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原
-
2 # 山谷大師
柳宗元的這番話,是說整個國家為公家(君主)所有,是從秦始皇開始的,這裡的“公家”,是相對於分封制的“世家”而言的。
-
3 # HaRchus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柳宗元所表的意思是說秦是第一個推行郡縣制的國家,巍巍皇權,這個天下這個國家都為我一人所有。
-
4 # 邦友
我們知道,在中國古代的西周時期,實行的是“世襲制+宗法制+封建制”三位一體的制度。其中,世襲制是宗法制的根基,宗法制又是分封制的基礎。在家庭範圍是為世襲制,在家族或宗族範圍是宗法制,在國家範圍為分封制。是由家庭、家族或宗族、國家三個層面逐層擴大的一種血親等級制政治化的統治方式。
秦始皇大一統,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開創了,中央(皇帝除外)、郡、縣等各級官員多是皇帝選拔的非皇族成員,政治制度與血緣關係實際上已經分開,血緣關係主要是在皇帝這個最高層和家庭這個最基層存在。
這種分開的好處是皇帝可以選拔一些賢能的人幫助其治理國家。因此這種幫助皇帝選拔賢能的官員的制度成了後來發展的重點,從秦的軍功爵制,到漢朝的察舉制,再到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直到隋唐發展出了科舉制才定型。
以至於柳宗元認為,“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這話當然過了,因為秦始皇還保留了最重要的權力——皇權的世襲制,其本質是從西周時期的“天子”家族的天下縮小為皇家的天下,本質上仍為“私天下”。
秦至清這一時期的中國,其實實行的是“皇帝制+郡縣制+家庭制”這種模式。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享有至高無上的、絕對的、終生的權力,並在子孫後代中世代相傳。皇帝與周天子實際上並無根本區別,都是一種世襲君主制。只不過皇帝並不嚴格的採用嫡長子世襲制,而可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嫡次子。另外,皇帝也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天下唯一的“主”。家庭則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負擔著家庭成員的生、老、病、死、教育等職能,也是實行的世襲制,這一點也與西周沒有根本區別。根本區別就是郡縣制與封建制的區別,所以後人常以郡縣制與封建制的區別來對比秦至清時期的中國以及夏商周時期的中國。
在西周的封建制時期,其政治制度與以周天子為核心的血親等級制度基本上是合二為一的,等同的。分封的諸侯、卿大夫、士,基本上是按以周天子為核心的血親等級關係分封的,諸侯、卿大夫、士多為周天子的家族成員。
秦之後,君臣之間雖已不是真正的血緣關係,
儒家學說卻將這種政治制度“擬”血親化,即將皇帝比擬為父親,將臣民比擬為子女,認為皇帝會像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愛護自己的臣民,臣民則應該向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樣效忠皇帝。這種溫情脈脈的說教即符合家庭這個社會基礎,也符合皇帝的需要,因而十分有助於皇帝統治,所以在漢武帝之後取得了獨尊的地位。
然而皇帝畢竟不是臣民的父母,皇帝很難像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愛護臣民,而是將臣民當作了其榨取利益的工具。臣民畢竟也不是皇帝的子女,也很難像孝敬父母一樣效忠皇帝,所以只要有時機,總會冒出許多窺視皇權的“亂臣賊子”。再加上世襲制的後果是,皇位常傳給了深宮裡長大、不食民間煙火的昏庸無能的皇帝手裡,結果秦至清時期的中國總是在治亂迴圈中,從而有了黃炎培所說的歷史週期率。
-
5 # 崔月清律師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自己成為第一個皇帝,稱“始皇帝”。
始皇統一六國後廢除分封制度,開始中央集權,是為真正的統一帝國的皇帝。
-
6 # 為美德插上理智的翅膀
只要把將這句話正確翻譯了就不難理解了。就是說,從秦開始天下屬於中央政府(公家)。不是說公天下制度是從秦開始的。這裡是指中央集權制。
-
7 # 使用者3223400534246428
我們知道,在中國古代的西周時期,實行的是“世襲制+宗法制+封建制”三位一體的制度。其中,世襲制是宗法制的根基,宗法制又是分封制的基礎。在家庭範圍是為世襲制,在家族或宗族範圍是宗法制,在國家範圍為分封制。是由家庭、家族或宗族、國家三個層面逐層擴大的一種血親等級制政治化的統治方式。
秦始皇大一統,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開創了,中央(皇帝除外)、郡、縣等各級官員多是皇帝選拔的非皇族成員,政治制度與血緣關係實際上已經分開,血緣關係主要是在皇帝這個最高層和家庭這個最基層存在。
這種分開的好處是皇帝可以選拔一些賢能的人幫助其治理國家。因此這種幫助皇帝選拔賢能的官員的制度成了後來發展的重點,從秦的軍功爵制,到漢朝的察舉制,再到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直到隋唐發展出了科舉制才定型。
以至於柳宗元認為,“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這話當然過了,因為秦始皇還保留了最重要的權力——皇權的世襲制,其本質是從西周時期的“天子”家族的天下縮小為皇家的天下,本質上仍為“私天下”。
秦至清這一時期的中國,其實實行的是“皇帝制+郡縣制+家庭制”這種模式。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享有至高無上的、絕對的、終生的權力,並在子孫後代中世代相傳。皇帝與周天子實際上並無根本區別,都是一種世襲君主制。只不過皇帝並不嚴格的採用嫡長子世襲制,而可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嫡次子。另外,皇帝也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天下唯一的“主”。家庭則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負擔著家庭成員的生、老、病、死、教育等職能,也是實行的世襲制,這一點也與西周沒有根本區別。根本區別就是郡縣制與封建制的區別,所以後人常以郡縣制與封建制的區別來對比秦至清時期的中國以及夏商周時期的中國。
在西周的封建制時期,其政治制度與以周天子為核心的血親等級制度基本上是合二為一的,等同的。分封的諸侯、卿大夫、士,基本上是按以周天子為核心的血親等級關係分封的,諸侯、卿大夫、士多為周天子的家族成員。
秦之後,君臣之間雖已不是真正的血緣關係,
儒家學說卻將這種政治制度“擬”血親化,即將皇帝比擬為父親,將臣民比擬為子女,認為皇帝會像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愛護自己的臣民,臣民則應該向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樣效忠皇帝。這種溫情脈脈的說教即符合家庭這個社會基礎,也符合皇帝的需要,因而十分有助於皇帝統治,所以在漢武帝之後取得了獨尊的地位。
然而皇帝畢竟不是臣民的父母,皇帝很難像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愛護臣民,而是將臣民當作了其榨取利益的工具。臣民畢竟也不是皇帝的子女,也很難像孝敬父母一樣效忠皇帝,所以只要有時機,總會冒出許多窺視皇權的“亂臣賊子”。再加上世襲制的後果是,皇位常傳給了深宮裡長大、不食民間煙火的昏庸無能的皇帝手裡,結果秦至清時期的中國總是在治亂迴圈中,從而有了黃炎培所說的歷史週期率。
-
8 # 梅嶺千堆雪
秦以前實行的是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兒孫或有功之人。封地內的土地和人口都屬於被分封的人,在封地內甚至可以有自己的武裝,只需要按時向周天子繳納賦稅就可以。而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就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實行中央集權。地方行政長官是中央認命,只對中央負責!
-
9 # 東林旁蔭
因從秦朝開始,實行郡縣制,廢除了歷史沿襲的分封制;各級官員也實行了遴選制,廢止了世襲制;由家天下變成了公天下,從某種意義上講,更公平、更民主、更適合社會發展要求了。
-
10 # 老頑童374236889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這話見柳宗元的《封建論》,其本意是批評秦始皇的。
話說秦王,掃平六國。志得意滿,大喜過望。某年月日,召開了御前會議。眾臣下爭相諂媚,溜鬚拍馬,阿諛奉承:吾王德越三皇,功高五帝,當副皇帝之名。秦王贏政大喜曰:善!皇者,正大光明也,帝者,至高無上也。皇帝之稱,乃自祖龍始。
始皇之前,君王或稱君,或稱王,或稱天子。商周以來,分封諸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各領封地,各自為政。唯尊共主天子耳。這樣看來,各個諸侯國的地盤都成了“私地”,是故,柳宗元才有了“公天下之端乃自秦始”之說。並非“天下為公”之意。
回覆列表
秦始皇建立的是“公天下”嗎?
我們知道,在中國古代的西周時期,實行的是“世襲制+宗法制+封建制”三位一體的制度。其中,世襲制是宗法制的根基,宗法制又是分封制的基礎。在家庭範圍是為世襲制,在家族或宗族範圍是宗法制,在國家範圍為分封制。是由家庭、家族或宗族、國家三個層面逐層擴大的一種血親等級制政治化的統治方式。
秦始皇大一統,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開創了,中央(皇帝除外)、郡、縣等各級官員多是皇帝選拔的非皇族成員,政治制度與血緣關係實際上已經分開,血緣關係主要是在皇帝這個最高層和家庭這個最基層存在。
這種分開的好處是皇帝可以選拔一些賢能的人幫助其治理國家。因此這種幫助皇帝選拔賢能的官員的制度成了後來發展的重點,從秦的軍功爵制,到漢朝的察舉制,再到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直到隋唐發展出了科舉制才定型。
以至於柳宗元認為,“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這話當然過了,因為秦始皇還保留了最重要的權力——皇權的世襲制,其本質是從西周時期的“天子”家族的天下縮小為皇家的天下,本質上仍為“私天下”。
秦至清這一時期的中國,其實實行的是“皇帝制+郡縣制+家庭制”這種模式。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享有至高無上的、絕對的、終生的權力,並在子孫後代中世代相傳。皇帝與周天子實際上並無根本區別,都是一種世襲君主制。只不過皇帝並不嚴格的採用嫡長子世襲制,而可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嫡次子。另外,皇帝也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天下唯一的“主”。家庭則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負擔著家庭成員的生、老、病、死、教育等職能,也是實行的世襲制,這一點也與西周沒有根本區別。根本區別就是郡縣制與封建制的區別,所以後人常以郡縣制與封建制的區別來對比秦至清時期的中國以及夏商周時期的中國。
在西周的封建制時期,其政治制度與以周天子為核心的血親等級制度基本上是合二為一的,等同的。分封的諸侯、卿大夫、士,基本上是按以周天子為核心的血親等級關係分封的,諸侯、卿大夫、士多為周天子的家族成員。
秦之後,君臣之間雖已不是真正的血緣關係,
儒家學說卻將這種政治制度“擬”血親化,即將皇帝比擬為父親,將臣民比擬為子女,認為皇帝會像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愛護自己的臣民,臣民則應該向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樣效忠皇帝。這種溫情脈脈的說教即符合家庭這個社會基礎,也符合皇帝的需要,因而十分有助於皇帝統治,所以在漢武帝之後取得了獨尊的地位。
然而皇帝畢竟不是臣民的父母,皇帝很難像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愛護臣民,而是將臣民當作了其榨取利益的工具。臣民畢竟也不是皇帝的子女,也很難像孝敬父母一樣效忠皇帝,所以只要有時機,總會冒出許多窺視皇權的“亂臣賊子”。再加上世襲制的後果是,皇位常傳給了深宮裡長大、不食民間煙火的昏庸無能的皇帝手裡,結果秦至清時期的中國總是在治亂迴圈中,從而有了黃炎培所說的歷史週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