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漢宣清乾麗水
-
2 # 成都地產逍遙君
首先我的觀點是既不要拿出歷史宗主國的態度去看扁外國史學家對中國歷史的觀點,也不要陷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自卑圈子裡。
至於最偉大的帝王相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誰都有各自的想法。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楊堅的確是中國歷史上受到普通大眾低估的一位皇帝。楊堅和拿破崙有點相似,彼此都是雄才大略創造了輝煌歷史的人物,然而在培養優秀繼承人的能力和意識上卻都有所欠缺。
楊堅的貢獻在於成功統一了混亂南北朝之後的中國,擊敗突厥,被尊為“聖人可汗”。楊堅的很多政策與改革都得到了後來唐朝的認可與繼承,這一點我們更能看出楊堅的治國之道上的遠大謀略。
無論是恢復漢人大臣與府兵將領的漢姓,消除軍民的胡漢之分,楊堅充分認識到維持漢化籠絡團結各民族的重要性,這種民族團結政策意識的體現被後來唐太宗加以繼承。
而九品中正制的廢除,創立三省六部制的藍圖,推行均田法,設立官倉儲備糧食,推行州縣二級制縮減行政經費,開創科舉制之先河,修訂《開皇律》
後來的唐太宗意識到了楊堅執政時的苛察,任用一大批敢於直言進諫的大臣,在很多政事上集思廣益,做到勤政而不是一人專斷。
作為一位結束亂世局面的開國皇帝,楊堅無論是在毛主席所說的“文采”與“風騷”上都頗有建樹,這想必是外國學者推崇的一個原因。
-
3 # 知未是也
楊堅,中國一統王朝隋朝建立者。生於公元541年7月21日,卒於公元604年8月13日,弘農郡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民族,漢,鮮卑姓普六茹,鮮卑小字,那羅延(金剛不壞),大定元年,北周靜帝禪讓楊堅,楊堅三讓而受天命,定國號隋,改元開皇,史稱隋文帝,在位23年,卒時64歲,廟號高祖,諡號文帝。
隋文帝之所以偉大,一是他建立的隋朝結束了中國歷史自西晉末年長達三百多年的南北割據局面。二是終結了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對漢人的鮮卑化,恢復了全國的統一和漢化。三是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三省六部"政治制度,奠定了開皇之治和以後大唐盛世的基礎,其制度之先進比西方國家標榜的"三權分立"制度整整早了一千多年。四是開中國封建社會科舉制度之先河,影響中國封建社會選人用人制度一千一百多年。五是建立戶籍清查登記制度,開全國普查人口之先例,至今還在影響著世界和中國。六是設定糧倉,節約屯糧,以防災荒,其思想影響之深,至今還被華人所接受。最後一條,也是隋文帝楊堅給中國歷史留下最深刻的一條,就是修訂《開皇律》,廢除了宮刑、車裂、梟首等自秦以來許多酷刑,建立了中國封建社會"死、流、徒、仗、笞"刑罰"五刑制",影響中國封建社會刑法一千多年。《開皇律》禁止不用滅族刑,建立"死刑復奏制度",規定地方無權判人死刑,須上奏中央主管部門批覆,《開皇律》之人性化,和對中國歷史司法制度的影響,具有立程碑的作用。謝謝!
-
4 # 高山流水品歷史
歷史上有些事情很詭異,北周宇文氏家族的政權是從西魏拓跋氏手裡篡奪過來的,傳到周靜帝時,楊堅又有樣學樣的逼迫周靜帝將皇位“禪讓”給了自己。
青少年時代的楊堅毫無過人之處,在校讀書時成績平平,屬於遊走在學渣邊緣的人物,可是人家攤上個好爹。
楊堅他爹叫楊忠,官居極品,被賜封隋國公。正是靠著老爹的功勳,楊堅打14歲就開始做官,15歲就官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大興郡公,之後更是官運亨通,到20歲時已經是主政一方的隨州刺史了。而這一年,17歲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才剛剛登基。
周武帝在中國的歷史程序中,絕對稱得上是一代雄主,正是由於他的雄才偉略,滅北齊統一北方,才有了後來隋朝的“開皇之治”。
公元578年(北周建德七年),懷抱統一全國遠大理想的周武帝死在了北征突厥的路上,北周政權交到了昏庸無能的周宣帝宇文贇的手上。楊堅一看有機可趁,便開始著手準備代周自立的工作,他採取拉攏加利誘的辦法,把一些大臣聚集到自己身邊,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
公元580年(北周大象二年),周宣帝因為荒淫過度,一命嗚呼,由其長子宇文闡繼位,史稱周靜帝。而此時的宇文闡才8歲。楊堅在侍臣劉昉、內史大夫鄭譯的幫助下,採取卑劣手段偽造周宣帝的遺詔,以皇太后父親的身份輔政,把軍政大權抓到手裡。一年以後,楊堅逼迫周靜帝退位,自己穿上早已準備好的黃袍,開始改朝換代,定國號為隋,改元開皇,以長安為首都,是為隋文帝。
隋文帝楊堅稱帝時已經38歲,加上在官場上摸爬滾打那麼多年,執政起來熟門熟路,他最大的長處就是能知人善任,而且做到用人不疑,這讓很多人甘願為他效力,他最成功的地方在於遇到了一個高穎。
高穎是個傑出的人才,楊堅對他是言聽計從。曾經有人嫉妒高穎,想從中挑撥離間,誣告高穎手握重兵,有謀反的嫌疑,這可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一條罪名,歷史上很多能臣名將都栽在這樣一條莫須有的罪名上。可是楊堅二話不說,命人把誣告者直接拉出去砍了。
正是由於楊堅敢於放權,才使得隋朝建立以後能夠施行一系列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而這些改革又幾乎涉及當時社會的各個方面,包括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體制、賦稅、土地制度、法律、貨幣制度、對外關係等等。
在政治體制上,隋文帝恢復漢、魏時的體制,確立了三省(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吏、禮、兵、刑、戶、工六部)制度。內史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尚書省是是主持日常政務的機構,下設六部。吏部負責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查、升降;禮部掌管祭祀、禮儀及接待;兵部負責全國武官的選用和管理兵器、軍令;戶部掌握全國的土地、戶籍、賦稅和財政收支;刑部掌管法律、刑獄;工部負責的是各項工程、水利、交通等。
這套制度的設立,標誌著中國封建制度已經發展成熟,它不僅分工明確、組織嚴密,還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為之後的歷代王朝所採用。
在地方建設上,隋文帝由原來的三級管理改為兩級管理。北周實行的是州、郡、縣三級管理制度,隋文帝廢除了郡一級的行政單位,同時將一些州縣進行合併,去除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弊端,淘汰了大批冗官,不僅節省了財政開支,還有利於政令的推行。
隋文帝對後世影響最深遠的一項改革是官員選拔制度——科舉制。開啟科舉選拔官員制,使得各個階層有才華之人都有機會為政府效力,它對中國乃至世界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在中國存續了1300多年,當時的英美等國都借鑑了科舉制度作為政府官員聘用制度。
另外在土地分配和解決勞動力問題上,隋文帝在北周的基礎上繼續推行均田和租調製,整頓戶籍 ,實行“大索貌閱法”(即按戶籍上登記的年齡和本人體貌核對,檢查是否謊報年齡,是否存在虛報、瞞報的情況),這是因為自南北朝以來,戶口隱漏情況相當嚴重,國家所能直接掌握的勞動力逐年減少,而地方豪強地主佔有的人口增多,嚴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力量。實行了“大索貌閱法”後,開皇三年清理出陰漏男丁44.3萬人,這些人從豪強手裡解放出來後,既增加國家勞動力,又調動了貧苦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增加國家稅賦收入,同時還打擊了豪強地主。
總之,經過隋文帝一朝的勵精圖治,中原王朝不僅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近300年的分割割據局面 ,實現了秦漢以來中國的又一次統一,還開創了輝煌的“開皇之治”盛世 ,使之前飽受戰亂之苦的人民得安寧生息。他經手建立的統一政權維持了幾個世紀,讓中國成為世界強國之一。
-
5 # 泊圖泊途
君王的偉大可以看其當世之作為和現世之影響,對於題主所描繪的某外華人稱其“最偉大”可以含笑觀之。他們總不會比我們華人還了解華人吧。
評價歷史人物,不能片面對待,功過分開而論。就比如我們熟知的京杭大運河的修建,影響深遠,開通水路,貫通南北,使不同地區的特產能夠交流,運輸能力大大增強。現在依然在使用。客觀上來說,算是利在千秋。
不過在當時可不是老百姓所能承受的,為了工程進度,大範圍徵集民夫,人盡其力,勞死者大有人在。要說也也能成為“最偉大帝王”的標準,誰能信服。倘若他能不急於求成,分期動工,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也不至於其隋二世而亡。
楊廣時期的科舉制是一大創舉,使得寒門庶族有了翻身的機會,天下不完全是士族的天下,盤活了東晉時期的政治壟斷的死水。這一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不過當時士族的腐朽已經不言而喻,而庶族的崛起已經不可阻擋,這樣看,楊廣也是順水推舟。
在征討外族上面,楊廣也是不遺餘力,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樹立了國威,但是不得不說,再次消耗了隋的國力,百姓苦不堪言,加速了隋的滅亡。
從影響後世的層面上,楊廣極其時代確實是功不可沒,但是他急於求成,大興土木的事情對當時社會的“摧殘”卻不可以視而不見。
隋煬帝的作為也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歷史不能撕裂的看待,當然也不會因其過而無視其功。
-
6 # 楊先波1
個人認為有些道理。隋朝建立的時間不長,影響大。比如說諾貝爾經濟學獎,獎勵理論研究者,而不是執行者,決策者。中國古代有很多帝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要麼為中興帝王,要麼所在王朝時間長,在華人的頭腦裡印象深刻。以華人的認知方式,那些功績在明面上的帝王,才算偉大或最偉大。西方的認知方式,也許看問題更深一些。華人認為的偉大帝王,秦始皇,功績在統一中國。雖短暫,也為漢接著成了統一王朝;漢武帝,功績在打匈奴,為漢族出了口惡氣,也開疆拓土;唐太宗跟漢武帝差不多;宋太祖部分統一中國,北漢還是他弟弟打的。朱元璋也在驅逐蒙古,統一中國方面。至於清朝皇帝,雖然也有功績,時機比較起來,歐洲興起,他們都不合格。楊堅統一中國,恢復漢人政權。另外也建立各種制度,比較先進,影響也遠。就像有的網友說的,外華人評價華人,不帶偏見,更中肯。
-
7 # 代牧益州閻文平
我對出處表示質疑。楊堅並沒有傳說的那樣偉大。他沒有太多過硬的戰績打底就在皇帝年幼時憑藉外戚身份輕易掌握了國家政權,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以中央力量平定昏聵的老漢尉遲迥,隋朝基本全盤接收了北周遺產,用豪華的文武班底滅掉一個逃命都不會的陳叔寶也是積前人之功水到渠成。事實上隋朝的漢族-鮮卑族官員比例較北周並無太大變化;即使沒有楊堅,北周也很可能在最可能執政的宇文招執政下繼續漢化。
楊堅是受了宇文泰的知遇之恩才有後來的人生巔峰,但奪取皇位後,就把宇文泰的男系子孫基本殺光,找了宇文泰叔公的後裔做二王三恪。從龍功臣中,李德林、高熲、元胄被貶,劉昉、梁士彥、宇文忻、虞慶則被殺。
楊堅一邊制定了《開皇律》,一邊當朝發明法律殺人。
《隋書·刑法志》:“恆令左右覘視內外,有小過失,則加以重罪。……每於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數四。嘗怒問事揮楚不甚,即命斬之。……諸有殿失,雖備科條,或據律乃輕,論情則重,不即決罪,無以懲肅。其諸司屬官,若有愆犯,聽於律外斟酌決杖。於是上下相驅,迭行棰楚,以殘暴為幹能,以守法為懦弱。……帝嘗發怒,六月棒殺人。大理少卿趙綽固爭曰:‘季夏之月,天地成長庶類。不可以此時誅殺。’帝報曰:‘六月雖曰生長,此時必有雷霆。天道既於炎陽之時震其威怒,我則天而行,有何不可!’遂殺之。”
楊堅親生的五個兒子:
老大楊勇,被他聽信讒言廢黜了,後與諸子都被楊廣所殺;
老二楊廣,被他逼成生兒不養的影帝;
老三楊俊,被老婆下毒病倒了,明明是受害者,卻被他罷官批判,批得鬱悶死了,他還拒絕給這個兒子立紀功碑,哭了幾聲就完了,還聽群臣所議以楊俊的兩個親兒子的母親皆有罪為由不讓他們主喪襲爵;
老四楊秀,被他聽信讒言囚禁於太監上班的單位內侍省,後與諸子都被宇文化及所殺;
老五楊諒,被他罵作“小雞崽子”。
楊堅和楊諒約了暗號不告訴楊廣,楊廣登基後以楊堅名義給楊諒下詔,楊諒一看沒暗號,表示不約了,兄弟倆直接上演德比大戰。
最後我們也都懂的,楊堅五子沒有一個是正常死亡。
嘗從其父至京師,時天下寧晏,論者鹹以國祚方永,玄齡乃避左右告父曰:"隋帝本無功德,但誑惑黔黎,不為後嗣長計,混諸嫡庶,使相傾奪,諸後藩枝,競崇淫侈,終當內相誅夷,不足保全家國。今雖清平,其亡可翹足而待。"彥謙驚而異之。——《舊唐書·房玄齡傳》
唐太宗曾與大臣評價楊堅:
上問房玄齡、蕭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對曰:“文帝勤於為治,每臨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論事,衛士傳餐而食;雖性非仁厚,亦勵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則照有不通,喜察則多疑於物。事皆自決,不任群臣。天下至廣,一日萬機,雖復勞神苦形,豈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決受成,雖有愆違,莫敢諫爭,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則不然。擇天下賢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關由宰相,審熟便安,然後奏聞。有功則賞,有罪則刑,誰敢不竭心力以修職業,何憂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詔敕行下有未便者,皆應執奏,毋得阿從,不盡己意。”
當然,開皇之治和分化突厥還是值得肯定的。
對了還有科舉制,雖然嚴格講,梁武帝時期已經有考試選官了。隋朝並沒有投牒自進,用人仍然以察舉製為主,導致目前為止隋朝可考的科舉取士人數不用脫鞋也數得過來。
回覆列表
楊堅當然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帝王,楊堅把淪於胡人之手近三百年的北方收復回來,又結束南北朝的分裂,自秦始皇以後再建了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隋朝的富實的倉癝為中國歷史所僅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盛世,稱為開皇之治,但他只能說是偉大的帝王之一,因為還有不少皇帝所建功業不次於他,同樣是偉大帝王,如他之前的周成王、周康王、秦始皇和西漢文帝、景帝、武帝、宣帝,東漢的光武帝、明帝,他之後的唐太宗、明成祖、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均建立了不小的功業,這些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帝王,有僅憑減免賦稅人民得到休息的西漢文景二帝,有開疆拓土的漢武帝,有二者兼而有之的唐太宗和清聖祖(康熙),都為國家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就連隋煬帝這個有名的昏君也有對國家有功的一面,如擊敗吐谷渾,首次把青海北部納入中國版圖,創立科舉制,開通大運河促進了中國南北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