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孔子
2.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採
3.時時體貼爹孃意,莫教爹孃心掛牽。——《勸報親恩篇》
4.好飯先盡爹孃用,好衣先盡爹孃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5.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6.幹不完的事,停一停,放鬆心情;掙不夠的錢財,看一看,身外之物;看不慣的世俗,靜一靜,順其自然;生不完的悶氣,說一說,心境寬廣;接不完的應酬,辭一辭,有利健康;走不完的前程,緩一緩,漫步 人生 ;盡不完的孝心,走一走,回家看看。
7.播種小小的孝心收穫濃濃的親情
8.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9.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論語·學而》
11.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12.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而人也應有盡孝之念,莫等到欲盡孝而親不在,終留下人生的一大遺撼,要想將來不後悔莫及,從此刻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報父母。回報也不必須非的是物質上的回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就算是遠渡重洋留學海外,我們時刻要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正如世紀老人巴金所說“我是春蠶吃的桑葉就要吐絲。”春蠶付出了,也獲得了,得到的卻是人們的讚美與欽佩。
13.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14.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15.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第二》
16.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李毓秀《弟子規》
17.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第二》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19.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jiaoyu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20.人總有一天會長大,總有一天會變老,總有一天會死去。想想我們的父母,其實他們正在經歷這樣的過程,所以不妨從現在開始,給他們多一點關愛。
21.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出處:孟子離婁上
22.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 為政》
1.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孔子
2.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採
3.時時體貼爹孃意,莫教爹孃心掛牽。——《勸報親恩篇》
4.好飯先盡爹孃用,好衣先盡爹孃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5.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6.幹不完的事,停一停,放鬆心情;掙不夠的錢財,看一看,身外之物;看不慣的世俗,靜一靜,順其自然;生不完的悶氣,說一說,心境寬廣;接不完的應酬,辭一辭,有利健康;走不完的前程,緩一緩,漫步 人生 ;盡不完的孝心,走一走,回家看看。
7.播種小小的孝心收穫濃濃的親情
8.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9.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論語·學而》
11.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12.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而人也應有盡孝之念,莫等到欲盡孝而親不在,終留下人生的一大遺撼,要想將來不後悔莫及,從此刻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報父母。回報也不必須非的是物質上的回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就算是遠渡重洋留學海外,我們時刻要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正如世紀老人巴金所說“我是春蠶吃的桑葉就要吐絲。”春蠶付出了,也獲得了,得到的卻是人們的讚美與欽佩。
13.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14.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15.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第二》
16.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李毓秀《弟子規》
17.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第二》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19.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jiaoyu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20.人總有一天會長大,總有一天會變老,總有一天會死去。想想我們的父母,其實他們正在經歷這樣的過程,所以不妨從現在開始,給他們多一點關愛。
21.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出處:孟子離婁上
22.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 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