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我名字長我說的有理

    評價慈禧太后需要辯證看待。首先,慈禧產生於皇權至上的背景下,其在皇權鬥爭下能勝出,必然需要精明的政治手腕。其次,慈禧長期處於政治鬥爭環境中,必然會產生保守與獨裁的思想。又加上中國社會長期的男尊女卑思想的薰陶,作為一名女性獨裁者,其肯定是希望保持現狀。這些思想註定了慈禧是個短視且保守的獨裁者,這對國家來說絕對不是好事。但是後期透過慈禧同意戊戌變法來看,慈禧也不是不想改變,只是改革派的過於激進的做法令慈禧十分不安,以至於她認為皇帝被人操控了,才終止維新變法運動,也徹底阻斷了中國的改革歷史程序。

  • 2 # 毛筍56561098

    毛筍應邀答題:

    [慈禧](1835一1908)又稱西太后、那拉太后。滿州正黃旗人。葉赫那拉氏。安徽徽寧池廣太道員惠徵之長女。1852年(咸豐二年)被選入宮,封蘭貴人。1856年生載淳(同治),封懿妃;次年,進懿貴妃。1861年夏,咸豐帝病死熱河避暑山莊(今河北承德)行宮,其子載淳沖齡(六歲)在靈柩前即位,次年改年號"祺祥"。母以子貴,她同皇后鈕祜祿氏並尊為皇太后,她為聖母皇太后,皇后為母后皇太后。咸豐死骨末寒,她內聯東太后,外結恭親王奕訢以迅雷不及掩耳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辛酉政變"史稱"北京政變",賜怡親王載桓、鄭親王端華自裁,綁肅順赴菜口授首,除了景壽,其他四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嬴邊戌。咸豐任命的顧命八大臣全部覆滅。朝政由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恭親王加封議政王領首席軍機大臣。改年號為"同治"(詳情老夫已回答過,故略)

    在慈禧統治之下的晚清近五十年,何以會由初期頗有希望的同光中興局面,日益走向衰破沒落呢?概括一點說,略可以區分為三個時期(限於篇幅,簡說)第一時期自辛酉故變後,歷同治一朝而至光緒十年。恭王為軍機領袖。其初政,君臣之間勵精圖治,政局頗有清明氣象。1864年剿滅太平軍,百姓在戰亂後得以安居樂業。史譽同光中興。後漸見偷惰苟安,慈安死後,慈禧獨攬大權,與恭親王矛盾日深,光緒十年,朝局變革,恭王被慈禧逐出軍機,全班軍機盡撤,代之者乃禮親王世鐸,對慈禧俯首聽命。

    第二時期是光緒十年至二十六年所發生的重大事件:甲申年的中法越南之戰、甲午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拳亂,以至義和團在慈禧的縱容下打看"扶清滅洋"的旗號胡作非為,更本不懂國際公法,殺德國公使克林曼、甚至還想炮轟各國公使館。最後召致八國聯軍以保護公使為由,出兵攻進北京,慈禧和光緒倉惶逃往西安。

    第三時期自西安迴鑾至光緒末年慈禧和光緒死。此時有治國之才具的榮祿已死,貪汙而無能的慶親王奕劻任領班軍機大臣,政以賄成,而梗直者遭黜,因此袁世凱行以運用財賄伸張其權勢。慈禧雖知奕劻貪墨,也任他所為。國敗日衰,慈禧難辭其咎。

  • 3 # 回眸滿清

    罵慈禧“禍國殃民”的人,我覺得只能用一句話去形容----站著說話不腰疼!!

    先看一下“辛酉政變”時的形勢:不被咸豐信任、但是還有實力的恭親王奕訢遠在京城,而自己和年幼的同治皇帝被死死困在避暑山莊,根本無法和外界取得聯絡,更嚴重的是急於奪權的肅順已經對慈禧起了殺心,只不過端華和載垣認為慈禧已經“不足為慮”,這才讓慈禧避免了殺身之禍,但她知道,肅順對她的敵視從未減少(這也從側面說明肅順的眼光),自己依然處在危險之中

    要改變這個現狀很危險,可是,不改變的話更危險!所以,慈禧冒險讓李蓮英潛出避暑山莊去聯絡恭親王奕訢,這是一種膽識;

    在和恭親王取得聯絡之後,兩人曾在恭親王到熱河憑弔時單獨密談一個多時辰,談了什麼無人得知,但奕訢的動作已經從“扳倒肅順”轉移到“扶慈禧垂簾聽政”上,不難想象,當時慈禧已經對日後的權利做出讓奕訢滿意的分配,這才有了她和恭親王的聯手,這是種謀略;

    慈禧垂簾初期,對恭親王言聽計從,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在培養了足夠的親信之後,就“敲山震虎”,一舉罷黜了恭親王的所有頭銜和職務,雖然後來又恢復,但是,她在提醒恭親王和所有人,她才是大清說一不二的人!這是種手段;

    後來慈禧意識到國防力量的孱弱,所以就開展了“洋務運動”,並責令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慈禧奢侈享樂,眾人皆知,但是,在北洋水師的組建上,她一點也不含糊,更沒有摳門。李鴻章要人給人,要銀子給銀子,當時北洋水師的配備完全是“頂配”,而且還給所有沿海炮臺購買、配備了新式大炮。這是種遠見;

    看看慈禧當權時他的手下都有誰:恭親王奕訢、端王載漪、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啟秀、張之洞、劉坤一、榮祿等,這哪一個不是精於心計的“老狐狸”?可是哪一個不是被慈禧收拾的服服帖帖?要把一群孩子馴服都很難,更何況這些居心叵測人?慈禧的能力毋庸置疑;

    說吧,對於一個26歲就成為寡婦的慈禧來說,還能奢求什麼?她做的難道還不夠好嗎?

    說了這麼多,還有一個重點沒說,那就是“外患”。慈禧從接手開始就始終要面對列強的步步緊逼,在甲午戰爭之後,列強對滿清政府的壓制更進一步,分割中國的野心也暴露無遺,這加劇了民間對洋人的敵視,終於,爆發了義和拳運動,這給了八國聯軍可趁之機,透過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

    有人說是慈禧挑起了“庚子國難”,真的這樣嗎?端王以義和拳制衡慈禧,以期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此時,八國聯軍的第一批軍隊-----使館衛隊只知會了清政府、根本沒等回話就攜帶重武器進入北京城;而後,多達1600多人的八國聯軍竟然連招呼也省了,直接奪了火車就直奔北京。拜託,滿清好壞還是個主權國家,隨意把攜帶重武器的軍隊開到人家首都去,這和“宣戰”有區別嗎?換誰,當時都會宣戰。由於東南省份私下和洋人簽訂“東南互保”,拒絕派兵增援,天津陷落、北京失守,慈禧攜光緒外逃。輸歸輸,但是,慈禧做的也沒什麼大錯

    那慈禧就沒錯嗎?不,她當政時期的所有事件其實都是她一手造成的。她為了把控權利,賜死有孕在身的同治皇后阿魯特氏,並立光緒為王;為了牽制大臣,她不斷在大臣之間製造矛盾,讓他們各自為戰、任誰都無法做大做強,解散曾國藩的湘軍就是最好證明,之後再也沒有一支能抵禦外敵的軍隊了。腐敗是慈禧時期清政府的最大弊端,又恰恰是慈禧縱容了這一切

    慈禧在歷史上的爭議不斷,可是,理性來看,即使把武后放在當時,就一定能“安內平外”嗎?

    我們探討歷史,應該懷著一份敬重的心去對待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個人物,不能因為個別事件就遮掩了他們的光芒,肅順如此,李鴻章如此,慈禧,亦如此

  • 4 # 聊以自娛2

    葉赫那拉氏 ·慈禧(1835-1908),別稱西太后、懿貴妃等,諡號孝欽顯皇后,滿族正黃旗人,清文宗奕詝(咸豐帝)的貴妃,同治帝生母,晚清實際統治者。1835年11月29日,慈禧生於北京一個世代為官的中等官僚家庭。自幼博學多才,能書善畫,咸豐元年(1851年),封為貴人。後因生子載淳(同治帝)有功,晉封為懿貴妃。同治帝繼位後,慈禧與恭親王奕忻等密謀發動“辛丑政變”(1861年),殺害贊襄政務王大臣、協辦大學士肅順,開始垂簾聽政。光緒帝(載湉,醇親王奕譞之子)繼位,繼續垂簾聽政。與直隸總督榮祿等密謀發動“戊戌政變”(1898年),殺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囚禁光緒帝於瀛臺。此後,更是赤膊上陣,直接毫無顧忌地干預起朝中大事來。

    慈禧垂簾聽政後,為鞏固自己的地位,採取各種手段,培植親信,廣設黨羽,排斥異己,打擊政敵。成為晚清不可冒犯的獨裁者。她曾說,你不讓我好過,我讓你終身不好過。可見她是多麼的專橫跋扈。

    慈禧對外卑躬屈漆,夥同李鴻章等與外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甲午戰爭,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割地賠款(主要是東北、西北),還有鐵路交通、海疆碼頭、海關稅收等系歸外人掌握。這一些大都發生在她的統治時期。

    慈禧對內生活奢靡,挪用軍費,供自己揮霍。對於天災人禍、水旱蝗苞,百姓脂幹骨枯、易子而食等卻不聞不問,就算問了也沒有下文。前面樓上有人做過介紹答覆,我這裡不做贅述。

    下面只想談談慈禧如何威逼害死的後宮的幾個有名的后妃的例子吧。1875年,也就是同治帝去世75天后,慈禧讓人(太監)害死同治帝的皇后阿魯特氏於故宮儲秀宮,原因是該皇后肚子中有了身孕,怕將來威脅自己垂簾聽政;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出逃前,命人將光緒帝心愛的珍妃他他拉氏溺死在故宮貞順門的“珍妃井”內。

    對后妃如此,對待皇帝也是這樣:唆使李蓮英,找許多借口不讓同治帝與后妃一起生活,防止同治帝有後代,自己再也無法垂簾聽政了,戊戌政變後,囚禁光緒帝於瀛臺至死。怕自己死後,光緒帝翻案,對自己不利,所以,慈禧臨死前讓光緒帝先一天去世(光緒帝死於砷中毒)。

    光緒34年(1908年11月15日),也就是光緒帝駕崩的次日,慈禧薨逝,享年73歲,厚葬東陵。因陪葬物品豐厚,被“東陵大盜”孫殿英所盜墓,悲夫。

    行文至此。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蔡東藩所著的《慈禧太后演義》和國家剛出版不久的《清史》,看到這裡,你還覺得慈禧不是個禍國殃民人嗎?

  • 5 # 浮萍青虹

    慈禧太后絕對是個禍國殃民的女人。

    她善於耍政治手腕,是個陰謀家,她只在乎她手中的權力,為了權力她可以出賣一切,什麼人民,土地、主權、國家利益,什麼都可以賣,特別是八國聯軍侵華後她說出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關心”如此厚顏無恥的話,中華帝國最後一點尊嚴已經沒有了。

    或許她有做過一些改變,但要真正看清她的意圖。如暫時支援洋務運動,這是她權衡了洋務派和頑固派的力量之後,想要維持苟延殘喘的清朝所做的選擇。只要想一下北洋水師缺少軍費時,她仍然挪走軍費去開生日party,她心中是沒有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

    所以,她絕對是一個禍國殃民的女人。她能維持統治那麼多年,是她善於耍政治手段,會搞陰謀,但她從沒有真心為國家考慮過,還屢次出賣國家利益以維持清朝的統治,最後她變成帝國主義的走狗,成為辛亥革命的革命物件是歷史的必然。

  • 6 # Crazy歷史

    慈禧絕對是個禍國殃民的女人,不過,就國體而言,她的存在似乎有著一定的意義。

    從慈禧的發跡史來看,絕對是一個工於心計,心狠手辣,權慾薰心的女人。可以說,正是因為她的存在,才有了近代史上長達數十年的屈辱歷史。

    但是雖然如此,她的存在卻也有了一定的意義。要不是她,那麼中國改朝換代也不會如此之快。正是因為她的胡作非為之舉,使得本能夠繼續苟延殘喘的大清帝國,在一夜間轟然倒塌。

    從這個角度上而言,她確實做了一件好事。

    當然這件好事是她的無心之舉。絕非是有意而為。

    如果她還有什麼功績的話,那麼就是在她治理下的中國,簽訂了最多的不平等條約。這個也算是彪炳史冊了。

    至於慈禧太后在位時做的其他天怒人怨的事情,這裡都不在一一歷數。畢竟一將成名萬骨枯,像她這種早已經被權勢矇蔽了雙眼的人,殺人如麻已經難以用來形容她的惡行。

    但是即便如此,當下竟然還有很多遺老遺少們為其開脫,可想而知。

  • 7 # 子夜羌笛

    評價歷史人物不能簡單地用這麼幾個字形容。慈禧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晚期最後一個政治強人。她有驕奢淫逸、心胸狹隘的一面,但同時也有思想開明唯才是舉的一面。客觀地說,如果沒有她,清朝滅亡會提前許多年。晚清的衰敗主要是由於思想、制度、科學、產業等全方位落後西方導致的。

    慈禧

    如果不是咸豐皇帝怯懦無能且缺乏子嗣,位份不高的慈禧絕對不可能上位成為垂簾聽政的皇太后。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面對前方的節節失利和國內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咸豐皇帝不是終日以淚洗面,就是飲酒作樂麻痺自己。從這個時候起,慈禧作為咸豐身邊的女人就開始為君分憂接觸到各種軍國大事的奏摺。咸豐死後,慈禧母以子貴成為了聖母皇太后。她聯合了慈安太后和恭親王奕訢扳倒了大權在握的輔政八大臣。掌權後的慈禧重用以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為首的漢族官僚,迅速平定了南方的太平天國運動。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上,她大力支援恭親王奕訢和曾、左、李等人發起和推動的洋務運動,興辦實業、修築鐵路、成立報社、派遣留學生等舉措使得中國的近代化萌芽自此發端。軍事戰略上,她任命劉銘傳為臺灣巡撫以穩定寶島的統治,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收復了新疆,任命李鴻章為北洋大臣建立現代化的北洋水師。晚清政治迴光返照般的“同治中興”就是她執政前中期這段時間。

    但是,她畢竟是個文化學識有限的深宮婦人,時間一長她的認知侷限性就愈發明顯地表現了出來。1894年的中日戰爭前,她沒有充分意識到來自經過“明治維新”而脫胎換骨的日本的巨大威脅。北洋水師武備廢弛,裝備和彈藥多年沒有補充,陸軍方面訓練及編制落後,致使清朝慘敗於東瀛小國日本之手。戰敗不僅致使清朝丟失了臺灣和遼東半島(後經德俄法三國干涉,日本方才有條件歸還了遼東半島),大量的賠款更壓得清廷喘不過氣來。1898年的戊戌變法,她在事先並不充分了解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觀點的情況下就放任缺乏政治經驗的光緒皇帝推動變法。維新派終因缺乏可行性舉措導致守舊勢力嚴重反對,變法慘淡收場。1900年的庚子之變更是荒唐,在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清軍射殺以後,作為國家領導人的慈禧居然破天荒派兵圍攻東交民巷的各國使館並同時對多國宣戰。千瘡百孔的清朝怎麼頂得住八個西方列強聯合進攻?戰敗後喪權辱國、賠付巨大的《辛丑條約》給了清朝最沉重的一擊。

    慈禧晚年最大的政治失誤則是在她臨死前派人下毒害死了光緒皇帝。光緒死後,國內的漢族知識分子精英階層對清朝統治者失去了最後的一點希望和信任。加之南方各省已經在1900年庚子之變時由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發起的“東南互保”運動中與中央政府漸行漸遠,清朝這艘破船在慈禧死後可就算是人心盡失了。更為致命的是慈禧死後,清朝最後三年掌權的攝政王載灃此人又是缺乏能力和魄力的年輕宗室,清朝的滅亡再不可避免。

    載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鄭有什麼好點的有特色的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