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閆保軍說紅樓夢

    青花瓷器出現在唐代,這是現代大家公認的,宋代沒有青花瓷器,到了元代青花瓷器橫空出世,元代青花沒有幼年,直接就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元代青花瓷器在國際的拍賣市場上也是屢創新高。那麼如何正確的鑑定元青花呢?

    第一元代青花瓷器的造型。元代青花瓷器存世量很少,大器件的精品瓷器多數都在國外的大博物館裡。小件的元代青花瓷器質量和髮色都不如大件漂亮。大罐、梅瓶、高足杯、大盤、大大瓶等等。元青花大罐較多,大罐碩腹,直口,高多數都在27至30釐米左右。元青花瓷器有很多梅瓶,梅瓶小唇口,梯形頸,溜肩,有八方梅瓶。大件都有模製,而後粘接。

    第二元代青花瓷器紋飾。元代青花瓷器的紋飾豐富。花卉比較流行,纏枝蓮、纏枝牡丹,蓮花和牡丹花都畫的非常大,並且很有特點,蓮花有很尖的葉子,葉子呈葫蘆狀,牡丹大花瓣有像小孩腳趾頭似的鋸齒狀。大罐和梅瓶上還有很多畫人物故事的。戲劇圖案較多,也有戰爭場面,如比較有名氣的“鬼谷子下山,蕭何月下追韓信”紋飾。

    第三是青花瓷器的款識。真正官窯款識寫在瓷器上是從明永樂開始的。元代款識都是在一段文字中找到時間款識。如元青花龍紋象耳大瓶上就寫著至正十一年,這對大瓶在英國。如果你發現在元青花瓷器上寫著“大元至正年制”這樣的款識,基本上就可以判定此件元代青花瓷器是新仿。謝謝閱讀!請評論!

  • 2 # 瓷器鑑定真知堂

    這個問題,唉。

    正確鑑定元青花瓷器,要在收藏研究十年之後,才開始接觸元青花比較好,我說的不是市面上常見的元青花普品,而是至正型元青花,也就是屬於官窯元青花。

    至正型元青花,歷史就不說了,自己去百度。它基本上就那麼幾種器型,梅瓶,大罐,大盤,高罐,扁瓶,葫蘆瓶等。以伊朗和土耳其博物館那批東西為典型代表器物,器型都比較大。大罐一般接近30公分高,梅瓶一般都在40公分以上,大盤一般都在40公分以上。

    熟記了這批東西的特徵,再來說怎麼鑑定元青花,那就可以有正確的瞭解了。

    總的來說,元青花畫面滿,層次多,一件器物上繪畫往往達到7-8層。至正型元青花使用的都是當時從中東進口的青料,當時叫回回青,後來叫速來蠻石,再後來叫做蘇麻離青或者蘇勃泥青。

    這種青料是天然礦物,含氧化鐵成分特別高,其實是一種鐵礦石,但含有一定比例的氧化鈷成分,氧化鈷的著色能力極強,所以髮色靛藍,並且出現了赤鐵礦和磁鐵礦的析晶。蘇麻離青表面的鐵鏽斑,錫光就是磁鐵礦和赤鐵礦的晶體。而後來的中國產料,其實主要是氧化錳的礦物,錳的含量數十倍於鐵,這時候氧化鈷的著色能力就蓋過了氧化錳,但中國產料氧化鈷含量比進口料低一倍不止,再明晚期採用煅燒工藝選礦之前,中國產料都是灰青色的,髮色不豔,美觀程度遠遜色於蘇麻離青。蘇青的特徵是燒成1後器物表面凹凸不平,近年新仿的用鐵粉加入青料的方法做偽,但對於熟悉蘇麻離青的收藏者而言,真偽不難鑑別。

    再有,就是胎。至正型青花采用的是麻倉御土配比普通瓷土而成。麻倉土細膩,潔白,有細孔。燒成之後不打磨用手摸也是很光滑細膩的。並且在胎骨上有不少氣孔,這種特徵仿品是做不到的。蘇麻離青還可以配比模仿,麻倉土就太難模仿了。最好的一些尾礦,被當地人挖出來,論斤賣。不少很高價定製的極高仿品,誰也捨不得用這種天價土。更何況還要過彩繪一關。

    第三,就是彩繪。彩繪是熟能生巧後的產物,好的畫師在畫過多年以後會很嫻熟。但僅限於模仿,很難臆造。鬼谷子下山以及張文進供奉的象耳瓶,畫的人多,數量巨大,也就比較像,反而是從沒有見過的紋飾,如果畫工精美,其他特徵也符合元瓷特徵的,真品可能性較大。

  • 3 # 夏普洱

    對於元青花的鑑定,在網路上解答此類問題的文章已有很多了。有些我就不必細說了。我是一個民間古玩收藏人士,根據我二三十年的收藏經驗,對元青花鑑定常識歸納為三點:第一點,元代是個非常崇拜佛教的朝代,在當時的社會里,僧人的地位猶如貴族身份,朱元璋在元未年為了逃避戰亂而入寺院為僧,實則是地位的提升,在元代一般人的身份是不能為僧人的,可想朱元璋並不是出生於一個普通老百姓家庭,據野史記述他的兩個姐姐嫁的都是豪門,尤其他的二姐夫李貞在當地為首富,良田逾千畝,在古時特講究門當戶對,朱元璋的真實身份被清代修史者改得一塌糊塗,留下的史料疑雲重重,望後人找出蛛絲馬跡,還原事物的真面目。閒話不扯了,言歸正傳。元朝的瓷器大多映襯出濃郁的佛教色彩,如鬼谷子下山青花大罐等,由於元朝的瓷器留下來的極少,很難佐證,我在民間走訪十多萬戶人家也未曾發現真正的元青花,有些類似的瓷器實則是明初的器物,一件元代瓷器要傳承八百年之久,才能至今,大家想想,傳世品是很難儲存的,就算留下來的也是傷痕累累,除非出土文物。元青花的製作工藝受佛文化的渲染,器物上能夠找出許多佛教文化的跡象,這是時代特徵的體現。第二點,從青花料判定,元代採用的青料為蘇麻泥青,屬進口料,產地出自波斯(今敘利亞境內),是一種天然的礦物料,含金屬比重,礦物料能滲入磁泥,青花顏色深沉,濃郁,顏料堆積處現鐵鏽斑,青花有層次感,有暈散,天然的釉水白中泛青,現代的化工料無法仿製。第三點,要從磁土區分,元代在江西景德鎮發現了一種潔白的瓷土用它燒製宮庭日用器,這種瓷土我們稱它為麻倉土,麻倉土含鐵成份高,故燒造的器具底部現黑斑點,猶如黑痣,周圍還有一些黑芝麻點,所燒的大器物,器身有明顯的凸凹痕跡,器內有二到三個的接胎痕,足低無釉,露胎處有火石紅的特徵,麻倉土從元代到明代中期發現了高嶺土才停止用它燒造。以上幾點還不足以為證,必須理論與實踐相接合,在傳世品中找出自然磨損痕跡,由於我接觸的都是民間年代不同的真品,對於現代的仿品很容易看出來,但初學者面對的真品少,仿品多,很難辨別真偽,只要有恆心,多走訪民間收藏人土,去把玩真品,對待實物再仔細揣摩,以此增強自己的辨別能力。我相信到一定時期,識別現代仿品再也不是什麼神奇的事了。抽空而答,謝謝邀請!

  • 4 # 索羅天行者

    看器型 胎質 釉色 元代青花是內裡三接 內裡是蕩釉 蘸釉 沒有全釉除明宣德以後有部分青花是內裡全釉 畫工一般都是一筆畫 全滿畫或分層次 三接就是頭 中間 底 是三接或兩接 無接基本就是現代仿 看底 元到明初的青花底都有圈足和乳突 仿的也有像蝸牛和挖孔沒有乳突這就是現代仿 現代仿釉色發黑 底像鐵鍋底 無三接 兩接 畫工粗糙 基本就可以確定是假貨

  • 5 # 功德21

    三代瓷業發達,青花品種繁多,但當時瓷還在開封,有實物作正,元青花開封官窯,北方瓷土,纏足支燒,進口蘇料,畫風呆板,非官窯沒屬。

  • 6 # 一切歸功於偉大的你

    元青花目前被認定的只有三百多件,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知道大維特基金會的一對青花雲龍紋象耳大瓶,產於至正十一年。

    而元朝的末代皇帝妥懽帖睦爾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了元末農民起義……那年正是大維特一對龍紋象耳瓶生產的那一年,可見在北方的戰亂中也並不影響景德鎮的瓷器生產。

    元朝到了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七月,明軍進攻大都,妥懽帖睦爾出逃,蒙古人退出中原,元朝對中國的統治才宣告結束。

    從至正十一年至至正二十八年,在這十七年裡景徳鎮只生產幾百件那麼少的瓷器麼?至正十一年之前又生產了多少?元朝時景德鎮的瓷器生產能力那麼差麼?窯工有那麼懶嗎?而瓷器造出來是萬年不爛的,它們都去哪兒了?還是我們的認知有問題?......

    大維特那對龍紋象耳瓶,是一個普通平民定製的,這人是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裡荊塘社的一個普通百姓,名叫張文進......信州路為元代行政區劃,在今天的江西省上饒市周圍地區,玉山縣為當時信州路所屬五縣之一,可見順城鄉德教裡荊塘社的張文進是個平民百姓。

    一個平民百姓都能定製這麼一對大瓶,可見元青花在當時很普遍,是大量燒製的,幾十年間應該生產不下於幾萬件……幾萬件也不多呀,印刷的錢幣發行量幾萬枚的話,價格也是達幾萬元一枚價值不菲,何況元青花手工製作而且每件都不同,品類繁多,每件都是獨一無二.....

    在此想提的一點是,龍紋在當時的民間也是沒有限制的,張文進定製的那對龍紋象耳大瓶就畫著張牙舞爪的龍紋,那些磚家所謂龍紋僅為皇家使用是欺人之談。

    還有五爪龍三爪龍之分也是毫無根據的,三爪龍五爪也是畫工的理解力的表現所為,開始象雞的爪,後來就畫成象人那樣的五爪。龍是華夏吉祥獸,皇家從來就沒有明文禁止過使用,而是因為龍袍為皇帝所穿,朝庭官員為分等級服飾也分成蟒、虎、鹿等.....百姓也主動避嫌,不在衣服上描繪罷了,龍紋在器物上是可以描畫的.......

    元青花瓷器使用的是蘇麻離青料,有鐵鏽斑,它和明代宣德青花的區別是沒有暈散效果,而宣徳青花普通韻散,青花的筆墨象化開了一樣,朦朦朧朧.....而元青花則是清晰而古拙,這是非常重要的特點。當然,也有一些因為釉層厚而朦朧,沒有斑塊狀.....

    第二點是修胎上,元青花器裡器外不同......而器足大多是露胎的,足部中間有淺旋痕跡。

    器物裡面也往往粗糙隨意,掛釉不滿;而外面則滿釉且細膩,其繪畫非常生動,特別是戰爭場景、人物故事,三國水滸、謀略典故,無不精妙絕倫,這正是元青花的藝術價值所在。

    第三點是釉色,元青花的釉色多為微青色的卵白釉,繼承自元代樞府卵白釉,由於蘇麻離青料的影響,它的特點是卵白之中微微泛青,令人覺得很乾淨的樣子,表面經過長期的氧化變得堅實瑩潤,沒有明顯的浮光,令人直接就能感受到溫潤細膩的釉色,光澤是幽幽然而又寧靜的,站在遠一點的地方看它,與它默默的對話之間,彷彿元朝就活生生的出現在你眼前......

  • 7 # 文藏

    元 青花昭君出塞蓋罐

    元代晚期,江西景德鎮成功燒成了現代意義上的青花瓷器,並大量生產。但在當時也存在一個發展轉型的過程,學者們把它分為“延祐型”和“至正型”。“延祐型”被認為是元代青花的原始期,景德鎮稱之為樂平窯,以燒造小件器物為主,紋飾以花草紋為多,畫法簡單,再加上窯型未經過徹底改良,青花器物常出現胎和釉均未燒熟、鈷料髮色不佳等特點。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創新,到至正時期是元代青花瓷器的成熟期,雖然在煉泥技術、制胎工藝、鈷料提純、施釉方法上還都存在瑕疵,但瑕不掩瑜,這一時期的青花繪畫藝術可稱得上是一流的。

    元 青花魚藻紋大罐

    元代景德鎮瓷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說到元代款識的鑑賞,綜合來看元代瓷器在器物刻劃或墨書的紀年款非常少,但在景德鎮青花瓷器及地方窯瓷器中有幾例含特殊紀年款者,極具研究價值,具體如下:

    元 青花“至正十一年”雲龍紋象耳瓶

    1.元青花雲龍紋象耳瓶。就目前掌握的實物資料來看,元青花中帶有紀年款的器物只有兩件,就是英國大維德基金會所藏的一對元青花雲龍紋象耳瓶,上書青花銘文62字:“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裡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舍香爐花瓶一副,祈保閤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淨一元帥打供。”銘文字跡清晰,青花色調濃豔,為元青花典型器。

    元 青花釉裡紅堆塑四靈塔式蓋罐

    2.江西省博物館藏有兩件帶有紀年款的元青花釉裡紅瓷器,是在江西省景德鎮市後至元四年淩氏墓出土。一件為元青花釉裡紅堆塑四靈塔式蓋罐,此罐頸部用青花書寫“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十二字,肩部從左至右用青花書寫“劉大使宅淩氏用”七字。

    元 青花釉裡紅堆塑人物樓閣式穀倉

    另一件為元青花釉裡紅堆塑人物樓閣式穀倉,此物屋身為中央板狀箱式結構,面門活動可拆卸,四周門廊微塑各種舞蹈、奏樂、侍衛俑共18尊,背面倉板上青花書寫159字墓誌銘一篇,內有紀年銘文。瓷倉左亭正面用釉裡紅書“五穀倉所”,右亭正面用釉裡紅書“淩氏墓用”。以上兩例紀年器造型奇特,色彩豐富,集釉裡紅、紅釉、青白釉、青花四種高溫釉於一身,可謂世之孤品,國之瑰寶。其銘文清晰,書寫流暢,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近些年照此兩件器物仿製的新仿品非常粗糙,值得警惕。

    3.四川省雅安市博物館藏有一件元“至正七年置”款青白釉雙系蓋罐,是1986年在四川省雅安市文化的文字,有的是用工具鐫刻再塗以紅彩。據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家介紹,這些阿拉伯文的內容都是伊朗阿巴斯王所題的獻詞,或代表阿巴斯王的名字,或在阿巴斯宮廷內享受恩賜爵位的人名。

    元 青白釉雙系蓋罐

    現在新仿的元青花瓷器很多,有的新仿器的底部或近底處作假標記。常見的作偽方法是用釉裡紅書寫阿拉伯文字的方章式標記,或是用青花書寫蒙文款識欺騙藏家。

    新仿元青花大罐底臆造款

    4.元青花高足碗內常書有青花文字,如江西省高安元青花博物館所藏元青花詩句纏枝花卉紋高足杯,杯內心有青花草書“人生百年常在醉,算來三萬六千場”,為1980年在高安元代窖藏中出土;內蒙古包頭市文管處所藏元青花飛鳳紋“壽”字款高足杯,在杯內心草書“壽”字。這兩件器物的文字書法嫻熟,詩意豪放,是元代瓷器銘文的一大特色。

    元 青花詩句纏枝花卉紋高足杯 (內心)

    元 青花飛鳳紋“壽”字款高足杯(內心)

  • 8 # v青春無願

    元青花的知,是外華人在上世紀中葉在兩至正型青花立件上確定。從此,華人均為一睹元青花的風采為榮!自從鬼谷子下山青花大罐以2億3千萬元的價格拍出,從此,元青花就成為高貴青花瓷的替代之身!因而,市場市的仿造贗品比比皆是,鑑定元青花的新老就成了重中之重!一,外型,符合時代特點,多敦厚,古樸,隱約有手工拉坯的痕跡二,紋飾,多人物戲劇故事,名人精典故事,用筆飄逸,粗疏而較為熟練流暢三,花色,多蘇麻瀝青加石子青混合,呈現藍豔濃翠,稠結,且暈散,有錫斑,鐵繡斑沉澱等四。,釉色,多白,青白光潔肥潤,且富有氧化後的老舊感,但,依然有漫散柔和的寶光。五,胎質,多麻倉土加瓷石二元配方,呈現,自然火石紅,放大鏡觀察,白潔玉潤加雜黑點,有空隙。六,底足,多自然老化,粗糙,偶有釉斑,用手撫摸滑爽。總之,要多到博物舘參觀,多看真品!熟眼以後,一眼便知新老!

  • 9 # 玉儒於成

    青花是一個非常文學化的名字,極富詩意,中國古代陶瓷中只有它這麼浪漫。其他品種無論在它之前還是它之後,都以一種科學冷靜的態度面世,與它同時代異曲同工的陶瓷品種“釉裡紅”也不叫紅花,而青花也從不叫釉裡藍。我很久想不明白中國陶瓷品種為何只有青花命名鶴立雞群。

      

      【牡丹紋花梅瓶(一對)】

      高:42釐米,託普卡帕皇宮收藏

      元青花的藍釉是飽滿濃厚的藍色。這對牡丹紋梅瓶採用了幽靜深沉的藍釉。用肥碩的筆觸描畫出瓶身主體上的牡丹以及多種紋飾。元代這種色澤的變化是受到了外來文化的影響,從而徹底改變了中國陶瓷固有的審美趣味。

      學者們都希望找到青花的起源。今天,元代青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以“至正型”為準,優秀的元青花都是這個姿態。有不少學者認為,青花創燒早於元,而起於唐,而起於宋,所以有唐青花,宋青花之說。但問題是所謂的“唐青花”和“宋青花”與公認的“元青花”是否一脈相承?在胎土、釉色、紋飾、工藝、造型等要素上,彼與此之間是否存在文化血緣?

      

      【汝窯青釉橢圓洗】

      北宋,口徑:14.5釐米,大英博物館藏

      元青花出現以前,藍色並不是中華文明的傳統色調,甚至一度被認為是不吉祥的顏色。宋釉追求的是自然屬性的色澤,注重“雨過青天雲破處”的天青色(如上圖這件汝窯水洗所示)。

      青花在元代顯然不是我們的文化傳統,這取決於農耕民族的色尚。我們崇尚紅色、黃色。紅色是生命,黃色是根本。藍色,尤其是青花之藍在我們民族過去的文化審美中從未佔有一席,我們長久以來視藍為不吉,佛經中惡鬼有稱之藍婆的,古代鄉試用藍筆處分,稱之藍單;傳說中有藍蛇,其首含毒稱之藍藥,藥人即死……

      

      【麒麟飛鳳藍釉白花菱口大盤】

      口徑:41.5釐米,託普卡帕皇宮收藏

      藍釉作地,反襯白色紋飾的元代青花大盤,盤面上繪有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見的麒麟和飛鳳。周邊圍繞著花樣繁複的花卉。釉麵肥潤而細膩,藍色飽滿,吐露著神秘的氣息。這樣的大盤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為什麼青花在元朝能長驅直入?從那之後七百年來,青花一反陳腐的文化觀念,或顏色或紋飾,走進中華陶瓷文化長河。

      

      【藍釉白龍紋盤】

      元代,口徑:16釐米,故宮藏

      這種不足20釐米的青花小盤在中國只有故宮博物館收藏。

      千變萬化的陶瓷釉色都是金屬呈色。青花之藍與唐三彩之藍同為金屬鈷作為呈色劑,別無二致。只是唐三彩是陶不是瓷,青花是瓷不是陶。陶與瓷在科學上區別極大,燒造的難易差異極大,所以在元青花之前,土耳其等國只可以燒造藍色的釉陶。

      這些,曾深深地影響過元青花,甚至催發了它的誕生。

      

      全世界範圍內只有託普卡帕皇宮收藏的元青花有明確的傳承記錄,而且這些元青花中有多件為世界孤品,馬未都正在仔細研究其中的一件八方葫蘆瓶。

      元青花起源

      中國學者大部分認可青花肇始於14世紀中葉或者更早一些。大維德基金會的那對標準器——青花龍紋大瓶的1351年確切紀年不存爭議,即便再早,青花也早不過14世紀初,這結論也已達成共識。而在土耳其的文獻記載中,鈷料作為釉下藍彩的使用早在12世紀末就進入波斯地區,但它僅使用在釉陶之上,離瓷器還差著一大步。日本陶瓷權威三上次男先生也認為,從11世紀中葉之後,波斯陶瓷對中國陶瓷產生過影響,尤其波斯的白釉藍彩陶器直接影響了中國青花的誕生。這種由西向東的技術傳播顯然帶有明顯的文化融合特點。

      

      【蓮池水禽菱口大盤】

      口徑:45釐米

      

      託普卡帕皇宮收藏的這件藍釉反白大盤極為獨特,工匠在製作完成後,在整個紋飾上噴灑了一層斑駁細密的色點。這種裝飾手法未見於世界其他元青花藏品。

      像藍釉白花菱口大盤這類作品雖充分表達著伊斯蘭文化的色尚,藍色飽滿,但為何並未呈現流行趨勢?而青花作品無可爭議地成為這種藍色瓷器的主流,在伊斯坦布林的參觀中,在伊斯蘭文化對藍色的理解上,漸漸讓人悟出其藍色的表現力,疏密,濃淡,內容,都讓神秘之藍不再是簡單之藍。

      

      【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

      以青花作地,反白裝飾在元青花乃至明清青花中都是少數,仔細一想,這似乎在提示我們。青花誕生時,中國工匠們曾做過多種嘗試,因為嘗試才給我們留下了多種美學意義的青花瓷。青花為單色,可直接表現內容,亦可反襯內容,雖然成本限制了反青花作品的數量,但早期初創時期工匠們的探索彌足珍貴。

      

      【青花雲龍紋盤口梅瓶】

      口徑:44.5釐米

      這隻龍紋瓶身上通體繪有一條青龍,體型大,從單一角度只能“見首不見尾”或“見尾不見首”。

      蘇麻離青

      蘇麻離青是個專業術語,聽著詭異,所以多年以來對蘇麻離青的解釋莫衷一是。蘇麻離青文獻上也有寫蘇勃泥青,這是青花必須的呈色劑。其中蘇麻離青、蘇勃泥青後面的“青”字就是通用字尾字,如龍井茶、烏龍茶後面的“茶”字一般。那麼蘇麻離是什麼呢?

      

      青花蓮池鴛鴦八方梅瓶】

      高:40.5釐米

      託普卡帕皇宮收藏的這兩隻八方梅瓶因其獨特而成為世界孤品。

      按定名的規律,蘇麻離為地名可能性最大。學者們就這一音譯在可能的範圍尋找。最早有學者認為青料來自印尼的蘇門答臘(Sumatra),後又有學者說是索馬利亞(Somali),日本學者又考證是斯瑪爾圖姆(Smaltum),這是中亞地區一種色料;還有學者考證翔實,認為中東伊拉克地區最古老的製陶中心薩馬拉(Samarra)才是蘇麻離青的出生地。

      

      【花口蓮紋大碗】

      口徑:40.5釐米,高:18.5釐米

      

      這是託普卡帕皇宮收藏的體形最大的一隻青花碗,其尺寸是超群的,在全世界都極為罕見。這隻碗的碗心繪有一朵翹枝蓮花,四周環繞白雲錦文、海浪等。外壁繪有翹枝蓮花等精美紋飾,青花及留白交相輝映。

      不管誰是蘇麻離青的產地,它應該都與伊斯蘭文化有關,首先是它的色尚——藍色;其次是它的應用——製陶,這些都可以證明青花的血緣。而上述地區大都在13世紀前完成了伊斯蘭化的過程。

      蘇麻離青由明萬曆人王世懋《窺天外乘》首次提及:永樂宣德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以蘇麻離青為飾。這以後的所有其他類似記載都大同小異,清代以後甚至訛誤為蘇泥勃青。這一現象也導致華人很長時間固執地認為青花為永宣時期燒造,在青花誕生600年後,才由美華人波普糾正了這一說法。

      

      【青花草蟲花卉八方葫蘆瓶】

      高:60.5釐米

      隨後,蘇麻離青的身世是否與鄭和下西洋有關開始成為問題。過去認為蘇麻離青是由鄭和下西洋所帶回,才成就了永宣青花高不可攀的地位,但元青花的溯本清源,蘇麻離青的身世越來越清晰,表明了這一段歷史的改寫,讓它趨向於真實。

      

      【牡丹紋葫蘆瓶】

      高:70釐米

      草蟲是中國文人的情趣,也是元青花紋飾中的傳統題材。上圖中的葫蘆瓶為託普卡帕皇宮的藏品,以其八方稜形的造型顯示出與眾不同的特色,下圖的葫蘆瓶則是以碩大的身形見長。中國大陸尚未發現身形如此巨大的葫蘆瓶。

      今天,全世界都知道青花是中國的國粹,已有七百年的歷史。 而這一歷史的秘密已逐漸公開,元青花是中華文化、伊斯蘭文化與蒙古文化三者的結晶。它把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有效結合,利用中國傳統而優秀的制瓷工藝表現伊斯蘭文化的金屬工藝,用伊斯蘭文化鮮豔的藍色改變華人固有的審美趣味,這一文化結合空前絕後,讓我們坐享其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00後酒後癱瘓,6同學被判賠20多萬、學校賠80多萬,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