7FRESH、蘇寧的蘇鮮生等新生代也對傳統超市形成了衝擊。
李成東表示,目前傳統外資超市都比較難過,如果管理本身不夠本土化,虧損厲害,沒有理由在中國市場長時間停留。“外國企業的海外業務講究財務盈利,長期虧損讓它們很難堅持下去,”
截至2019年3月,家樂福中國在國內擁有約3000萬會員,開設有210家大型綜合超市、24家便利店及6大倉儲配送中心,店面總建築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覆蓋22個省份及51個大中型城市。
家樂福在中國一度發展勢頭良好。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家樂福在中國的業績巔峰,“錢多得用不掉,只能把門店改得好看一點,油漆用得好一點”。
但是進入2010年代後,在本土超市和電商的雙重夾擊下,家樂福中國的收入和門店數量開始進入下降通道,自2017年起,家樂福有意出售中國業務的傳聞時有傳出,最近一次傳出家樂福將被出售的訊息則是在今年5月初。但是,家樂福對歷次傳聞均予以否認。
近年來,外資超市在中國的經營狀況普遍不佳。英國樂購、南韓樂天瑪特、南韓易買得等外資零售企業紛紛退出中國,留下來的外資超市則紛紛尋找本土合作伙伴。如沃爾瑪與京東合作,樂購則被華潤入股,法國零售商歐尚的中國業務也在2018年底被其合作伙伴大潤發全面接管。
6月中旬,因多年虧損,泰國零售超市卜蜂蓮花亦釋出公告,稱控股股東泰國正大集團建議將公司私有化,撤回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普通股。此前的2012至2018財年,卜蜂蓮花僅在2017財年淨利潤為正,其餘6年全部虧損。
家樂福等外資超市在中國市場的衰落,首先與競爭日趨激烈有關。家樂福剛進入中國的時候,類似的大賣場還很少,一個大型商超門店可以吸引到半徑五公里內的消費者,但是隨著本土賣場的崛起,往往幾公里範圍內就有數家大型超市可供選擇。
同時,電商的崛起使消費者不出家門就可以買到超市裡能買到的所有東西,進一步分流了客源。“以前我們的對手清單裡只有大潤發、沃爾瑪,就是說我們不認為淘寶這種電商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但是,現在我們每個月都要覆盤他們的活動,”上述家樂福管理層人士對《財經》記者說。
在傳統超市陷入困境的同時,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則在紛紛佈局線下零售業務。此前,騰訊已經入股永輝超市,而阿里巴巴更是相繼入股三江購物、聯華超市、新華都和高鑫零售。此外,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京東的7FRESH、蘇寧的蘇鮮生等新生代也對傳統超市形成了衝擊。
李成東表示,目前傳統外資超市都比較難過,如果管理本身不夠本土化,虧損厲害,沒有理由在中國市場長時間停留。“外國企業的海外業務講究財務盈利,長期虧損讓它們很難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