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熊老師講數學

    目前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素質教育的提法沒有必要,“素質教育並不是一種新思想、新觀點,而是對全面發展教育的解釋和重複”;另一種認為,“素質概念的提出,實質是把我們的教育方針中的培養目標綜合化了。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概括為提高素質,這比以往割裂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認為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進一步發展。筆者在論述素質教育是一個教育教學的終極理想,而全面發展教育是一個基本的教育理論,再來探討二者之間的關係:

    一、全面發展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理論依據,是素質教育的實踐基礎和方向

    二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用全面育人觀對待教育,使人的心力、智力、體力等各方面能力充分自由地發展。素質教育是在以往教育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並透過成功的教改得出成果,使學生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在中國有著深厚的歷史基礎。早在春秋時期,孔子所應運啟發式、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等教育理論都是樸實的素質教育。中國古代書院重視明辯義理並透過實踐修身養性,重視對學生的個別指導,啟發學生深思好問,尤其重視學生的志向,常常開展會講,以自學、討論和辯論為主的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不能不說中國古代書院的教學就已具備素質教育的基本框架。就連盛行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也包含素質教育的基因。例如,唐代進士科重詩賦,擅長詩賦者,即使貼經差的也可金榜題名。因此,可以說這種特長式素質教育促進了唐詩盛行,佳作疊出。在中國漫長的教育歷史中,早已產生了素質教育的酵母菌,有待後人去發酵。綜觀歷史,素質教育是長期以來進行教改的結晶。著名教育家蔡培元在北大推行的教育改革是最好的一例。同時也說明成功的教育改革也是指向素質教育的。由此可見,素質教育是在古代教育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並透過屢次成功的教改得出的成果。

    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理論依據。搞好全面發展教育,才能提高人的素質。馬克思、恩格斯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其基本內容是指人的身體和精神全面充分而自由地發展,是我們制定和確立教育培養目標的基本理論。《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根本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這是十分正確的。要達到這個目的,貫徹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對學生實施全面發展教育,就必須實施素質教育。也只有搞好全面發展教育,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民族素質。

    二、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具體落實和進一步深化,是貫徹全面發展教育的必由之路

    素質教育反映了全面發展的實質。真正的全面發展應體現在人的綜合素質的發展上。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一書中寫道:“教育可以使年輕人很快就能夠熟悉整個生產系統,它可以使他們根據社會的需要或他們自己的愛好,輪流從一個生產部門轉到另一個生產部門。因此,教育就會使他們擺脫這種分工所造成的片面性。這樣一來,根據共產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社會將使自己的成員能夠多方面地運用他們的全面發展了的才能。”這一段話揭示了:只有把全面發展落實到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上,只有把全面發展教育與素質教育聯絡起來,才會有真正意義的全面發展和全面發展教育。比方說,全面發展教育和因材施教結合就可使學生在基本素質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個性,從而提高自身素質,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素質教育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反映了時代新變化所賦予全面發展的新內容。例如,當前大力推行素質教育,進行課程改革,主要是針對紮紮實實的“應試教育”而來,時代感非常強烈。唯有素質教育,才能培養適應現代化社會的快速變革全面發展的人才。現代社會科技發展迅速,社會日新月異,分工越來越細,競爭激烈,人際關係複雜化,特別是電腦進入了教室和家庭,從而擴大了學生的資訊量。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的導言中稱歐洲的文藝復興時代“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方面的巨人的時代”,並說“那時,差不多沒有一個著名人物不曾作過長途的旅行,不會說四五種語言。不在幾個專業上放射出光芒。”這說明飛速發展的時代需要高度全面、高度綜合素質的人才。為了適應社會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的要求,新型人才觀集中體現在對現代人的素質要求中,這樣使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更加具體清晰,從而逐步實現教育教學的理想,提高人的素質。

    素質教育是本體教育,本體的整體性決定了它的全面性,是對全面發展教育的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本體教育。怎樣認識素質教育抓住了它的本質呢?首先,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認識素質和實施素質教育,必然做到目中有人;其次,實現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思想,必須真正把“人”當人看;再次,實現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必須構建以人育人、以人促人的機制。馬克思、恩格斯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和個性發展問題是其學說的核心內容,其要義在於尊重人的個性,重視人的發展。素質教育揭示教育本質,強調個性原則,摒棄統一標準的教育,創造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個性的傾向性得到培養和訓練,獲得充分自由發展,由此,整體素質都得到提高。目前,“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勢必引起教育目的、內容、途徑和方法等方面發生深刻變化。從這些方面可看出,素質教育只能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比如關於素質教育的教育目的,首要的就是學會做人,而不是造就幾個英才。這一目的使人的本質屬性和人的社會屬性統一起來。“人類發展的目的在於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豐富多采,表達方式複雜多樣;使他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家庭和社會的成員,作為國家一個公民和生產者、技術發明者和有創造性的理想家,來承擔各種不同的責任。”

    三、素質教育選定的目標是向著全面發展教育目標看齊的,具有超前性,它是未來社會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

    中國實施義務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為培養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這一根本目標體現現代教育的基本特徵——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是側重未來的、動態的教育。因此,其全面發展的內容應是全新的。有的學校把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內容歸納為國家意識、公民意識、環境意識、珍惜生命意識、崇尚體育熱愛運動的精神、講普通話等;有的歸納為學會關心、學會求知,學會健體,這些都反映了素質教育是與時俱進的,動態地適應社會和時代。二十一世紀資訊化競爭的國際環境要求人的知識區間、能力系統和心理狀態方面大大超過前人。素質教育把人的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更新全面發展的內容,逐步提高學生適應資訊化社會的能力、素質和民族素質。

  • 2 # 冶德平

    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即文化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和創新實踐六個方面。

    學生的全面發展,指的是教育教學要從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不能將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割裂開,它們是有機的統一體。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的前提,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的結果。

    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就是在實踐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就是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所以,搞教育就要從素質教育著眼,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去著手。

  • 3 # 琨哥演講官方影片

    目前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素質教育的提法沒有必要,“素質教育並不是一種新思想、新觀點,而是對全面發展教育的解釋和重複”;另一種認為,“素質概念的提出,實質是把我們的教育方針中的培養目標綜合化了。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概括為提高素質,這比以往割裂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認為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進一步發展。筆者在論述素質教育是一個教育教學的終極理想,而全面發展教育是一個基本的教育理論,再來探討二者之間的關係:

    一、全面發展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理論依據,是素質教育的實踐基礎和方向

    二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用全面育人觀對待教育,使人的心力、智力、體力等各方面能力充分自由地發展。素質教育是在以往教育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並透過成功的教改得出成果,使學生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在中國有著深厚的歷史基礎。早在春秋時期,孔子所應運啟發式、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等教育理論都是樸實的素質教育。中國古代書院重視明辯義理並透過實踐修身養性,重視對學生的個別指導,啟發學生深思好問,尤其重視學生的志向,常常開展會講,以自學、討論和辯論為主的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不能不說中國古代書院的教學就已具備素質教育的基本框架。就連盛行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也包含素質教育的基因。例如,唐代進士科重詩賦,擅長詩賦者,即使貼經差的也可金榜題名。因此,可以說這種特長式素質教育促進了唐詩盛行,佳作疊出。在中國漫長的教育歷史中,早已產生了素質教育的酵母菌,有待後人去發酵。綜觀歷史,素質教育是長期以來進行教改的結晶。著名教育家蔡培元在北大推行的教育改革是最好的一例。同時也說明成功的教育改革也是指向素質教育的。由此可見,素質教育是在古代教育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並透過屢次成功的教改得出的成果。

    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理論依據。搞好全面發展教育,才能提高人的素質。馬克思、恩格斯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其基本內容是指人的身體和精神全面充分而自由地發展,是我們制定和確立教育培養目標的基本理論。《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根本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這是十分正確的。要達到這個目的,貫徹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對學生實施全面發展教育,就必須實施素質教育。也只有搞好全面發展教育,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民族素質。

    二、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具體落實和進一步深化,是貫徹全面發展教育的必由之路

    素質教育反映了全面發展的實質。真正的全面發展應體現在人的綜合素質的發展上。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一書中寫道:“教育可以使年輕人很快就能夠熟悉整個生產系統,它可以使他們根據社會的需要或他們自己的愛好,輪流從一個生產部門轉到另一個生產部門。因此,教育就會使他們擺脫這種分工所造成的片面性。這樣一來,根據共產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社會將使自己的成員能夠多方面地運用他們的全面發展了的才能。”這一段話揭示了:只有把全面發展落實到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上,只有把全面發展教育與素質教育聯絡起來,才會有真正意義的全面發展和全面發展教育。比方說,全面發展教育和因材施教結合就可使學生在基本素質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個性,從而提高自身素質,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素質教育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反映了時代新變化所賦予全面發展的新內容。例如,當前大力推行素質教育,進行課程改革,主要是針對紮紮實實的“應試教育”而來,時代感非常強烈。唯有素質教育,才能培養適應現代化社會的快速變革全面發展的人才。現代社會科技發展迅速,社會日新月異,分工越來越細,競爭激烈,人際關係複雜化,特別是電腦進入了教室和家庭,從而擴大了學生的資訊量。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的導言中稱歐洲的文藝復興時代“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方面的巨人的時代”,並說“那時,差不多沒有一個著名人物不曾作過長途的旅行,不會說四五種語言。不在幾個專業上放射出光芒。”這說明飛速發展的時代需要高度全面、高度綜合素質的人才。為了適應社會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的要求,新型人才觀集中體現在對現代人的素質要求中,這樣使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更加具體清晰,從而逐步實現教育教學的理想,提高人的素質。

    素質教育是本體教育,本體的整體性決定了它的全面性,是對全面發展教育的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本體教育。怎樣認識素質教育抓住了它的本質呢?首先,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認識素質和實施素質教育,必然做到目中有人;其次,實現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思想,必須真正把“人”當人看;再次,實現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必須構建以人育人、以人促人的機制。馬克思、恩格斯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和個性發展問題是其學說的核心內容,其要義在於尊重人的個性,重視人的發展。素質教育揭示教育本質,強調個性原則,摒棄統一標準的教育,創造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個性的傾向性得到培養和訓練,獲得充分自由發展,由此,整體素質都得到提高。目前,“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勢必引起教育目的、內容、途徑和方法等方面發生深刻變化。從這些方面可看出,素質教育只能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比如關於素質教育的教育目的,首要的就是學會做人,而不是造就幾個英才。這一目的使人的本質屬性和人的社會屬性統一起來。“人類發展的目的在於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豐富多采,表達方式複雜多樣;使他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家庭和社會的成員,作為國家一個公民和生產者、技術發明者和有創造性的理想家,來承擔各種不同的責任。”

    三、素質教育選定的目標是向著全面發展教育目標看齊的,具有超前性,它是未來社會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

    中國實施義務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為培養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這一根本目標體現現代教育的基本特徵——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是側重未來的、動態的教育。因此,其全面發展的內容應是全新的。有的學校把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內容歸納為國家意識、公民意識、環境意識、珍惜生命意識、崇尚體育熱愛運動的精神、講普通話等;有的歸納為學會關心、學會求知,學會健體,這些都反映了素質教育是與時俱進的,動態地適應社會和時代。二十一世紀資訊化競爭的國際環境要求人的知識區間、能力系統和心理狀態方面大大超過前人。素質教育把人的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更新全面發展的內容,逐步提高學生適應資訊化社會的能力、素質和民族素質。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4 # 大唐小築

    素質教育是全人的教育,培養一個思想進步、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人。達到這個目標正是人的全展發展,而不是全科發展。全科發展只是各門學科成績都不錯而已。各門課程的全面只是人的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而不是全部。學生是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級消防工程師很難考嗎?