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人怎麼樣才能從那個人真正瞭解一個人,而不是我認為那個人應該這樣。
14
回覆列表
  • 1 # 豐語微言

    有一句話叫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另一句話叫三句話不離本行。這兩句話其實在兩個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位”對一個人認知角度和結果的決定性影響。還有一句話叫做屁股決定腦袋,雖然對這種現象持批評的態度,但它也同樣揭示了這種“決定性”。沒錯,“位”“行”它就是你的認知根基,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真正的客觀是沒有的。

    知道了上述道理,再來探討“換位思考”的問題或許就簡單了。人怎麼樣才能真正換位思考?答案就是要具有相同或者至少相似的“位”,即身在同樣的處境,面臨同樣的遭遇。一個強大到沒有任何困難的人是很難理解弱者的寸步難行的。所以,要想做到真正的換位思考,就要身臨其境,要有“同情得理解”,要把自身的各種條件和資源置換為對方的條件和資源,再去認識對方的處境和艱難,才能看清對方的痛楚與尷尬。

    沒有換位思考就會有強人所難,就會有自以為是。比如父母習慣性的“我是為了你好”,這就是缺乏換位思考根基的強迫性認知,最終會把愛護變成要求,出力不討好。

    學會換位思考是做人的基本操守,在人際關係中至關重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易;己之所欲,慎施於人,難!

  • 2 # 印象麥積

    所謂的換位思考,就是同樣的問題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這句話聽上去很簡單,但是要真正的做到,其實是很難的。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是自私的。當事情發生後,更多的想的是自己。要想真正做到換位思考,除了和自身的修養素質以及品德。還和出身的家庭,周邊的人有相當大的關係。這個不是瞬間能改變的,需要一個過程的積累。

  • 3 # 喚醒天才少年

    換位思考,換到對方的位置自然就能真切體會對方的心情。

    養兒方知父母恩。再怎麼說教,都很難體會父母養育兒女的艱辛。等到有了孩子,自然就明白了父母的恩情。

    所以我覺得,如果有機會,可以多體驗不同的工作,做過老師就能理解老師的痛苦與快樂。做過警察就能理解警察的責任與榮耀。做過農民就能理解農民的貧困和艱辛…有了這些豐富的人生經歷,就不會那麼偏激。

    現在有些單位也會開放體驗活動日,我就參加過交警的體驗活動,做幾個小時的交警,全面瞭解交警的酸甜苦辣,對交警這個崗位有了更多理解。

    我認為學校也可以舉辦這樣的體驗活動,讓有興趣的家長體驗老師的工作,也許這樣社會大眾能更多地理解老師的工作,各行業的理解多了,社會就會更加和諧。

    圖為老師作為駐村幹部在走訪留守兒童

  • 4 # 使用者50726529769

    我們人基本上都是在誇著自己而並沒有真正的去了解對方的需要。這個問題關乎到情商。出現在夫妻中範例最多,經常會為一點小事吵的不可開交。工作中,交朋友等都要學會簡單的付出,不求回報,懂得感恩,俗話說:“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1、你想要真正的瞭解一個人就要學會站在他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也就是說當你碰到問題的時候不要只想著自己怎麼?這樣你是不要找到自己身上的錯誤,而且會將自己的錯誤強加在別人的身上。多從對方的方向來問自己。這樣就很容易找到問題的所在。

    2、瞭解他的生活並親身體驗感受,不同的人通常生活環境是不一樣的。只有自己處在生活當中才能真正體會對方,從而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3、真誠相待跟對方處朋友,多幫助別人,讓別人感受到你的溫暖,這樣,對方會時刻想著替時著想。你需要的時候別人也要幫助你。這樣才能相處更融洽。

    4、對待別人千萬不要很苛刻,不要苛求對方的寬宏大量,而是儘量做到自己的自律和自愛,每個人都希望別人對自已好一點,那麼,我們首先是不是應該對別人好。還有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來做。別人就算做了,心裡也會不舒服。很容易產生隔閡。

    5、取長補短,不要總是拿別人跟自己比較,覺得別人什麼都不如自己,如果只盯著別人的缺點來放大自己的長處做比較,你永遠都不會成長太快,所以我們應該多觀察別人的優點,補自已的不足之處。

  • 5 # 雨淋斐

    換位思考就是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也就是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種處理人際關係的思考方式。

    換位思考,首先要做到對人對己的目標要一致,同一標準,再就是要做到寬人嚴己。

    生活中人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往往忽視了換位思考是融洽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最佳潤滑劑。當工作、生活過程中出現矛盾時,嘗試著換位思考一下,是否會多一些理解、寬容,是否會有另一番的天地。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互相理解、信任,換位思考是交往的基礎。這句話有多層意思,試著多想一下,生活中你會清晰許多,矛盾也會少許多。

  • 6 # 小徐遊記

    大家七嘴八舌說的也夠多了。我再囉嗦幾句。換位思考是個很沉重的話題。因為每個人都能換位思考。從來沒有過。如果都能做到。這世界就一片祥和沒有紛爭。沒有爭鬥。互愛互助天下太平。

    讓人懂得換位思考就是在改變一個人。孔子弟子三千也只有七十二個賢者。如此成就也是萬世師表至聖先師的稱號。要改變所有人大聖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誰能做到?可以一試。最好因材施教,畢竟有些人容易被改變。有些人不容易被改變甚至不能改變。

    我的態度有點悲觀了。大家不同意的話也別容不下我這不同聲音好吧。

  • 7 # Insterstinglife

    我家有一個親戚,以前每次見到她,她總是報怨這個,抱怨那個。說什麼那次她生病了,誰誰沒去看望她,又什麼兒媳婦對她不好了……,總之埋怨一大堆,滿臉淚水,好象委屈太多太多。看到她那傷心,痛苦的樣子,真是又同情她,又可憐她。久而久之,我發現她的親戚關係,家庭關係都不好。因為她太愛責人理了。後來我一見到她就說她,讓她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立場去看問題,這樣就能極大程度去理解別人了。別說這招挺靈,現在她的家庭和睦了,親戚關係也緩和了,她本人也豁達開朗了。人在世上,人與人之間總是處在各種各樣的關係中,如夫妻關係,婆媳關係,同事關係,師生關係等。但往往由於一些小事而傷了和氣,要使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我們必須學會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其實就是將心比心,讓自己站在別人的立場,把各種客觀條件,利益關係以及所處的環境都放在自己的身上,去理解別人。當你學會了理解別人,別人自然會理解你。

    在教育上,同樣需要換位思考。家長也要理解孩子,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成為好孩子的願望,他們也想上進。同樣孩子也要珍惜父母的辛勤付出,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只有相互理解才能共同進步。

    站在對方的角度看自己,認識到真正的自己,這樣才能改變自我,做到自我完美,把自己變得更優秀。

  • 8 # 1白小詩1

    “沒有身受,談何感同”這是朋友曾經和我說過的一句話

    個人認為,人如果真的要做到換位思考,只有在兩個人都經歷過同樣的事情,或者即將經歷同樣的事情時,是最容易能夠做到換位思考的。

    因為經歷過,才更會懂得在這樣的一件事裡,每個人所付出的,所承受的,所得到的到底有多少。

    在每個細節裡都曾設身處地的親身體驗過的兩個人,其實真的更容易做到換位思考,也更容易產生感情上的共鳴

  • 9 # 金子可

    因人而異。

    有的人,“同理”心強,易共情,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情商高。這樣的人,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很容易換位思考。

    有的人,則在成長的道路上,或止步不前,或低速前進,說話的速度和思維的速度永遠跟不上他人成長的速度,這樣的人,你去給他講“換位思考”,如同對牛彈琴。他會解釋說,我換位思考了呀,替他考慮了呀......停留在膚淺的層面,感受不到對方的真正意圖或對方最真實的需求是什麼。因為,這樣的人,總沉浸在自己所營造的一個幻象中------我很痛苦,我沒有被理解,被尊重,這些都是對方造成的。

    人,怎樣才能真正換位思考?

    學會轉變態度,學會“聽話聽音”,能聽出對方的真正“需求”,不跟著對方的情緒走,平和的接受。告訴他:我理解你,我懂你,不要擔心,我陪你!讓對方的心得到撫慰。

    讓自己的方寸之地,養靜雅之氣。

    有一片“空淨”之地,允許對方在裡面“走個來回”------不滿的來,微笑的走。

  • 10 # 鵜鶘心理

    我們不難發現身邊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存在著過於濃厚的自我中心觀念,凡事都只希望滿足於自己的慾望,要求人人為己,卻對別人的需求不管不顧,也不願意為別人做出一點點的犧牲,更不願意關心別人的傷痛。表現為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要求所有人都以自己為中心,恨不得整個世界都圍著他轉,想要都服從於他;而且這種人只願意享受集體對他們的照顧,卻不願意講究集體紀律,更別說為了集團做出犧牲,否則就會受到感覺受委屈了,這些人也不願意從實際出發,不願意服從集體,這種人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做到了極致。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不是不考慮別人的感受而是不願意去考慮,只是講求自己的感受,講究只要自己過的舒服,開心了就好。總以自己的標準,自己的想法去看問題,看身邊發生的一切,卻很少傾聽身邊人的建議和意見。

    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要考慮別人的感受,很多時候不能以自己的喜好作為決定標準;在與別人合作的時候不僅要考慮自己的利益,也要充分考慮到對方的利益;與人交往時也要注意照顧他人的感受而不是隻講求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在與人說話的同時,也要注意場合,注意尊重他人。

    在與人交流過程中也要善於接納不同的意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你可以遵守自己的,但是不應該對旁人的價值觀、生活觀念和方式指手畫腳,應當尊重他人的生活習俗,也不能因為習俗不同而鄙視他人;除非你認為他的做法極其不對,或者有違社會倫理道德或與法律要求不符,即使必須要說服對方也要注意方法,不可盛氣凌人。

    在人際交往過程,一定要注重關注他人的處境,理解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想法,要求同存異,與人和諧相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期需要補碘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