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中新網10月30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道,《明報》創辦人、著名作家查良鏞(又名金庸)逝世,享年94歲。
8
回覆列表
  • 1 # 吾與點

    首先我們先明確一下,小說的價值在哪裡?既不在於它具有什麼“教育意義”或“認識社會”的作用,也不在於它的情節曲折離奇。

    如果我們要接受什麼教育,直接學習相關的書籍或檔案就是了;再說誰沒事看個小說還得抱著“受教育”的目的?這不自虐嗎?我們一般看小說就是休閒娛樂,需要這種“高大上”的理由嗎?至於說靠虛構的小說“認識現實的社會”,這說法本身就顯得滑稽!

    如果論情節的曲折,《西遊》、《水滸》、《三國》秒殺《紅樓夢》,但《紅樓夢》卻被公認為“四大名著”裡成就最高的,這是為什麼?

    因為小說的價值在於人物形象的塑造!情節只是塑造人物的工具。

    武俠小說一直被人詬病,主要有兩個罪狀:一是情節過份離奇,脫離現實;另一個是武俠小說大多粗製濫造,人物形象蒼白無力。

    如果說,脫離現實是一種過錯,那我們首先要打倒的就是《西遊記》!武俠小說好歹還是在“人”的世界裡發生的事,《西遊記》乾脆就是遍地妖魔鬼怪的神魔小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品《百年孤獨》也該被掃進垃圾堆——誰見過人會長豬尾巴的?

    但是武俠小說確實有許多是粗製濫造的,情節雷同也就罷了,人物也是千人一面。

    但這並不包括金庸和中後期的古龍。

    古龍的小說對人性的刻畫可謂入木三分,而金庸勝在人物性格的刻畫非常豐滿,像嶽不群,都成了偽君子的代名詞了。無論的正面人物還是反派角色,還是像黃藥師這樣亦正亦邪的,每一個都栩栩如生,而且各不相同。同是英雄俠士,蕭峰與郭靖性格迥然不同;同是反派,歐陽鋒和成昆也不一樣。

    從人物塑造看,金庸和古龍的小說價值,超過了現在大多數的作家作品,包括王朔!

    但在王朔們看來,金庸的小說仍然是“俗”!因為你寫的是“武俠小說”,這是原罪。武俠小說在這些“高雅的文學家”眼裡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因為你寫的是一個虛構的世界。但這些文學家似乎忘了一點:文學本來就是虛構的!

    從文學成就看,金庸也許並不比中外那些名家名作高明,但是,如果一個金庸的小說和一本巴爾扎克的小說放在我面前,我更願意讀哪一本呢?我會拿起金庸的小說。不是因為它的文學價值比巴爾扎克或托爾斯泰高,而是它“有趣”!趣味性才是我們閱讀的初始目的?金庸小說受歡迎,是因為它兼顧了趣味性和文學性。就如我們欣賞音樂,好聽是第一位的,演奏技巧只是樂曲需要的一種表現技巧。克萊德曼的《秋日私語》,技巧上肯定是不如《野蜂飛舞》的,但我個人卻覺得《秋日私語》比《野蜂飛舞》好聽,這就夠了!我是來欣賞音樂的,管它是高雅音樂還是通俗音樂,管它是美聲唱法還是通俗唱法,只要好聽,能給我美的享受,那就是好音樂!《下里巴人》比《陽春白雪》受眾更廣。《下里巴人》被《陽春白雪》嘲笑,只是因為唱《陽春白雪》的人一種不忿的心理在作怪罷了!

  • 2 # 紙磨坊

    金庸小說是中國文學史避不開的話題,金庸文學的高度,已經達到了當代文學家大成。

    本人讀過金庸全部武俠小說作品,還反覆讀過其中的經典《鹿鼎記》《射鵰英雄傳》等書。所以有話要說。

    一、金庸是當代社會墨家的代表人物。

    墨家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鉅子”。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關注現世戰亂;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開始向科學研究領域靠攏。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等。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1996年至1997年,擔任全華人大常委香港籌委會委員。1998年,獲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2000年,獲得大紫荊勳章。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金庸一生可以歸結為寫小說,辦報紙。其思想、文化,透過小說影響了華人和世界。成為一個影響全球的作家。

    那麼,金庸在其小說中究竟表達了什麼思想?傳達了什麼樣的文化呢?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中塑造了郭靖這樣一個頑強、愛國、大義的草莽英雄。

    注意:我要表達的這樣幾個意思,一是郭靖為人正直,一生行俠仗義,熱愛祖國,同情弱者,大義勝於親情的人。二是他不出仕,就是不當官。甚至在遇到官員腐敗危害社會時,其替天行道,剪除之。三是其不反朝政,就是即使有機會奪取天下,他也不會去做。所以駙馬不願去做,一旦功成立馬身退,隱遁山野。歷史上墨家正是這樣行俠仗義,但卻不願意入仕途的。秦孝公曾經有意於一墨家俠女,預邀請她入主秦宮,被她婉拒,原因在於幫規如此,成為二人遺憾。

    《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亦表達瞭如此思想。

    當然,墨家除了不出仕之外,其他主張也跟儒家差不多。儒家後來也包含了法家思想,不過在儒家看來,道德重於法律。

    同樣,在封筆之作《鹿鼎記》中,內正外邪的韋小寶,同樣是這樣一種思想。

    這是金庸小說思想之高度。俠義精神,因此傳達於天下。

    二、金庸小說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創者,集大成者,堪稱一代文學大師。

    武俠文學武俠小說的源頭當有二:"一是漢初司馬遷的《史記》中的遊俠、刺客列傳;二是魏晉、六朝間盛行的"雜記體"神異、志怪小說。"

    一類俠客就與金庸武俠小說有些類似了,他們似乎總存在於事實與虛構之間,這也似乎很深地影響了後世武俠小說的產生與發展,他們總是帶有神奇性和神秘性,有的甚至過分誇大了武術本身的功能及作用,但這種以超人形象出現,除暴安良的武俠,又恰好反映了人們的希冀和願望,這當中對後世武俠小說影響最深的有三個人物形象,那就是《吳越春秋》的趙處女、《甘澤謠》裡的紅線和唐《傳奇》的崑崙奴。

    明代的《水滸傳》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白話小說,《水滸傳》被譽為武俠小說的萌芽,這部書裡最具有武俠特徵的人物是武松和魯智深身上都有先秦俠風,而鼓上蚤時遷又是第一個能穿房越脊的人物,對後世武俠起了很大的啟蒙作用。

    到了清代中期出現的《三俠五義》,是中國第一部具有真正意義的長篇武俠小說,對中國後世武俠小說乃至文學藝術影響深遠,稱得上是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由此掀起了各類武俠題材文學作品的高潮。《三俠五義》有關武功技擊(如點穴、暗器、劍訣、刀法、輕功提縱術等)、江湖勾當(如悶香、百寶囊、千里火、夜行衣靠、用毒、皮臉面具等)以及機關埋伏(如陷空島、沖霄樓)種種名目之演述,均對以後武俠小說之內容素材有決定性之影響。這兩部作品它們奠定了武俠小說的基本形式和模式。

    進入上世紀30年代後,武俠小說創作呈現出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了代表三、四十年代武俠小說創作最高成就的"北派五大家",即李壽民、宮白羽、王度廬、鄭證因、朱貞木五位作家。他們的作品,比之前輩,凸出"新"與"變"的特徵。

    港臺的金庸的《射鵰英雄傳》、梁羽生《七劍下天山》古龍的《楚留香傳奇》是當代武俠文學的代表。

    金庸堪稱一代武俠小說大師,他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閱歷,對武俠精神的理解,對武術知識的掌握,精彩的敘事與描寫,對人物性格的把握,達到了文學的高度。《射鵰英雄傳》中的許多歷史、人物,將真實與虛構有機結合,同時又兼有社會、言情、技擊、神怪之長,對武俠小說有了新的創新和發展。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學技巧及電影手法予以捏合,讓武俠小說上升到了文學藝術的高度。

    三、金庸小說的文學藝術成就達到了當代作家少有的高度。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語言大師。現當代文學大師中,稱為語言大師的有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趙樹理。本人以為,金庸的語言高度不亞於其中任何一位,甚至還超越了個別人。

    2.故事精彩紛呈,氣勢磅礴,結構宏大,展現了一個波瀾壯闊的社會畫景。

    3.人物形象塑造,當代文學中成為標誌性人物。郭靖、黃蓉、楊過、令狐沖、黃藥師、洪七公、張無忌等等,幾乎個個有性格,代表了一類人。這些人物形象必將載入文學史冊。

  • 3 # 拙文堂

    個人淺見有三:

    一、文字上極力使白話文與文言文交融,從而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新式白話文言文。自五四以降,文壇先鋒皆言消滅文言文,認為文言文枯澀難明,阻礙中國文明進步且落後於世界文明的原因。金庸在這方面一直有意識地嘗試如何在白話文的基礎上努力地糅合中國古典文言表達,從來使文字承接中文特有之美。

    二、把武俠小說拔高,從而變成文學一個種類。自清末,武俠小說以話本到通俗讀物,都不登大雅之堂,金庸先生以自己博學,不但為武俠小說賦於中華文明的整合,還把俠與義上升到人文的高度,是對俠以武犯禁的逆轉。

    三、在文學上透過刻劃人物的個性而使人物立體,擯棄故事設定而描繪人物,反是人物的個性推動故事的發展,這一點西洋小說較多,而中文較少,所以金庸小說的人物甚至比小說更出名,已然成為文化符號,對後來者有很大啟發意義。

  • 4 # 皮志凱

    《大俠金庸笑傲天下》

    紅塵美!

    江湖險!

    名利拋!

    腥風血雨英雄執劍爭天下,

    恩怨情仇摧心傷,

    兒女情長別離嚎。

    仰天笑!

    人生孤獨頗淒涼,

    獨遙望天涯,

    風沙吹眼皆迷茫,

    問人生路何方?

    浪天涯!

    迎夕陽!

    吾豪笑!

    一身鐵骨飲血刀,

    生命枯竭終不倒,

    鋤強扶弱銘心上。

    天之涯!

    地之廣!

    人生浮雲飄,

    天地唯吾獨逍遙,

    舉杯邀月共敘人生滄桑,

    醉臥山林間,

    撫琴吟詩畫,

    吾展豪情揮劍嬴天下。

    朱顏老!

    發如霜!

    劍藏鞘!

    歲月匆匆瞬逝消,

    快意恩仇魂牽繞,

    鐵血丹心胸中藏,

    駕鶴西遊快意爽,

    笑傲人生釋豪放,

    金庸大俠懷天下,

    手握倚天屠龍刀,

    鏟盡世間魔和妖,

    吾最強!

    仰天笑!

  • 5 # 十佳

    金庸一生的成就有很多,寫的書也有很多,但是對他影響比較深的還是他的第一部作品《給投考初中著》和影響他寫武俠小說的《書劍恩仇錄》。

    此型別書籍在1939年首次在中國出版,這是讀初三的金庸和同學合編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金庸的《給投考初中者》,主要內容是蒐集當時許多學校的招考試題,加以分析解答,同時用一種易於翻查的方式來編輯。

    那為什麼金庸又改寫武俠小說了呢,其實這與當時在香港發生了一場轟動一時的武術比賽。當時在《新晚報》的時候談論最多的就是武俠小說,從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白羽的《十二金錢鏢》到朱貞木的《七殺碑》……經常談得眉飛色舞。他們都認為,文筆是白羽的好,《十二金錢鏢》乾淨利落,人物栩栩如生,對話言如其人;但《蜀山》內容恣肆汪洋,作者異想天開。談到書中的異派人物時,他們還會加上自己的不少想象,非常合拍。

    在1954年,香港當時發生了一場轟動一時的武術比賽,太極派與白鶴派因門戶之見發生爭執,白鶴派的陳剋夫向內地來的太極派吳公儀下戰書,以比武分高下,兩派掌門人簽下了生死狀。因香港禁止擂臺比武,地點設在一水之隔的澳門。這件事事在香港引起很大反響,至少有五千人赴澳門等候開場,不僅是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也成為當時報紙爭相報道的題材。1月17日下午,這場引人注目的比武在澳門新花園拉開帷幕,兩派高手在擂臺上只打了兩個回合就以吳公儀一拳擊中陳剋夫致其鼻子流血而告終。但比武引起了難得一見的轟動,當天《新晚報》出“號外”報道比武結果,一上市即被搶購一空。 比武觸動了當時在新華社做報紙宣傳工作的金堯如,他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既然市民對比武的興致這麼高漲,為什麼不趁熱打鐵,在左派報紙推出武俠小說連載,招來讀者,擴大發行量呢?1949年以後,武俠小說卻以其荒誕無稽在內地被禁,但金庸認為,左派報紙如果能打破清規戒律連載武俠小說,必定可以吸引大量的港澳讀者,以改變銷量的困境。他在新華社宣傳會議上提出以武俠小說吸引人民來接受“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建議,與會者均表支援。宣委會作出決定,由《新晚報》作為試點先去辦。在1955年,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社《三劍樓隨筆》,成為了專欄作家。

    並在同一年用“金庸”為筆名擬寫的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創作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該小說講的是以清乾隆年間漢人反滿鬥爭為小說的主題,以乾隆皇帝與陳家洛二兩個人的矛盾糾葛而寫,他們倆個既是有情如手足的兄弟,又是不共戴天的敵人,一個是滿族高高在上的皇帝,另一個是反清組織的總舵主。該篇小說將歷史與傳奇的人物結合在一起,虛虛實實相結合,史筆與詩情相結合,繪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該作品注重的是人物性格的描寫,寫出了很多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的人物,雖然和金庸今後的作品尚且有些不足,但是與在這之前的武俠小說相比,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在語言風格及武功藝術的描寫上也都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為金庸後期風格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快速提高自己上籃的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