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50734402851

    阿里和騰訊對中國網際網路的貢獻是劃時代的。

    兩位馬先生都非常偉大,特別馬雲對我們很有啟發教育,整個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目前能與美國並駕齊驅,馬雲的思想起了很大作用,可以 載入史冊,堪稱一代大師。

    騰訊便利了我們的生活,但壟斷了網路社交。假如打破壟斷,可能會有更多騰訊公司崛起,我們可能會產生更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公司。

  • 2 # 代號六零一

    啊裡和騰訊都是在短短十幾年間快速成長起來的,未來應該會越來越強大,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科技的發達離不開人才的發展,好好學習高科技。

  • 3 # 我為科技狂

    應該說是喜憂參半。

    一,喜從何來?

    “網際網路女皇”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曾於2018年釋出了最新一期網際網路趨勢報告。

    報告中稱,2018年,全球前20大網際網路巨頭中,中國企業9家,美國企業11家,中、美兩國在網際網路領域(主要指企業數量)幾乎平分秋色。在2013年,全球前20大網際網路巨頭中,中國企業僅有2家,美國企業則有9家。

    由此可知。雖然中國網際網路當初起步時要明顯晚於美國,且多方面都曾落後於美國;但中國近20年來全方位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讓本土網際網路亦實現了快速發展,且中國網際網路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美國有蘋果、亞馬遜、微軟、谷歌、Facebook和Netflix等巨頭,中國也有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等巨頭。

    到目前為止,中國網際網路初步形成了這樣的格局,以阿里(系)和騰訊(系)兩頭獨大,在最前面並跑;後面一眾網際網路明星企業爭相跟著奔跑。但這樣的格局並非永久的,而是暫時的。

    可以試著樂觀地預測一下:

    在未來大約20年中,BAT中的阿里、騰訊和百度仍將長期存在於市場。阿里、騰訊的市值均會不斷創出新高;百度如果能從國內向海外市場拓展,百度的市值還是很有希望突破千億美元的。

    螞蟻金服作為全球估值最高的金融科技獨角獸,本質上還是屬於阿里巴巴(系);如果螞蟻金服未來上市的話,也應該會是市值達千億美元的巨頭。

    現階段,與其說小米是家網際網路巨頭,倒不如說小米是家硬體裝置製造商。如果小米的目標是要成為像蘋果那樣的企業,今後所走的道路必然是既漫長又艱辛。

    京東、拼多多和美團點評都站隊於騰訊(系),當前都面臨著同一個,也是最大的競爭對手——阿里巴巴(系),京東、拼多多、美團點評的市值能不能達到千億美元以上?還需要在以後相當長的時間裡繼續觀察。

    滴滴出行若在交通出行領域是以縱向深耕為主,深度參與到無人駕駛、飛行出租等技術創新領域(以商業和技術創新實現持續降本增效的目的),業務從國內市場逐步擴充套件到國際市場,滴滴在未來的前景還是值得人們期待的。

    其他如網易、新浪微博等企業就不再多說了。

    總的來說,中國網際網路能有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個大頭,其實得來不易。雖然阿里和騰訊當前在中國網際網路中兩頭獨大,但並沒有對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構成阻力,反倒推動了並將繼續推動中國網際網路更好更快發展,且市場競爭還異常激烈。再有,中國網際網路未來一定還會繼續發展出好幾家跟阿里、騰訊這種量級的巨頭。

    二,憂在哪裡?

    中國網際網路大、小巨頭雖也不少,但與美國網際網路巨頭相比,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在多方面都還有加倍努力追趕的空間,且空間還不小。

    截至2019年1月11日,美國網際網路巨頭中,蘋果的市值7300億美元、亞馬遜的市值8100億美元、微軟的市值近8000億美元、谷歌的市值7400億美元、Facebook的市值4100億美元、Netflix的市值1400億美元;除此以外,美國還有eBay+PayPal、Booking Holdings、

    salesforce.com

    、推特和Snapchat等一眾網際網路明星企業。

    在某種程度上,一家企業的市值或大或小,或增或減,也是這家企業整體情況(實力)的一種體現。基於這樣的邏輯,那麼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們加起來的“實力”,在跟美國網際網路巨頭們相比時,還是有一段明顯的差距。

    ▲2017美國研發投入最多的16家企業

    這樣的差距是怎麼形成的?這裡只舉例來說。比如,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的業務多是在本土市場,很少有在海外市場拓展布局並取得實質性突破的。而美國有相當多網際網路巨頭的業務都已覆蓋了大半個全球。甚至全球覆蓋。又比如,與美國網際網路巨頭相比,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在技術研發創新領域投入的資源相對少,高階研發及管理人才也相對顯不足。再比如,中國網際網路巨頭慣用“跟隨模仿”的手段搶奪市場,打擊競爭對手。而美國網際網路巨頭多會主動尋求創新,以求搶佔市場先機(一步先,步步先)。最終達到主導市場,甚至引領行業的目的。

    所以,中國僅有阿里巴巴、騰訊兩頭獨大,其實跟美國那些網際網路巨頭比起來,最起碼在數量上還顯得不夠。其他的,就更不用說了。

  • 4 # 楊劍勇

    在我看來,因百度豪賭人工智慧,有望實現逆轉並改寫BAT,或許不久的將來,百度市值有望追趕騰訊和阿里巴巴,不過,通往詩與遠方的道路上,任重道遠。

    人工智慧作為工具,像水電一樣影響人類發展,人工智慧成為社會基礎設施,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百度是國內三大網際網路巨頭當中,最早和最積極擁抱人工智慧的網際網路巨頭。李彥宏提出,未來這幾年,華人工智慧發展會迎來高峰階段,並表示百度AI正在全面落地農業、工業以及醫療國民經濟三大產業,同時強調,百度深耕智慧家庭和自動駕駛、智慧城市兩大領域。

    百度自2010年開始利用AI技術改善現有服務,此後成立主攻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等前沿技術為主的百度IDL研究院,於2016年正式釋出AI大腦(百度大腦),搭建了全球最具規模的神經網路,在去年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百度大腦獲得領先科技成果,國內唯一入選的綜合型人工智慧技術,憑藉領先演算法、超強的計算能力,以及百億級大資料,且建立了超大規模的神經網路等等,成為全球之最。

    百度AI商業落地走在行業前列

    自誕生AI大腦後,這家搜尋引擎巨頭開始全面佈局AI領域,圍繞百度大腦為核心,AI應用開始在多個領域開花結果,從農業到工業,從智慧家庭到智慧汽車,以及翻譯、影象識別和資訊流等產品和服務,百度在尋求AI商業落地走在行業前列,特別在AI落地關鍵年份,百度是最大贏家之一。

    (一)

    智慧家庭作為百度AI重中之重,面向消費領域的智慧生活成為百度AI技術商業落地重中一環,這個擁有萬億規模的市場,正在被開啟,而百度AI系統DuerOS所培育的智慧生態初具規模,啟用裝置數破2億臺,月活躍裝置超過3500臺,且啟用裝置數環比呈現高速增長態勢,這樣的高速增長並將持續下去。

    旗下智慧音箱也異軍突起,今年第三季度出貨量同比增長711%至100萬臺,擠進全國第三,打破阿里和小米雙雄格局。DuerOS廣泛應用在家電等智慧裝置,以及百度智慧音箱相結合,促使百度AI在智慧家庭應用得到迅猛發展,並進入智慧家居第一陣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推動國內智慧家居產業發展,讓人們的智慧生活得以實現。

    (二)

    在自動駕駛方向,Apollo平臺被各大傳統車企使用,加入該自動駕駛生態,推動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發展。百度自動駕駛在各地實現廣泛合作,得益於Apollo自動駕駛平臺技術實力,已申請超過500項專利,與此同時,Apollo平臺還獲得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全球領先科技成果獎,向全球宣誓了自動駕駛技術實力。

    其生態規模日益擴大,有133家生態合作夥與百度一起共同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發展,阿波龍L4級無人駕駛巴士已行駛在十多個城市道路上實地測試,並安全運營了超過一萬多小時的安全行駛記錄。這個這個沒有方向盤的小巴安全運營受到業界一致好評,對於安全來說,永遠是百度的重中之重,包括新增程式碼都是為安全而加。

    (三)

    在醫療方向,百度為醫療領域帶來一款AI眼底篩查一體機,及早地發現青光眼、黃斑病這些病症,提早預防致盲風險,這個一體機能在10 秒中完成結果分析,準確率達雙 94%,並廣東肇慶等多個地區進行落地使用。同時,百度AI也在積極探索農業場景應用,基於AI遙感智慧監測病蟲害,及時地發現病蟲害,並且精準施藥,還減少50%農藥使用量。在百度推動下,人工智慧應用開始滲透了商業與生活各個方面。

    最後

    百度在AI上的實力,其AI技術達到了國際水平,能與亞馬遜、谷歌和微軟等美國科技巨頭一決高下,用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投入高達百億資金,且擁有一支超過2000人規模的AI軍團,這是百度全面押注人工智慧的豪賭舉措,如今,AI應用逐漸為百度帶來巨大財富,因AI技術應用在搜尋和資訊流,是百度營收增速的一大亮點。

    百度得益於搜尋、資訊流和人工智慧新業務顯著增長,2018年百度營收將突破千億大關,豪賭人工智慧的百度初步取得成效,有望改寫BAT格局。儘管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相比騰訊和阿里,百度明顯落後,但資訊科技進入人工智慧時代,因百度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有先發優勢。

  • 5 # 紅楓財俠

    說的中國的網際網路人們都會談到BAT,但B(百度)這幾年的表現不佳,有人把它擦掉了,變成了“AT”,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阿里和騰訊。

    一、阿里與騰訊的確是網際網路領域的兩大巨頭

    阿里和騰訊確實是網際網路界的兩大巨頭,在國內再找和他們體量相當的第三者,太困難了,甚至可以直接說,沒有。

    阿里和騰訊在網際網路領域各有優勢,阿里是電商領域的老大,騰訊是社交領域絕對統治者,但二者在各個領域都有明顯的競爭,除了都想去對方擅長的領域分一杯羹外,在新興領域火藥味更濃。比如以前出行領域的滴滴與快的之爭,在共享單車領域的PK。

    在利益面前,他們也會放下身段談合作,滴滴與快的的合併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二、阿里和騰訊涉足領域超乎你的想象

    我們去看阿里和騰訊的投資領域,似乎沒有它們沒涉及的領域了,在網際網路界更是這樣。

    很多新創企業以有阿里或騰訊的投資為榮。

    想知道它們都投資了什麼了,稍微搜尋一下就能知曉了。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三、花無百日紅。

    我們去翻看歷史就會知道,在強大的帝國也有垮掉的一天。昔日強大的日不落帝國英國要,現在的什麼樣子,大家都看到了。

    不說大帝國了,還是回來說說網際網路的行業吧!在BAT出現之前,最著名的莫過於幾大入口網站。按那時候的說法這入口網站也是巨頭了,看不到被超越的機會,但結果怎麼樣呢?

    現在不過十幾年的時間,它們早就被超越了。現在的阿里和騰訊處於歷史最好時期,可誰能說它們高枕無憂呢?

    老話說,花無百日紅,這是有道理的。阿里和騰訊是巨頭沒錯,但並不是高枕無憂,一招不慎就會走向沒落。

  • 6 # 大學生程式設計指南

    從國內網際網路公司的市值看,阿里和騰訊的確是獨自佔據一個檔,兩個巨無霸你追我趕的兩個巨頭加起來幾乎佔據了網際網路的全部,曾經的bat現在變成了at之間的遊戲了,兩家公司旗下都有其和大家非常熟悉的企業,先拿阿里巴巴公司來講,大家常使用的支付寶,UC瀏覽器,高德地圖,螞蟻金服,天貓,淘寶,四通一達,優酷,阿里雲等等都屬於阿里直接擁有或者參股的公司,這個體系下來幾乎就是半個網際網路江山了,任何一個都能滿足單獨上市的資格,而且這還不是全部,阿里巴巴現在標準的集團公司,名副其實的商業帝國。

    騰訊公司旗下關聯公司也是不得了,微信,QQ,滴滴,QQ瀏覽器,騰訊體育,騰訊音樂,京東,拼多多,美團等等,騰訊旗下的公司或者參股公司也是各個兵強馬壯,現在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基本上是這兩個公司獨大,而且差距還在越來越大,現在新型的網際網路公司很少有突破這兩個公司護城河。

    國內的網際網路行業從去年開始大規模洗牌了,很多公司經營都遇到了瓶頸,有的直接開始裁員,但是騰訊和阿里由於根深蒂固幾乎沒受到什麼影響,市值還在一直向上走,反觀之前的百度,遲遲沒能突破1000億大關,而且距離越來越遠,現在孤注一擲人工智慧,也許未來會迎來非常大的轉機,整個來講百度還是沒能抓住移動網際網路的機遇,錯過了進一步拓展自己護城河的機會。

    前陣子老羅和王欣搞得社交類的應用,提前都去騰訊報備了,最後還是被封殺,網際網路的競爭從來就是殘酷的,前陣子打工皇帝唐駿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到如果當初的MSN和QQ的競爭過程中採用微軟的作業系統下不讓安裝QQ,也就沒有今天的騰訊公司,想想都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但如果放任競爭對手和自己直接競爭很可能一不留神被拿下,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這就是商業競爭的本質。

    未來這兩家公司的體量還會繼續上升,主要底盤大根基大的比較牢固,除非有一個新的技術革命,有新的機會出現,慢慢的網際網路產業成熟了,成為固化的傳統行業,新兵再次崛起的機會就非常小了,所以現在只要有一個新興的東西出來大家都會蜂擁而上,兩個巨頭也會直接上去搞,所以後續很難再出這樣的巨頭,除非有非常大的技術革命出現或者任何一個在方向或者經營策略上出問題,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上考慮還是希望多些競爭,市場也會更加完善。

  • 7 # 肥胖西瓜

    我覺得阿里相對來說是個不作惡的公司,最壞也是個中性的公司,但騰訊的業務特別是遊戲業務是害人的,還有騰訊扶持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和阿里競爭,這是無意義的內耗,有本事走出去,擴大中國在國外的電商疆土,在國內打得死去活來,消耗的是自己人,這點上我覺得騰訊的格局比阿里小多了

  • 8 # MR杜wy

    沒看懂你的意思,誰說的?

    主業務不同,騰訊社交產品、遊戲產品為主,阿里電商為主,小米手機產品為主,百度搜索引擎為主,華為通訊基站裝置為主……雖然這些背後的大佬相互之間也有投資,或者各自投資各自的其他業務,但各自都有主線都可以稱為自身主業務的獨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國樑或因孫穎莎的表現為東京名單重新洗牌,老中青誰機會更大?您有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